从材料视角探讨中餐烹饪的传统与创新

2023-09-17 14:48
现代食品 2023年12期
关键词:牛排黄油中餐

◎ 徐 敏

(江苏省如皋第一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如皋 226500)

中餐烹饪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国的饮食文化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尤其是在周朝时期,宫廷的烹饪技术开始得到重视和发展。在汉朝和唐朝时期,烹饪技术更加成熟,不仅宫廷菜肴丰富多样,民间菜肴也开始崭露头角。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地区的烹饪风格也逐渐形成,如川菜、粤菜、鲁菜、苏菜、闽菜等,各具特色。中餐烹饪注重色、香、味、形、器、意的统一,讲究食材的选用、烹调技巧、火候掌握等方面,以达到营养均衡、口感美妙、滋味鲜美的效果。现代,中餐烹饪已经成为世界上备受推崇的饮食文化之一,享有广泛的声誉和影响[1]。

1 中餐烹饪材料概述

中餐烹饪材料种类繁多,涵盖各种动植物性食材以及调味料。常见的动物性食材包括猪肉、牛肉、羊肉、鸡肉、鸭肉、鱼类、虾蟹等;植物性食材有大米、面粉、各种蔬菜、水果、豆类等。此外,中餐烹饪中还常用到各种调味料,如酱油、醋、味精、盐、糖、酒等。这些材料在不同的烹饪方法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既能起到调味提鲜的作用,又能增加菜肴的营养价值。在中餐烹饪中,讲究选料、搭配,根据不同的食材和口味需求,合理搭配材料,用不同的烹调技巧烹制出美味的菜肴,营养丰富,口感鲜美,香气四溢。

2 中餐烹饪的传统材料

2.1 酱油

作为中餐烹饪中最常用的调味料之一,酱油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用途。从味道到色泽,再到营养价值,酱油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酱油是中国烹饪文化中的一种传统调味品,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传说,酱油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最初是用来储存食物的一种调味品。宋代以后,酱油逐渐被广泛应用于烹饪中,成为中餐烹饪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目前,酱油的种类繁多,主要分为生抽、老抽、鲜酱油、陈酿酱油、八月黄等多个种类,其中老抽和生抽是最常用的两种酱油。生抽颜色较浅、口味较咸,适合用来提鲜;老抽颜色较深、口味更重,用来增加菜肴的色泽和口感[2]。

酱油在中餐烹饪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能够增加菜肴的风味,还能调节菜肴的口感、增强菜肴的色泽和营养价值。酱油中富含氨基酸等营养成分,能够增加菜肴的咸味和鲜味,提升菜肴的口感。此外,酱油还能改善菜肴的色泽,使其更具诱人的视觉效果,从而提升人们对食物的食欲。同时,酱油中含有一定的酸度,可以促进食物中铁质的吸收,增强营养价值。

在中餐烹饪中,酱油的选用和搭配非常重要。一般来说,要根据不同的菜肴和口味选择不同种类的酱油,以达到最佳效果。例如,清淡的菜肴可以选择生抽,口味较重的菜肴可以选择老抽;炖菜时可以使用陈酿酱油增加菜肴的口感和香气,烹调肉类时则可以加入八月黄来改善肉质的口感和味道。

2.2 醋

醋是中餐烹饪中不可或缺的传统材料之一,具有多种功效和用途。在中餐烹饪中,醋可以起到调味、脱腥、去腥、提鲜、软化等作用,还同时具有促进食欲、消化和健脾开胃的功效。

中餐烹饪中常用的醋主要有白醋、米醋、陈醋、香醋等。其中,白醋味道清淡,用于脱腥、提鲜;米醋口感柔和,适合拌凉菜、腌制食材等;陈醋口感醇厚,用于烹制卤菜、红烧肉等;香醋口感浓郁,多用于制作酸菜鱼、糖醋排骨等菜肴。

醋在中餐烹饪中具有多种作用。首先,醋可以用于脱腥、去腥、提鲜,去除菜肴中的腥味,增加菜肴的鲜美味道。其次,醋可以软化食材,使肉类更加嫩滑,口感更佳。此外,醋还可以促进食欲,消化和健脾开胃,对于胃口不佳的人群尤为适宜。最后,醋可以与其他调味料搭配使用,如酱油、生姜、蒜等,共同调制出各种口味的佳肴。

在选用醋时,我们需要根据菜肴的不同选择不同口感和用途的醋。例如,清淡的凉菜可以使用白醋或米醋,腌制海鲜和肉类可以使用陈醋,需要强烈酸味的糖醋菜和酸菜鱼等菜肴可以选择香醋。同时,醋还可以与其他调味料搭配使用,如醋和姜片可以制作姜汁醋,醋和花椒可以制作酸辣口感的酸菜,醋和酱油可以调制糖醋汁等。总的来说,不同的搭配可以产生不同的味道和口感,让菜肴更加美味可口。

2.3 盐

盐作为中餐烹饪中不可或缺的传统材料之一,不仅能增加菜肴的咸味,还能调节食材的质地和口感,保持菜肴的色泽和营养。

盐是中餐烹饪中常用的调味料,能够为菜肴增加咸味,提升口感。在烹制肉类、海鲜、蔬菜等不同食材时,添加盐的方式和量也不同。例如,在烹制肉类时,适当的加盐能够提升肉质的鲜美;在烹制蔬菜时,过多的盐会破坏其营养成分和口感。因此,根据不同的菜肴和食材,选择合适的盐的种类和使用量,是制作美味中餐的关键之一。

盐还有一项重要的功能是保鲜。在中餐烹饪中,盐能够抑制细菌生长和繁殖,从而延长食材的保鲜期限。例如,在制作腐乳、豆腐等发酵食品时,盐的添加可以抑制细菌和霉菌的生长,保证食品质量和口感。此外,在腌制肉类、鱼类等食材时,盐的添加也可以延长其保鲜期限,增加食材的口感和风味。

在中餐烹饪中,盐还有一些特殊的烹制技巧。例如,在烹制炒菜时,盐可以帮助控制水分,使菜肴更加干爽爽口。在烹制鸡肉、牛肉等食材时,先用盐腌制一段时间,可以软化食材的纤维组织,使其更加易于烹制和入味。此外,盐还可以用来腌制咸蛋、咸肉等特色食材,增加其口感和风味[3]。

2.4 食用油

食用油是中餐烹饪中的重要烹制材料,能够帮助控制菜肴的温度和水分,保持菜肴的色泽和质感。在烹制菜肴时,选择合适的食用油种类和使用量也很关键。例如,在烹制辣椒炒肉时,选择用花生油或者菜籽油可以保证菜肴口感鲜美,而选择用橄榄油或者亚麻籽油可以使菜肴更加健康和营养。

食用油不仅对菜肴口感和风味影响重要,还对人体健康和营养有着重要作用。选择合适的食用油种类和使用量,可以减少油脂的摄入量,降低血脂和胆固醇,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例如,在烹制鱼类、海鲜等食材时,选择用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橄榄油或者亚麻籽油,可以增加食材的营养价值,提升健康效果。

中国各地的食用油种类和使用方式有所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区域特色和风味。例如,在四川烹饪中,常用的辣椒油和花椒油增加菜肴的辛辣和香气;在南方地区的烹饪中,常用花生油或者米糠油,使菜肴更加鲜香可口;在广东地区的烹饪中,常用豆沙油和生油,增加菜肴的清香和口感。因此,了解各地的食用油种类和使用方式,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烹饪的丰富多彩和地域特色[4]。

3 中餐烹饪材料的创新

3.1 牛排

(1)牛排的品种和部位创新。传统的牛排以肉质鲜嫩、脂肪适中的肉牛后腰部位为主,如西冷牛排、肉眼牛排等。在现代中餐烹饪中,除了这些传统的牛排品种外,还出现了不少新的品种和部位,如美国肋眼牛排、澳洲和牛、日本黑毛和牛等。这些牛排的创新不仅拓宽了牛排的品种和选择范围,也为中餐烹饪带来了更多的创意和发挥空间。

(2)牛排的调味材料创新。传统中餐烹饪牛排的调味材料主要是盐、胡椒粉等简单的调味料,而现代中餐烹饪中,牛排的调味材料也有了更多的创新和变化。比如,以咖喱粉、孜然粉、五香粉等为代表的调味料,让牛排更具异域风情和多样性,也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口味和需求。

(3)牛排的配菜创新。传统中餐烹饪牛排的配菜主要是青菜、洋葱等,而现代中餐烹饪中,牛排的配菜也出现了不少创新。比如,将焗烤马铃薯、菜花、南瓜等作为牛排的配菜,不仅丰富了口感和层次,也为中餐烹饪带来了更多的创意和变化。

3.2 披萨

(1)配料多样化。传统的披萨通常只有几种配料,如奶酪、番茄和意式香肠等。在中餐烹饪中,配料的种类和口味得到了大量的创新,例如咖喱牛肉、烤鸭、虾仁等,可以根据个人口味自由搭配。

(2)饼底创新。中餐烹饪中的披萨饼底也得到了很多创新,例如,采用发酵饼皮、米饭饼底或糯米饭饼底等,这些饼底不仅口感独特,而且适合喜欢中餐口味的人。

(3)烘烤方式。中餐烹饪中披萨的烘烤方式也得到了创新,除了传统的烤箱,还有平底锅、煎饼机等方式,这些方式不仅可以烤出口感独特的披萨,也适合在家里烘烤。

3.3 意大利面

传统的意大利面一般是用西式方式烹制,口感较为单一,中餐烹饪在此基础上做了改良,增加了更多的味道和口感。例如,可以将意大利面烹制成“炒面”的形式,加入辣椒、酱油、花生酱等传统中式调味料,使意大利面更加香浓,口感更为饱满;可以将意大利面与中式咖喱等混合烹制,创造出更具特色的中西混合口味。在中餐烹饪中,意大利面往往被用来搭配各种传统中式食材,如牛肉、鸡肉、虾仁等,形成多种口味的意面煲、意大利面汤、意大利面沙拉等[5]。

3.4 黄油

近年,随着中餐文化的国际化和多元化,越来越多的创新材料被引入中餐烹饪中。其中,黄油作为一种传统的西式材料逐渐被中餐界所接受和使用。黄油在中餐烹饪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首先,黄油可以作为一种炒菜的调料,能够让食材变得更加鲜美和脆嫩,尤其适用于炒蔬菜和肉类。其次,黄油可以用来烘焙蛋糕、饼干等甜点,其奶香味能够增加甜点的香气和口感。最后,黄油还可以作为面点中的一种配料,能够使面团更加柔软,容易操作。

4 结语

总的来说,中餐烹饪的材料非常丰富多样,从传统的酱油等基础材料,到现代的牛排、黄油等创新材料,不断丰富和更新着中餐的菜品。这些材料的使用,不仅影响菜品的口感、质感、色香味等方面,还与地域文化、历史传承等方面密不可分。在今后的中餐烹饪中,我们需要更加注重材料的选择和搭配,尊重传统的经验和技艺,同时也要不断开拓创新,寻找新的材料和菜品,为中餐烹饪的发展和传承作出贡献。

猜你喜欢
牛排黄油中餐
海外惠侨工程
——中餐繁荣基地简介
如何合理分牛排
引用要恰当
疯狂的牛排节
法国“二手黄油”网上热卖
河中餐厅
如何鉴别动物性黄油
不熟
中餐餐具包装设计略论
纽约五大经典牛排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