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餐饮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分析

2023-09-17 14:48王丹丹
现代食品 2023年12期
关键词:餐饮行业商家餐饮

◎ 王丹丹

(深圳市营养师协会,广东 深圳 518000)

互联网时代推动了一些新兴产业的诞生,其中便包括网络餐饮。网络餐饮能够为大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也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多样的选择方式,是当前餐饮行业的主流形式之一。然而,在行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食品安全监管却并没有与之齐头并进,甚至存在较多的问题。一旦食品安全受到威胁,必然会造成较大的社会影响。本文探究网络餐饮行业食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合理的解决措施。

1 网络餐饮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网络餐饮发展规模的逐步扩大,与之相关的安全监管工作也在逐渐深入。目前,我国针对网络餐饮食品安全的监督管理仍处于起步阶段,虽有所成就,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整体的监管方式相对较为落后。作为一个新兴经济业态,网络餐饮行业的发展应具备与之相配套的智能化监管体系。目前,大多数地区在开展网络餐饮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时,仍旧会采取人工管理的方法,这对于监管人员会产生较大的工作压力,也容易产生违规行为,影响监管成效[1]。

(2)第三方平台的监管力度相对较薄弱。目前,很多第三方平台为了扩大发展规模,获取更多的商业利益,而降低对入住商家信息的审查标准。针对类似问题,第三方平台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构建的审核标准与审核要求形成明显的形式化问题,不仅阻碍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深入,也对食品本身造成了较大的安全风险。

(3)消费者的维权与取证都面临着较多障碍。目前,大多数消费者会通过第三方平台进行网络订餐,了解食品质量的途径比较局限,通常只能够观察商家提供的图片或其他消费者的评论。然而,很多商家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而与消费者进行沟通,为其提供优惠,比如发放红包或者优惠券等,以引导消费者进行好评,不利于网络餐饮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深入开展。此外,消费者在维权时,能够采取的主要方法就是在第三方平台投诉,投诉时间相对较长,取证环节较为复杂,导致很多消费者最终放弃维权。

2 网络餐饮食品安全监管的解决对策

2.1 完善网络餐饮食品安全监管顶层设计

2.1.1 建立符合地方实际情况的网络餐饮法规

客观来看,虽然网络餐饮行业进入蓬勃发展的时期,但是并没有一套完整的法规体系作为约束工具。因此,为促进行业的稳定发展,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至关重要。在此期间,网络餐饮管理部门应对市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调查,结合国家相关法律标准作为根本,依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建立一套具备较高可行性的法律法规,确保网络餐饮安全监管工作能够有法可依、有迹可循。在立法方面,要加强对第三方平台的约束与管理,同时要着重关注消费者的权益,针对商家的惩罚性制度与赔偿制度,也要进一步完善,以强有力的法律效力,维护行业的健康与安全[2]。

2.1.2 建立统一且完善的餐饮安全标准体系

通过加强各个环节的标准化建设,可促进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顺利推进。①明确一次性餐具的使用标准,确保制造餐具的材料能够满足国家级的安全检验标准。同时,商家需要在餐品包装上明确标示餐具的原材料以及食品的原材料相关信息,方便在纠纷中能够有所依据。②规范食品的储运设备使用方式。在网络餐饮行业,大多数餐食都需要保鲜,食品通常会以冷链配送的方式进行运输与存储。因此,监管部门需不定期抽查商家的储运工具与送餐设备,确保产品能够以高质量状态送达消费者手中。③针对送餐人员拟定相关的管理标准与安全标准,定期检查送餐人员的身体情况,同时严格限定送餐人员与食品的接触,比如,不可直接接触产品、不可导致餐品外露等。

2.2 强化政府部门的监管力量与关注程度

政府部门在餐饮安全监管工作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也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为切实解决网络餐饮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存在的各类问题,政府部门需加大对该项工作的关注程度与监管力量。

首先,要建立专门的网络餐饮专业监管团队。针对团队内的工作人员,需定期组织及开展培训活动与考核活动,使之能够形成更高的网络餐饮食品安全敏感度,掌握食品安全专业知识,强化自身的执法监管水平,积极主动地参与监管工作。在人员培训工作中,一定要杜绝书本化教条化主义,加强整个监管团队的年龄结构多元性,以更好地满足网络餐饮行业的发展要求[3]。

其次,要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框架。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对网络餐饮行业安全进行监管时,线上线下融合监管是整体监管工作发展的必然方向。在此期间,政府相关部门可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价值,利用大数据技术获取线上监测数据,将其与线下核查情况相互整合,综合评判网络餐饮食品安全风险,通过客观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有效提高监管效率。此外,政府相关部门可利用第三方平台积极收集其所提供的数据,并由执法人员在线下展开全面核查。同时,政府部门应加强与第三方平台之间的沟通互动,形成共同监管的模式体系。

最后,要搭建完善的数据信息共享平台。在当前的网络餐饮安全监管工作中,并没有一套完善的监管信息共享体系,各部门之间无法及时获取相关信息,导致监管工作遇到较多障碍。对此,政府部门需立足于统筹视角,遵循协同监管的思想,加强各部门、各环节监管数据的汇总有效性,突破信息孤岛障碍。一方面,可利用互联网工具对各商家的信息进行汇总;另一方面,可对数据加以有效分析,并对违法经营者的信息进行曝光,促进网络餐饮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持续性深入。

2.3 强化第三方平台自制能力及主体责任

2.3.1 应明确并落实第三方平台的主体业务

规范网络餐饮安全监管,并不只是相关管理部门一方面的工作,在此过程中,第三方平台也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需要认真履行食品安全监管中的主体责任,共同打造健康的网络餐饮环境,从而维护消费者的人身安全与健康。①第三方平台需建立完善的商家信息审查制度。例如,着重检查商家的许可证件与经营者的基础信息,若经营者存在无照经营或信息造假情况,则应追究对方的法律责任,并责令其退出平台。②第三方平台需构建完善的食品安全管理方案,以动态性的监管对平台商家的经营行为与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必要时,第三方平台可建立信息化商家管理系统,定期更新并储存入网商家信息,如商家的法人姓名、身份证号、从业人员的详细情况、经营场所等。③第三方平台需适当拓展网络餐饮的投诉渠道,以便于消费者及时监督及时举报,便于餐饮安全问题的及时解决[4]。

2.3.2 应建立完善的第三方平台信用评价机制

现阶段,网络餐饮行业已进入高速发展的时期,经营者之间以及平台之间也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在这一环境下,很多商家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而直接与消费者交流,甚至会存在向消费者提供优惠的方式以获取好评。网络餐饮行业诚信体系的缺失,在很大程度上会威胁到网络餐饮食品的安全性。对此,一方面,第三方平台需要对入网商户进行信用调查,并对其建立相关的信用档案;另一方面,相关部门需及时公布监管信息,并通过诚信档案不定期对商家进行抽查检查。同时,第三方平台需客观评判商家的信用评分,若分数过低可将其列为失信黑名单范畴,情节严重时可取消对方的网络经营资格或要求其暂停经营;若分数相对偏高,可及时为其提供一定的奖励,通过这一方法对商家形成有效的约束管理。

2.4 健全网络餐饮食品安全监管共治体系

网络餐饮食品安全监管不是某一方主体的责任,所以打造社会共治体系至关重要。首先,相关部门要鼓励消费者参与监管,并强化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当前,部分消费者维权意识相对较为模糊,在遇到食品安全问题时,通常只是私下里与商家交流,甚至会因为商家的一些小优惠而放弃维权,影响网络餐饮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顺利开展。对此,相关部门应加大网络餐饮食品安全监管的宣传力度,主动向消费者传递与之有关的信息,使消费者意识到维护自己权利的重要性。在网络餐饮行业中,消费者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其他消费者。针对这一情况,相关部门需要引导消费者进行客观真实的评价,打击商家违法行为,为其他消费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其次,要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强化舆论监督。近年,新闻媒体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既能够深入一线探究网络餐饮商家的安全卫生情况,也能够辅助监管部门探究安全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对很多网络餐饮商家形成了有效的督促,对于行业乱象的整治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对此,相关部门需加大与新媒体之间的沟通,通过新闻媒体宣传网络餐饮食品安全知识,并借助新媒体的力量加强对网络餐饮的监督与管理。最后,相关部门可联系当地的视频博主或自媒体工作者,以此扩大新媒体监管的范围,以强有力的共同监管力量,维护网络餐饮行业的健康,促进安全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5]。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餐饮行业,网络餐饮已逐渐演化成行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网络餐饮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目前,在网络餐饮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还存在较多漏洞,如监管方式落后、第三方平台监管力度不足、消费者的维权与取证困难等。为有效控制类似问题,相关部门需加大监管力度,构建完善的顶层设计体系、监管控制体系,强化第三方平台的自控能力,以此为行业长远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猜你喜欢
餐饮行业商家餐饮
可怕的餐饮外卖
中国人不骗中国人
浅析新媒体背景下我国餐饮行业的营销策略
荣成市餐饮行业形成文明节约的新风尚
制止餐饮浪费,从你我做起
商家出售假冒商品,消费者获十倍赔偿
在餐饮外企挥洒精彩人生
餐饮行业的万木之春
送外卖送出的“餐饮淘宝”
春节黄金周陕西省商家揽金二百一十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