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统计学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探索 *

2023-09-18 08:33王瑾瑾闫国立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18期
关键词:多元化医学教学方式

王瑾瑾 闫国立

(河南中医药大学医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医学统计学是一门通过数据收集、分类和分析等手段来研究数据变异性的科学与艺术,其目的是获得可靠的研究结果,并不是简单的数据罗列与汇总[1]。科学本质是可靠的方法学,医学统计学思维正是训练医学生严谨缜密的科学思维、勇于求真的科学精神以及敢于质疑的批判性思维的有效途径。特别是对于中医类院校的学生,学会从不确定性、机遇、风险和推断的角度去思考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医学领域的科学研究问题,对于促进中医药的现代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

近些年,国内外对于临床期刊、论著中所使用的统计学方法与原理审核越发规范,同时也对之前发表的论文及论著中统计学知识的误用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即便是在Lancet、JAMA、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NEJM)等著名医学杂志上发表的成果,同样存在着由于方法学的欠缺所导致的假阴性等错误结论[3]。因此,NEJM以及美国内科学年鉴等国际著名期刊近年来纷纷出台临床研究统计分析的要求和报告规范。

临床研究中统计学方法误用率偏高,其中不乏医学统计学教学方面的原因。在中医类院校,医学统计学教学欠缺实践环节,课程设置重理论、轻实践。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与就业后的运用严重脱节。因此迫切需要对现有教学内容及方式进行优化改革,以便为后续的中医药科学研究更好地提供方法学理论指导及各种决策工具,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

1 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目前大多数中医类院校所使用的教学模式依然是传统的理论灌输型,即使有实验操作,也基本流于形式,且存在实验学时浪费、实验内容不饱满等现象。教师授课较少考虑不同专业、不同背景学生的学习需求,授课内容与重难点存在着多种专业共用、不分主次的情况。例如对于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医学统计学为考研必考科目,应特别注重概念、原理等知识点的讲授;但对于中医、中西医、临床医学等专业的学生,其对于医学统计学的需求重点在于应用,并非原理概念的理解,此时如果还按照预防医学专业所使用的授课模式教学,显然不合适,应更注重操作与综合应用的讲解与实践。因此,针对不同需求,构建多元化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以应用能力为导向的教学目的的新的思考方向。

笔者经前期大量调研,并对调研结果进行梳理,发现当前医学统计学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对实践教学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实践教学是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贯穿始终、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获取并掌握知识、提升创新和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学中不重视实践教学环节,重理论知识、轻方法应用的现象较普遍。全面加强实践教学工作,强化实践育人环节,建立健全实践教学体系,才是真正实现统计学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新思路。

(2)实践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动手能力差。在医学统计学的实践课上,许多教师只聚焦于某个章节某种方法的软件实现,并没有进行系统化设计,比如没有考虑到为何用、如何用、用的效果以及与前后章节之间的联系等,造成很多学生学习过几遍医学统计学之后,依然不会运用统计学的思维和方法去看待和解决实际问题。

2 构建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的必要性

统计学的学习分为统计思想学习与统计方法学习两部分。统计学方法的实践是让医学统计学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实际工作技能和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实现形式,成为学生从课堂学习走向社会实践的有效链接途径,同样也是学生深化理解医学统计学思想与理论的重要辅助手段。因而加强对统计学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和探讨,构建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是做好实践教学体系顶层设计,增强实践教学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调性的重要举措。

目前为了适应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需求,不论是“双一流”建设高校、特色骨干高校亦或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愈发聚焦于大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的提高。因此,以优化实践课程体系为基础,以改革实践教学内容以及方法为抓手,积极调动整合资源,不断提升实践教学整体水平,才是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路径。

在国内高等医学院校中,很多院校都在积极开展临床与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而医学统计学的课程优化改革研究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医学统计学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薄弱,这与其在医学科研中的重要地位是不相称的。

3 医学统计学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探索

3.1构建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的主要内容与方式

3.1.1课堂体验方式在课堂进行现场实验教学、案例教学或从医学期刊中选择一些错误案例作为反面教材进行讨论分析,使学生建立批判性思维,树立不确定性的概念,即概率的思想。只有用统计学思维考虑各种科学研究中的问题,才能批判性地理解和对待各种研究结果,“阳性”并不一定都是真实的联系,同样“阴性”结果也并不一定就是研究的终结。

3.1.2直接参与方式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亲身完成某项工作。为进一步引导广大高校学生努力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积极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踊跃投身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本科阶段开设了许多诸如大学生挑战杯、创新学习项目等活动。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关心和感兴趣的问题为调查主题来设计调查问卷和调查方案,由学生自己真正开展一次统计调查活动。在调查过程中学习指标的类型、指标的收集、数据的录入、资料的分析。

3.1.3实验实训方式利用SPSS、SAS、R、STATA 等统计分析软件开展实验教学,深入浅出,通过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进行阐述,淡化数学公式的推导与计算。用统计软件来实现复杂的统计分析计算过程,大大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并真正将统计学知识、数字化素养、现代信息工具的运用系统化、一体化,为学生后续工作中的实际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3.1.4网络辅助教学平台教学方式网络辅助教学平台是一种应用性很强的教学方式:一方面,它能方便、快捷地处理统计图形、图表,使得教学过程变得直观、形象。此外,利用网络资源的模拟功能和动态演示功能可以使得统计学的抽象理论变得直观、具体、形象,从而增强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及方法的运用;另一方面,应用网络辅助教学平台进行教学时,可链接功能强大的统计分析软件,便于在课堂上处理大规模的实际教学数据资料,同时可引入各种成熟的教学资源,以提高学生解决与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图3中,fE为单频信号频谱中峰值处E点的频率;谱线B和谱线C为靠近主瓣峰值的两根谱线,即幅值最大的两根谱线。设φB和φC分别为这两根谱线的相位,其相位判别式为

3.1.5社会实践活动即让学生利用假期,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某些团队或自己组织去开展一些与专业有关的活动,如社会调查、专题研究、提供咨询、参与企业管理等,收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处理。这种方式不仅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经济现象,而且能够增加学生的社会阅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3.2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授课效果评测

3.2.1对象与方法

3.2.1.1教学对象以2017级预防医学专业及2017级公共卫生管理专业学生为教学对象,2017 级预防医学专业143 名学生采用多元化实践教学方式,2017 级公共卫生管理专业68名学生采用传统实践教学方式。

3.2.1.2教材以人民卫生出版社的供预防医学专业使用的《卫生统计学》(第8 版)及自编SPSS 统计分析软件讲义为教材,并根据河南中医药大学学生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筛检优化。

3.2.1.3多元化实践教学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开展多元化实践教学,内容包括案例讨论式教学,科研课题演示教学,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开展实验教学、课题参与体验教学、社会实践等,同时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开展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处理数据的实战技能。

3.2.1.4教学效果评价采用问卷调查和考试成绩相结合的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并进行统计分析。

3.2.2研究结果

3.2.2.1医学统计学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医学统计学多元化实践教学以2017级预防医学专业学生为教学对象,该专业学生医学统计学教学总学时为126 学时。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开展案例讨论式教学,科研课题演示教学,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开展实验教学、课题参与体验教学、社会实践等多元化实践教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统计学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研究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制作完成了多媒体实践教学课件。见表1。

表1 医学统计学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及学时分配

3.2.2.2教学效果评价(1)不同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成绩比较:2017 级预防医学专业学生采用多元化实践教学方式,2016 级公共卫生管理专业学生采用传统实践教学方式,2 个专业学生课堂基础教学(包括教案、讲义、讲授内容、学时分配)基本一致,并且在同一学期讲授医学统计学课程。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及格率为100%(143/143),公共卫生管理专业学生及格率为91.8%(62/68)。2 个专业学生期末总成绩、实验课成绩情况见表2。

表2 2种不同实践教学方式学生期末总成绩、实验课成绩比较(± s,分)

表2 2种不同实践教学方式学生期末总成绩、实验课成绩比较(± s,分)

实践教学方式多元化实践教学方式传统实践教学方式t值P值人数143 68期末总成绩85.56±4.53 74.23±5.21 7.89<0.01实验课成绩28.27±3.62 23.52±3.18 4.13<0.01

(2)多元化实践教学方式效果调查分析:课程结束后对143 名2017 级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做了有关医学统计学多元化实践教学效果及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非常满意115 人(80.42%),满意23 人(16.08%),不满意5 人(3.50%)。92.31%(132/143)的人认为有助于加深课堂理论知识理解,97.20%(139/143)的人认为有助于统计方法应用能力提高,88.11%(126/143)的人认为有助于统计思维能力提高,89.51%(128/143)的人认为有助于提高科研能力,98.60%(141/143)的人认为优于传统实践教学方式。见表3。

表3 2017级预防医学专业143名学生医学统计学多元化实践教学效果调查 [名(%)]

4 讨论

本研究旨在探讨激发学生对医学统计学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解决教学中“学”和“用”相脱节的问题。本课题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开展案例讨论教学,科研课题演示教学,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开展实验教学、课题参与体验教学、社会实践等多元化实践教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统计学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医学统计学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探索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效果[4]。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由主讲者的角色逐渐转变为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和指导者;学生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积极参与学习、参与操作、发现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主动寻求者,极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了学生对医学统计学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5]。

医学统计学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探索有助于转变传统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改变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重方法、轻应用的现象,对促进医学统计学教学理念转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5 结论

医学统计学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能够促进医学统计学教学理念的转变,注重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能够很好地解决“学”与“用”脱节的问题,激发学生对医学统计学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多元化医学教学方式
德国:加快推进能源多元化
医学的进步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满足多元化、高品质出行
高中数学高效教学方式与方法优选例谈
高中化学教学方式探析
医学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医学、生命科学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