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向发力打造教联体“硒都品牌”

2023-09-19 07:52甘志明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23年8期
关键词:联体城乡办学

甘志明

近年来,恩施市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按照省委关于教联体建设的部署要求,以集团化办学经验成果为基础,突出试点引领,强化改革创新,城乡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全力推进教联体建设,有效助推全市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目前,全市已建立省级教联体试点2个,州级试点2个,市级试点23个,覆盖学校121所,惠及学生6.9万人。

坚持高位推动,筑牢教联体建设“基础桩”。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以市领导为组长的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以市教育局为主体的教联体建设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全市教联体建设工作。充分发挥教联体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联动开展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组织生活会,将教联体工作开展情况纳入民主议事范畴,保证教联体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切实发挥教联体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完善政策支撑。印发《恩施市市域教联体教师支教实施办法》,建立教联体学校管理办法、岗位设置标准、人员流动、绩效考核、职称评聘等制度体系,统筹实施“市管校聘”“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等支持措施,不断细化考核要求,保障教联体内教师城乡合理流动,确保校区办学关系不断优化紧密。

科学谋划布局。制定出台《恩施市教联体建设共同缔造行动方案》,明确教联体建设“三步走”策略,力争在2024年完成全市各级各类教联体建设工作。以“共同缔造美好教育”为发展愿景,定期召开线上或线下工作例会,对学校办学理念和管理进行系统谋划、科学布局,确保全市教联体精准化、多样化、联动化发展。如恩施市实验小学教联体在“联”字上做文章,实现教育管理联动优化、教学资源联动共享、办学质量联动提升、教师专业联动发展。

突出机制促动,激活教联体建设“动力源”。建立联研联教机制,解决教学质量不高的问题。充分发挥牵头学校在教研课改、课题研究、师资培训等方面的优势,开展教研活动。探索应用“互联网+”模式,定期组织教研组开展线上集体备课或专题讲座,支持民大附小、实验小学等教联体开展“党建引领,名校联盟,共同缔造美好教育”“减负提质增效,‘双减背景下的教与学”等教研活动,通过联研、联教、联评、联学,探讨高效课堂创建路径,实现成员校教师集体备课、本校教研同步提升,推动教师互学互促互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完善交流轮岗机制,解决师资力量不优的问题。构建常态化交流机制,发挥教联体核心学校名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青蓝结对,进行线上线下一对一结对帮扶,打破校际界限,实现教师资源共享。推进城乡教师双向交流轮岗,优选城区骨干教师到乡村支教任教,选派乡镇优秀教师到核心学校跟岗锻炼,实现城乡教育师资力量互补,化解乡镇学校优质师资缺乏困境,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基层延伸。

构建课程共享机制,解决学校课程不全的问题。积极推进教联体教育信息化、数字化平台建设,深入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培训和专题研修。强化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应用培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获取渠道和覆盖面。积极推动教联体创办城乡薄弱学科专递课堂,通過多校同上一堂课,实现了教联体学校课程共享,有力丰富了农村学校课程内容,有效解决了农村学校国家课程开不齐、开不好的难题。

强化试点撬动,开创教联体建设“新局面”。全力深化集团化办学理念。统筹党建引领、教师管理、教学管理、财务管理、改革发展等五大重点,建成24个乡镇同体式教育集团、6个协作式教育集团、9个支教式教育集团,涵盖高中教育、义务教育、学前教育三个学段,实现集团化办学全覆盖,(下转第49页)(上接第17页)缩小城乡差距,实现资源共享。“同体式、协作式、支教式”教育模式入选教育部典型案例,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哈马德国王奖”提名,在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路上,迈出了特色步伐。

着力优化教联体发展模式。围绕组建形式、运行机制、治理模式、特色品牌等教联体建设要求,立足集团化办学经验,提档升级形成“1+N”教联体建设新模式,即以1所优质学校为核心校,通过“大校联小校”“强校联弱校”“城镇学校联农村学校”等方式,与其他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或新建学校联合办学,重点建设融合型、共建型教联体,有效解决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

倾力打造教联体发展品牌。充分发挥各教联体核心校的品牌影响力和文化辐射力,从文化体系、课程设计、德育品牌、队伍建设等方面多维发力,促进文化融合和品牌共创。核心校以先进文化和育人理念引领成员校发展,构建丰富多元的教育生态;鼓励各个教联体联合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开阔学生眼界,拓展学生思路,提升学生素养,协同打造教联体德育品牌,营造“美美与共,和而不同”的良好教育氛围。

猜你喜欢
联体城乡办学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城乡涌动创业潮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百花齐放的湖北医联体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
大连 创三级联动医联体
做好医联体需“三医”共改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