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本 让素养生根

2023-09-20 13:54李金凯
文理导航 2023年26期
关键词:学生为本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李金凯

【摘  要】自新课程实施以来,如何在课堂上落实数学核心素养成为众多教师讨论的焦点。本文以微课“平面与平面平行”为例,探讨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以学生为本,让素养生根的可行性及策略。

【关键词】课堂教学;学生为本;核心素养

一、教学分析

(一)教材内容分析

从人教A版教材安排上看,平面与平面的平行是立体几何研究的基本位置关系之一,是前面直线与直线平行、直线与平面平行的进一步延续,同时为后面垂直关系的研究奠定基础。从具体内容上看,本节课主要学习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体会立体几何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为面面平行性质的学习以及今后开展立体几何的研究提供方法指导。

(二)教学目标设置

1.通过直观感知和动手操作实验,归纳并理解面面平行判定定理,并能够应用判定定理解决问题。

2.学生亲身体验面面平行判定定理的探究过程,掌握了立体几何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发展了直观想象等核心素养。

(三)学生学情分析

1.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

学生已经了解了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具备了直线与平面平行的研究经验,掌握了本节课所需的基本知识。

2.学生可能存在的认知困难

学生没有将平面与平面平行转化为直线与平面平行的经验,同时学生对基本事实还缺乏深刻的认识,很难从定义出发联想到利用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

3.教学重难点以及策略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对平面与平面平行判定定理的探究,教學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判定定理。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层层递进,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实验论证等合情推理的活动后得到判定定理。课堂上要注意好立体几何基本思想方法的渗透,要关注好学生,让学生在交流与合作的环境中找到成功的感觉,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发展核心素养。

二、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引出主题

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线线平行与线面平行,知道这两者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下面就在此基础上一起来研究平面与平面平行。

师:有了前面的研究经验,大家觉得应该重点研究哪些内容呢?

生:判断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方法。

生: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

师:很好。本节课就从定义出发,探寻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设计意图:从已研究的线线平行与线面平行关系出发,明确本节课的探究主题——平面与平面平行;同时,通过类比线面平行的研究经验,明确研究的整体思路:定义—判定—性质。这样的设计从学生已有认知出发,开门见山地明确研究内容和思路,体现出研究的必要性,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层层递进,寻找方法

师:大家回想一下面面平行是怎么定义的?

生:(全体)没有公共点的两个平面互相平行。

师:很好。其实这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判断平面与平面是否平行的方法。即只要两个平面没有公共点,那么它们就是平行的。大家觉得将这个方法作为判定定理好不好?

生:不好。因为平面是可以无限延展的,很难直接判断两平面有没有公共点,不具有操作性。

师:类似于研究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能不能改进上述判定方法呢?

(学生讨论交流)

生:因为用线线平行判断线面平行,所以面面平行应该可以利用线面平行判断。

师:(追问)有道理,具体怎么判断呢?

生:如果一个平面内任意一条直线都与另一个平面平行,此时这两个平面无公共点,肯定是平行的。

师:大家赞同吗?

生:(全体)赞同。

师:利用线面平行判断面面平行,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大家觉得这种方法在操作上还有什么不足

之处?

生:一个平面内有无数条直线,一条条去验证不现实。

师:我们是否能把任意一条直线缩减为有限条直线呢?一条直线行不行?

生:不行。例如黑板上边缘所在的直线与顶上墙面平行,但黑板所在平面与顶上墙面不平行。

师:这是一个很好的生活中的反例。其实在正方体模型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例如:

生: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A1D1∥平面AC,但A1D1所在的一个平面A1D与平面AC不平行。

师:那两条呢?根据基本事实,两条相交直线或平行直线都可以确定一个平面。那么如果面内两条相交直线或者平行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是否一定会有面面平行?

生:两条平行直线不行,例如在正方体模型中,分别取线段AA1和DD1的中点E和F,连结EF,A1D1∥平面AC,EF∥平面AC,且A1D1∥EF,但A1D1和EF确定的平面A1D与平面AC相交,而非平行。

生:观察正方体感觉两条相交直线应该可以。

设计意图: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设计,引导学生实现“两平面无公共点——面内任意直线——面内两条相交直线”的一步步跨越。课堂上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并在讨论交流中不断改进完善自己的判断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知识的发现者、探究者,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

(三)归纳方法,建构知识

平面与平面平行判定定理:

文字语言:如果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图形语言: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对刚刚探索得到的方法的整理过程,其实也是对面面平行判定定理的再回顾过程,是一个收获的过程。这一过程中的图形语言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画,让做了课堂主体的学生再一次得到成功的喜悦感。

(四)应用知识,深化理解

师:在生活中,大家知道工人师傅是如何判断桌面是水平的呢?其实他是用了水平仪。(动画演示)你能说说他这样判断的理由吗?

生:若水平仪气泡两次都在中央,可看成桌面上两条相交直线都与地面平行,从而认为桌面与地面平行。

例1,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求证:平面AB1D1∥平面BC1D。(由学生分析思路,然后规范书写,教师可以投影点评)

设计意图:熟悉判定定理在实际生活以及数学中的应用,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的意识。

(五)总结过程,升华课堂

师:本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知识?在此过程中,你有什么体会?

生:学习了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生:类比线面平行的研究思路,以定义为出发点寻找判定方法;类比线面平行的判定,将面面平行转化为线面平行。

生: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感知,找到了面面平行的判定方法。

师:大家说得都很好。其实类比、转化都是研究空间立体几何图形位置关系的一般思想方法;最后我们将这个判定定理应用在生活及数学中,更体现了数学的实用性。面面平行的性质将在下节课继续研究。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和方法,教师最后补充完善,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掌握本节课的基本思想与方法,也为学生进一步研究立体几何提供方法的指引。

三、课堂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

在往年高考中,立体几何侧重考查平行、垂直关系的证明,难度不大。而且学生越来越习惯性地建立空间坐标系处理现在的立体几何问题,立体几何问题甚至被极端地当成计算问题。为此,在立体几何的教学中存在着重结果轻过程的误区。这样的教学会让学生养成被动接受新知识的习惯,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也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以及核心素养的养成。一堂好课不仅在于结果,更重要的是过程;一堂好课不仅要让学生获得知识,更要让学生获得一般性的方法,获得解决问题后的成功喜悦感。

(一)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教师要设计出合适多样的问题情境,要营造出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要做好及时有效的课堂评价。教师要读懂读透新教材,并能以此为立足点设置探究活动环节,要让学生在求知欲的驱动下,体验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同时,为了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凸显学生主体地位,教师要适当地开放课堂,要给学生提供更多交流和表达的机会,更要让学生学会质疑,学会提出自己的问题。课堂上教师要协调好教与学的关系,做好引路人的角色,把握好課堂方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真正让学生做到主动学、乐于学。书上的知识是不变的,但课堂上的教学方式是灵活多变的。只有精心设计好每个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长此以往,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才能真真正正地得以发展。

(二)呈现一般的研究方法,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应教给学生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从立体几何整个章节而言,教师应让学生清楚地知道立体几何是研究哪些内容的,研究立体几何问题的基本思路是什么,立体几何研究中有哪些基本方法,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一般手段是什么等,而并不只是让学生会做几道证明题或计算题。这些本质的东西才能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本节课中,学生亲身经历了判定定理的探究过程,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探索、解决问题,不仅积累了数学知识、学会了研究方法、提升了思维能力,而且在寻找判定定理的过程中培养了直观想象、逻辑推理等数学核心素养。

因此,课堂教学中要注重知识积累的过程,要渗透数学基本理念与思想方法,要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度参与,让课堂逐渐成为以学生为核心的课堂,让数学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生根发芽。

【参考文献】

[1]章建跃,李增沪等.普通高中教科书(必修第二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2]李海东.基于核心素养的“立体几何初步”教材设计与教学思考[J].数学教育学报,2019(1):8-11.

猜你喜欢
学生为本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初中物理教学高效课堂构建初探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以学生为主体的英语教学创新方法研究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