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地关系”语境下云南祥云禾甸白族调与大理剑川白族调比较探析

2023-09-20 03:41梁洪嘉
艺术评鉴 2023年15期
关键词:异同

梁洪嘉

【摘   要】本文主要通过对祥云禾甸白族《挑水调》与大理剑川(大理白族自治州下辖县级行政区,下文均简称为大理剑川)白族《白月亮,白姐姐》进行分析比较,梳理两个地区白族调在衬词、旋律、节奏、节拍、唱词形式、演唱方言等方面的特点,得出既有较多共性,又有较为明显的地域性风格。正因为这种异同,让传统白族调独特的地域风格得到了较好的保留和发展。

【关键词】祥云禾甸白族  大理剑川白族  《挑水调》  《白月亮,白姐姐》  异同

丹纳在《艺术哲学》中说道:“精神文明的产物和植物界的产物一样,只能用各自的环境来解释 。”①在变化多端的大自然中,植物只有抵抗住恶劣的自然环境、找到适合生存的场所才能不断繁衍下去,这就是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优胜劣汰,适者生存”。音乐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极具个人或民族色彩的艺术品,更是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精神文明具有传承性,经过历史、时间的考验、磨砺、筛选,所以要么淘汰,要么生存并发展形成独具一格、带有明显区域性的民族音乐②。乔建中老先生曾在民族音乐的分布研究中提出四个重要方面:音乐中的地理因素、环境对题材的选择、地理因素所造成的民间音乐风格区、作为保护传统文化自然屏障的地理环境,这些都是民族音乐形成独特魅力特色的重要天然因素③。

祥云禾甸位于大理白族自治州东部,而大理剑川则位于西北部,两地相距约186公里。在如今看来,祥云禾甸到大理剑川只是2个多小时的路程,而在从前,先辈们需要翻越一座座高山、跨过一条条河流才能到达,路途艰险坎坷。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白族文化仍在不断传承发展,留下了许许多多珍贵的民族音乐经典之作。一方面正是因为高原山地的地貌形成了一个天然屏障,使得外来文化渗入、本民族文化扩散两难,民族特色、地域特色便因此保存下来;另一方面,虽然群山环绕,但自然环境良好——背靠高山、面朝湖泊,常年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给白族的民族音乐带来了更加广阔的发展创作空间。白族调便是白族音乐文明的“见证人”,它扎根于白族人民的日常生活、劳作、情感等方方面面,用本民族语言歌唱,成为白族地区流传较广的民歌形式。

祥云禾甸白族和大理剑川白族同宗同源,虽然居住生活于不同的地理方位,但在一定地理范围内同一民族的音乐是具有相似性的。两地的白族人民同样以农耕生活为主,有着相同的习俗和宗教信仰。他们热爱生活、积极乐观、勤劳勇敢,喜欢在辛苦的劳作之余坐在田埂上高歌一曲白族调,有时唱的是劳作的辛勤,有时唱的是白族男女间的爱意,也有时唱的是民间习俗;内容丰富多彩,植根于白族人民的日常生活。其中以情感为主要内容的白族调居多,反映出来的爱情大都是纯洁的、真挚的,它表现出白族人民淳朴、忠实的性格。④祥云禾甸白族的《挑水调》、大理剑川白族的《白月亮,白姐姐》便是这种独具特色的白族音乐典型代表作。因地理环境、演唱形式、场所的影响,白族调主要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流传至今,又在多年的民族融合发展、地理生活环境等客观影响下,不同地区的白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

一、两地白族调背景概述

(一)祥云禾甸白族《挑水调》

禾甸镇隶属于大理白族自治州东部的祥云县,位于其东北部的坝子,共有12个村庄,汇聚了汉族、白族、彝族、苗族、傈僳族这五个民族,白族占总人口的8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祥云禾甸白族人民主要通过农耕劳作自给自足,有着淳朴的民风,向往美好生活、忠贞爱情,因此创作出很多情感丰富的白族调。

祥云禾甸白族《挑水调》是当地仅存于世且用白语演唱的古老的白族情歌小调,由于没有完整的文字、曲谱记录,导致出现对外普及度低、推广范围小的问题。祥云禾甸白族人民的除夕夜,按照习俗,全家人都要聚在一起吃团圆饭,一同守岁到午夜后白子白女们再争相外出挑水。你追我赶,只为了初一早上全家人喝上米花糖水,预示着新的一年幸福美滿、合家欢乐,这也是白族男子向心爱的白族女子表达欢喜之情的时候,在地势开阔的河边,为了让白族女子感受到浓浓的爱意,白族男子放声歌唱,直抒胸臆,唱的便是《挑水调》(在清朝时期也叫《矣摩调》)。

随着时间的流逝,这首纯粹表达爱情的白族调主要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流传至今,是当地为数不多且较为完整的、古老的白族调。在多年的民族融合发展、地理生活环境的客观影响下,祥云地区的白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间艺术文化。

(二)剑川白族《白月亮,白姐姐》

在大理白族自治州的西北部有一个白族聚居的县城——剑川。那里群山环绕、人杰地灵,居住着汉族、白族、回族、彝族等十六个民族。白族占总人口的91.6%,是大理州白族人口占比最高的县城,被誉为能歌善舞的“白族之乡”。那里的白族人民豪迈直爽、勇于示爱,有多首经典的白族情歌小调,其中《白月亮,白姐姐》是当地白族情歌小调的经典佳作之一,极具代表性。

改革开放之前,大理剑川白族人民同样以农耕生活为主,日出而耕,日落而息。为了缓解劳作中的辛苦,老百姓喜欢唱唱白族调,作为劳作之余的自我调剂⑤,愉悦心情。每当这个时候,白族男子便会为心爱的姑娘高歌一曲,表达自己的爱恋之情,一面想要心爱的白族女子知道自己的心意,另一面又担心这样直白的传情达意会引起她的厌恶,可无法按捺自己内心对美好甜蜜爱情的向往,因此便有了这首经典的白族情歌小调《白月亮,白姐姐》。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民族交流融合已成为大趋势。大理剑川白族在保留本民族调独一无二的艺术历史特点基础上,结合外来优秀文化,将这首白族调改为现在广为流传的新版本,成为白族调的经典代表作。

二、两地白族调的异同

(一)两地白族调相同之处

1.衬词的使用

衬词在早期的使用中并没有规律性的固定出现位置,都是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即兴添加。但由于白族调主要以口口相传的方式流传,所以在传唱的过程中逐渐固定了其在不同曲调中出现的位置——可位于句首、句中,也可位于句尾,分别被称为曲头、提腰、扫腔。虽然衬词所处位置不一样,但在曲调中主要有以下3种功能(见表1):

祥云禾甸白族《挑水调》中的衬词以五个语气助词组成为主,例如:啊依哟嚯呵、阿么依嘿哟、嚯呵哟嚯嘿。有以单组形式出现,也有以两组衬词前后衔接组合的形式出现。巧妙渲染白族男子向白族女子一步一步试探、搭讪的过程,形象刻画出白族男子内心的激动、忐忑之情。据民间艺人罗文兴⑥所说:“衬词我都不会写进唱词中,因为没有这个必要。每个人即兴加入的位置都不一样,我比较喜欢用在段落之间来过渡一下。虽然位置不一样,但大家在禾甸花灯、打前鞭、踩门坎、其他调子中都是运用五个字组成的。”不同的演唱者有不同的理解,因此祥云禾甸白族调运用五字衬词主要依靠演唱者的情绪来加入,有的是衔接过渡的作用,有的是渲染感情色彩的作用,有的是运用亲昵的称呼奠定感情基调的作用,充分衬托出白族儿女对美好爱情、幸福生活的热烈向往。无论何种作用,在历史的长河中这样的衬词形式不断成为祥云禾甸白族调的典型标志。(见谱例1)

谱例1:

大理剑川白族《白月亮,白姐姐》主要运用的衬词是单个词组成的语气助词——“之”“呀”“呢”“买”,句首、句中、句尾三处均有出现。该首作品中的衬词主要功能也是该地白族调中所具有的:第一亲昵的称呼充分奠定总体的感情基调,深化白族调的主题动机,推动其连贯向前快速发展的称谓功能;第二补全句子唱词结构,推动主题动机向高潮发展的补充功能;第三将情感推向高潮,增强该首白族调结束感的衔接功能。总结下来该首作品与祥云禾甸白族《挑水调》有着相同的两个功能。大理剑川白族调主要运用传统的“山花体”形式,所以难免在唱词编写上会出现少字或不通顺的情况,衬词的填入不仅提高了唱词的连贯性,而且补全了唱词结构。例如在《白月亮,白姐姐》下片的第二段唱词第一句应为“七字句”,而“不开口心不依”少了一个字,所以加上了一个衬词“买”,使唱词结构完整,音乐一气呵成、连续不断,在美化白族调的同时,烘托气氛、展现民族特色。经过长久的流传,补充功能的衬词自然而然成为白族人民的一种说话习惯。(见谱例2)

谱例2:

无论相隔多远,一个民族本身的特色是不会因为物理空间距离而产生变化的。但会随着居住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影响,形成地区特色。通过对两地白族调衬词的分析可看出,自然地理环境并非只会限制一个民族的发展,相反会因为不同的环境让白族民族文化得到丰富发展。虽然农耕社会自然环境的闭塞导致地区发展落后,但在社会高速发展的阶段无疑是一种天然的保护屏障——不会因为太多外来先进文化的渗入而淡化民族文化,但也不会因为没有外来先进文化的渗入而止步不前。

2.旋律大跨度进行

白族调在早期主要是靠人们即兴演唱,所以旋律主要是根据演唱者当时演唱的情绪起伏来创编的。随着一代又一代口口相传,人们根据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大小事,不断创作新的白族调,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旋律大跨度进行”这一特点,较为常见的便是级进向上或向下四度、五度跳进、六度大跳,或者音阶式的平稳向上进行四度、五度。《挑水调》和《白月亮,白姐姐》两首白族调便充分凸显了该特点。两首均为情感白族调,尽管有传统、现代之别,但都将白族调的标志性特点传承保留下来。

以祥云禾甸白族《挑水调》为例,该白族调以四度级进,六度大跳为主,同时在谱例的倒数第二小节最后一拍到倒数第一小节的第一拍进行了一个级进向下的七度大跳。因祥云禾甸为坝子,地形平坦开阔,当地人们在田埂间唱歌传递信息、抒发情感时,通过旋律的起伏来带动声音的起伏,使之在富有灵性的同时,向更远的地方传去。(见谱例3)

谱例3:

以大理剑川白族《白月亮,白姐姐》为例,其以四度级进、音阶式平稳向下进行五度为主,同时在倒数第四小节的最后一拍向倒数第三小节的第一拍进行了一个十度大跳,旋律在波浪式进行的同时充分带动情绪发展。音韵上高低起伏、绵延悠长;情绪上逐渐推向高潮,充分、生動地展现出爱慕、欢喜之情。(见谱例4)

谱例4:

3.节奏节拍的运用

白族调常用的节奏型主要有二八(两个八分音符)、前八后十六(一个八分音符在前,连接两个十六分音符)、四个十六(四个十六分音符)(见表2),拍号主要有四二拍、四四拍、四三拍,并在同一首白族调中来回交替节拍的使用(见表3)。常用的三种节奏型、三种节拍类型能够巧妙灵活地渲染轻松欢快的氛围,同时又不失端庄大气,充分展现了白族人民热情、活泼、爽朗的民族性格。

从《挑水调》《白月亮,白姐姐》两地白族调中可以发现,这样的传统规律被较好地保留下来,且灵活运用。一方面生动渲染情歌白族调爱情氛围的同时,和歌曲情绪起伏更加契合,由忐忑、欣喜推向高潮,最后回归愉悦、舒畅;另一方面民歌调子,特别是抒发爱慕之情的调子,其整首作品的韵律主要是根据个人的情感变化来发展,拍子的交替变换可以更加精准、到位的表达演唱者的内心诉求。

(二)两地白族调不同之处

1.唱词形式不同

在民间广为流传的白族调多为山花体——“三七七五,七七七五”(每段八句,分为上下片,上片四个句子由三字句、两个七字句、一个五字句组成;下片四个句子由三个七字句、一个五字句组成),该体裁因明代诗人杨黼的《词记山花·咏苍洱境》而得名。随着不断丰富发展至今,“山花体”发展创新出不同的变体,如:“七七五”“三七七五”“五七七五”“七三五”等格式,且在不同区域有着不同的变体。

《挑水调》唱词形式均为“七字句”,这一特点有别于大理剑川传统白族调,笔者对相关人士进行访问。杨国旺夫妇⑦说:“一方面是因为‘山花体及其变体中都有七字句,对祥云禾甸白族调均用七字句有一定影响;另一方面我们只是想让唱词看起来、归韵归起来顺眼顺口顺耳。整体上就像七言律诗一样,较为严谨又不失特色。”祥云禾甸白族调创作人罗兴文说:“我根据现代社会的特点也创作了许多白族调,例如《十二月调》《鲁班调》等等,均为七字句。由于没有多少文化,又想让当地人简单易学,便写了七字句的祥云禾甸白族调,并且都是汉话,同时看上去比较工整。”

可见禾甸坝子虽然地势平坦开阔,与周围多个民族的交往较为便利,汉化程度较深,但是当地师资力量有限,百姓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所以唱词形式更多是依靠创作者的审美水平、当下传承祥云禾甸白族调的需求进行编写的。在兼收并蓄的同时,发扬传承优秀独特的祥云禾甸白族民族文化。

大理剑川白族的《白月亮,白姐姐》便是公认的最典型的传统“山花体”代表作。该地位于深山中,由于自然地理环境的客观因素影响,交通不便,民族交流融合机会极少。改革开放后,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大理剑川逐步加强与外界的交流,在学习外来先进文化的同时,保留传承优秀大理剑川白族民族文化,促使“山花体”有了多样的变体,进一步丰富了白族调的唱词形式。

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人文环境对一个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形成了具有地区特点的唱词形式。虽然两首白族调的唱词形式不一样,但一方面对唱词形式丰富发展的同时,传承保留了传统的“山花体”唱词形式,充分运用当中的“七字句”形式。另一方面对一个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起到了良好的带头示范作用,也是为增强民族自信、丰富发展民族文化添砖加瓦。

2.语言因自然地理环境不同

据《白语简志》⑧介绍,白语共有三种方言,按地域划分为南部、中部、北部,也就是如今的大理(特指大理白族自治州首府大理市——1983年9月下关市(今下关镇)、大理县(今大理古城、喜洲等地)合并成立大理市,下文均简称为大理)、剑川(大理白族自治州下辖县级行政区)、怒江地区。三种方言还能分为六种土著语言——剑川方言可分剑川、鹤庆两种土语,分布于剑川、兰坪、鹤庆、丽江等地,以剑川语音为代表;大理方言可分大理、祥云两个土语,分布于下关市、大理、祥云、洱源等地,以大理语音为代表;碧江方言可分为碧江、兰坪两个土语,分布于碧江、福贡、中甸、云龙等地,以碧江语音为代表。

白族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在民族迁徙、融合、发展的过程中,三种方言受到汉化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大理方言、剑川方言、怒江方言。前两种方言所处地区与汉族交流频繁,受到的汉文化影响较大,部分字或词语的发音偏向于汉话发音,现代出现的很多新词语都用改变音调的汉话代替,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汉白杂糅”现象。怒江方言由于其地理环境闭塞,受汉族或其他民族的影响较小,保留了较为纯正的白语。因此在白语发音、音调上每个地区形成了其独特的特点:祥云白族听不懂大理土语、大理白族听不懂剑川方言但能听懂祥云土语;大理和剑川地区的白族均听不懂怒江方言。

以祥云禾甸白族《挑水调》汉、白文部分歌词为例:(见表4)

根据杨国旺老师提供的资料发现,《挑水调》为汉、白文歌词,但白话最早是用汉字进行记录的,后来由陈姝用白文整理编写出来。汉、白两种形式的歌词中可以较为直观地发现,在祥云禾甸主要通过语言文字表现出来,这是个多民族交融生活的地区。在保留本民族语言色彩特点的同时,学习外界语言的表达方式,用一种能够融合两门语言的音调口口相传下去,绵延不绝。

现在广为流传的大理剑川白族调《白月亮,白姐姐》也是汉、白文歌词,白话也是用汉字进行记录的,但没有白文整理编写(见表5)。古时白族有自己的文字,“历史上的白文是‘借用汉字的音或义或增损汉字笔画或创造似汉字而非汉字的一种字体来记录白族语言的文字,古称‘僰文。白文简言之就是用汉字记白语读白音解白义。”⑨由于普及度低、规范性差,最终失传。同时,外来文化的不断渗入影响,汉字逐渐被白族人民所接受。在科技发展落后的年代,没有设备可供白族调歌手记录唱词,因此“汉字记白音”的方式即便存在无法理解意思的弊端,也被较为广泛地采用。

三、结语

可见,无论是何地的白族都体现出白族文化较高的包容性,不排斥外来文化,积极学习吸收先进文化,同时,发展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人类文化史的发展表明:一切文化的表现往往受到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以及由此形成的经济条件强烈制约和影响⑩,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是存在相似性的,白族调亦是,主要体现在衬词、唱词结构、语言,以及旋律、节奏节拍等方面。此外,白族调也有较强的即兴性,表演者会根据特定的环境即兴创作和演唱,以白族人民的日常生活、宗教信仰、民族节日等为主要素材,一方面记录了白族人民的文化传统,另一方面推动了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当下,白族人民学习先进文化,顺应时代发展,加强交往交流交融,在保护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促进白族调进一步创新发展。白族民间音乐的创新性发展与创造性转化也将使白族文化焕发新的生機。

猜你喜欢
异同
手风琴个别教学与集体教学之异同
论中外诗歌作品中婉约之美的异同
兴中会与同盟会之异同比较
世界历史理论与全球化理论的异同及其当代启示
中英颜色词涵义异同及其成因分析
社会新闻报道与民生新闻报道的异同
论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专业文化建设的校企文化融合
从中日民间故事窥探中日文化差异
大陆和港澳台初中历史课标在中国文化史方面的异同
简论谢灵运与柳宗元山水诗思想内容之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