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杂技剧的“戏剧强化”及创作趋势

2023-09-20 20:20李颖涵
杂技与魔术 2023年3期
关键词:戏剧性杂技剧场

文|李颖涵

当前,主题化、剧目化转型的杂技剧区别于其他戏剧类型,成为最具活力和特点的当代舞台展演形式,其“技中有戏、戏中有技”的主题、剧情与舞台演出特征展现了戏剧强化中的“武中有文、文武兼备”的独特的杂技剧的发展特点,不断建构了当代舞台艺术的创作领域与表现可能,同时也满足了重视“时代性”和“人民性”创作理念的大众审美需求。比如,2004 年诞生于中国舞台的杂技剧《天鹅湖》在重视“杂技性”①的技巧、技艺表演之外,开始借助戏剧艺术的叙事、人物塑造等元素,强化杂技剧的文学性和戏剧性的审美表意及舞台表现力。

秦汉时期,杂技被称为“角抵戏”“百戏”,被当作宫廷艺术的重要表演形式,“百戏”统称了各种奇门绝技和古代演唱、歌舞等。当代戏剧艺术的装扮与角色行当表演最早见于俳优所演的“角抵戏”(以杂技演绎黄帝与蚩尤“涿鹿之战”的故事),经过“唐杂戏”、“宋杂剧”和明清说唱文学的丰富与完善,逐渐独立为一种具有固定角色行当的“唱、念、做、打”的戏曲艺术,杂耍与说书的融合,形成了后来的“戏曲”概念。可见,戏曲、戏剧与杂技自古有着渊源。而戏剧性很强的杂技表演,在古代多种类型的幻术节目如“鱼龙曼延”等中也有所体现。

杂技剧是当代杂技发展的一个更高阶段,同时也成为新世纪舞台艺术探索的一种新的表演形式,在剧场营销方面也有许多成功案例。杂技剧以高难度的技艺展示与主题剧情的融合并蓄,展现了杂技的技巧、技能的力武之美,也在不断借鉴、融入传统戏曲和现代戏剧的文学性、戏剧性之美。

一、杂技技艺与戏剧表意

在经历了20 世纪90 年代中期以来杂技艺术主题化、21 世纪初杂技剧目化的文学性、戏剧性的舞台探索后,形成了当代杂技“戏剧强化”的创作趋势,这种杂技剧转型既要求演员苦练杂技基本功,以展示高难度的技巧、技艺,又要求演员参与情节表现,即在展示杂技艺术的同时完成特定戏剧角色扮演与剧情表演。杂技剧这种融合杂技高难技艺与戏剧情感主题的表演形式,展现了杂技“戏剧强化”的发展特征。

杂技剧以其杂技与戏剧于一体的形式表现了文学性、戏剧性的技与美、文与武的融合。比如,“唱念”曾在不同类型的杂技剧创作中被借鉴,表现出“杂技+戏剧”的杂技剧场的“戏剧强化”追求,并形成传统戏曲和现代戏剧的文戏审美和戏剧表意。而杂技剧也凭借传统杂技“惊、险、奇、美、绝”的杂技技艺表现,吸纳了戏曲、戏剧的文学性、戏剧性的文戏表意优势,形成了戏剧强化的表意追求,即“武中有文、文武兼备”的杂技剧审美。

杂技剧可谓杂技本体与戏剧表意的兼得,在剧场艺术的表演、营销上体现出独有的优势。当代杂技剧吸纳文学性、戏剧性的审美表意,从传统戏曲及现代话剧、歌舞剧、音乐剧等姊妹艺术中吸收不同的表意优长,最终创造出独特的审美享受和哲理观照。它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表现新形式,借助音乐、舞蹈、现代道具及声、光、电等综合舞台技术手段,除了再现传统杂技技艺、技巧中独有的“高难、惊险、奇谐”的景观体验,也展现了现代舞台上的戏剧表意所产生的情感性、叙事性、主题性等戏剧特征。

传统杂技的发展经过了单个节目、复合节目、杂技主题晚会(秀)及杂技剧的当代转型与剧场探索,其创新的关键在坚守杂技性这一本体的同时,又将剧情叙事、角色行当、戏剧表意引入舞台综合表演当中,演绎人物、情节、故事。

杂技剧既是杂技艺术更高的发展阶段,也是现代舞台展演中为观众和市场接受的新艺术形式。它更加注重戏剧主题的表意与现代情感的审美表达,以人物、情节、冲突为戏剧结构的内容。杂技剧“使杂技从纯技巧性表演转换为对角色的艺术性表演”②,并将这一个个极具杂技性的杂技节目融入叙事与情感的表现之中。可见,杂技剧需要编导巧妙地将传统杂技节目与戏剧表意有效融合,形成一个有剧情、有心理冲击的现代舞台表演景观。杂技剧作为当代杂技发展的更高阶段与“技演文戏”的戏剧强化,为中国当代艺术的新世纪转型和形式发展提供了创新思路。

二、杂技剧转型与创作趋势

杂技艺术由传统的杂技节目,经过杂技复合节目、杂技主题晚会(秀)等不同阶段向杂技剧转型,经历了复杂而艰难的探索过程。从2004 年起的转型过程中,各杂技团先后创编出《天鹅湖》《时空之旅》《北京》《花木兰》《小桥 流水 人家》《岩石上的太阳》《战上海》《渡江侦察记》《百鸟衣》《呼叫4921》等大量杂技剧,形成了杂技剧的“井喷”现象。可以说,在杂技艺术的“剧时代”,杂技剧注重技艺展示与戏剧表演并重,“以技演戏”的戏剧转型与剧场实践,给当代剧场艺术的审美创意与剧场营销提供了新思路。

综合而言,杂技剧创作及对当代戏剧艺术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技艺化趋势、角色化趋势及戏剧化趋势三个方面。

1.技艺化趋势。在杂技剧的综合情境和主题表意的舞台上,“高难、惊险、奇谐”的技艺展示是演员刻画人物、塑造角色、渲染气氛、强化表演的表现手段。这种“技艺、技巧+戏剧”演绎成就了杂技剧的发展,或者说使得杂技节目得到了保护与传承。从杂技剧中杂技与戏剧的融合情况来看,杂技剧以“技”演“戏”的戏剧表演特征已不是单纯的杂技“炫技”,而是让杂技剧的演出向着具备思想审美与技艺审美双重体验的方面发展。

2.角色化趋势。杂技艺术的杂技剧转型,关键内容是杂技演员对角色的认知和深化,即直接要求杂技演员在展现自身的技巧、技艺基本功上还能够“演戏”,具备角色塑造和扮演的能力。和一般的戏剧演员相比,杂技演员的这种“戏剧”角色转变,拓展了他们技艺之外的功力,杂技剧角色化的趋势给当代杂技剧指出一个新的发展路径。

3.戏剧化趋势。戏剧是情感、叙事、主题等的综合表意与哲理观照。杂技剧发挥了杂技节目惊险、刺激、高难的审美优势的同时,也融入了戏剧所具有的情感性、叙事性、主题性的表意优势。这种综合、整合,让一台杂技剧更容易满足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并有利于剧场营销。杂技剧是技艺展示与戏剧表演并重的表演形式,20 世纪90 年代中期以来,杂技剧的探索与实践以情节与人物扮演为杂技节目编排的线索,注重现代剧场和舞台创新的综合,强调主题表意与叙事的戏剧性,推动了杂技剧的创新与发展。

综上,“技演戏、技与戏并重”的杂技剧,其本身的发展既要求杂技节目保持杂技艺术高难度的“杂技性”本体特征,又要求杂技演员能够按角色行当“演戏”,不断提升杂技演员的表演功力,做到“技演文戏”“显技于戏”。杂技剧从传统戏曲和现代戏剧的舞台表演中吸纳戏剧表意功能,对推动杂技艺术的融合发展、对现代杂技艺术表演体系的建构具有积极意义。

注释:

①董迎春:《现代杂技:从“杂技性”到“杂技剧”》,《杂技与魔术》2022 年第3 期,第22 页。

② 姜学君:《杂技戏剧化:从〈花木兰〉看中国杂技艺术的发展趋势》,《当代戏剧》2006 年第2 期,第32 页。

猜你喜欢
戏剧性杂技剧场
戏剧性十足的巴洛克艺术
空中杂技师
欢乐剧场
看杂技
美国自白诗的“戏剧性”
抖音:“滤镜”下的戏剧性与自我缺失
老鼠演杂技
论《日出》的剧场性
普希金的南方叙事诗中戏剧性故事情节
开心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