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与开发利用同步—绩溪重塑“黑猪”品牌

2023-09-20 07:41胡嘉彦安徽省绩溪县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
中国畜牧业 2023年15期
关键词:绩溪县徽菜绩溪

文│胡嘉彦(安徽省绩溪县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

近年来,绩溪县依托地方黑猪种质资源优势,按照“保护优先,开发利用并进”的原则,通过政府引导、部门指导、企业主导等方式,科学系统地开展种质资源保护,同时在培育品牌与打造全产业链上做文章,致力做强做优黑猪产业,重塑“绩溪黑猪”品牌。

一、聚焦资源优势,积极应对挑战

绩溪地处黄山山脉与天目山山脉的交界处,是新安江、青弋江、水阳江的源头,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气候适宜,生物资源丰富,是徽文化的核心发源地之一,当地农户饲养黑猪历史悠久,自古有腌制火腿腊肉的传统习俗,最早可以追溯到元代以前,据南宋徽州人罗愿《新安志》记载:“中家以上岁别饲大豕至二三百斤,岁终以祭享,谓之年彘,而方兴记以火肉(即腊肉、火腿)石芥为农民之珍”。明弘治《徽州府志》记载:“多于入腊前后宰,藏瓮中磠淹槽沃近两旬,出而燎之干略带濡,置于闲屋当风处,名曰火肉,亦曰腊肉”。

山区地理位置独特,当地猪种极少交流,长期在较小群体内闭锁繁衍,形成了具有特色明显的地方品种——绩溪黑猪,当地俗称“荆州黑铁”,1958年定名为荆州黑猪,1982年改名为绩溪黑猪,与杨山黑猪统称为皖南黑猪,收录于《安徽省地方畜禽品种志》,2009年列入安徽省首批地方畜禽品种保护名录,2014年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成为国保序列。

尽管1984年绩溪黑猪就被列入省级地方畜禽品种志,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三化”养猪影响和外来猪的冲击,纯种“绩溪黑猪”种群数量急剧下降,1982年绩溪黑猪尚有纯种母猪1702头,种公猪36头,到21世纪初纯种绩溪黑猪被大量杂交淘汰,“绩溪黑猪”濒临灭绝。

保护黑猪产业“芯片”刻不容缓,为此,当地县委县政府及时启动“绩溪黑猪”保种工作。为抢救这一濒危优质猪种,从20世纪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省、市、县业务部门三级联动,在边调查资源数量的同时,在原产地家朋乡开展收集保护工作,县畜牧部门与农户签订保种协议,最大程度地保护绩溪黑猪品种。

二、强化政策导向,持续“双招双引”

为保护这极具地方特色的优良品种,自2010年以来,绩溪县政府因地制宜,制定了《绩溪县皖南黑猪产业化发展规划》《绩溪县农业产业化奖补办法》,在土地、环保上、金融上给予最大的政策支持,县财政每年投入资金近30万元,引导市场主体投入绩溪黑猪保种事业中,成功吸引金绿源、灵溪生态、徽味姜来等企业入驻绩溪,致力于绩溪黑猪产业发展。金绿源养殖合作社系2013年由返乡大学生创办,以放养原生态绩溪黑猪为主,并与农户签订托管协议,带动了当地群众共同致富,该合作社2021年获评安徽省大学生返乡创业示范基地;徽味姜来电商企业是返乡创业青年2020年年初投资创办,专注绩溪黑猪肉抖音直播等线上销售,2021年销售额达3000万元,成功带动了一批电商企业发展黑猪产业,更为可喜的是,这些创业主体均以80后和90后年轻人为主,为开创绩溪黑猪事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近些年,绩溪县积极对外招商,成功引进了国内实力雄厚资本—国牧花田(苏州)公司,在绩溪注册成立安徽国牧润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专门从事绩溪黑猪保种开发利用,国牧花田牧业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是农业农村部批复的国家核心畜牧保种企业,专注于国内优质原种黑猪品种保护、育种、精养、深加工食品、预制食品及特色有机餐饮的全产业链运营的新生代科技企业。该公司发展迅速,2021年与绩溪县签订2.1亿元投资协议,建立了绩溪黑猪省级保种场、育肥基地和肉品深加工基地,实现了保种扩繁-商品养殖-肉品加工一体化。

三、面对严峻形势,科学系统保护

绩溪地处皖南深山中,自然屏障良好,虽外界干扰少,但受2018年突如其来的非洲猪瘟影响,给地方猪保护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对绩溪黑猪保种也提出了新的挑战,绩溪县业务部门高度重视,未雨绸缪,打破传统思维,采取“活体+基因”双重保护模式,为绩溪黑猪保护开辟了新途径。依托安农大专家团队,2019年耗时近8个月,在全省率先完成地方猪基因采集保存工作,共采集绩溪黑猪耳组织样120份、制作冻精1.5万剂、体细胞系222份、收集肠道菌群120份,检查病原学微生物样本31份,保存在国家、省基因库,为绩溪黑猪保护上了一道“双保险”,实现了绩溪黑猪保种历史性突破,为绩溪黑猪留下种质资源“芯片”。

四、加大培育品牌、提升产品价值

绩溪黑猪是独特的地方资源,具有惟一性和不可复制性,绩溪县把黑猪品牌建设作为开发利用的重要抓手,2019年绩溪县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以绩溪黑猪为原料,成功登记绩溪火腿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并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通过农业农村部发布了生产技术规范,授权灵溪生态等火腿加工企业使用,通过标准化规范生产,绩溪火腿价格从原来的50元/千克提升到110元/千克,市场供不应求,企业成功入选长三角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2016年金绿源合作社注册的“小黑黑”商标,黑猪肉产品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土猪肉稳定在116元/千克,年销售绩溪黑猪肉50吨,畅销于各大城市,成为绩溪黑猪对外宣传的一张重要名片。

国牧润丰2022年绩溪黑猪有机认证5000头,进驻叮咚买菜等国内高端电商平台。通过一系列品牌化打造,绩溪黑猪从深山老林走出,占领国内部分高端市场,好产品实现优质优价。

五、开发利用同步,增强产业韧性

绩溪是徽菜的发源地,是中国徽菜之乡、厨师之乡,据统计,绩溪籍厨师从业人员1.7万人,开办的徽菜馆达650余家,遍及全国各地,徽菜产业已成为绩溪县富民工程。绩溪黑猪能千百年来传承下来得益于徽菜文化的深远影响,胡适一品锅、绩溪红烧肉等经典徽菜均取材于绩溪黑猪,传统养年猪腌火腿已融入当地农户生活的一部分,现代人抹不去的杀年猪、吃猪杀伙的乡愁记忆在绩溪仍蔚然成风。近些年,绩溪县充分利用绩溪黑猪传统养殖和徽菜原材料优势深度开发肉制品,其中,灵溪生态、徽都徽菜等企业腌制的“绩溪火腿”“刀板香”“香肠”热销于各大徽菜馆;国牧润丰携手国家非遗物质传承大师和多位米其林星级厨师研发出了绩溪黑猪肉烤肠、肉松及肉包子等产品,正逐步抢占长三角市场,绩溪正是通过传统文化和现代元素的融合,对绩溪黑猪进行深度开发利用,达到促进品种保护的目的。

六、着眼产业未来,政策科技引领

绩溪是山区县,山多地少,农户散养多,规模养殖比重低,绩溪黑猪总体养殖量偏小已成为制约绩溪黑猪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近些年,虽通过筑巢引凤,吸引部分企业投身黑猪事业,但尚处于起步阶段,产品开发利用不够深,品牌效益发挥不够强,产品附加值未得到充分提高,产业链没有充分延伸,绩溪黑猪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任重而道远,如何突破这一产业发展难题。

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结合绩溪实际,重新编制绩溪黑猪产业发展规划,通过规划引领,分步开展绩溪黑猪保护利用工程。在乡村振兴、两强一增等项目方面重点向投资绩溪黑猪事业倾斜,设立专项扶持资金,加大绩溪黑猪保种、研发、市场开拓的支持力度,引导国有、民营、个人等更多社会资本进入,实现绩溪黑猪多点保护、适度规模化养殖、深度开发利用等多元化发展的良好局面。

2.加大院企合作力度。通过招才引智工程,依托国内科研院所,招引院士专家团队入驻绩溪,建立绩溪黑猪研发中心,对绩溪黑猪种源、配套系、猪肉产品进行深度研发,开发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进一步提升绩溪黑猪市场竞争力。

3.深度培育核心品牌。依托县级业务主管部门,建立绩溪黑猪协会和产业联合体,制定技术标准,在保种、扩繁、商品、加工、销售方面统一技术规范,确保产品质量可靠,培育绩溪黑猪区域公用品牌,进一步做大做强绩溪黑猪产业。

猜你喜欢
绩溪县徽菜绩溪
文旅融合下徽菜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All in a Day’s Wok
ALL IN A DAY'S WOK
概说徽菜
尹亲林:寻味徽菜
绩溪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探析
县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探析
安徽省某县域电子商务平台搭建方案研究
微风古韵·文化上庄
徽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