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蝉止痒胶囊联合地氯雷他定干混悬剂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观察

2023-09-20 11:55钟巧莹杨福杰
大医生 2023年17期
关键词:金蝉风团荨麻疹

钟巧莹,杨福杰

(1.梧州市工人医院皮肤科,广西 梧州 543001;2.梧州市皮肤病防治院皮肤科,广西 梧州 543000)

慢性荨麻疹为临床上常见皮肤病,是指荨麻疹反复发作6周以上,表现为皮肤、黏膜及血管发生的炎症性充血、水肿情况,皮肤瘙痒、发热等症状多见,对患者日常生活影响较大[1]。研究认为,该病的病因与过敏反应、感染等有关,部分患者存在明显的诱因,如寒冷性荨麻疹、胆碱能性荨麻疹等,过敏原较明确,也有部分患者诱因隐匿,需要进行过敏原检查[2-3]。临床主要通过抗组胺药物、免疫抑制类药物及激素类药物治疗,起到抗组胺、抗炎的作用。地氯雷他定多用于过敏性疾病的治疗,属于二代抗组胺药物,可显著缓解临床症状[4]。在该病的治疗中,除了西医用药,中药及中成药也有良好的疗效且不良反应轻微[5]。慢性荨麻疹多见于阴虚火盛型,多由肾阴虚造成,表现为火热内盛的症状,金蝉止痒胶囊含有金银花、栀子、黄芩等多种中药成分,能清热解毒、燥湿止痒[6]。基于此,本研究探讨金蝉止痒胶囊与地氯雷他定联合应用在阴虚火盛型慢性荨麻疹中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5月至8月梧州市皮肤病防治院收治的68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4例。研究组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16例;年龄18~50岁,平均年龄(32.25±5.41)岁;病程7~12个月,平均病程(10.53±0.46)个月。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14例;年龄18~52岁,平均年龄(32.30±5.30)岁;病程7~11个月,平均病程(10.42±0.40)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梧州市皮肤病防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荨麻疹诊疗指南(2018版)》[7]中慢性荨麻疹的诊断标准。②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8]中的中医诊断标准;证型:阴虚火盛型;主症:皮疹、皮肤瘙痒、手足热;次症:头晕、口干;舌脉:舌红、脉数弱。③病程≥6周。排除标准:①合并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②合并免疫系统原发疾病者;③合并肿瘤、糖尿病等系统性疾病者;④近期有糖皮质激素治疗史者。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地氯雷他定进行治疗。地氯雷他定干混悬剂(海南普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10018,规格:1 g∶5 mg)溶于水后口服,5 mg/次,1次/d。研究组患者采用金蝉止痒胶囊联合地氯雷他定进行治疗。地氯雷他定用法同对照组,口服金蝉止痒胶囊(重庆希尔安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90396,规格:0.5 g/粒),2 g/次,3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6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采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清晨空腹肘静脉血10 mL,采用离心机(广州沪瑞明仪器有限公司,型号:L530)以3 000 r/min离心10 min,采用全自动生化检测分析仪(海力孚科技有限公司,型号:HF-120)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7(IL-17)及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试剂盒由上海酶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②比较两组患者皮肤症状指标。皮肤症状指标包括风团数量、风团直径。③比较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包括皮疹、皮肤瘙痒、手足热及头晕,评分为无(0分)、轻度(2分)、中度(4分)及重度(6分),分数越高代表临床症状越严重[8]。④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显效:皮肤瘙痒、皮疹等症状消退,风团面积减少>90%,中医证候积分降低>90%;有效:皮肤瘙痒、皮疹等症状减轻,风团面积减少50%~90%,中医证候积分降低50%~90%;无效:未达上述标准[9]。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⑤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不良反应包括呼吸困难、肠胃不适、嗜睡及肝功能异常。不良反应发生率=各项不良反应发生例数之和/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CRP、IL-4及IL-17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RP、IL-4及IL-17水平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表1 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CRP:C反应蛋白;IL-4:白细胞介素-4;IL-17:白细胞介素-17。

组别例数CRP(mg/L)IL-4(ng/L)IL-17(ng/L)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研究组3414.25±2.264.25±1.02*10.36±1.422.52±0.75*45.16±5.2023.15±2.44*对照组3414.30±2.307.63±1.22*10.41±1.505.18±0.90*45.20±5.1629.54±3.21*t值0.09012.3940.14113.2390.0329.241 P值>0.05<0.05>0.05<0.05>0.05<0.05

2.2 两组患者皮肤症状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风团数量、风团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风团数量少于治疗前,风团直径小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风团数量少于对照组,风团直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皮肤症状指标比较()

表2 两组患者皮肤症状指标比较()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例数风团数量(个)风团直径(cm)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研究组3415.24±3.145.14±0.56*4.15±0.651.68±0.34*对照组3415.30±3.228.41±0.55*4.20±0.582.50±0.50*t值0.07824.2920.3357.908 P值>0.05<0.05>0.05<0.05

2.3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皮疹、皮肤瘙痒、手足热及头晕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皮疹、皮肤瘙痒、手足热及头晕评分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

表3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例数皮疹皮肤瘙痒手足热头晕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研究组344.36±0.251.15±0.20*4.50±0.501.30±0.26*4.20±0.311.50±0.22*4.16±0.451.40±0.22*对照组344.30±0.281.80±0.23*4.45±0.511.83±0.35*4.25±0.351.85±0.25*4.21±0.431.78±0.23*t值0.93212.4350.4087.0880.6246.1280.4686.962 P值>0.05<0.05>0.05<0.05>0.05<0.05>0.05<0.05

2.4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2.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慢性荨麻疹多由急性荨麻疹发展而来,发作时间常固定,多见于晚上,患者表现为全身或局部皮肤瘙痒,搔抓后形成红斑、风团及条索等,对生活质量的影响较大。目前关于该病的病因尚无明确定论,主要包括感染、慢性疾病及药物等,在生活中接触某些过敏原也会诱发疾病的发作[10]。气候、环境等物理因素明确参与慢性荨麻疹的发生发展过程,药物、饮食也与荨麻疹的发生关系密切,相对于上述因素,感染对病情的影响作用尚不明确,现有研究尚未证实荨麻疹发作与感染存在必然的联系[11-12]。临床西医治疗短期疗效较好,但有一定的依赖性,停药后易复发。在中医学中,慢性荨麻疹属于“瘾疹”“赤白游风”等范畴,其病理变化的基础主要是久病入络、瘀阻络脉,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可分为风寒束表、风热犯表及温热蕴肤等证型,其中阴虚火盛型是最常见的慢性荨麻疹证型之一,患者皮疹多在午后或夜间发作,皮疹时隐时现,症状反复、病程较长且难以治愈[13]。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CRP、IL-4及IL-17水平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这提示联合用药能够降低炎症反应水平。地氯雷他定属于长效三环类抗组胺药,能够竞争性抑制组胺H1受体,降低体内由于过敏引发的免疫炎症反应水平,从而缓解组胺释放引发的机体过敏症状。金蝉止痒胶囊中则含有金银花、黄芩、连翘及青蒿等清热解毒的中药成分,金银花清热解毒、凉散风热,具有抗炎、解热及促进炎细胞吞噬的功能;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具有抗炎、抗变态反应和镇静解热作用;连翘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栀子凉血解毒,黄柏清热燥湿,具有一定的解热和抗炎作用;蝉蜕散风除热、解痉退翳,能够抗过敏;龙胆清肝火、除湿热,能够抗炎、抗过敏;地黄则清热生津、凉血止血[14]。本研究患者均属于阴虚火盛型,病机在于体内病理因素导致的郁热生风,风邪侵犯肌肤,停滞于脉络之间,致阳气郁闭、营卫不和,导致湿困中焦,在治疗上可根据证型特点给予祛风除湿、解热镇痛,金蝉止痒胶囊所含金银花、栀子等,能有燥湿止痒、清热解毒等功效,临床疗效较好[15]。

本研究发现,治疗后,两组患者风团数量少于治疗前,风团直径小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风团数量少于对照组,风团直径小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皮疹、皮肤瘙痒、手足热及头晕评分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这提示联合治疗改善症状的作用较显著。金蝉止痒胶囊中的苦参具有清热燥湿、杀虫止痒之效;白芷散风除湿,能够解热、镇痛及抗炎;白鲜皮、蛇床子清热燥湿、祛风解毒;地肤子清利湿热、止痒,有抗炎、利尿、免疫抑制等作用,水煎剂有抗炎、利尿、免疫抑制作用;广藿香能够芳香化浊、发表解暑;甘草补脾益气、缓急定痛,属于调和药[16-17]。另外,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则提示金蝉止痒胶囊联合地氯雷他定能够提高疗效,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理想。

综上所述,在慢性荨麻疹中应用地氯雷他定联合金蝉止痒胶囊能够获得较好的疗效,降低炎症水平,改善临床症状,用药安全性理想。

猜你喜欢
金蝉风团荨麻疹
自拟金蝉方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观察
中药洗剂对慢性荨麻疹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
玉屏风颗粒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对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效果分析
我和爸爸一起捉金蝉
“金蝉村”靠金蝉年入五百万元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嗜碱粒细胞CD63和CD203c的表达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血清差异表达蛋白的筛选及C反应蛋白的测定
经方辨证治疗慢性荨麻疹经验
芪归金蝉方治疗慢性荨麻疹血虚风燥型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3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