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红队建设运用特点及案例分析

2023-09-20 02:08胡峰笙
军事文摘 2023年15期
关键词:红队中情局情报

焦 亮 胡峰笙

红队是美西方国家的常用术语,泛指站在对立面或第三方立场,对国家安全领域的重要成果、设施、活动等实施独立评估的专业参谋团队。美国较早地开始建设运用红队,成立了首个红队军事院校,颁布了首份红队联合条令,还在诸多国家级的重大安全活动中加以常态化运用,亦留下不少经验教训,值得跟踪研究。

美国红队建设运用的主要特点

冷战期间,美国总统福特下令组建红队,开创了美国红队建设运用的历史先河。经过长期实践,美国红队建立了稳定的组织体制,界定了清晰的职能任务,规范了明确的运用领域,建设运用特点比较突出。

从组织体制看,红队规模结构灵活,专业化程度高。为了减少外部干扰,确保其独立公正,红队通常由决策者下令组建,直接对决策者负责。

一是编设形式灵活。主要采取常设型、临机型。常设型红队组织机构健全,人员相对稳定。如联合作战司令部的“司令倡议小组”、情报届编配的“红色小组”均属于此类。临机型红队根据特定任务临时组建,针对性时效性更强,组织模式松散,任务完成后随即解散。如美军击毙拉登前组建的三支红队都属于此类。

美外交关系协会高级研究员迈卡·曾科出版专著《红队的制胜之道——如何像敌人那样思考》

二是团队规模不等。红队编设人员数量少至几个人,多的达近百人。如美陆军师(旅)、军和陆军总部三个层次司令部门编配的常设型情报红队,通常由3至5名军官组成。美军联合部队司令部组织大规模“千年挑战”演习时,组建了一支90余人的临机型红队。

三是人员来源广泛。通常由不同机构和专业领域的军官和文职人员组成,以具有国外执行任务经历的军官、战略研究人员、军事情报军官为优先选择对象。但无论如何,他们都不是原单位的利益代言人,必须站在新的立场,完全对红队负责。

四是职业化程度高。红队多数人员都要接受过红队大学组织的岗前培训,担任领导职务的还要求完成高级阶段的联合职业军事教育,且达到一定的军衔等级,如军种范围内的红队领导应为上校或6级以上文职人员。

从职能定位看,红队主要承担对手模拟、漏洞调查、替代分析等任务。红队无论采取哪种编设形式,编设多大规模,都有明确清晰的职能定位,大致分为三类。

一是对手模拟,即站在敌方立场开展对抗,辅助决策者发现己方的潜在问题,降低风险,提高行动成功率。对手模拟侧重主观思辨,常用于桌面推演,而不是实兵对抗。红队和假想敌部队明显不同,后者侧重模拟编组、装备、战法等,两者互为补充,不能彼此替代。2015年12月8日,时任美国防部常务副部长沃克透露,推行第三次“抵消战略”期间,美国防部组建了两支红队,分别扮演中、俄两方,担负对手模拟任务,帮助美军不断改进该战略及新技术、新概念。

二是漏洞调查,即通过查找基础设施、安全系统等存在的薄弱环节,并提出改进意见,消除安全隐患,增强防护能力。当前,美军普遍使用漏洞调查的方法,如国防部和各军种都开展了不同形式的“网络入侵”有奖大赛,组织“白帽子”黑客(即“红客”)实施网络攻击,查找漏洞,从而及时加以弥补,提高网络系统的安全性。

三是替代分析,即打破思维定势和常规套路,研究分析其他可能性,提出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结论,对事物形成更全面的认识。“9 ·11”事件翌日,中情局便组建了“红色小组”,其任务就是质疑和挑战权威情报结论,推出非主流情报产品,从而更好地预见各种威胁,减少战略突袭事件的发生。自成立以来,它的成果就受到美国情报届乃至国家安全委员会的认可,在拓展思维、辅助决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运用领域看,红队主要聚焦情报分析、计划制定、概念开发、演习训练等活动。红队广泛运用于国家安全领域,尤其在军队建设领域运用越来越普遍,地位作用日益突显。

一是加强情报分析。2003年9月,美国防部一份报告认为,红队能够很好地“将敌方观点考虑进来,从而有效避免因不了解对手意图而造成的情报失误”。2004年美陆军成立了第一个军种级别的情报红队后,逐渐扩大到其他军兵种和联合作战司令部。自2007年开始,美军情报界将“红队分析”作为情报人员需培训的非传统技能,推动情报工作转型。美军《联合情报纲要》要求将红队作为一种创新性情报分析工具,纳入情报分析机制,增强情报对决策的服务功能。

美军《联合情报纲要》将“红队分析”作为情报人员需要掌握的一项重要技能

二是促进计划制定。由于红队力量有限,目前仅参与联合作战计划制定的阶段性工作,帮助计划人员提出问题、确定最终态势,并评估已知事实和关键假设。美军《司令部红队》条令指出,“红队在联合作战计划制定程序的任务分析阶段作用最明显,今后将扩大到联合作战计划制定的全过程”。

三是完善概念开发。美军《联合作战概念开发与实施指南》要求组建红队,对联合作战概念的逻辑性、有效性及潜在风险进行独立评估,并适时修订作战概念。2012年,美军组建红队对“全球一体化作战概念”予以评估,该概念已更新至第5个版本。

四是参加对抗演练。红队经常在演习训练活动中扮演敌人,发挥“磨刀石”作用。2002年7至8月,美军联合部队司令部组织大型“千年挑战”演习。在桌面推演阶段,美海军陆战队退役中将里佩尔率领的一支90人组成的红队,与陆军中将贝尔领导的一支由350人组成的蓝队进行对抗,结果蓝队遭到毁灭性打击。演习结束后,美军高度重视“反进入/区域拒止”威胁,持续加强相关的理论研究和能力建设。

美国红队运用的典型案例

美国红队运用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以下5个案例具有代表性,为深入了解红队建设运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对隐身飞机能否突破苏联防空系统进行测试。1981年,美国对F-117A隐身攻击机进行飞行试验,并着手研制B-2隐身战略轰炸机。美国防部批准成立了由一批具有博士学位的高级工程师和科学家组成的红队。该团队独立于政府和承包商之外,主要的使命是站在研究隐身飞机的对立面,研究反隐身技术,提出反隐身方案。经过大量试验,包括使用地面和机载双基地雷达、红外机载预警和控制系统、多磁性饱和多普勒系统等40余项雷达、红外、声学技术和措施,红队得出三条结论:一是B-2隐身战略轰炸机能够突破苏联防空体系;二是苏联战斗机上装备的传感器不能在较远距离探测到B-2隐身战略轰炸机;三是隐身技术可大大缩小地空导弹的拦截范围。在大多数情况下,F-117A和B-2等隐身飞机可以顺利地突破苏联防空系统。红队的研究结果佐证了隐身技术的有效性,加快了这两款隐身飞机的研发与列装。

美军参联会颁布《司令部红队》预备条令(2016年),规范了司令部红队的组建与运用

美军在网络对抗等多领域中也运用了红队

对美民航系统的安全漏洞进行排查。1988年12月22日,洛克比空难发生后,美联邦航空管理局着手组建红队,查找民航系统的安全漏洞,发现三大问题。一是没有建立“行李匹配”制度。他们认为,这是洛克比空难的主要原因。该航班上有一个行李箱无人认领,里面藏有塞姆汀炸药,当飞机升到3万英尺的高度时,气压触发装置自动启爆炸药。二是机场安检设备和技术不过关,未能发现违禁品。红队队员携带枪支、刀具等进入机场,成功率竟高达95%。三是政府官员作为不够,甚至从一己私利出发,隐瞒安全问题。事实上,“9 ·11”事发前,该红队还在波士顿洛根国际机场查找安全隐患,并多次呼吁加强安全防范,然而却未予以采纳。讽刺的是,被“基地”组织劫持后撞向世贸中心的两架航班,都是从该机场出发的。红队的这次案例留下了深刻教训,让美国意识到,如果不重视红队的意见建议,可能要付出血的代价。

对便携式防空导弹的发射地点进行推定。2002年11月28日,以色列阿基亚航空公司一架客机险些遭“基地”组织击落。时任美国务卿鲍威尔警告称:“这是民航领域面临的最大威胁。”事后,美国土安全部奉命组建红队,研究恐怖分子最可能在哪里使用便携式防空导弹袭击美国的航班。他们按照恐怖分子的逻辑思维,提出了三条假设。一是全美遭受攻击风险最高的机场有10座,重点是纽约肯尼迪机场和拉瓜迪亚机场。二是发射地点尽量靠近航班起飞地,因为起飞阶段载油多、速度慢,释放的热信号强,易遭攻击。三是发射地必须安全可靠,确保恐怖分子进得去、出得来,发射后必须有安全的撤离路线。据此判断得出了两座机场附近的发射地。这次推定结论推演直接促成制定首份“危机反应计划”。一旦情报显示有类似袭击迹象,“联合反恐特遣队”便启动该计划,或据此修订新方案,显著提高了危机反应能力。

2011年美国组织“斩首”本·拉登的模拟演练期间把“红队运用到了极致”

对叙利亚是否在建核设施进行论证。2007年4月,以色列请求美国出兵空袭叙利亚东部沙漠地区的一处核设施。为了防止中情局出现情报误判,小布什总统授权组建两支红队,分头开展评估论证,并提出三点具体要求。一是红队队员须来自中情局之外,要么是情报分析专家,要么是核武器专家,只对此次任务负责,不受隶属单位的控制。二是红队事先未获悉以色列提供的情报信息,也不掌握中情局的结论,没有形成先入为主的印象,尽可能摆脱“镜像思维”影响,减少认知偏见。三是担负的任务十分明确。一支红队要证实这是核设施,另一支恰相反,须证明这不是核设施。两支红队经过独立研判后,最终得出了相同的结论,均认为这是一处核设施。这次的红队运用从正反两个方面给予了评估论证,为小布什政府的战略决策提供了可靠的情报依据。

对拉登是否藏身于巴基斯坦进行评估。2011年3月,美国家安全委员会获悉拉登可能藏匿于巴基斯坦阿伯塔巴德。为了确保情报真实可靠,提高猎杀行动成功率,奥巴马总统授权组建3支红队。第一支由中情局局长帕内塔牵头,第二支归中情局反恐中心主任丹德烈亚领导,第三支受国家反恐中心主任莱特指挥,他们分别针对情报线索、行动方案等进行了2个月的质疑与概率分析,其级别之高、任务之重、意义之深,可见一斑。为了防止走漏风声,这三支红队的组建运用情况始终高度保密,至今仍没有公布更多具体细节。可以肯定的是,通过一而再、再而三地运用红队,确实降低了行动风险,提高了成功概率。时任国防部长盖茨认为,“这是托拉博拉战役以来,搜剿拉登的最好机会,这一点最能站住脚”。帕内塔称赞说,“行动前把红队用到了极致,即便出现运输直升机紧急降落的意外事故,仍能够顺利地完成任务,因为他们早有准备,并开展了战前训练”。

猜你喜欢
红队中情局情报
作文表意要清楚
情报
作文表意要清楚
情报
情报
五红队建耀童心
三国漫——古董中情局
巧用英文字母练习队列队形
交接情报
美国中情局遭空前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