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角下的中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施策略探析

2023-09-21 02:59陈有红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23年6期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施策略课程思政

陈有红

[摘 要]文章针对目前部分中职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理论依据不足,价值导向不明朗;部分学生的自我认识不足,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效果不理想;部分学校不够重视,师资力量配备不足等问题,提出课程思政视角下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施策略:完善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构建科学合理的多元化评价体系,将理想信念教育融入职业理想、将劳模精神融入职业价值观教育、将全面发展观融入职业生涯教育全过程。

[关键词]课程思政;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3)18-0090-04

当前,中职学校职业生涯教育以引导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出发点,坚持育人为本,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引导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符合中国式现代化所需的技能型人才。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中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探究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使思想政治教育和中职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有效结合起来,进而提高中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效,实现新形势下职业教育的育人目标和中职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课程思政视角下中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

当今,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对学生进行科学的生涯教育是许多中职学校的教学任务之一。部分中职学校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学生把个人职业理想与国家需求结合起来,让学生未来的职业之路可持续发展。但是当前部分中职学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育效果不理想,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

(一)理论依据不足,价值导向不明朗

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受西方价值观的影响十分明显,其主要以社会认知理论、人本主义理论、生涯发展理论等理论为依据,强调个人价值的实现;职业选择主要依据个人的兴趣、爱好、性格和能力等因素,忽视家庭、社会、国家等的需求,片面追求工作轻松、福利待遇优厚及工作环境舒适的职业,容易导致理想与现实脱节,从而影响中职学生的健康成长及其职业理想、社会价值的实现。

(二)部分学生的自我认识不足,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效果不理想

中职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期,要想健康成长,未来能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他们必须尽快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清楚地认识自己、明确个人责任。但事实上部分中职学生人生目标模糊,自我控制力较弱,学习积极性不高,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职业生涯规划能力较弱。部分中职学生由于本身基础比较薄弱,对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态度不端正,甚至敷衍了事,所写的规划书缺乏科学性、可行性,难以达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

(三)部分学校不够重视,师资力量配备不足

部分中职学校在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过程中,往往侧重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忽视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引领,具体表现在:学校在课程安排、教学计划的落实、师资配备等方面缺乏系统性和专业性。部分中职学校的生涯规划课程不是由专职教师讲授,而是由专业课教师或班主任来讲授。这些教师的注意力不在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学上,没有专业培训经验。在对学生进行生涯教育时,由于缺乏相关的企业工作经验,这些教师或班主任只能简单地根据个人经验展开教学,教学内容与实践脱节,对学生的指导流于形式,导致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效果不理想。

二、在中职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能性

(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蕴含思政元素

中等職业学校职业生涯教育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用中国梦凝聚学生的爱国情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努力提升自身的职业能力及职业素养。落实到实际教学中,则要引导学生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学习,把握职业生涯规划发展所需的条件,学会分析个人的职业兴趣、职业性格与职业能力,进而科学地认识自己;学会分析自己所处的外部环境,如家庭环境、所学专业及该行业的发展动态以及国家发展趋势,提高自身的规划能力和综合能力,最终成为高素质的劳动者。而中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通过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三观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把学生培养成高素质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劳动者。两者的终极目标都是为国育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为二者的融合提供了可能性。探索二者融合的方式方法,革新职业生涯教育理念,可以增强中职学校实施职业生涯教育的效果。

(二)思政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功能互补,相辅相成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落脚点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其关注学生的个体成长,引导学生关注自身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和德智体美劳有机融合,并把个人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融为一体,使个人理想与社会需求高度契合,在奉献社会的同时实现个人价值。中职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培育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养成科学理性的思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促使其全面发展,最终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可见,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思政教育可以实现功能互补,相融相济,互相促进:思想政治理论为中职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开展课程思政指明了方向;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则进一步体现了思政教育立德树人的目标,拓展了思政教育的内涵及外延,实践了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三观”教育,深化了职业素养教育,进一步增强了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在中职学生中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够提高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动性,激发中职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需求,提升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效率。

三、课程思政视角下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施策略

(一)完善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

中职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该与时俱进,从顶层设计开始,构建和不断完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开展科学、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设立专业化的职业指导部门,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发展指导,注重新生入校前的教育,强化思想政治理论在职业生涯教育过程中的渗透,提高思政教育的影响力度,通过思想政治理论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内容上的融合,完善职业规划教育体系。

1.设立功能完备的职业指导机构——就业指导中心

中职学校应设立专门的职业指导机构,即就业指导中心。就业指导中心应为学生提供精准化的服务,除了提供详细完备的求职信息,还可以聘请企业、社区等机构的专业人员担任专业咨询师,让本校具有相关职业资格的教师对学生开展个性化、专业化的指导,将思政元素渗透到个性化辅导中,使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实现个体的健康成长。

2. 注重新生入校前的教育,增强新生积极向上的目标意识

首先,在新生到校学后立即开展新生教育,通过邀请优秀毕业生回校开座谈会向新生介绍经验,激励新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增强新生积极向上的目标意识。然后组织新生前往职介所参观学习,到校企合作企业进行职场体验,并要求学生完成《中职生个人发展规划》,明确自己的入学理由和个人未来发展规划。其次,开展职业面谈。根据  《中职生个人发展规划》,学校的专业咨询师和每位学生进行深入交流,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明确未来发展的方向,唤醒目标意识。

3.加强思政教育在职业生涯教育中的渗透,提高思政教育的影响力

中职学校在实施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思政的过程中,不能生硬地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变成思政课,而应从多个层面有机地融入思政教育理念,结合学校自身办学特色及优秀毕业生报效国家的事迹进行科学设计。要分阶段、分批次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生涯教育课程。比如,对刚入学的高一新生进行职业启蒙教育;对高年级的学生开展职业目标教育及就业观教育等,进一步优化学生的职业观和就业观。同时,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根据不同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让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与思政教学内容相融合,强化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重要性的认知,提升其职业素养,提高思政教育的影响力,真正实现为国育才。

(二)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当前我国部分中职学校职业规划教育的师资力量不足,难以满足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以及中职学校学生培养目标达成的需要。部分中职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没有配置专业化的专任教师,缺乏成熟的教学体系。因此,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队伍,加强生涯规划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增强对生涯规划教育师资队伍的思想引领,完善职业生涯规划课教师的评价机制,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思政建设意义重大。专职教师主要负责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知识的传授及职业生涯规划书设计比赛项目的指导,职业素养培养以及学生就业、创业的个性化咨询等。应组建由职业生涯规划课专任教师、思政课教师及专业课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形成教学知识链,在知识链中系统地融入思政元素,通过教师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从而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将学生培养成具有爱国情怀、大格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构建科学合理的多元化评价体系

中职学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之后,需要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测。评测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理论与实践的双向评价。采用传统闭卷考试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考核,同时采用写实践报告的方式对学生在企业的实践进行考核,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体验课本知识,进而提升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实践能力。第二,教师与学生之间互评。注重师生之间的双向评价 ,推进教与学双方的交流与反馈。教师运用多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科学、有针对性的评价;同时,学生也可对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及教学环节等方面进行评价,以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第三,全过程评价。对比学生学习前后的变化,探索增值性的评价。整合自我表现满意度为学生自评、小组展示分享的互评,侧重能力目标达成度的师评,通过全过程评价,促进知识、能力及素质目标的有效达成。根据课程性质,把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课堂学习评价与实践活动评价、综合性评价与量化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科学、精准地反馈学生学习的效果。同时,建立学生的学习成长档案,全面系统记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轨迹,全方位、科学地评估学生的学习动态,以检验课程的教学效果。

(四)课程思政视角下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示例

1.将理想信念教育融入职业理想教学中

崇高的理想信念可以激励人们持久、自觉地追求既定目标,激发中职学生的激情与才智,使学生充满斗志、奋发向上。而中职学校是以培养思想道德修养高、专业技能过硬、综合素质高、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人才,这与理想信念教育的要求相吻合。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通常在新生入校的第二学期开设,中职学校要以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为导向对学生进行习惯养成教育,在职业理想教学中融入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坚定爱党爱国的信念,让学生把“我的梦”与“中国梦”结合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同时,学校要与企业合作开展生涯规划教育,通过科学的、有针对性的职业兴趣分析测评,让学生明白自身条件与其向往的职业之间的距离,扬长避短,提高中职学生合理选择职业发展路径的能力,实现“我要”与“我行”的统一,阶段性目标与长遠性目标的统一,远大理想与现实环境的统一。此外,学校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区“文明风采”大赛中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项目,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明确职业理想及就业观、成才观、创业观,引导学生以“成功者”的心态,形成提高自身素质、拼搏向上的动力,踏踏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

2.将劳模精神融入职业价值观教育中

劳模精神是一种精神理念,体现为对职业、对社会、对国家的道德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劳模即劳动模范。劳模出于平凡而创造伟大,立足本职而报效社会。劳模精神强调淡泊名利,甘于奉献,这种精神也是新时代民族复兴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伟大精神。因此,在进行职业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融入劳模精神,引导学生在进行职业选择时认识到劳动价值有大小,劳动分工无贵贱,树立起“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职业观念,自觉协调个人需求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把奉献社会作为价值取向之一,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及职业观,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不断为社会做出贡献。比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列举金牌工人许振超、铁路小巨人巨晓林、航空手艺人胡双钱等全国劳动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以劳动模范的先进 事迹感动学生,以他们的高尚情操感染学生,以他们的卓越贡献激励学生,引导学生以榜样的力量来激励自己,从而树立起崇高的职业目标。

3.将全面发展观融入职业生涯教育全过程

人的全面发展是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理论依据,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核。将全面发展观融入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学中,实施全面可持续发展的生涯教育,引导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为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而努力拼搏。职业生涯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它具有阶段性的特点,不同的人在生涯发展的各个阶段都有不同的任务,各阶段任务之间相互影响。同时,整个职业生涯是一个全面的可持续发展的过程,每个阶段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中职阶段是学生从“学校人”过渡到“职业人”的阶段,学生在此阶段所学的技能、具备的能力和树立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将对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当前课程思政为中国职业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提供了明确的思路,也为中职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从课程思政的视角入手,深入挖掘中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使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机融合,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让学生把追求个人理想的实现与国家需求相结合,努力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新时代高素质人才。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学习贯彻落实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精神[EB/OL].(2022-12-20)[2023-02-05].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moe_1485/tnull_5440.html.

[2]  章达友.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 陈 明)

猜你喜欢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施策略课程思政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如何引导中职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的构建探索
浅议中等职业学校加强外来工子女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意义和对策
浅谈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
ERP在大型购物中心的应用研究
增强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浅谈大学生诚信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紧密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