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工智能与美好生活的实现

2023-09-21 03:15付常春
理论观察 2023年6期
关键词:美好生活机遇挑战

付常春

摘 要:人工智能的发展意味着新的技术革命的到来,社会发展由此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这为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美好愿景创造了新的可能性。人工智能作为社会进步的产物,人们正在不断探索和发现,并将其转化为新的发展机遇,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近些年人工智能逐渐运用于各个领域,为社会提供了新型的劳动力量、更加充裕的自由时间和先进的科学技术,这些新的条件为社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人工智能的运用对传统的纲常伦理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劳动威胁论”“人的主体地位丧失”“影响社会公平正义”引发社会热议,人工智能的发展也因此遇到挑战。未来的人工智能发展需要人们及时反思,“美好生活”的愿景才能早日得以实现。

關键词:人工智能;美好生活;机遇;挑战

中图分类号:A8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3)06 — 0046 — 06

一、重要机遇:人工智能助力美好生活的实现

人工智能的发展进步,对于“美好生活”的实现有极大地促进作用。人工智能的出现,制造出了各式各样的新型的智能机器人及其辅助系统,为社会的发展进步提供了新型劳动力量,人们拥有了更多的自由时间追求自己的理想抱负,同时也为科技发展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在不同领域逐步实现重大突破。

(一)提供了新型的劳动力量

劳动者、生产工具、劳动对象作为三个基本要素,是人们劳动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劳动过程中,人类通过创造和利用劳动工具,不断创造或改变着劳动对象,为整个社会服务,在劳动过程中人处于主导性的地位。马克思指出:“技术的本质是人体的延伸,是为了放大人体的功能或减轻人体器官的劳累等”①当人类在创造劳动工具时,其目的是为了借助外力减轻人类自身的负担,提高工作效率。例如发明汽车,减轻人类徒步行走的负担;利用机器生产,减少人们的劳动时间和效率;创造出互联网,便利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等。技术的不断进步其最终目的是为了给人类服务,减少人类在生活过程中因重复简单劳动而不能有自己的发展空间的现象。

在人工智能出现以前,将工具、器械简单地看做人类辅助工具,是毋庸置疑的。人类也通过使用这些工具,减轻了体力上的负担,提升了工作效率,但是工具、器械没有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需要依靠人类的双手、智慧完成指定的工作。而当前人工智能的发展,智能机器人拥有了计算能力,它不再是人类身体器官的简单延伸,而是模仿人们的思维,而且机器人拥有比人更健壮的身体,更强大的智慧程序,可以独立发挥自己的功能,从而代替人的部分劳动。

人工智能发展是人类意识的模拟,通过技术手段,

将人的思维、意识赋予智能化的工具中,从而为人类服务,成为社会中新型的劳动力量,人类在身体上可以得到适度的解放。从个人层面来说,重复的、机械的劳动由机器代替,减少了人们的重复劳动,提升了工作效率。例如会计、翻译等行业,依托人与智能机器的合作,能够减轻相关从业人员的负担。从社会层面来说,大数据、安全监控等技术的出现成为维护社会秩序的辅助手段。从整体来看,人工智能的发展是有利于国家发展的。当前人工智能逐步由传统产品智能化研发转向智能技术化产品的研发,给社会发展带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

如果说过去技术研发出来的是劳动工具,现在智能机器人则是新型的劳动者。人工智能背景下,人们将研制出各种智能机器,通过智能系统,控制机器的行为及决策,从而使机器具备了人的劳动能力,甚至在某些方面可以超过劳动者自身的能力。因此,当人工智能发展成熟,机器将由劳动工具拥有劳动工具和劳动者的双重角色,不再由人参与劳动过程,机器成为工作的枢纽,拥有强大的思维能力和劳动能力,最终转化为社会发展所需的新型的劳动力量。

(二)提供了充裕的自由时间

过去,人们的劳动为维持生计服务,需要大量的脑力和体力来支撑,在劳动过程中,人们通过花费大量时间工作,来满足生活的需要。然而人们在这种劳动过程中幸福感是极弱的,被迫劳动导致人们的“劳动异化”,进而成为人类发展过程中的一项负担。

马克思将人类的劳动分为“奴役劳动、谋生劳动、体面劳动和自由劳动。”①奴役劳动存在于生产力不发达的原始社会中,除了奴隶主有资产,其他的劳动者都是被奴役的对象,承受着身体与精神上的折磨,生活极其艰难。后来生产力逐渐进步,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劳动者依旧未得到解放,劳动者被占有大量的剩余时间工作,其劳动成果与自身的所得相分离,社会出现了穷者愈穷的现象,导致了社会“劳动异化”。而体面劳动仅存在于少数人中,例如社会中的白领阶层。自由劳动需要一定的自由时间。马克思认为劳动应该是带给人们快乐感、幸福感、满足感,如果人们的劳动一直是为了谋求生计,那么自由劳动便化为空谈。

现在,人工智能的发展,提升了工作效率,在减少人的脑力和体力支出的同时,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自由时间。过去的生产技术不断提高,提升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但是人无法脱离工作岗位,并且长时间从事高风险高强度的工作,不仅伤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还使人的自由时间不断减少,沦为维持生活的工具。人工智能的出现,使智能机器人不断融入各个领域,减少了人的脑力和体力支出,拥有更多的自由时间发展自己的个性,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例如,2022年冬奥会的举办,场馆内采用集成的北斗导航、超声波测距等模块,配合视觉识别技术实现跟踪拍摄,不仅节省了人力物力,还提升了预判危险的准确性。

现在我国正在规划人工智能2.0时代的发展计划,智能制造、智能医疗、智能教育等都被纳入其中,未来人们的简单劳动,危险劳动将被机器人所取代,人们可以从劳动中获得快乐,在自由的时间里有选择地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提升自己的劳动技能。同时,人工智能融入日常生活后,人们能够从枯燥的、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过去依靠数百人完成的工作,由一个机器人便能完成,甚至做得更细致、更完美。人们无需担心自己的工作是否做好,尽管追求自己向往的生活,提升生活质量,在“自由时间”中提升自我。

“自由时间”是美好生活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在人工智能时代来临之前,人们想拥有“自由时间”极其困难。然而人工智能的应用及其普及使“自由时间”成为一种资源,能够保证人们有足够的时间去丰富自己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从而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

(三)提供了先进的科学技术

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是美好生活的重要条件,当前各国生产力之间的较量更多地是科技实力的较量。马克思在第二次科技革命时便认识到了科学技术对于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作用,他曾提到:“自然科学却通过工业日益在实践上进入人的生活,改造人的生活,并为人的解放做准备。”②在《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发展报告·2020》中指出,“中国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发展已经步入融和产业部门主导的新阶段。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正在成为驱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当前,各国科技公司挖掘人工智能的商业价值,纷纷推出与之相关的产品和服务,加大研发力度,占领市场份额。

人工智能的进步,使落后的生产方式逐步被替代,生产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新的就业岗位伴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应运而生,社会发展也充满了巨大的潜力。当前,我国发展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单纯依靠传统的发展模式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成为极为迫切的现实需要,世界各国之间的博弈、人民对生活水平的新要求,经济转型发展的需要等都需要人工智能的助力。人工智能在各种动力的推动下,不仅有利于自身的发展,我国的科技水平也伴随着人工智能的应用及开发迈上新的台阶。

中国正在统筹推进人工智能场景创新,提升人工智能发展的质量和水平,更好地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同时推出了十个人工智能示范应用场景,如智慧农场、智能港口、智能家居、智能诊疗等等。当前世界正处于第四次科技革命的较量之中,人工智能若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应用,国家整体实力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为社会发展提供先进的科学技术,人民在向美好生活奋斗的进程中可以迈进一大步。

马克思恩格斯所描绘的“美好生活”正是建立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基础之上,人工智能的发展为社会提供先进的科学技术,不仅能从物质条件上满足人们的生活,更能通过人工智能产品为人们提供更多的文化产品及文化服务,帮助人们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二、现实挑战:人工智能威胁美好生活的实现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为社会带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但人们还是对人工智能充满了质疑,部分人认为人工智能是对传统伦理的挑战,一旦人工智能得到普及,人的主体地位会因此受到冲击,社会会面临大量的失业,社会公平正义将受到“威胁”,影响人们对于未来“美好生活”的追求。

(一)冲击了人的主体地位

在社会关系中,人处于主体性的地位,人工智能作为物,是由人创造并使用的对象。人工智能发展的背景下,智能机器人被创造出来,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人的意识、思维,可以像人一样处理问题,帮助人们解决许多问题和困难。但是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使人们开始担心“人”是否有一天被人工智能控制,威胁人的主体地位?

在人工智能背景下,人的选择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马克思认为科技是作为人的工具而存在的,仅仅是人创造出来的产品,为人类提供更好的服务。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人工智能在一定程度上与人类相互影响,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对人的限制。如当前大数据背景下的算法推荐,通过一些数学算法,推测出消费者的喜好,根据消费者的搜索习惯,推荐产品,刺激消费。在APP上,人工智能通过人们的搜索、收藏、点击率等方面推荐个性化的内容,满足广大网民的上网需求。一方面,算法推荐给用户推送了他所需的内容,给用户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另一方面,人工智能限制了人们的选择范围,人的主体性受到了人工智能的冲击,人沦为了科学技术进步的附庸。

人的社会地位受到了人工智能的冲击。人通过不断学习,提升认识、处理、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人工智能创造出来的机器人,能够综合人类多年总结的经验,对问题进行快速的处理及应对,甚至做得比人更出色。例如快递的分拣,“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在速递物流产业的仓储、分拣、运输、配送、客服等环节的应用不断深化”①,人的工作逐渐被机器所取代。除此之外,AlphaGo(阿尔法狗)战胜围棋世界冠军的“人机大战”新闻使人们对人工智能有了进一步的思考,人们对于人工智能的发展有了进一步的担忧。

在过去,劳动工具都是由人来发明创造,并为人来使用,受人控制。人在劳动中寻找自己的价值,获得社会的认同,从而巩固自己的社会地位。未来,人工智能进一步完善,自动驾驶、算法推荐、智能机器人、区块链等一系列人工智能产品的出现,使人们的许多工作都将被机器所取代,人们无法从劳动者获取对自己的认同感,“劳动”不再是人的专属。机器的存在使人受到了机器的的控制,在无形之中,人的尊严受到了机器的冲击,人的主体性逐渐丧失。

(二)引发劳动威胁论

科技发展对社会发展来说,始终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有利于社会进步,也对社会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威胁”,作为科技发展的产物,人工智能的发展给社会带来的许多的便利。同时“技术性广泛失业”“人工被机器取代”等言论使人们产生了危机感,尤其是现在无人超市、智能客服、自动驾驶等一系列人工智能产品的出现,使人们的劳动认同感有所降低,甚至对人工智能影响人们的就业感到十分担忧。

人工智能的本质是机器,利用“智能算法、数据以及机械臂三大关键要素”②进行工作。但是,近些年,人工智能广泛应用于医疗、网络、物流、社会安全等领域,部分岗位的人才被智能机器人所替代、引发了人们对于自身就业前景的担忧。马克思指出:“机器体系的这种道路是分解——通过分工来实现,这种分工把工人的逐渐变成机械的操作,而达到一定地步,机器就会代替工人。”①正是机器的快速进步,人的劳动受到了机器的替代,使人们开始担忧自己的“劳动”受到威胁,影响人们未来的生活。例如過去的医生通过望闻问切进行诊疗,依靠双手为病人治病、做手术,而现在医疗技术以及人工智能的发展,部分检查由机器替代,医生通过机器检查的结果,为病人制定诊治方案,甚至通过机器为人们做手术,更精准地为病人服务。

人工智能的发展,使智能化的产品应用于市场之中,部分职业将遭受就业歧视。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就业歧视现象将潜于无形之中,通过人工智能的筛选,部分人的简历会被拦截于部分职业之外。当前已经出现了适用于筛选简历的人工智能软件——雇佣前评估,它可以通过性别、学历、地域等各种因素,筛选出HR喜欢的简历,甚至不需要招聘者手动设置,大数据便会根据职业需要将女性求职者或有不良嗜好的从业人员筛选出应聘范围。同时,人工智能的出现,使就业过程中的性别歧视愈发明显。女性求职时,HR除了看中女性的工作能力,还对其细心和耐心的品质较为重视,然而人工智能的出现,部分简单、机械、重复的琐碎工作将由机器人完全替代,社会中对于女性工作者的需求将会减少,女性在未来就业中将面临更严重的就业歧视。

劳动本来是人的“专属”,由于人工智能研制出的产品替代了部分劳动者的工作,引发“劳动威胁论”,人们对于机器人替代人工感到恐惧,对自我的价值产生怀疑,从而使人们对于人工智能的快速进步持否定态度。

(三)影响了社会公平正义与安全

人工智能地不断发展,会使人工智能技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多数人要受制于人工智能,这时大多数人要为人工智能产品服务,导致贫富差距拉大,隐私信息外泄等社会问题出现,进而影响社会的公平正义甚至整个社会的隐私安全。

无论是旧式分工社会还是在当前社会发展的现状下,社会中的不平等现象始终存在,尤其是在社会贫富差距上表现的尤为明显。虽然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及应用,使社会发展进程加快,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的便利,但是人工智能的技术始终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大多数人只能作为人工智能时代下的服务者。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使人工智能技术成为人类创造财富的钥匙,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导致大多数人无法掌握致富的方法,从而使社会的贫富差距拉大。这里的贫富差距不仅指的是金钱上的差距,還有技术上的差距,一旦这种差距拉开,社会将重新陷入不公平之中。

人工智能的发展不仅是技术发展的问题,还会使当前信息安全与个人隐私受到了重大影响。尤其是大数据时代下,人脸识别、指纹解锁、卫星定位等人工智能产品的广泛应用使个体处于“透明”的状态之下,“技术治理对秩序唯美主义和全景式监控的过度追求是个人变得更加透明,导致隐私的边界不断收缩”②以当前人脸识别技术来看,可以运用于支付、安检、门禁、解锁等各个环节,提升了相关工作的效率,但人脸信息被收集无数次,人们不知道这些数据是否能够被安全保存。同时,当前算法推荐的广泛应用使人们的知情权受到限制,引发“信息茧房”现象。人们所能看到的新闻、信息、购物倾向都是由大数据计算后向人们推送,人们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某些事物存在一定的盲区,甚至从来都不曾了解过。

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既给人们带来了便利,同时给社会也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人们对于新事物的接受需要一个过程,过去科技的进步都是为人服务的,人的主导地位始终不变,而当前人工智能的发展给社会带来了诸多问题。社会因人工智能的出现引发了人们的“信任”危机,单纯的将技术融入人们的生活中,甚至在未来用机器粗暴的取代人类的工作,不仅会使未能掌握人工智能技术的普通人生活困难,还会使信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引发极大社会焦虑,甚至爆发出更大的社会问题。

三、应对策略:人工智能与美好生活同向同行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为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娱乐等方面带来了诸多的便利。人们也受益于人工智能时代,从部分劳动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时间来提升自我,总体上促进了整个社会的进步。但人工智能作为一把“双刃剑”,在为社会发展助力时,存在着一些不可忽略的问题,引发了人们对人工智能的新思考。

(一)坚持“以人为本”,建立人工智能伦理

《未来简史》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预测“人类将失去其神圣地位,成为机器人所圈养的动物,并可能被机器人随意屠宰”③,马斯克、霍金等人也在不断强调人工智能未来会反过来控制人类,但人工智能为社会发展带来的进步是不容置疑的。

人工智能作为时代发展的产物,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社会的进步。人的思想、意识可以融入智能机器之中,但人的思维具有原创性、逻辑性,机器人思想是人以往思想成果的汇总及应用,具有复制性、综合性。人在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如何保持主体地位,最终取决于人如何对待人工智能。如果人们让智能技术“疯狂”发展,为追求利润不惜以违背人与机器之间的主体性关系为代价,“任由技术理性压榨价值理性的空间”①,人的主体性地位必然丧失,甚至出现机器人统治人的现象。因此,人应该时刻提升和完善自己,保持人对技术的主导地位,促进人与技术的协调发展。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思想为人工智能时代人与技术之间的协调提供借鉴。儒家中庸思想提倡“用中”“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人与技术之间的发展必须找到平衡的“中”点,才能使人与技术之间存在合理的关系。首先,从个人层面来看,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正确看待人工智能的发展。“相对来说,能够认知的机器要比仅仅能够完成任务操作的机器更加重要。”②人工智能的出现使人们从传统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时间提升自己,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异化劳动”。根据OECD的估计,英国、美国、德国等国家被人工智能所取代的职业均超过15%,且被取代的职业大部分都是技能要求低且重复率较高的工作,对于技能要求极高的工作岗位能被替代的很少,并且人工智能的发展会提供与之相关的人才需求,促进社会就业。因此,个人应树立正确的观念,合理看待人工智能技术,达到人对人工智能机器的合理控制。从社会层面来看,儒家中庸思想强调的“中”是建立在社会发展的规律之上的,而不是刻意寻求平衡。因此技术在开发时,就应该综合多方面的因素,坚持“以人为本”,遵循伦理规范,注重隐私保护,而不能为了赚取利润,无底线地滥用技术。从国家来看,国家应积极制定人与机器之间的法律规范,加强人文关怀,预防个别企业为追求利润,漠视技术伦理,从而减少人工智能产品滥用带来的社会危害。

(二)把握“发展机遇”,提升国家综合实力

人工智能始终是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把“双刃剑”,既为社会发展创造了重大机遇,也为社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未来世界各国之间的较量不仅存在于经济之间的较量,更存在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较量之间,未来能否把握住人工智能的发展机遇,为人们实现美好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还是要看谁能在人工智能领域发展得更快、更好、更强。

自由时间、自由劳动都是美好生活的重要因素,想要拥有更多的时间、更多劳动技能均需建立在国家强大的基础之上。人工智能的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想要抓住这一机遇,必须加强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投资。从2015年开始,美国在人工智能相关研究中增加了40%以上的投资,英、法、德等国家也在不断地为人工智能提供资金支持,中国当前虽掌握了5G核心技术,但是在芯片研究方面仍有差距,人工智能相关的人才储备不足。在人工智能的发展进程中,各国均有不同的优势及劣势,只有充分利用优势补齐劣势,抓住发展机遇,加大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投资,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才能取得更多突破性的进步。

把握人工智能发展机遇,需要教育提供重要支撑。部分国家劳动密集型产业众多,但是未来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部分简单、机械、重复的工作会被机器所替代,低学历、低技能的劳动力将面临失业的风险,同时,人工智能发展方向的人才储备不足,不足以应对未来各国之间的竞争。因此,未来要想抓住人工智能的发展机遇,需加大对教育对投入,储备高学历、高技能的人才,同时为部分低技能、低学历的人才提供新的劳动岗位,学习新的劳动技能,使他们寻找到劳动认同感,避免其与时代脱轨。

把握人工智能发展机遇,需要保护好人们的隐私安全。当前人工智能的发展使隐私成为各国人民重点的关注对象。算法推荐、大数据、GPS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使人处于“透明”的状态下,人们对于隐私得到有效保护的诉求不断增加,未来国家必须消解人工智能的威胁,与企业之间搭建起保护平台,防止人们的隐私泄露,避免不法分子倒賣个人信息,危害国家公共安全。

(三)倡导“共享共治”,同享人类文明成果

当前,人工智能的发展推动了人类文明前进的脚步,为全球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全球化发展进程中,各国之间只有互相合作、协同创新,共同参与人工智能的创新与治理,才能更好地推动社会进步,实现“共赢”。

在推动人工智能的创新发展时,不仅要在企业与企业之间推行“共享”理念,国与国之间也要践行“共享”理念。当前各个国家的发展都有不平衡的环节,部分国家甚至无法保证人民基本的生活需求,人工智能技术仅仅掌握在少数精英、少数国家中,社会的贫富差距拉大,造成社会的畸形发展。马克思认为技术对人的统治,事实上是能够掌握核心技术的人统治无法拥有技术的人,“技术的私人占有和资本主义应用会造成社会更大程度的不平等。”①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国与国之间应积极倡导共享理念,防止大型科技公司垄断技术。在智能时代,数据将成为社会发展以及市场竞争的核心要素。全球人口众多,将每个人的信息汇总在一起将组成庞大的数据库,为科技公司的发展带来了高额的利润。美好生活的实现是需要人类共同创造的,在社会面进行资源共享,在国家间推行技术共享,人人都可以享用人工智能带来的便利,监督人工智能的应用,同时人们也能为人工智能的发展贡献力量,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

在“共享”人工智能技术时,社会与国家也要履行责任,参与人工智能的治理。从2018年开始,美国、欧盟、中国相继发布了AI的伦理原则和治理法规,各大科技公司,例如微软、谷歌、亚马逊、百度、腾讯、阿里巴巴等大型科技公司也积极参与到AI的治理中去,腾讯于2018年发布了ARCC(可用、可靠可理解、可控制)原则②,百度加入了AI合作伙伴联盟,为构建服务社会的人工智能产业链贡献力量。

当前人工智能还处于发展阶段,无人驾驶、大数据杀熟、隐私泄露等安全问题仍然突出。同时,人工智能在众多领域的运用引发了一系列的伦理道德问题。面对这些社会问题,各国以及各大科技公司应秉持开放包容的心态,以“柔性”治理机制为主,搭建国际平台,积极参与到人工智能的开发与治理,监督人工智能产业体系的发展,参与技术要求与应用规范的制定以及法律法规的修订完善。

〔参 考 文 献〕

[1]何云峰.挑战与机遇:人工智能对劳动的影响[J].探索与争鸣,2017(10):107-111.

[2]高奇琦.人工智能、人的解放与理想社会的实现[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47(01):40-49.

[3]王阁.人工智能与人的解放[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9(01):146-151.

[4]杜传忠,陈维宣,胡俊.发达国家人工智能发展经验以及中国的借鉴[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2(03):45-52.

[5]单勇.跨越“数字鸿沟”:技术治理的非均衡性社会参与应对[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9(05):68-75+82+2.

[6]林剑.论人工智能的发展对人的劳动解放与社会解放的意义[J].人文杂志,2019(11):19-24.

[7]成素梅.智能革命与个人的全面发展[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20(04):196-202.

[8]黄欣荣,张魏欣.人工智能对人类劳动的解放[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7(02):5-12.

[9]张素凤.人工智能时代和谐劳动关系构建面临的挑战及应对[J].现代经济探讨,2021(10):22-30.

[10]李梅敬.理论层次视域下人工智能发展风险的伦理应对[J].探索与争鸣,2021(08):167-176+180.

[11]谢丽娜,孙振东.人工智能时代人的全面发展:何以可能和何以可为?[J].开放教育研究,2022,

28(04):13-21.

[12]陆幸福.人工智能时代的主体性之忧:法理学如何回应[J].比较法研究,2022(01):27-38.

〔责任编辑:侯庆海〕

猜你喜欢
美好生活机遇挑战
RCEP与房地产机遇
你的焦虑,也是你的机遇
再见,机遇号
不必过于悲观,四大机遇就在眼前
精明夫妻卖北京房子欲半生无忧,不料“美好生活”以血腥收场
第52Q 迈向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