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改革后综合档案馆服务优化的内涵与途径研究

2023-09-21 03:32范桂红丁继武
理论观察 2023年6期
关键词:机构改革

范桂红 丁继武

摘 要:档案机构改革是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组成部分,是巩固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成果,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机构改革后,赋予综合档案馆管理档案工作的时代角色与社会责任,侧重综合档案馆服务职能的拓展。公众档案信息服务需求多样化,呼唤综合档案馆服务优化升级。但是,综合档案馆受到传统档案管理思维的影响,多元主体参与的档案治理方式未形成,人才储备不足,制约服务优化升级。因此,综合档案馆应树立创新思维健全服务创新体系,依托新技术构建服务管理平台,建立复合型人才成长机制,促进综合档案馆服务优化升级。

关键词:机构改革;综合档案馆;服务优化

中图分类号:G2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3)06 — 0157 — 04

档案机构改革是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组成部分,是巩固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成果,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档案机构管理由“局馆合一”转为“局馆分设”体制,档案馆承担公益文化事业职能,档案局承担档案管理职能。档案机构履行“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职责,档案机构改革重在协同高效,优化综合档案馆服务职能,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提供综合档案馆服务效能,推进精简高效、科学规范、高效运行的档案事业转型发展。档案的原始记录性决定了档案机构承担档案接收、存储、服务、编研等基本职能,发挥档案科学研究、思政育人、文化传承、社会记忆等服务职能[1]。档案机构改革后,综合档案馆对档案管理体制机制、档案价值、档案发展规划等过程融入依法治档、创新机制、协同推进、强化基层的创新服务理念、技术、策略,将原有管理机制体制转变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优化综合档案馆服务职能,档案机构改革的本质是档案机构由传统型向服务型转变的过程。当前,以促进技术、业务、数据相融合的档案服务职能,丰富综合档案馆档案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内容,为机构改革整合推动综合档案馆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协同并进提供思路。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综合档案馆服务职能优化带来了新的风险与挑战。档案内容呈现多学科、多领域交叉融合,随着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技术赋能,体制机制改革的创新性、扩散性、颠覆性正在向综合档案馆服务职能优化渗透。

一、机构改革后综合档案馆服务优化的内涵

(一)机构改革后综合档案馆服务优化的本质内因

档案机构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是贯彻档案事业管理整个过程的基础性工作,要做好该项工作需要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一些地方或行业没有将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纳入电子政务建设的整体规划中,忽视电子文件管理,使得大量电子档案无法有效管理,档案精准化服务更是无从谈起。档案机构改革不仅设计管理机制体制的变革,还涉及计算、存储、网络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与软件管理系统管理,缺乏档案智能管控、档案资源深度挖掘、档案数据处理与传输等方面的基础设备与技术支撑,缺少档案管理技术水平、行业研判能力、研发能力相对相对成熟的档案产业,档案机构改革创新思维与资源远远不足。当前,综合档案馆多以纸质载体材料为主,立卷归档过程以手工操作为主,档案利用服务工作仍以被动利用为主,信息化管理水平相对较低。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的变革,需要经历理论探讨到实践探索的反复过程,摒除原有管理体制中消极的、过时的、腐朽的管理环节。机构改革后综合档案馆服务优化内在驱动力是:一是,档案机构改革侧重综合档案馆社会职能的拓展与日常管理工作质量的确保。档案机构改革旨在实现综合档案馆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档案管理工作运行体系机制的创新[2]、档案工作模式治理化转型,推动综合档案馆服务创新能力的提升,提高档案实体保管质量、档案数字化建设水平、档案编研成果出版宣传力度,促进档案管理工作与社会治理的协同性,为国家科技创新与社会治理贡献档案机构的力量。二是,档案机构改革通过综合档案馆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赋予综合档案馆管理档案工作的时代角色与社会责任。综合档案馆的社会功能、实现价值和服务模式等的变化是综合档案馆改革现实表现。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发展为社会治理提供了科技创新驱动力,加速了科技创新的步伐,各级各类综合档案馆顺应时代变革,馆藏资源由纸质载体为主向数字化资源转变,数字化、网络化、平台化的档案数字资源使提供个性化服务成为可能。综合档案馆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综合档案馆社会文化属性凸显,公众档案利用意识不断提升,档案客体与主体间需求与被需求、服务与被服务关系日益密切。

(二)数字时代呼唤综合档案馆服务优化升级

借“數据”之力,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综合档案馆服务侧重数字档案资源的服务,综合档案馆数字档案资源是国家重要信息资源,如何对其有效治理是机构改革后综合档案馆服务升级的重要内容。综合档案馆馆藏资源数字化建设过程中,数据思维、数据意识、数据分析贯穿综合档案馆服务优化全过程。由于数字化技术、网络信息技术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机构改革后综合档案馆服务优化内涵越来越丰富,综合档案馆借助数字技术手段进行服务优化升级。机构改革后综合档案馆中引入现代信息技术与数据管理方式成为综合档案馆服务升级治理的新方向。数字时代,综合档案馆服务涵盖对纸质内容数据治理和依据数据信息治理,在数据环境中,综合档案馆服务过程中引入数据思维,通过数据平台提升服务内容,构建综合档案馆服务优化与管理平台。机构改革后综合档案馆服务优化蕴含数字记忆,探索综合档案馆数字记忆资源存储与服务模式,推进综合档案馆数据治理现代化,运用数据构建人与人、人与机器、人与机构、思维与制度等内容的桥梁,实现全过程服务管理,最大化提升综合档案馆数据服务治理效能。在互联网技术应用不断普及的过程中,信息服务质量水平也不断提升。复杂的网络环境也使得综合档案馆数字化服务工作的整体构成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发展趋势,使得其数字化需求随之呈现出多样性发展特征。面对上述需求的变化,传统的综合档案馆服务方式无法满足其需求,客观上需要综合档案馆服务方式、原则、模式的优化升级。在面对综合档案馆服务优化时,档案管理部门也将表现出更加显著的参与积极性,不再局限于传统被动式服务模式,而是更加积极主动的提供服务,对综合档案馆数字化服务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满足综合档案馆档案数字化工作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个性化管理需求也因此成为综合档案馆服务优化升级的关注重点。目前,综合档案馆档案管理数字化工作缺乏协同运作的数据库采集与存储平台,前端显示档案信息运行的轨迹网站路线较模糊,导致针对逐条档案信息整个生命周期过程的跟踪、维护、记录等数据都不够精准,因此,为信息用户提供安全完整的档案信息是综合档案馆服务优化升级的核心要素。

(三)公众档案信息服务需求多样化

数字时代具有便捷、灵活、广泛性等优点,开拓了视野,改变了公众传统思维模式,打破时空壁垒,给予公众遨游虚拟空间的体验。数据技术不断变革,海量繁杂数据的处理,综合档案馆服务方式多元化。综合档案馆管理将以数字智慧治理为目标,打造“数据为本、数据赋能、知识集聚”的档案数据管理模式,打造“互联互通、数字管理、空间再造”的档案数据管理平台,打造“协同治理、多方联动、数据治理”的档案数字治理模式,聚焦档案数字治理模式,破除数字档案管理体制机制障碍,加快构建档案数字化管理的目标、服务评价体系,为档案服务多元化服务奠定坚实基础。数据化档案服务更精准性、高效性及个性化,为公众提供更优质的服务[3]。如,山东省廊坊市干部人事档案服务中心完成全部档案数字化工作,公众通过手机二维码在线查询人事档案电子数据[4],为公众提供精准化服务,改变公众对传统档案管理工作的认知,提升公众利用服务体验感,为公众提供便捷人事档案数据获取渠道,提高利用率,塑造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良好的社会形象,彰显人事档案数字化服务时代价值。

二、制约因素

(一)未形成以多元主体参与的档案治理方式

综合档案馆受到传统档案管理思维的影响,在档案治理过程中,多元主体(档案管理部门、社会组织、个人等)角色各异,未形成国家层面负责、档案机构为主、各行为主体协同发展的档案机构体制机制改革局面。缺乏配套法律法规,《档案法》(2020新修订)虽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档案事业管理工作中,明确档案治理主体(档案管理部门、档案馆、档案室、社会组织、个人等),但法律条目过于宽泛,内容不够细致,具体执行中缺乏相应法规指引,没有给机构改革后的综合档案馆服务能力提升指明方向[5]。综合档案馆缺乏统筹各类组织的经验与力度,社会资源配置不合理,服务能力提升水平,档案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受阻,多元主体之间沟通交流不顺畅。公众以什么方式参与综合档案馆服务未明确,多元主体协同治理只能是空谈。多元主体之间未形成全方位的协同合作关系,整体价值与功能的整合与融合无从谈起;多元主体优势未充分挖掘,机构改革后的综合档案馆服务创新治理结构不够合理,无法为公众提供精细化服务;公众利用需要得不到满足,承载社会文化价值的档案资源发挥不了作用,导致展示历史事件、社会变迁和时代风貌的丰富馆藏资源利用率低。机构改革后的综合档案馆服务优化升级过程中,需要有效地平衡多元主体的不同治理现状与利益诉求,充分协同合作实现多元主体治理目标[6],实现整体协同体制机制改革目标。

(二)人才储备不足

机构改革是国家战略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人才是第一资源。时代进步、科技发明、技术创新关键在于人才。面对新科技革命和体制机制变革,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人才强国战略、科教兴国战略,进一步做好科技创新人才建设[7]。机构改革后的综合档案馆服务优化升级的根本源泉在于人。机构改革后的综合档案馆服务优化升级对于相关人员专业技能要求极高,专业技术人员除拥有扎实档案专业基础理论、档案行政管理知识、档案实体保管知识及计算机科技管理知识,还应具备知识积累与利用、机会识别与组织能力、抗压力与恢复能力。截止2020年,全国各级各类档案机构4233个,专职人员40946人,具有档案专业程度(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专科、中专及职业高中)6657人,占总人数的16.26%,档案机构科技创新人才专业化核心力量未形成,高層次人才影响力不足[8]。“减编”“一人一岗”“缩减经费”等原因导致高素质人才难以进入综合档案馆,行业新兴技术专业力量弱,难以形成集知识、能力、创新思维于一体的聚合人才队伍,给机构改革后的综合档案馆服务优化升级的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带来限制。

(三)改革创新思维仍需探索

综合档案馆服务优化升级与创新发展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档案馆服务能力、成效、质量是国家档案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机构改革后综合档案馆服务能力提升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对改革创新思维理解不到位。二是,档案服务模式单一,缺乏合作沟通。党和国家对机构改革体系与发展战略多次进行统筹安排和整体设计,制定不同是历史时期机构改革政策,档案机构改革由“局馆合一”到“局馆分设”,档案机构在不同时期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侧重点不同,其改革脉络始终围绕档案事业良性发展这一主线,加快档案管理部门体制改革,坚持档案服务方式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挖掘档案价值,传承历史文化,推动档案服务方式创新体系不断优化[9]。档案的原始记录性决定了档案机构(档案局、档案馆、档案室、档案教育机构、档案宣传出版机构、档案服务机构等)承担档案接收、存储、服务、编研等基本职能,发挥档案科学研究、思政育人、文化传承、社会记忆等社会功能。综合档案馆服务优化升级与创新发展是指档案机构根据政策变化,对档案管理体制机制、档案价值、档案发展规划等过程融入科技创新理念、技术、策略,将原有管理机制体制转变为符合时代机构改革创新要求的新模式,拓展综合档案馆服务功能与价值,综合档案馆服务创新的本质是综合档案馆由传统型向服务型转变的过程。

三、发展路径

(一)树立创新思维,健全综合档案馆服务创新体系

深化综合档案馆服务创新机制体制改革需要突出新理念、融入新技术、呈现新形态,突出问题导向,打破常规,在管理体制完善、政策制度保障、创新环境营造等方面持续发力,多元主体协同合作排除制约综合档案馆服务创新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着力构建政府与高校档案学专业、档案馆与档案室、档案管理部门与公众间相互支撑、相互协同、全面衔接、资源有效利用的档案机构科技创新体系。树立以关注全部数据样本、精准度、相关性的数据思维,进行档案数字资源基本管理,培养档案管理人员数据意识,加强数据安全(硬件、软件)管理。档案数字资源涵盖传统档案信息化数据形式、原始数字档案资源,不同数据结构的档案数字资源拥有不同的利用价值,创新档案服务工作机制,紧跟档案事业新时代服务创新步伐。一方面,优化综合档案馆组织架构,坚持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明确综合档案馆的行政管理职责,将档案事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兼顾各类档案实体的特殊性,体现综合档案馆服务创新机制体制的科学化、专业化、信息化,推动档案社会记忆功能最直观呈现形式与价值体现。如,北京市档案局紧跟档案事业服务改革步伐,深化内设机构体制机制改革,适应档案管理工作规律与原则,更好地发挥档案馆公共服务功能,成立旨弥补档案数字资源管理与共享不足的数字资源管理处,加快档案开放鉴定步伐的开放鉴定处。

(二)依托新技术构建综合档案馆服务管理平台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综合档案馆管理立卷归档流程融入新兴技术,进一步推动档案管理工作高技术发展。运用新技术从档案数据采集与存储、管理与服务平台、共建共享网络系统、传输与维护等环节对档案实体管理、信息服务方式、数字档案管理进行科技创新,为公众提供个性化、精准化、颠覆性的档案服务,提升档案工作的社会影响力。纸质档案数字化建设,档案数据平台化管理,档案数字资源不断丰富,为综合档案馆服务管理平台构建提供奠定坚实基础,以综合档案馆服务管理平台构建赋能档案事业发展。在数字时代,综合档案馆数字资源管理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将各种载体形式的档案资源转化为数字化档案资源,以数据形式存储,通过互联网进行检索、借阅,构建档案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实现档案数据集成。较传统档案信息共享与利用,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综合档案馆服务管理平台建设与管理侧重档案信息内容整合与开发,以此来解决档案信息利用内容形式单一、彼此关联度不强、信息用户体验感弱等问题,这是打破档案信息共享利用壁垒的坚实一步。数字环境下,依托数字技术建立健全档案数字资源管理安全技术保障机制,针对硬件设施、数据存储、资源利用、利用者隐私等安全风险,构建包括硬件安全防护,数据层防火墙、防病毒、加密、备份,资源利用身份认证、审核机制等技术。建立安全风险监督、评估、预判、响应、反馈机制,制定安全风险防范措施,确保档案数据安全。

(三)建立复合型人才成长机制

改革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竞争,人才队伍建设是个长久的过程,贯彻“科技创新、思想开放、克服困难、应对挑战”的思维,积极培育、大力引进和挖掘适应综合档案馆服务创新体系人才,营造综合档案馆服务创新的良好人才发展环境,增强档案人才队伍科技创新能力,扎实推进创新型国家重大战略。一方面,高校档案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紧跟服务创新发展步伐,合理修订培养方案和内容,开展以推进档案服务创新思维、管理模式、新兴技术等为主要内容的培训活动,提高档案专业学生科技研究能力、推动服务创新进步的创造能力和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生产力的实践能力,切实完善档案专业学生服务创新能力建设。如,2018年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学校档案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举办的“第二届全国高校档案学专业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10],参赛作品评审标准包括:档案专业性、创新性、先进性、实用性、可行性,培养学生学生专业素养和服务创新能力。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多元协同合作模式,通过档案学专业与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企业档案室等机构合作共建,构建联合培养模式。各级各类档案机构通过集中学习、参加培训形式提高档案管理人员档案能力。

〔参 考 文 献〕

[1]马双双,向晓旭,葛帅敏.国家综合档案馆功能建设转型:理论依据、实践基础和路径探索[J].北京档案,2021(07):12-15.

[2]倪丽娟.档案治理问题思考[J].档案学研究,2021(01):58-63.

[3]于英香,滕玉洁.大数据背景下档案管理数据化转型探析[J].中国档案,2021(01):81-83.

[4]孙疆燕.二维码技术在人事档案查询中的应用[J].中国档案,2021(04):42-43.

[5][6]李孟秋.整合视角下多元主体参与档案治理的机制与路径[J].档案学通讯,2021(02):12-19.

[7]夏宝龙.浙江全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J].政策瞭望,2013(10):6-9.

[8]陈实,张娟.基于SWOT分析法的城建档案人才培养策略探索——以江苏省为例[J].档案与建设,2021(05):63-67.

[9]徐煒,杨忠泰,王宁宁.中国科技创新的发展脉络与战略进路—基于国家创新体系理论的视角[J].中国高校科技,2020(09):8-12.

[10]搜狐新闻.创新大赛:第二届全国高校档案学专业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决赛入围作品名[EB/OL].https://www.sohu.com/a/252628440_734807,2023-1-30.

〔责任编辑:杨 赫〕

猜你喜欢
机构改革
市以下政府间事权划分探析
以六合改革引领六个转变
反腐支出单列是一招好棋
大部制改革背景下的基层政府机构改革研究
政府职能转变视角下的国务院机构改革趋势探究
新形势下高校科技管理机构结构改革探讨
调整优化组织结构 推进政府机构改革
汇聚深化改革和加强管理的正能量
转变职能再动员 机构改革新部署
市县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工作的五个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