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番禺看广州

2023-09-21 14:02胡锦波
青年文学家 2023年22期
关键词:龙船番禺榕树下

胡锦波

2012年的“五一”长假,我第一次来番禺。当我一脚踏入大都市广州,便拥在了人海里,嵌到了高楼大厦间。广州原本称广府,广府的中心区域便是番禺。我从赣西北的大山里来到这个“大海”里,发现番禺这个“大海”,不但水多,还是个有山的地方。

这里的山虽不高,但树木高大挺拔,枝繁叶茂。道路两旁的树木、花草也是挺拔、茂盛。这里高大的树大多属于亚热带乔木,而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榕树。如果以一种植物来表示一个地方,自古以来榕树也算得上是广东的标签了。行走在番禺的大街小巷,只要有榕树的地方,便会有浓浓的绿荫。夏日骄阳下,时髦女郎行走在绿荫中,也会收起遮阳伞,让榕树招来的风拂动她的秀发。雨天的街道上有些人会有不打伞的潇洒。起初我有些纳闷儿,后来才知道因为这里有骑楼和榕树。骑楼中能避风挡雨,榕树下照样能避风挡雨。雨天行走在榕树下,我真正理解了“绿荫如盖”的含义!望着它那又细又长又密,且呈灰墨色由上往下垂的万千树须,我暗自在心里送给它一个雅号—“美髯公”!

广州是花城,番禺亦是花城。花城里的好花不计其数。在这里,有人称赞木棉花是世界上最有高度的花。谁知它的高度不但是被枝丫层层举着的,更是被绿叶力挺推让着盛开的。木棉树先发花,后长叶,木棉的叶子都把宝贵的时光和空间让给了花。等到三月底,当五瓣合一的喇叭状木棉花整齐划一地吹响了朱红色英雄号时,花旁才三三两两地冒出点点绿色。

在番禺暂住的日子里,我的心中总是有种不知所措的感觉。埋头想想,还是“大”的原因—大番禺,大广州。

2022年,“十一”长假时,我又一次来到了番禺。我在小区门口海滨花园的一棵榕树下欣赏街景,川流不息的车流对面一个高大的石金色砌牌楼映入我的眼帘:上漖村。我的脑海里立刻闪现出赛龙舟和造龙船的画面,这就是上了央视而扬名的龙舟村上漖吗?我信步穿过地下人行通道,来到坐落在国道另一侧的村子里。

一入上漖,走过几条街,就看见村中的河面上浮着柳叶形的长长龙舟。龙船上只有两三个人在轻悠地划桨,龙舟轻悠地在水面上移动。我想,这大概是刚做好的新龙舟下河试水吧,秋季恐怕是没有龙舟竞渡的!

经过上漖村部时,我发现这里的村民正围聚在一起观看党的二十大召开的实况转播呢!我兴奋地向路人打听,他们热情地告诉我:村里有龙舟街。经指点,我转过两条街巷,在上漖村边上寻访到了村里的龙船制作间—龙舟东街。

上漖龙船纯手工制作,家族造船工艺薪火相传到了第七代传人的手上,算来已有一百五十多年的造船史了。上上代造船祖师艺人虽然姓何,但现在村里其他姓氏的龙舟匠人也不少。“众人划桨好开船”,全村已有各类特色的龙船厂和修理作坊二十多家。精湛的传统造船和维修技艺成为新时代上漖人共同富裕的特色产业之一,全球最长的近四十二米的龙舟便产自这里。

番禺的悠久神秘和广州的新颖奇妙交融为一体,就像大海一般古远沧溟,又像海浪一样日新月异,经久不息。我站在这海边观潮看海,这大海的神奇就如家乡的大山一样神秘,总是吸引我,常想把目光探入海底,也想把脚步涉向前方无边的海面,但自感心有余而力又绌。

岭南古邑,粤韵番禺!在生于斯,长于斯的都市人心目中,自己的家乡—现代番禺新广州是否也有一分需要去解读的神秘和新奇呢?近日,我到广奥社区管委会领取居住证,见一名工作人员正在翻阅当天的《番禺日报》,他发现我凑近的姿势和好奇的目光,就顺手遞给我报纸,又用带粤韵的普通话说:“给你看看啦,我们番禺就是广州的前身了!”原来,这张报纸头版头条讲的是“百幅地图看千年广州历史变迁主题展”的内容。他又热情地告诉我:“从这里乘地铁3号线,到番禺广场地铁站站厅,身临展览现场会更好看。”

两千多年前的南越国国都、南越王王府之地—番禺,是怎样演变成现在之广州,细看这一百多幅新老地图,便能隐约可见它那多姿多彩的历史足迹。

猜你喜欢
龙船番禺榕树下
龙船颂
粤北龙船歌研究
梦幻古榕树
侗乡端午粽飘香
三条村!146亿!广州番禺旧改爆发!
番禺“盐官厨”释读
也谈“番禺盐官”
我爱家乡的榕树
龙船饭
汉代番禺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