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永宏
繁峙县紧紧牵住党建引领社区治理这个“牛鼻子”,从县、镇、社区“三级层面”积极动员多方主体共同参与社区治理。全县各级机关事业单位、社会组织闻令而动积极行动,社区统筹各类主体资源解决存在的难点、堵点问题,探索出了“党建引领、一网统筹、数字社区、多元共治”治理新模式。
繁峙县繁城镇9 个社区位于县城中心区域,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辖区共有居民小区215 个、平房区61 个,各类商铺3089 个,居民30779 户79903 人。随着县域城镇化的加速演进,社区已日益成为各种惠民政策的落脚点、各种社区组织的集聚点、各种新型矛盾纠纷的引发点。但在社区治理过程中仍然存在政府主导性强、居民自治力弱、社区治理力量不足、驻区单位参与社区治理组织化程度不高等治理要素不平衡不充分不协调不融合的问题,影响社区发展稳定。统筹社区治理资源,构建党建引领、多元参与的社区治理格局,实施精细化管理、高效化服务,成为推进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现实选择。为此,繁峙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精神,把社区“党建引领、多元共治”作为项目课题,于2021 年5 月,成立由县委书记任组长的“党建引领、多元共治”社区工作机制项目领导组,立足社区党建和工作实际,积极探索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以社区居委会、辖区单位、社会组织为重心,社区居民为中心的多元主体广泛参与的社区治理体系,努力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1.建立县、镇、社区三级纵向联动体系。建立县委统一领导、繁城镇统筹协调、社区组织兜底管理的“三级联动”工作体系。建立专题会议制度,把社区“多元共治”工作纳入全县党建工作整体部署,县委党建工作领导小组每年至少专题研究一次,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由县委组织部牵头,协调繁城镇党委、县直工委、县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工委,每半年至少召开一次全体会议,研究谋划、部署推动社区“多元共治”工作;建立社区例会制度,由社区党组织牵头,协调驻区单位、社会组织、居民群众等,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联席工作会议。
2.构建社区横向区域化党建工作机制。在各个社区全面推行社区“大党委”制建设。县委组织部出台《建立社区“大党委”工作机制的实施方案》,社区“大党委”是由社区党组织与辖区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物业、居民群众共同组建的区域性、以协调议事为主的党建组织,通过党员联管、活动联办、资源联用、服务联动、保障联筹等形式,整合利用区域内各种资源,推动社区党建从封闭运行、自我服务向开放运行、共同服务转变,逐步构建“区域统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建共治”的社区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将政府大楼上的常委部门、四大班子及各个单位的分管办公室副职领导分派到县城9 个社区,分别担任社区兼职“大党委”副书记或兼职委员。驻地单位分管办公室的副职、社区物业公司及小区业主委员会中的党员、驻社区的党代表等成为该社区“大党委”的兼职副书记或兼职委员。每季度召开一次“大党委”会议,年初签订共治协议,共同研究确定工作要点、实施项目、推进措施等,共同协商解决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事务。
3.形成社区纵向党建运行架构。构成完善“繁城镇党委—社区大党委—网格党支部—片区党小组”的四级网格化纵向党建体系。网格党支部书记由社区党员担任,片区党小组组长由片区内党员兼任,将党的领导始终贯穿到社区治理的全过程。
1.科学设置网格。“一网多能”抓整合。结合实际,社区根据小区和辖区内街巷的自然分布界限,按照联系方便、就近服务、覆盖有效的原则,将原有的综治网、安全网、疫情防控网等多网融合,科学设置了85 个党建工作管理网格,将党支部建在网格上,将党小组设在平房片和小区上,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一长多员”强功能。在每个网格上设立了网格党支部,网格党支部书记由社区党总支成员或社区党员骨干担任,并兼任网格长,选强配优85 名网格员,实现了党对网格事务的绝对领导。“五链闭环”促履职。社区建立健全信息收集、问题发现、任务分办、协同处置、结果反馈工作机制,网格员全部下沉一线,建立了网格内小区、商铺、居民数字化信息档案,及时发现疫情、安全、消防、矛盾纠纷等方面的第一手信息,实现了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的“一网式统筹”基层治理格局,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2.建设职业化体系。注重选人。严格选用标准,突出群众工作本领、为民服务意识等岗位要求,公开招聘“素质高、敢担当、善治理”的优秀人才充实到社区工作者队伍中。强化定责。将社区工作者全部明确岗位责任,定期开展轮岗轮训活动,持续提升社区工作者履职能力。完善激励。建立社区工作者“三岗十八级”岗位薪酬体系,以不低于上年度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2 倍发放薪酬,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消除了社区工作者后顾之忧,拓宽了职业发展通道。
建设信息化平台,在每个社区居委会设立一部热线电话、一个意见收集箱、一棵心愿树,收集社情民意,解决实际难题;用好“繁峙社区”微信公众号,建立网格、片区、小区、楼栋居民微信群,宣传党的最新方针政策和便民政策。建立网格内居民、商铺信息数字化动态管理机制,及时掌握社区的第一手资料,同时不断加强与县级部门的信息联络,拓宽社区各类资源的信息渠道,在疫情防控、安全生产、社保缴纳、疫苗接种等工作中不断提高社区服务的精细化水平。
1.搭建共谋共建平台。树立“决策共谋、事务共议”理念。设立共治议事中心。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立共治议事中心,推动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社区治理,把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公共事务、公益事业,居民反映强烈、迫切要求解决的实际问题和矛盾纠纷,县委、县政府重点工作部署的具体落实举措等作为协商重点。优化党群服务中心。按照忻州市关于社区标准化建设要求,优化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职能,推行“一站式”便民服务平台,各社区统一设置六中心:党员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居民议事中心、综治(矛调)中心、文化活动中心、养老和老年服务中心。个别社区根据自身情况设置了图书室、妇女儿童之家、青少年之家、退役军人服务站等特色功能活动室,综合协调社会服务资源为辖区居民提供文化、教育、体育等各种便民服务。
2.建立共驻共治机制。打破领域、条块、层级、单位和系统之间的阻隔,共商区域发展,共抓基层党建,共同服务群众,共育先进文化,共建美好家园,推进社区党建、单位党建、行业党建互联互动,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创新共建方式。深化双报到双服务。进一步深化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和党员进社区“双报到、双服务”的工作,社区“大党委”成员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大党委”单位党组织和社区共同参与社区事务、共同确定服务事项。在职党员每季度要至少参加1 次以上社区志愿服务,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率不达80%的,单位不得评优评先。在职党员未到社区报到或参与社区志愿服务1 年不满4 次的,年度考核不得评为“优秀”等次。推进法治建设。深入开展“三官一顾问”(法官、检察官、警官、法律顾问)进社区活动,不断提高基层社会治理能力,促进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健全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统筹社会服务力量。推进社区、社会组织、社工、社会资源、社区自治组织“五社联动”。依托繁城镇、社区建立社会组织孵化中心,加强具体指导和政策扶持,同步抓好党建工作,做到业务工作与党建工作双孵化双成长。做优共治载体。围绕群众身边的小事、楼前院后的实事、临时突发的急事等,确定矛盾化解、社区治安、政策宣传、群众教育、就业帮扶等共同治理、合力服务项目,积极推行“居民点单、支部下单、党员接单”的“三单制”服务模式,结合党史教育,大力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发挥党员特长优势,提供常态化志愿服务。开展共评共享活动。树立“效果共评、成果共享”理念。建立考核激励机制,每年组织辖区“两代表一委员”、居务监督委员会,对社区“多元共治”成效进行专题调研和考核评价,评选和命名一批“热心服务社区党员”“社区奉献单位”“最美共治协会”“最美共治商户”等先进典型。参与社区“多元共治”的有关单位,所获得分及荣誉,作为县委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的重要依据。
经过近一年的实践探索,繁峙县“党建引领、多元共治”治理格局在社区已初步形成,多方组织体系凝聚成了社区治理的强大合力,实现了多元共治和社区自治的同频共振。
1.社区治理要坚持党建引领。党的基层组织在县城基层治理中发挥着战斗堡垒作用,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构建党组织统一领导、各类组织积极协同、广大群众广泛参与的基层治理体系,有利于城市改革发展稳定。党组织统一领导是基层治理体系的鲜明特征,也是中国特色基层治理制度优势所在。
2.社区治理要使效能得到优化。通过社区多元治理主体职能定位的厘清,使社区治理主体的职能发挥与力量整合实现最优化。理顺社区各类组织的关系,使其各归其位、各尽其责、相互补充,共同推进社区的良性发展;培育和引入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提供专业化社区服务,推动了政府职能转变,实现了“政社分开”,提升社区治理的效能。
3.社区治理要共建共治共享。只有通过搭建多元平台,引导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社区事务,才能较好地整合社会资源,进一步激发社会活力,逐步形成党委政府强力推进、社会组织紧密配合、辖区单位大力支持、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的良好局面,实现从“单一行政管理”向“多方协商治理”的转变。
4.社区治理要提升服务水平。注重供需对接,优化多元服务,实现服务供给由政府主导向社区居民实际需求转变,使服务效能得到较大提升。各类专业服务力量的加入,使得政府和社会力量优化配置,不仅拓宽了服务途径,让居民享受到更加便捷、丰富、均衡的社区服务,也使服务形式和内容更为多样,增强了对居民的回应性。
5.社区治理要使社会关系更加和谐。在建立现代社区治理体系过程中,社区居民对议事、决策、执行、监督等社区事务的广泛参与,充分调动居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进基层民主建设。党员干部从中加强与群众联系,组织发动群众参与社会建设、整合社会资源、运用民主协商方法开展工作的能力明显提高,辖区群众的满意度不断提升,党群干群关系更加融洽,社区更加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