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传统“和”文化为企业管理带来的启示

2023-09-22 04:49李飞郭逍玉
南北桥 2023年18期
关键词:人际关系企业文化

李飞 郭逍玉

[摘 要]管理学是一门具有综合特征的实践性科学,我国企业在运用西方管理理论、方法与工具进行企业管理时,不能完全照搬照抄。中西方文化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中国的文化讲究“和”,而西方的文化讲究“分”。正如中医和西医的区别,中国的管理思想从系统和整体出发,注重管理哲学和管理理念,偏重德治,强调管理的艺术性;西方的管理思想则注重具体操作与管理工具,偏重“法治”,强调管理的科学性。因此,在企业管理中要注重中西思想的融合,运用中华传统文化推动企业发展。

[关键词]和文化;人际关系;企业文化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志码:A

在人际关系处理方面,中国传统管理思想重视对人的管理,人际关系的协调在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这是因为中国古代长期以农业生产为主,不像游牧民族擅长骑马打猎,缺乏流动性。根深蒂固的天伦和人伦思想,使得中华民族更加注重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人际关系。管理的主要工作是对人的管理,而管理的核心是处理人际关系。组织工作中人际关系的最优状态便是“和”。

1 何为中国传统“和”文化

“和”文化,即和谐文化,是以和谐的内涵为理论基础的文化体系,关注人与自我、人与人、人与组织、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和”蕴含了中国的普世价值观:平等共事、和谐共处、多样共存、合作共赢。

《周易·贲》有云:“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是中国最早关于文化的论述。从字面意思看,文化更像是一个动词,即指“以文教化”“以文化成”,那么什么是用来教化的“文”呢?中国传统文化凝结了东方民族的智慧、性格、精神和气质,它的精神核心是孔子的儒家思想,同时又辅以道家思想和佛家思想,充满了哲学特质和中华民族的智慧。如果把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凝练为一个字,那便是“和”字。“和”字有“关系融洽”之意,有“态度温和”之意,有“气候温暖”之意,还有动词“使和解”之意。中国人并不完全为宗教思想所统治,讲究道法自然,遵从自然规律,从传统建筑选材多为土、木可知,中国古代建筑更多以“人本”为出发点,受儒家务实和节俭思想的影响,房屋建筑主要为了满足日常和礼仪的现实功效,并不真正追求永恒;中国传统的园林艺术,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与融合;注重人的意趣却取法自然,通过范山模水艺术地再现自然,反对刻意雕琢和单调僵直。中国绘画不同于西洋画,注重“神似”,在构图时讲究意境,以线条的疏密、繁简、曲直、刚柔来体现画中丰富的韵律节奏,带有一种自然的律动美感。山水画之祖王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让诗境、画境与自然融合为一。中国的书法,讲究俊逸、洒脱、一气呵成。通过运笔取势,虚实相间、刚柔并济、连断自如,完美再现艺术。好的书法作品也如一幅山水画耐人寻味。中国多数文人自带乐天达观、随遇而安、宁静欣悦的气质......中国传统文化处处都体现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加拿大管理学家亨利·明茨伯格认为,组织管理的基本问题是分工和协作,因此在管理学中,“和”意味着组织达到了协调一致、各种力量形成有机整体的状态[1]。

2 “和”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价值——以A企业为例

2.1 A企业管理中“和”文化的体现

A企业商贸集团有限公司,是河南零售企业的巨头,拥有30多家连锁店、7 000多名员工。经营范围包括食品、服饰、家电、日杂、图书、黄金珠宝等,在家电市场被河南省知识产权局授予“豫南地区家电行业唯一无假冒伪劣商品商场”称号。A企业的价值观是“公平、自由、快乐、博爱”,其中公平有利于形成团队和睦的气氛,博爱有着和而不同的精神内涵。A企业的具体做法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2.1.1 对客户

A企业坚持“用真品换真心”“不满意就退货、退差价”,设置顾客投诉奖等各种措施,全心全意为顾客提供更好的服务。电梯口有专职员工搀扶老人和孩子;购物车种类多达7种,满足各种不同需求的客户;柜台及购物车上悬挂着放大镜,方便老人看标签;客户可以无理由退货,无论产品是否拆封或使用;购买的东西多了,员工负责送货。

2.1.2 对员工

(1)生活保障:A企业把最高的薪酬給最优秀的员工;董事长自己只有5 %的股份,剩余全部分给员工。

①基层员工:底薪3 500元+绩效1 500元+岗位补贴500元。②班长:底薪5 000元+绩效2 000元+岗位补贴、分红。③课长:底薪7 000元+绩效5 000元+岗位补贴、分红。④处长:底薪10 000元+绩效15 000元+岗位补贴、分红。⑤店长:底薪20 000元+绩效30 000元+岗位补贴、分红。

此外,员工还有其他福利:每周二闭店,员工放假;普通员工每年有30天带薪休假;作为服务行业,A企业还为员工设置了500元~5 000元的委屈奖,意在鼓励员工做正确的事;A企业不允许员工加班,工作用手机号码在休息时间内不允许被接通,被发现了还要罚款。

(2)人生规划:A企业员工人手一本《规划手册》,里面有人生规划、工作标准和生活标准。人生规划细致到告诉员工,一个营业员几年能成长为店长;生活标准细致到多久陪伴家人一次旅行;工作标准更细,仅保洁员工作标准就有200多页,可见工作指导无所不细。

(3)能力提升:A企业不仅自己组织各类系统培训,每年还都会外派员工进行专业培训和进修,员工的业务能力、管理能力得到提升。

2.1.3 对供应商

A企业与供应商和谐相处,除影响消费者利益的质量问题外,从未随意惩罚或驱逐过商户;供应商财务结算体系保证了其稳定可靠的供应链。

2.1.4 对社会

2003年非典型肺炎疫情,捐款800万;2008年汶川大地震,捐助物资近1 000万,董事长亲自带领140名员工奔赴现场一同赈灾;2020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期间,向武汉红十字会捐赠5 000万;2021年河南暴雨,董事长一边组织企业自救,一边还带着200名员工赶到一线参与救援,捐款1 000万。

2.2 “和”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价值。

2.2.1 员工在企业中得到了精神上的成长

员工在企业文化中懂得了幸福和爱,并将其带入工作,带给客户,不仅影响了自己,还给许昌和新乡两座城市及数百万百姓带来了幸福感。带入工作的是他们源源不斷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从上述A企业的一些措施可以看出,A企业对客户的服务细致入微,这些创意许多都来自基层员工,来自那些对工作主动思考和用心琢磨的热情的员工。因为只有他们,最靠近问题,最能及时、准确地识别出真正问题所在。

2.2.2 客户给予了企业极大的信任和忠诚

A企业带给客户的是十足的信任和绝对的忠诚,对于河南人来说,看到“A企业”三个字,就有“家一般的温暖感觉”。2013年由于房租到期,A企业准备关闭所有在新乡的店铺。当地居民竟然跑到超市里,哭着求老板留下来;数千名新乡A企业员工喊着“留下来”,甚至连新乡副市长都亲自挽留,发言时一度哽咽。

2.2.3 为企业带来了良好的经营环境

A企业的利润并不高,比如,衣帽类的平均毛利只有20 %,并且规定自营产品毛利不能超过25 %,拒绝暴利。但这并不影响A企业的发展。A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在许昌和新乡达到60 %以上。A企业的进货价格比同行业竞争对手低30 %~50 %,A企业每平米的效率(17 826元)远超过国内一线高端超市的平均平效(14 106元)。但A企业始终没有继续扩张走出河南,不是因为做不好。正如其董事长所说:他不担心做不大,反而不想做大。

2.2.4 对社会传播了正向的价值观,影响了其他企业

A企业的极致服务体验,成为商业标杆。A企业的企业文化,不仅对员工产生了积极影响,而且还通过各种渠道向社会辐射。

3 打造具有“和”理念的企业文化

3.1 塑造适应性企业文化

企业要建立适应中国“和”文化的企业文化。根据美国领导力专家约翰·科特的研究,企业文化在企业长期的经济绩效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很可能是决定企业成功或失败的更为重要的因素。但什么样的企业文化才能给企业带来长期绩效呢?

对于不同的企业来说,没有哪一种文化能适应所有企业,也没有哪一种文化能适应企业的任何阶段。强文化可能带来高绩效,弱文化也可能带来高绩效,但都不能长期地提高企业绩效,起到提高作用的企业文化是战略适应性文化[2]。如果当期的企业文化适应了企业当期战略时,就能带来高绩效。企业的战略是变化的,当商业环境发生变化时,企业战略也会随之改变,这要求企业文化也能做出相应的调整,如此才能持续为企业带来高绩效。适应性企业文化就是那些利于创新的文化,这种文化的高层管理人员高度关注三类关键支持者,即客户、员工和股东[3]。因此,企业要塑造适应性企业文化。

在企业文化塑造过程中,首先,要注重“和”文化理念的萃取和共识。其次,要注意标杆人物的示范作用,要树立能够体现“和”文化理念的模范。第三,培训是企业文化落地的关键环节,要组织多样化的企业文化培训。最后,要注重企业文化的多元化传播。

3.2 企业领导者要注意修己

企业领导者要注意修己。在企业文化的创建和塑造中,高层管理者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领导者的高尚品质会为企业文化注入第一批血液。A企业董事长于东来是一个有着家国情怀的人,他的管理理念很简单:“重人求和”“舍得”“真爱”,他同时还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灌注给每个A企业员工。

首先,领导者要注重提升自身道德修养。孟子说“仁者爱人”“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心怀大爱才能促进企业的和谐、社会的和谐。

其次,领导者要注重提升用人艺术。在用人上,掌握知人善用的技术,并给予下属充分的信任。俗话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同时,领导者要做到公平公正,避免任人唯亲。

最后,企业领导者要正视控制工作的目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首先面临的是如何做强的问题,除了生产技术、产品研发、营销售后等经营性问题以外,从科学管理之父泰勒通过科学的方法提高工人的劳动生产率以来,员工的生产效率始终是企业的头等大事。企业需要明白的是,控制不是用来监视和惩罚,而是用来帮助员工发现问题和改进问题的。企业对员工要充满信任和包容,这样的组织精神也必然会影响员工的工作作风、工作态度和工作效率。

3.3 筛选高道德素质的员工,持续开展道德教育

根据柯尔伯格的研究,个人的道德发展有六个阶段。随着阶段的上升,个人的道德判断越来越不受外部因素的影响,个人所处道德阶段越高,越有可能采取合乎道德的行为。因此,企业在选聘成员时,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筛选出具备高道德素质的员工,并在员工进入企业后,系统、持续地对其进行道德教育。

4 结语

持续高薪酬并不一定会一直为企业带来高收益,这里存在战略资源空间消耗的问题,当整个行业薪酬水平处于较低水平时,A企业通过提高员工薪酬水平,带来了员工工作效率的大幅提升,带来了经济效益,不仅弥补了相比同行业其他企业高出的人力成本,还战胜了同行业竞争者。然而,通过工作效率提升拉动企业经济效益这一手段的效果毕竟是有极限的。因此,要想持续影响员工行为,持续激发员工创造力和工作热情,A企业靠的是其独特的企业文化,是包容、是信任、是关爱。从A企业的一些举措中,能充分感觉到企业的员工不仅仅在做一份普通的工作,至少是在做自己了不起的事业,他们充满了激情和创新力。同时,企业员工也深积极主动地加入了社会公益,与企业一起力所能及地承担着社会责任。这样的企业文化对员工的影响是深远的。

西汉贾谊说“闻之于政也,民无不为本也。国以为本,君以为本,吏以为本”,意思是说君主在执政时,没有不以民为根本的,国家以民为本,君主以民为本,官吏以民为本。国家的安危系于民。对于企业而言也是如此。人力资源是企业的核心资源,人是参与组织活动的各种要素中最活跃的要素。人的态度和积极性直接关系到活动中其他要素的利用效果,从而决定着组织活动的效率。如何吸引卓越的人才,如何激发人员的积极性,在于“修文德以来之”和“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在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企业未来的发展,可以从企业自身文化的塑造着手,筛选出高道德素质的管理者和员工,并培养他们具备中国传统“和”文化的情怀,让这种企业文化持续、正向、低成本地影响员工的精神面貌和行为。

参考文献

[1]陈建斌,幸倓远. 传统文化教育对企业行政管理的重要性及指导意义——评《中国领先企业管理思想研究》[J]. 中国教育学刊,2022(5):117.

[2]黄津孚. 企业管理现代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探析[J]. 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2):65-68.

[3]刘刚. 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管理: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视角[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人际关系企业文化
英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社会的失衡及其人性的扭曲
微信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探析
浅谈企业战略与企业文化的简要关系
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综合研究
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培训的关联性分析及阐述
微信红包传播中的用户心理分析
浅谈怎样做好企业党建思想文化工作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经营管理
贵州省大学生手机成瘾状况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