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视域下教师自我教育的理论建构

2023-09-24 17:47唐广贤
新教育·科研 2023年14期

唐广贤

【摘要】教师的自我教育是落实新课标的关键,从教师自我教育的逻辑思辨、教师自我教育的成长观、教师自我教育的重要抓手、教师自我教育的愿景等方面强调学校要在新课标视域下想办法激发教师自我教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最终实现师生良性互动的“自主发展”。

【关键词】新课标视域;自我教育意识;自我教育实践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教与学的目标、内容、方式和评价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标志着新一轮教育改革揭开了新篇章。但落实新课标、取得新实效,前提必然是教师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并将之付诸课堂教学,因此,教师自我教育、自我革新成为新课标视域下学校发展的关键因素。

一、理论基础—教师自我教育的逻辑思辨

1.教师自我教育的学理基础

教师的自我教育符合内外因辩证理论,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其受教育成果的评价依据是能否主动接受教育进行自我教育、自觉接受正确思想、涤除错误思想、促进自身发展。教师的自我教育符合主体性理论,要想方设法促进其自我意识的觉醒,借助其内在价值尺度,进行理性实践活动。教师的自我教育符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理论,教师自身受教育成效的高低应该看其是否能在实践中坚持接受教育。教师的自我教育应符合物质运动理论,教师要实现有效教学必须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知识和技能体系,通过自我教育成长为与时偕行的新教师。

2.教师自我教育的学理应用

教师的自我教育能帮助教师内化新课程理念并助推其落实、见效,是对教师主导地位的尊重和对教学规律中师生良性互动关系的正确把握,同时也是提升教师素养的重要途径,是促进教师自身全面、高效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教师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有助于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的现状中实现教育公平。

二、理论支撑—自我革命的教师成长观

育人者必先育己,自立者方能立人。要想更有效地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教师必须认识到自我教育的价值,并率先做到自我教育,才能与时俱进保持教育的前瞻性进而自信、有力、高效地育化学生。

1.教师自我教育—新课标有效落实的重要前提

教育部在2022年3月25日《通知》中讲道:“各地要统筹谋划、系统推进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落地实施。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开展培训,多种形式强化课程改革理念和改革总体要求的研修交流,实现校长、教师及教科研人员、教育行政人员全覆盖。”新课标理念从内化到落实,需要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关键在于进行自我教育,革新自己的教育理念。

2.教师自我教育—对教学规律的认真把握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但不能因此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纵观教育改革的历史沿革,很多宏达理念的落实不尽如人意,其中关键一环就是教师在改革中的重要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因此,教师要主动出击,围绕新课标进行自我教育,深刻理解教改的意义,高质量落实教改的要求。

3.教师自我教育—提升教师素养的重要途径

学校一贯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但这个过程主要以一种统一的、自上而下的、依靠外部输入的方式进行。在这种统一的“填鸭式”培训模式之下,难免会忽略教师的个性和专业的差异化发展,导致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日渐消退。因此,除了借助行政培训手段外,教师的自我教育也是非常理想的选择。通过教师自我教育,把外在要求转化为主动需要,将二者有机地结合,确保新课标成功推进和发展。

4.教师自我教育—教师自身发展的高效渠道

教师自我教育是教育事业对教师的要求,也是教师对自己专业成长的要求。教师从教书匠到教育家的发展过程中,应该主动革新自己的观念,改进自己的教学。这不能寄希望于外界或行政的要求,而应该依靠自己与时俱进的思想追求,促进自己教育教学知识、能力、行为、品德的全面提升。而这个动态向上的过程,主要依靠的是教师自我教育。

三、理论框架—教师自我教育的主要抓手

1.提升教师的自我教育意识

(1)强化教师自我教育的理论认识。自我教育作为受教育的有效补充,以其显著的优势对教育发挥着积极影响。但教师自我教育的现状如何、对自我教育的理解深度如何、对自我教育的作用认识如何、对自我教育的有效策略实施如何,都需要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展开深入研究,找准症结,探索思路,早日实现教师自我教育的成效。

(2)培养教师自我教育的学习认同。观念是行动的起点,正确的观念能激发活力、保持热情、提升效率。在自我教育这个命题面前,教师自身就是研究对象,也是发展对象,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对自身的学习活动进行有意识地督导和监控,从而提高自我认知,实现自我教育成为更好的自己。

2.开展教师的自我教育实践

为更好地服务新课标落地,达到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这个根本要求,笔者认为需要发挥学校和教师的合力,在自上而下的引领与自下而上的突破之间形成互补增效的合力。

(1)学校多维引领自我教育风尚。①团队协同推进—强化自我教育目标,做到优势互补。②专家示范引领—利用专家自我教育情景与情感历程,提升自觉性。③多维凝聚共识—利用论坛、座谈会等形式交流分享,形成共识。④共读分享心得—推荐、共读、赏析相关书籍,促进内化。⑤课例研修强化—研修针对精彩案例,强化体验。⑥搭建平台实践—利用成长规划、教学节和风采展示,历练能力。⑦协助成果展示—鼓励并配合教师将教育成果实物化,成就自我。

(2)教师主动自育寻求突破。①自拟成长计划—正确审视自己并制定科学的短、中、长期成长计划。②自选学习内容—针对自我成长目标主动选择、学习和实践相关知识。③自编反思札记—对教育情境的反复、有效、成长性思考做可视化表达。④自研教育叙事—以叙事的方式记录、反思改进教学,丰富教育经验。⑤自主行动研究—自主对学校、班级、学生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⑥自行教育观摩—以见贤思齐的觉悟主动观摩其他教师教学并查漏补缺。⑦自建实践共同体—在与同伴的合作学习、研讨中强化目标、提升能力。⑧自述教育困惑—在学校层面阐述自己的教育困惑引起共鸣和思考。⑨自评成长报告—结合成长规划对自己的经历进行客观性和建设性评价。⑩自创风采展示—运用语音、文字、音乐等形式展示自己的特长。

3.有效评估整理新课标背景下教師自我教育的成果经验

为充分发挥评估的诊断、反馈和指导作用,应该结合教育实践,借助专家的力量,围绕新课标的落实以及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对教师的自我教育实践进行评估、指导再实践,发挥优势、改进不足,丰富本校教师自我教育的成果。

4.形成新课标视域下教师自我教育的实践模型

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笔者认为通过理论、实践与评估的互相转化,势必会形成成熟的策略体系,搭建起新课标视域下教师自我教育实践的结构模型,同时这个模型应该要涵盖外在机制(规范自我教育的制度、搭建自我教育的平台、优化自我教育的环境等)和内在机理(自我教育的意识、能力、行为、品德等)。由此,才能真正以科学理论的形式服务新课标发展和教师素养提升,同时以普适化的成果惠及区域教师和教育发展。

四、理论期待—教师自我教育的愿景

1.让教师自我教育成为生命追求

教师要从根本上转变思想,化“被动接受教育”为“主动自我教育”,将“知识教育”上升到“生命教育”。在教育中更加尊重生命的个性,激发生命的活力,彰显生命的精彩,形成师生生命成长的内驱力,并将这些理念逐渐转化为“人人追求自身成长”的切实行动。

2.借教师自我教育推进教育改革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意识到,想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发展、自我教育能力,其首要问题是实现教师的自我教育。教师要正确理解自我教育的价值,实现自我教育,然后才能将经验分享给同事和学生。只有教师深刻理解并践行新课标的要求,才能让新课标理念落地,帮助学生实现自主发展。

总之,新课标的落地见效,必然需要借助教师的自我教育加以深刻理解,才能更有效地达成国家意志,实现立德树人目标,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最终实现师生良性互动的“自主发展”。

【参考文献】

[1]敬仕勇, 张学敏.九年一贯制学校一体化办学的实践路径[J].中国教育学刊, 2018(05).

[2]赵光辉.九年一贯制“5.5+3.5”学段重构课程改革校本化实验探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