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与浪漫相遇

2023-09-24 00:29平蕊
新教育·科研 2023年14期
关键词:数学文化核心素养

平蕊

【摘要】数学的浪漫无处不在,在数学课堂中强调美感可以提升课堂的育人价值、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以及增强教师的教学能力,并通过让文化精神融入课堂、让教师用语富有文学色彩、让学生建立主动感知数学之美的意识这三个提升数学课堂美感的途径展开分析。

【关键词】数学文化;数学之美;核心素养;课程品质

教师若想在每一节课凸显数学的美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创新设计课堂内容,不断挖掘自己的教学特色,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用数学的语言表达,将知识与现实世界联系起来,不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真正提升学习数学的价值与意义。

一、提升数学课堂美感的意义

数学,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理性、严谨、科学的,对于学生来说,年级越高越容易感觉数学是乏味与单调的。让学生使用从猜想到验证再到总结的过程来探究新知的活动方式,固然可以引导学生很好地掌握内容,但会让数学缺少一些意味。数学课堂美感的提升不管对于教师还是学生或是课堂本身,都别有意义。

1.提升数学课堂的美感,可以赋予课堂本身不一样的雅致和韵味,提升育人价值

数学的美除了大家普遍感知的对称美、和谐美、简洁美和奇异美以外,还有古老的数学文化的深沉美,数学与诗词擦出的意念美,以及数学知识与传统文化碰撞的古典美。数学课堂的美感,还可以通过与美术音乐等学科的结合来渗透,如埃舍尔创作的《无尽的楼梯》、巴赫的《无限卡农》等,都是数学与艺术的碰撞。如果数学教師可以将语言的文学色彩贯穿于课堂评价,或将传统文化设计为教学情景,或将古典故事穿插到知识点的前因后果中,便可以深层次地提升课堂的文化底蕴和育人价值。

2.提升数学课堂的美感,可以给予学生品味数学文化精神的机会,提升核心素养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往往会重点关注知识点本身,而忽略知识点背后的历史背景或是数学家的故事。如果适当地将数学文化故事渗透到课堂内,不仅可以给予学生感悟数学文化的机会,还可以让学生站在故事的背景中去探索新知,这样便可以大大赋予学生探索的兴趣。让学生在数学文化的渗透中,感悟数学精神,感知数学也如一门手艺,需要精雕细琢地去品味和探索。在课堂中提升数学美感,可以引导学生从美的角度去探索现实世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3.提升数学课堂的美感,可以凸显教师对于数学教学的别样呈现,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数学教师在课堂中的人物设定往往是科学严谨和简单明了的,如果教师将一节数学课上得富有逻辑性又充满美感,那么教师对于数学的魅力一定有别样的理解。就如“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一诗,看似毫无感染力的数字,通过与诗句结合,完全表达出了作者的意境,让读者豁然开朗。数学教师可以充分将数学与语文学科结合起来,用数学的眼光挖掘学科知识、关联学科知识。

教学需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所以教师对于课堂的呈现必须要有创造性,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形式,来满足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的需求。因此,提升数学课堂的美感,不仅是创新教学的形式之一,也是提升教师自己对于数学文化感悟的方式。

二、提升数学课堂美感的途径

1.文化之韵,让文化精神融入课堂

(1)融合科学家的故事,感受数学精神。任何学科形成的背后都有文化的依托,数学亦是如此。很多人心中的数学是冰冷抽象的,而爱因斯坦、牛顿、伽利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杨振宁等这些科学家都曾对数学表达过毫不吝啬的溢美之情。他们认为数学拥有着迷人的外表,简洁的风格,细腻的情感,深邃的见地和高远的视野。所以,这些科学家背后的故事和呈现出的数学精神为何不能够渗透于课堂中,让学生站在科学家的角度去身临其境地探索呢?例如:在教学立体几何的时候,通过了解金字塔等宏伟建筑的建造者背后的智慧与精神,来研究其中的数学知识。

(2)聆听数学的历史与发展,与古人的智慧碰撞。学生对于数学的历史与发展了解较浅,教师可以根据这个特点,为学生制造聆听历史与发展的机会,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古人的数学智慧。例如:低年级阶段,可以引导学生课前五分钟分享数学家的故事,或是在学习计算器、算筹、算盘、计数一类具有悠久历史的知识点时,将这些内容前后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历史链,让学生感受这些伟大发明背后一步步演变的过程,还可以让学生潜移默化地体会到计算器与算筹、算盘之间算理的一致性,感悟类比转化数学思想在其中的渗透。

(3)巧心设计课堂环境,身临其境体会文化之美。教学往往讲究氛围,好的学习环境可以让学生收获更好的学习体验。所以,教师除了让学生感受数学文化和数学精神以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将课堂布置成预设的传统文化情景。例如:在教学“秒、分、时”一课时,可以提前让学生收集或制作各类从古至今的国内外钟表,感受钟表的传统文化,提前布置好课堂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这样的课前导入可以赋予整节课不一样的文化底蕴。

(4)结合寓言故事,感受数学魅力。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往往有一些例如一年有365天或366天、一天有24小时这类常识性的知识点,是大部分学生清楚但教师难以单独从数学一个角度去解释的。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将这类数学知识与背后的寓言故事结合起来。例如,“年月日”中二月有28天或29天与奥古斯都的故事有关,将这类难以讲清原因的知识点与背后的寓言故事结合起来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记忆,提升学习兴趣,感受数学的魅力。

2.语言之雅,让教师用语富有文学色彩

要想让数学课堂变得格外浪漫,除了教学设计以外,还离不开教师在课堂中的语言表述,这就需要数学教师学习语文教师的语言色彩。对于学生的评价用语、教学过程中的过渡性语言和课堂总结,教师可以适当改用古文、古诗、成语,让数学课也变得富有文化底蕴和书香气。例如:在“线段、射线、直线”一课课后总结中,可以带着学生一边观看建筑、烟火、日出日落的视频,一边总结对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别样理解。“其实呀,线段、射线和直线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看:华丽典雅的布鲁克林大桥、雍容华贵的故宫,它们的构造中都隐藏着无数线段,建筑通过与线段的融合,衬托了它们该有的刚与柔。仰望星空烟花映入眼帘,烟花绽放的那一瞬间也好比是无数条璀璨夺目的射线,从一端向着更远处无限延伸,代表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段特别设计的总结,不仅突出了线段、射线和直线各自的特点,还能引导学生将知识融于生活,就如新课标中指出的“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

教师的语言表达是一门艺术,优美的语句可以让枯燥的数学课变得格外有品质、有韵味,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别样浪漫,从不同的角度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3.数学之美,让学生建立主动感知数学之美的意识

数学的美能否被发现,除了需要教师的课堂创新以外,还需要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养成主动体会的意识。学生能够及时地发现数学之美,会用数学的眼光感悟生活,这也是学生需要具备的数学素养之一。除了上述的历史故事、数学文化、课堂环境等教师设计的“客观美”之外,数学课堂还隐藏着许多需要用心感受才能发现的美。就如,在小组合作时,感受“人心齐、泰山移”的团结意义;在动手操作时,感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探究精神;在提炼总结时,感悟“见微知著、有条有理”的逻辑涵养,这些都是可以通过一节数学课,让学生感悟到的数学精神和数学之美。

数学的浪漫有很多种,浪漫的呈现首先需要教师对数学之美有深刻感悟,其次需要学生拥有“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的探索精神。

三、结语

数学,正是以这样一种润物细无声的缜密与温婉,嵌入到人类社会的生活。人们常常会发现周围的美景,而难以感受数学背后的浪漫。让数学与浪漫相遇,可以逐渐让学生感知数学的美,以精雕细琢的心态去品味数学,才能让学生真正受到数学文化的熏陶,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升华学科的课程品质。

【参考文献】

[1]饶川霞.论数学文化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8.

[2]柯钦英.让学生与数学浪漫相遇—谈数学文化的渗透[J].教师,2019.

猜你喜欢
数学文化核心素养
数学文化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关于提高高等数学教学效果的思考
数学文化融入高校现代数学教育
数学课堂中的文化滋润策略
如何构建有文化的数学课堂教学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激发兴趣, 成就精彩小学数学课堂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