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劳动能力,凸显劳动智慧的实践研究

2023-09-24 04:56周悦
新教育·科研 2023年14期

周悦

【摘要】市光新村第一小学关注劳动教育校本化的实施推进,以劳动教育校本课程、主题教育为育人主渠道,重视劳动教育的示范性、多样性、实践性,积极开展各类劳动实践体验,提高学生劳动能力,触发劳动智慧生成。通过对家校社劳动资源的开发,帮助学生养成劳动习惯,体验成功和快乐,提升幸福感。

【关键词】小学劳动教育;劳动智慧;劳动能力

随着各项劳动教育实施政策的出台和实施意见的落地,小学阶段劳动教育有了明确目标:小学低年级注重劳动意识启蒙教育,以日常生活自理、班级集体劳动、简单手工制作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可见,劳动教育已成为新时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我校立足校本課程,积极实践,着力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劳动智慧。

一、研究目的

总体目标:积极弘扬劳动精神,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的道理,学习并掌握一定的生活劳动技能,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养成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的好习惯,尝试在劳动实践中优化方法,提炼劳动智慧,让学生拥有幸福生活的能力。

分年段教育目标: 一二年级劳动教育的目标是激发学生主动习得劳动本领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爱劳动的良好品质,掌握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技能。三至五年级劳动教育的目标是关注良好劳动习惯的养成,积极参与社区公益劳动,发扬志愿者精神。学会边劳动边思考、边劳动边总结、边劳动边创新,生成劳动智慧,感受劳动的价值。

二、实施途径

学校为加强劳动教育,形成校长室—德育处—班主任三级管理、实施机制,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劳动教育。校长室着力劳动教育校本化顶层设计,召开专题研讨会,结合专家建议,制定校级劳动教育方案,优化劳动教育目标,注重学生劳动能力、劳动智慧的培育。德育处负责劳动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积极探索劳动教育、实践形式的多样性,为学生创设丰富的劳动实践平台,实现劳动习得日常化、过程化、行动化。班主任在班级内创设班级、家庭、社区劳动小岗位,培养学生劳动好习惯,树立“劳动最光荣”的理念,倡导劳动奉献社会。

1.劳动教育课程化,增识激趣慧动手

为确保劳动教育落地生根,学校构建校本化劳动教育课程。每周兴趣课上,学生饶有兴趣地参加劳动技能学习,激发劳动兴趣,增长劳动知识。(见下页表1)

2.劳动教育进校园,育人育心显智慧

(1)走近楷模学榜样,劳模精神永传扬。学校大队部举行“慧乐少年乐劳动,争做诚信好少年”劳动主题教育系列活动。邀请全国劳模、全国三八红旗手进校园与学生互动。学生目睹劳模风采,倾听劳模故事,感悟劳模精神。各年级召开劳动主题班会课,一二年级主题—“劳动最光荣”“我有劳动小岗位”“向你身边的劳动者致敬”;三至五年级主题—“英雄劳模我致敬”“请党放心,强国有我”“新时代的小主人”等劳动教育主题班会,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培育“以劳动为荣,以懒惰为耻”的品质。班主任们通过故事、图片、视频、电影片段等形式展现劳动楷模风采,用榜样力量引导学生以“诚”践劳,懂得开展创造性劳动的价值。

(2)主题教育多维度,丰富多样智慧多。①劳动内涵巧心思。在以“劳动”为主题的读书节里,各班师生集结智慧,精心布置“悦读角”,班主任和同学一起设计劳动小报,自制劳动作品展台,充实班级劳动氛围。②劳动精神慧体验。艺术节上,学生学习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把生活中随手可得的废旧物品变成一样样劳动创意作品。智慧劳动带给孩子们独特的劳动体验,感受着创造性劳动的乐趣。③劳动方法乐创造。居家学习期间,“劳动节”教育活动的主战场转向家庭。同学们在家中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活动中关注劳动智慧培育,结合学校诚信德育特色,通过“打假”网上所谓劳动“小妙招”,分享自己动手实践的有效方法,体验智慧劳动的美妙。

3.家庭社区齐参与,构建劳动体验场

(1)家校互动乐趣多,劳动智慧齐分享。学校结合诚信教育特色,推出了“家庭劳动诚信档案”,将劳动教育融入其中。通过“家庭诚信公约”“我诚信,我承诺”“我承诺,我践行”“为诚信点赞”等板块,明确学生的家庭劳动责任。家长在指导孩子劳动的过程中,在劳动方法、劳动工具的使用上智慧多多。通过折叠让厨房垃圾袋的使用更加便捷、使用玻璃胶使家里的扫帚发挥最大功效,还有各种劳动小工具的使用,让孩子们在劳动中收获技能、收获快乐、收获智慧。

(2)社区劳动有基地,劳动精神重实践。学校积极创设校外劳动实践基地,三至五年级学生以班级为单位,每周轮流到社区“少年志愿者先锋岗”参加劳动,在健身设施区域打扫清洁、捡垃圾、消除安全隐患,感受参与公益活动的荣誉感。学生的身影还经常活跃在黄兴公园、敬老院、公交站点等地,开展各种劳动活动。学校充分利用社区公共资源,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在实践中体验劳动辛劳和劳动价值,树立“劳动最光荣”的劳动观念。

三、效果与反思

1.取得成效

(1)劳动能力普遍提高。随着劳动态度的转变,学生劳动能力也大大提升。劳动小岗位上的历练,让更多学生成为“劳动小达人”:摆放整齐的教室课桌、安静有序的学校午餐、优美舒心的校园环境、各具创意的劳动展品,充分发挥了劳动在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等方面的综合育人价值。

(2)劳动习惯持续培养。学校还在假期内以劳动习惯培养为抓手,依托信息技术,通过每个年级设定的劳动项目,用劳动打卡的形式培养学生每日劳动的习惯。通过劳动实践、后台统计、数据分析,教师发现:打卡形式触发了学生劳动习惯的培养,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假期生活,也激发了学生的劳动参与意识,促进了劳动习惯的养成。

(3)劳动智慧有效凸显。校园劳动中,学生结合保洁阿姨的劳动智慧设计出适用于班级的一套劳动方法—擦拭黑板时应该顺着同一个方向运行,扫地时两个人合作劳动效率更高。家庭劳动体验中,劳动巧思脱颖而出:利用编程让扫地机器人走出最合理、最便利的路线,统筹安排能够使劳动的效能最大化。如此,劳动不仅仅是单纯的体力活,平凡的劳动也有了科技含量,成为了开启孩子智慧大门的一把钥匙。

2.实践反思

(1)进一步丰盈劳动教育内容。学校在落实劳动教育常态化的同时,探索符合校情的劳动发展新态势,努力体现“回归生活世界、关注创新创造、反映现代劳动”的特征。

(2)进一步优化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学校需优化劳动评价体系,构建以班主任评价为主,学科教师、家长、学生、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评价主体;完善具有不同年级特点的评价内容,吸引不同年段的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劳动实践、体验过程中;运用调查问卷、访谈、劳动成果展示等多样化的评价方法,激励学生积极劳动、创新劳动,从而充分发挥劳动的育人价值,促进学生劳动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赵勇.体验教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2]赵国强.少先队管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

[3]贯军.身体力行带来的体验是其他课程无法替代的[J].上海教育,202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