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生活”在大班幼儿讲述活动中的指导策略

2023-09-24 09:19张瑛
新教育·科研 2023年14期
关键词:指导策略视域

张瑛

【摘要】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趣生活”视域下大班幼儿叙事性讲述活动的开展,为幼儿创设了更丰富的语言学习与运用的机会。经过实践,总结策略,帮助幼儿逐步习得叙事性讲述核心经验,有效促进我园大班幼儿口语叙事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趣生活”视域;叙事性讲述活动;指导策略

儿童语言研究指出,只有懂得语言表达的作用,愿意向别人表达自己的见解,并且能够清楚表达的人,才能真正与人进行语言交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语言领域目标是愿意讲话并能清楚表达,并指出5-6岁儿童能“有序、连贯、清楚地讲述一件事情”,“讲述时能使用常见的形容词、同义词等,语言比较生动”。

日常生活中发现,我园大班幼儿口语表达词语不丰富,在有条理地呈现故事结构、事件过程等方面比较欠缺。“趣生活”视域下大班幼儿叙事性讲述活动,围绕“趣生活”概念范围,以幼儿一日生活中发生的各类有趣、有吸引力、有特点的活动内容为载体而开展。笔者通过实践总结了以下三点策略。

一、经验准备、生成命题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语言学习需要相应的社会经验支持,应通过多种活动扩展幼儿的生活经验。

1.亲身体验,储备认知经验

所谓体验,是指通过实践来认识事物,包括两个层面,即行为体验和内心体验。行为体验是一种实践行为,是亲身经历的动态过程。内心体验则是在行为体验的基础上所发生的内化和升华的心理过程。幼儿在参加了“生活馆”包饺子的体验活动后,对自己包饺子、吃饺子的过程念念不忘、兴趣盎然。于是,教师组织了“我会包饺子”大班幼儿叙事性讲述集体教学活动。幼儿结合自己在包饺子体验活动中的多个实践内容及心情变化进行讲述,习得有条理地讲述多个行动事件的讲述经验。

2.捕捉热点,激发讲述兴趣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也是幼儿参与讲述活动的内驱力。教师要善于捕捉幼儿的兴趣所在,选择能引发幼儿经验的热点话题,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讲述活动。如国庆前夕,校园里、小区里以及网络媒体都营造了庆祝国庆的欢乐气氛,幼儿也参与了许多庆祝活动,如制作国旗、拍摄快闪“我和我的祖国”、歌舞朗诵等,有趣的活动引发了幼儿交流的兴趣,“我和我的祖国”讲述主题活动自然而然生成。

3.重点描述,聚焦命题核心

叙事性讲述是一种较为正式、面向聽众的独白语言。如何吸引听众,传递听众最想获得的信息,对讲述者而言是一个挑战。作为教师,要指导幼儿有重点地描述,将整个讲述聚焦命题的核心内容。如“快乐的生日派对”活动中,一名幼儿陷入流水账式的讲述,听众觉得索然无味。教师及时调整指导策略:“请说说你的生日派对上最有趣、最开心的一件事。”经教师的指导与梳理,幼儿筛选出了生日派对中自己最开心的一个场景。“生日派对上,我最开心的是爸爸妈妈和朋友们为我唱生日歌。我们手拉手,围着大蛋糕许愿:我希望好朋友们明年继续陪我过生日!大家一边拍手一边唱生日歌,我感觉很幸福……”经过指导,幼儿的讲述聚焦重点情节。当幼儿热情洋溢地讲述着自己生日派对中最开心的一幕时,听众也为之雀跃。

二、图谱运用、搭建支架

虽然大班幼儿的记忆力快速发展,但依然是形象记忆占优势,记忆的精确性和巩固性较差。在组织讲述时,教师若只是一味鼓励幼儿“大胆地说”“说说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而缺乏相应的指导策略,幼儿的讲述常常会陷入“讲不下去”的尴尬境地。

1.视频、照片等影像资料的运用

讲述活动中,教师应为幼儿提供与“趣生活”讲述经验联系紧密、能充分调动幼儿个体经验的工具,如视频、照片等影像资料。在角色游戏中,教师发现乐乐小朋友在“美发店”里忙得不亦乐乎,洗头、按摩、吹剪头发,做得像模像样,于是,教师就借用手机将过程拍摄下来。在组织讲述时,通过游戏情节的回放,调动乐乐和其他参与者的记忆,为幼儿有效讲述提供支持。

2.绘画、符号记录等方式的运用

叙事性讲述要求幼儿使用规范词语以及逻辑性较强的语句,按照一定的结构有组织、有条理地讲述事件。此时,教师需要为幼儿提供一种语言支架,指导幼儿讲述。

大班幼儿随着手部精细动作的发展,有了书面表达的愿望,喜欢自由地写写画画。在“自然角种植日记”讲述活动中,幼儿拿出了“种植记录本”,他们用绘画、符号,“书写”了自己的种植日记。讲述中,幼儿借助“记录本”,有顺序地观察和讲述,学习图画符号、口语符号、书面语言符号之间的转换。

3.思维导图的运用

思维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它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大班幼儿的思维、绘画能力已达到一定的水平,具有学习运用思维导图的经验准备。在“趣生活”视域下的大班幼儿叙事性讲述活动中,教师尝试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幼儿理清事件的核心主题与事件发生过程,在口语与导图转换中完成讲述。

(1)气泡图。气泡图由很多泡泡组成,形状有些类似于花朵,中间的气泡是花蕊,周围的气泡是花瓣,最核心的气泡用来定义主题,周围的气泡用来阐述主题的内容或者特点,一目了然,简单直观。

这种类型常用于讲述一个主题内容,如教师指导幼儿运用气泡图梳理“快乐的生日派对”讲述要点时,幼儿先画一个小圈,并在小圈中间画了“蛋糕”,表示今天讲述的主题关键词是“生日派对”,随后幼儿又在核心小圈的周围画了若干个圆圈,记录或添画与“生日”相关的经验内容,如我邀请好朋友参加派对;我用彩链、气球、鲜花装扮派对;我准备许多果汁、巧克力……在气泡图中,幼儿把生日会的要素用线条、色彩、图象绘制出来,呈现了自己的思维轨迹。借助气泡图,幼儿完成了有条理、有重点的讲述,展现良好的叙事能力。

(2)概念图。通常以树状形式展现,是一种知识及知识之间关系的结构网络图形化表征,也是思维可视化的表征,能帮助人们分析问题、整理思路。

应用在“趣生活”视域下大班幼儿叙事性讲述活动中,它能帮助幼儿梳理某一主题下的多个行动事件,以及各个行动事件之间的关系。在组织幼儿进行“亲子运动会”的讲述前,教师指导幼儿利用概念图梳理运动会的环节与内容,以及自己在各个环节中的不同感受或收获。概念图将命题主线明朗化,有效串联起命题讲述中的多个内容,为幼儿搭建叙事性讲述的支架。

思维导图将思维形象化、有序化、结构化,同时帮助幼儿进一步理清活动事件线索、核心内容及多个事件间的隶属或层级关系。幼儿在学会思维导圖的用法后,获得了新的记忆工具和学习方法,发展了逻辑思维能力,有效提升了叙事讲述的水平。

三、情境支持、迁移经验

幼儿语言的运用与发展离不开与之相匹配的情境,教师可为幼儿创设与讲述命题相匹配的主题情境,并适当地引导与支持幼儿进行情境表演,为幼儿创造在情境中叙事的机会。

游戏是学前儿童运用叙事语言的重要情境。角色游戏通常由多位幼儿参与,他们对游戏的角色、时间、地点、情节、规划等内容进行协商,以假想的角色运用叙事性语言共同建构游戏情节。教师在组织幼儿讲述“游戏中的趣事”时,可以借助情景再现、合作表演等手段,引导幼儿通过互相模仿与学习,各自在原有水平上发展自身的叙事语言能力,并为叙事性讲述经验的获得奠定基础。

引入新的讲述核心经验是每次集体教学活动的学习重点,但活动中仅引入新的核心经验是不够的,教师还要为幼儿提供实际操练新经验的机会,以利于他们更好地获得这些新经验。

四、结语

“趣生活”视域下的讲述活动为幼儿提供了丰富、有趣的讲述材料,为幼儿创造了更多地讲述机会,并给予幼儿有效地指导,促使幼儿将逻辑思维和情感表达结合起来,成为语言应用的小主人。幼儿在“趣生活”讲述活动中越讲越精彩、越讲越自信,口语叙事能力的发展将有效促进幼儿成长为成功的社会交流者。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S].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3]周兢.学前儿童语言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指导策略视域
对戊戍维新派思想家心路历程的思考——以“启蒙自我循环”为视域
“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冰球赛事提升与塑造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实践哲学视域下海德格尔的“存在”
区角游戏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大学生思想行为偏误与指导策略研究
小学生记叙文习作课堂指导策略
影响学前幼儿图书阅读理解的因素分析及指导策略
小学习作复习“五步曲”
冬奥会视域下体育院校加强英语教学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