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游戏中基于儿童立场的师幼互动策略探析

2023-09-24 09:19王旭晶
新教育·科研 2023年14期
关键词:儿童立场师幼互动角色游戏

王旭晶

【摘要】师幼互动存在于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对幼儿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在游戏中,教师往往急于干涉,导致幼儿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充分展现。教师应基于儿童立场寻找对策,在游戏中做好观察者、支持者、引导者,给予幼儿充分的游戏空间,从而促进幼儿发展,充分发挥师幼互动的内在价值。

【关键词】角色游戏;师幼互动;儿童立场

角色游戏是幼儿时期特有的活动,也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游戏中的师幼互动,有利于教师基于儿童立场,还原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魔法时刻”,尊重幼儿原有的生活经验,追随、捕捉幼儿已有经验的反应,让幼儿真正成为角色游戏的主人。但是,在角色游戏中,师幼互动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

一、角色游戏中师幼互动存在的问题

角色游戏在一日生活中深受幼儿欢迎,其中教师拥有着双重角色,既是教育指导者又是游戏伙伴。

1.空间限制无法“自主游戏”,幼儿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充分展现

这个问题似乎从小班开始一直伴随到中班,小班的时候许多幼儿都喜欢玩“娃娃家”游戏,经常会出现大家为了一个角色争吵的情况。教师常常会以各种理由,让孩子用“石头剪刀布”的方法决定哪些幼儿可以扮演角色,其他幼儿却只能退而求其次,这就违背了“游戏是幼儿的游戏”这一认知。孩子们想要玩什么角色,如何推进情节,需使用哪些材料,制定怎样的规则,都应由幼儿依照自己的意愿、能力所决定。教师硬性规定幼儿的游戏角色,易让孩子们失去自主性和独立性。

2.游戏仅仅停留在日复一日的重复阶段,游戏水平得不到提升

在游戏过程中,有时幼儿会产生许多奇思妙想,但有时他们也会被长期以来的游戏模式所局限。例如有一次笔者发现“小医院”游戏没人肯去玩,询问后了解到幼儿之所以不愿意去小医院做医生是因为“来看病的人很少”“没什么事情做,很没劲”,于是笔者就耐心地向小朋友说明“看病的人少说明大家都很健康,这是件好事”。又与幼儿一起讨论如果没有病人医生该做些什么事,如整理药瓶、整理病历卡等,使幼儿联系生活经验产生和主题相关的游戏情节。

3.角色游戏所创造的价值被忽略,幼儿的游戏行为被误解

游戏是幼儿自主的活动,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对游戏的发展可以放任自流。在幼儿游戏过程中并不是教师指导的频率越高,幼儿的游戏热情就越高,更不是教师参与幼儿游戏越积极,幼儿游戏能力发展得就越快。因此在幼儿游戏时间,笔者总是默默对自己说要相信孩子,要站稳“十分钟”。

案例:“大家快跑、快逃”。

孩子们喜欢的角色游戏开始了,教师在孩子新开的“美甲店”静静地享受着美甲服务。突然,“娃娃家”里传出乒乒乓乓的响声,教师立刻警觉,转身一看,“巴斯光年家”满地狼藉,桌碗瓢盆满地都是,同时“巴斯光年家”的成员手拉手边笑边跑向隔壁的“达菲家”,有的跑向厨房、有的钻在桌子底下。“达菲家”的成员也大笑着把桌上、灶台上的玩具朝地上扔,扔完就朝桌子底下钻。这时教师不管“美甲店”的服务员多么热情地服务,完全忘记了“站稳十分钟”的誓言,一下子站起来冲到“达菲家”,大声呵斥:“你们做什么,快站起来,把玩具捡起来,不想玩游戏了吗?”前一秒还在大笑的孩子们,看到教师的表情,马上从桌子底下钻出来,耷拉着脸,直到游戏结束,教室里安安静静,没有听到孩子的叫声、笑声。

分享活动时间教师还是难忘刚才的吵闹,让孩子们说说刚才为什么地上很乱、声音很吵,“巴斯光年家”的爸爸小声地说着:“刚才玩具掉地上是因为地震了,我们拉着娃娃、爷爷、奶奶一起逃到了以为安全的‘达菲家,结果‘达菲家也地震了……”

听着孩子的分享,笔者无比内疚。幼儿园组织进行了“防震演习”,孩子们的地震游戏就是他们生活经验的再现,由于笔者的莽撞、担心,幼儿的游戏行为被误解,角色游戏所创造的价值被忽略。

二、基于儿童立场的师幼互动策略

1.做好观察者,尊重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主体地位

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在游戏中,幼儿借助丰富的想象模仿成人世界的真实情景,在想象的游戏情景中主动交往,充分表现。

在幼儿进行角色游戏时,作为新教师,刚开始十分害怕出现意外状况,总是一有不对的苗头就立马喝止,请幼儿不要兴奋。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观摩和学习后,笔者发现在角色游戏的过程中,幼儿的行为不是循规蹈矩的,在游戏中往往会发生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这些问题会使幼儿变得兴奋不已。而幼儿的兴奋与想象是联系在一起的,毫不掩饰,他们怎么想就怎么做。乱不是坏事,而是教师指导的最好契机,从而引导幼儿更好地进行角色游戏。

在以上案例“地震了”中,幼儿在游戏中把“娃娃家”桌上的玩具打翻在地,教师看到的是幼儿在“疯”、在“捣乱”。当教师静下心来倾听孩子的心声,会发现原来是孩子们前一段时间抗震演习的衍生游戏。

2.做好支持者,有效点燃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想象力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中对游戏活动有着这样的阐述:“游戏活动是一种基于0-6岁幼儿内在需要的自发自主性活动。游戏不仅是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的反映,对促进幼儿身心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价值。”这充分说明幼儿的一日生活离不开游戏。在一次角色游戲中,就出现了这样一个故事:

案例:“18号线地铁站”。

淼淼、豆豆、芃芃等5名幼儿从材料库中拿来了长长的纸筒,搬来了纸箱,又拿着椅子不停地变化着摆法,15分钟过去了,孩子们没有过多交流,也看不出他们玩了什么游戏。于是教师忍不住问道:“今天你们在玩什么呀?纸筒和纸箱是做什么用的?”摆放纸筒的淼淼回答道:“这是地铁的轨道。”“哦?是几号线呀?”豆豆马上回应:“是18号线!”

教师惊喜地反应过来,原来,家门口的地铁18号线开通了,这几个孩子坐过地铁,玩起了地铁站的游戏!于是教师继续追问:“那地铁轨道有了,地铁车厢在哪呢?”这时,机灵的豆豆去篮筐里拿出了五彩的接力棒,喊道:“用这个当地铁怎么样?这个拼在一起跟地铁一样是一截一截的。”“好呀好呀!”旁边的孩子雀跃起来,不知不觉中,其他几个孩子也加入到了地铁站的游戏中……

在游戏后的交流分享环节,教师了解到班里大多数孩子对于地铁站里有什么、里面的工作人员等都不是非常了解。在今天的角色游戏中产生了“18号线地铁站”的游戏,点燃了幼儿对于地铁站的兴趣,那么何不开展一次“地铁站”大揭秘呢?于是,在孩子们的你一言我一语中,师生共同设计了一张调查表,并号召家长利用周末的时间带孩子们去体验坐地铁、观察地铁站的设施设备等。

周末过后,孩子们都带着自己的收获探讨起来:“坐地铁要刷交通卡”“進地铁站要安检,包包要放在安检机器上”“站台上有站牌,还有提醒下一列车到站时间的显示屏”“18号线车厢里的椅子是黄色的,每节车厢还有编码”……笔者不由得感叹,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原来这么强,连小小的车厢编码都看到了。

在之后的游戏活动中,孩子们没有停止探索的脚步,继续在游戏中进行实践与提升,自制的安检台、闸机、售票口、交通卡等在角色游戏“地铁站”慢慢丰富起来。

社会是幼儿生活的大环境,是幼儿园生成活动的重要来源。在角色游戏中,幼儿的想象力、观察力、交往能力是可以被无限激发的,学会欣赏孩子的游戏,支持他们进一步积累经验,游戏中的活动就会发挥无限的价值。

3.做好“引导者”,灵活定位教师在幼儿游戏中的角色

教师在角色游戏中应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心理环境。幼儿虽然自己选择了游戏和同伴,教师的参与和指导也是必不可少的。当然,教师在指导中也不能干涉幼儿的思维,不然孩子的游戏兴趣反而会降低。教师应以平等的身份,不露声色地成为受孩子们欢迎的参与者,再利用自己的角色机智地引导幼儿游戏的进程。

教育体现在环境中,体现在过程中,体现在交流中。教师何时干预、如何干预、干预多少,都应该视幼儿的游戏情节而定。教师过多干预,会使幼儿的主体地位缺失;教师毫不干预,又会使游戏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意义。只要教师不断探索,跟随孩子的脚步,一定能在师幼互动中找到合适的平衡状态。

【参考文献】

[1]陈楠.追随孩子的脚步——中班幼儿角色游戏中的师幼互动策略研究[J].新课程(上),2017(11).

[2]王春红.浅谈捕捉生成活动的方法与策略[J].好家长,2018(09).

[3]严丽珠.户外游戏中生成活动的常见问题与解决策略[J].幸福家庭,2021(01).

猜你喜欢
儿童立场师幼互动角色游戏
“儿童立场”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策略
让“手中的画”更美
在幼儿园音乐欣赏教学中如何促进师幼互动
儿童立场——英语活动课应从这里出发
从中班球类游戏中探究师幼互动
站稳立场,让课堂成为“主阵地”
幼儿园角色游戏组织优化的实践研究
谈幼儿园集体活动中师幼互动操作材料的体验
游戏精神引领下的角色游戏改革研究
角色游戏中发挥幼儿自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