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视角下地方高校涉海专业群人才培养体系的实践
——以盐城工学院为例

2023-09-25 00:45齐志涛张启焕余晓红
山西青年 2023年17期
关键词:海洋生物盐城产教

齐志涛 张启焕 张 红 余晓红 彭 斌

盐城工学院海洋与生物工程学院,江苏 盐城 224051

地方高校数量众多,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服务地方产业结构调整、行业企业技术改革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创新驱动发展、制造强国、区域协调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势在必行。2015 年10 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指出,推动转型发展高校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产教融合是学校和企业深度融合,实现“双赢”的一种教育改革理念[1]。

一、产教融合的发展

产教融合一词最早见于2007 年《中国职业技术教育》上发表的《产教融合 特色办学》[2]。2014 年5 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将“产教融合、特色办学”作为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原则。2015 年10 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文指出地方本科院校要把办学思路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2017 年12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产教融合”应贯穿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2019 年7月,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等6 部门印发《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为高等教育深化实施产教融合提供了动力。

图1 显示了中国知网自2007 年到2022 年关于产教融合的研究论文发表情况。可以看出,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关于产教融合的研究逐年增多。概况而言,产教融合的核心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其实施主体是高校和企业,其实施的基础是校企互利双赢[3]。

图1 中知网关于产教融合及专业群发表研究论文统计情况

二、地方高校产教融合专业群人才培养的不足

(一)研究力度不够,理念更新不足

自2014 年以来,关于产教融合或专业群的研究开始增加,但是关于产教融合背景下专业群建设的研究却相对较少(图1)。而且,部分地方高校正处在转型阶段,对产教融合这一教育理念认识不足,对产教融合实施路径仍处在探索阶段,对于传统专业的淘汰和新兴专业的设立不够及时。

(二)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需求脱节

专业群是围绕某一行业需求而构建的由相近技术领域专业组成的专业集合[4]。但是,有些地方高校的专业群属于拼凑或堆砌,脱离了行业企业需求。同时,专业群的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缺乏有效论证,课程设置与企业需求不匹配,造成了学生无法胜任企业生产需要。

(三)师资队伍不能满足产教融合

一是在人才引进时多倾向于引进人才的学历、文章等方面的要求,而忽略了其在工程实践方面的要求;二是缺乏对教师实践能力的培训,不能弥补教师在工程实践教学的短板;三是聘期考核或职称晋升上缺乏对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考核,出现了教师“重理论、轻实践”现象。上述原因使得地方高校教师在培养学生工程实践环节上乏力,进而影响学生工程训练的水平和质量。

(四)企业热情度不够,参与度不高

产教融合的核心是要让行业企业成为重要办学主体。但由于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缺乏有效激励机制,使得企业对产教融合的热情度不高,呈现高校“一头热”现象。同时,由于地方高校在声誉、科研实力等方面与重点高校存在较大差距,企业认同度不够,企业“舍近求远”而放弃与地方高校合作。

三、产教融合视角下地方高校涉海专业群建设的实践

盐城地处江苏北部,海洋滩涂资源非常丰富。在《盐城市“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加快推进海洋强市建设,到2025 年盐城市海洋生产总值达到1650 亿元,占江苏省海洋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5%。海洋产业已成为盐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板块。因此,传统海洋产业转型升级更加迫切。产业绿色化、装备智能化正成为发展趋势。海洋渔业、海洋生物医药、海洋食品开发、海洋牧场等是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发展的重点。传统海洋产业体系的研究对象和内涵发生了拓展,这就迫切需要高校和企业不断深化技术领域和人才领域的合作,以应对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发展。

盐城工学院涉海专业群由海洋技术、海洋科学、生物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等专业组成。专业群所涉及的学科主要有水产学、生物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群紧紧围绕地方海洋生物产业链上、中、下游产业需求,积极贯彻“新农科”“新工科”理念,产教融合、校企协同、学科交叉,培养满足地方海洋生物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一)构建专业群,优化人才培养目标,满足区域海洋生物产业发展需要

一是围绕地方海洋生物产业链,建立涉海专业群。围绕海洋生物产业链发展需求,建立涉海专业群,打破专业学科限制,挖掘相关专业的发展潜力,凝聚发展合力。二是不断完善人才目标和培养方案。邀请地方行业企业专家参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更加贴近行业企业发展需求。三是充分贯彻现代海洋发展理念。开设《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现代生物技术》《现代渔业技术》等课程,实现传统海洋渔业课程向现代海洋课程的有序调整。

(二)校企协同,专业间优势互补,形成专业群合力发展

一是不同专业建立课程资源共享。不同专业间建设课程共享资源、开设专业选修课程,打破传统专业的限制,课程资源优势互补。二是建设校企共享教育平台。通过资源整合,与盐城大丰海洋生物产业园共建江苏省海洋生物工程实践教育基地,建立了“园区+学校”的专业群实践教育平台。三是加强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围绕盐城海洋生物产业发展需求,成立海洋生物产业研究院,为地方海洋生物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三)产教协同育人,建立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一是加强校企协同育人。与地方知名企业签订产教协同育人合作协议,校企共同设置奖学金;企业人员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企业选派优秀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为学生进行授课,培养能够解决关键核心技术问题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二是构建全产业链实践教学模式。按照海洋生物产业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强化能力递进,将实践教学环节与海洋生物产业链有机结合,培养符合现代产业发展需求的复合人才。三是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构建“五结合”“三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完善了海洋生物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培养机制,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四)用好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形成多专业合力育人体系

围绕盐城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红色文化资源,根据专业群课程特点,形成了“红—绿—白—蓝”专业群课程思政特色。红,即地方红色文化的传承。将新四军在广袤的盐土大地上经过艰苦卓绝奋斗并最终取得胜利的历史、人物事迹等融入教学内容中,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新四军铁军精神”的影响。绿,即绿色发展理念的贯彻。从生物多样性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世界自然遗产盐城条子泥湿地公园的保护,贯彻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白,即海盐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海盐文化是指沿海地区人们在“煮”海为盐的社会历史实践中,共同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体现了盐阜大地人民的“勤劳坚韧”“不屈不挠”“尚智崇文”“自强进取”的精神面貌。蓝,即蓝色海洋战略的理解。在课程教学中从国家蓝海战略、我国海水养殖“第五次浪潮”引领蓝色技术革命等引入我国近海、远海方面取得的成就,增强专业热爱度,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创新意识。

(五)外引内培,专兼互补,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一是加大人才引进和培训力度。制定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充分利用校、市人才工程倾斜政策,引进优秀博士;选派基础扎实、可塑性较强的年轻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不断提高具有工程背景和企业实践的教师比例。二是引入企业人员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聘期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人员担任学生的“学业导师”,参与理论课、实验实践课程、毕业设计等过程。三是不断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水平。加强科教互动,通过集体备课、微课竞赛、青年教师竞赛等形式不断提升年轻教师的教学能力。

四、产教融合视角下涉海专业群建设成效

(一)专业和学科实力不断增强

围绕海洋生物产业发展需求,学科专业一体化发展,学科和专业影响力不断提高。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 个、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 个、江苏省“十四五”重点建设学科1个、校级重点学科2 个。

(二)教学科研平台建设卓有成效

建成江苏省生物工程实践教研中心等省市级教学科研平台12 个。与盐城大丰海洋生物产业研究院按照“园区+校园”模式共建实践教育基地1 个。建有海洋生物标本馆1 个,与企业合作共建实验实习基地60 多个。

(三)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有效提升

在校学生先后完成国家级、省级实践创新项目80 余项,在SCI 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30 多篇,获江苏省优秀本科毕业论文4 项,获得省部级学科竞赛奖100 多项。研究生录取率达到30% 以上,获得《新华日报》《盐城晚报》等多家新闻媒体报道。

(四)行业认同有效提升

CCTV-7、《新华日报》、中国江苏网、《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等媒体多次就专业群建设和优秀学生进行报道。通威集团、正大集团、利洋集团等上市公司以及盐城市食品行业协会等均与专业群签订了设立奖学金协议,充分说明行业企业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认可程度。

猜你喜欢
海洋生物盐城产教
神奇的海洋生物
海洋生物动起来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从盐渎到盐城——盐城命名记
非遗盐城
三个关键词,读懂盐城这座城!
什么样的海洋生物会发光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东方湿地之都”——盐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