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院校课程思政之路
——以“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为例

2023-09-25 06:34■高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9期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思政院校

■高 艳

(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湖南 长沙 410211)

由于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工作也在不断创新和优化,不再独立于其他课程,而是通过融合的方式形成协同发展,有效打破传统思政教育中的孤岛问题,在对学生的培养计划制定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落实思政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应树立长效发展意识,灵活筛选专业课程中能够引申的内容进行拓展,引导学生在思想、心理等方面的正确发展,对影响其健康发展的潜在因素形成可靠防范,更符合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和发展目标。

一、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现状分析

在网络环境的大背景下,学生在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继承方面表现仍有不足,特别是一些文化认知偏差、道德失范不足等方面的问题对青年一代的发展和成长会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高职院校在思政课程的教育落实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课时不足、内容碎片化等不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在对文化知识的引导方面实效性偏低。在推行课程思政工作的过程中,思政教育正在逐渐与学生的专业课程发生融合,通过互相影响、促进的方式进一步强化对学生的教育,促进学生在科学知识、文化水平和思想修养方面的综合发展[1]。在“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思政的教育落实中,教师可以把传统文化知识的讲解和学生的情操、思想教育形成有效结合,通过发挥教育长效机制作用落实立德树人的工作目标。

(一)教育理念偏颇

尽管许多高职院校教师能够正确认识立德树人的重要性,但在实践教育的过程中仍存在教育理念的偏颇。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往往从教学考核的角度出发进行课程目标和教学方法的设计,在课程思政的实施方面表现不足,甚至在教学设计中忽视了课程思政工作的有效开展。在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工作的推行与落实过程中,缺少整体性的工作指导参考,院校没有形成可行的实施方案,导致部分教师在落实课程思政工作过程中的主动性有所欠缺,实际开展思政引导的课堂时长占比明显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政学习主动性,不能有效深挖专业课程和思政教育之间的联系,课程规划的孤岛效应较为突出。

(二)缺少标准规范

高职院校的课程思政教育工作需要有标准和规范形成指导,特别是在不同专业教育中,参照课程标准能够为教师的课堂设计指明方向,避免教育保障条件的缺失而限制教师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且对课程思政的实际实施质量不能形成定性和定量的监督考核,很容易造成课程思政流于形式。不同专业课程在与思政教育结合的方式、思路存在很大的差异性,部分成熟的课程思政方案在沿用的过程中会产生不适应的情况,对教师的参考性和学习性不强,实际工作推进存在一定的困难性[2]。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来看,更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对思政教育方面的重视程度有所不足,许多课程思政的教学成果不能有效转化为对学生行为习惯、情感态度等方面的长效影响,教学实施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引起院校和教师的共同关注。

二、OBE 理念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策略

“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是高职院校学生的公共必修课程,能够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和传承,以及传统文化演变和发展的历史,对中华民族先辈的智慧结晶实现发扬光大。在“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中,融合思政元素,可以更好地推进高职院校课程思政体系的建设和发展,为其他专业课程的融合形成引导,并进一步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使其在道德、智慧、能力和品行等多方面能够实现全面发展。

(一)建立思政教育工作体系

在完善院校课程思政教育体系的过程中,必须明确指导理念,按照理念先行的思路为教学体系的完善和革新进行充分的理论支持。OBE 即成果导向理论,是指专业课教师在日常授课的过程中能够有意识地从学生的发展和成长角度来进行反向设计,对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可行性、成效性等具有重要意义[3]。教师在应用OBE理念进行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必须明确教育的“学习成果内容”,并引申出学习的途径、效用和评价,可以有效帮助教师合理确定课程的体系和目标,不断提升教育课程中的思政融合度。本研究以“中国传统文化”专业课为例,在进行其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建立过程中,教师必须合理进行教学目标的设定,并在其中重点突出思政的功能和价值,以此为前提展开教学内容、课堂活动和课程考核的设计规划,确保能够有效落实“中国传统文化”专业课的思政功能,见图1。

图1 “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结构

第一,在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到课程思政教学与专业课学习之间的重要内在联系,而不是随意进行课程目标的叠加和增减,确保规划工作更具逻辑性和科学性,对课堂教育工作形成有效指导和参考。从“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来看,教师需要通过丰富的课堂形式引导学生了解、感受传统文化精髓,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理念把经典、优秀的传统文化与学生的个人成长发展结合在一起,确保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化、道德等综合素养,使其具有更高尚的节操与情怀。在明确了本课程在专业方面的教学目标后,教师能够自然而然地发现其与思政教育之间的融合点。这体现了教师对本课程的充分理解。树立学生文化自信、实现优秀文化传承是该课程的总体性目标,而将其细化到每节课程中时,需要能够体现课堂教育的独特性和细节性。以“中国传统道德”其中一章节为例,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思政的主题设计,即在正心修身、与人为善和君子怀德三个小节中,分别引导学生关注对自身思想品行修养的提升,以诚实、善良的优秀品质待人接物,形成自律、克己的良好品行,学习古人美好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不断提升自身的修养水平,帮助学生抵抗功利、享乐等思想,树立高尚的理想抱负,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值[4]。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不同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性,教师的教学目标设计必须有一定的层次区分,并根据教材内容的深入,逐步提升教学目标的深度,构建与之对应的教学考核形式,使课程教育工作更加完整科学。个性化教学的思路与课程思政教育中引导学生实现兴趣化培养、因材施教的理念高度一致,体现了教师在教学目标设计中广度、深度和高度的差异化,更符合实际教学工作开展的需求。

第二,按照OBE 理念的特点,学生所取得的学习成果是指在其完成所有课程后所形成的最终结果,而不是单纯的教学累计或平均。这就要求教师在应用OBE 教育理念时明确需要学生达到的水平,做好前期成果设定工作,使课堂教育和学生发展更具有方向性。学习成果不是表面的应试水平,而是指能够对学生身心发展和思维建立形成有效触动、影响的内容,是一种长期性的学习表现,并对学生的实际行为形成指导。学习成果的内容较为丰富,包括理论知识、实践能力、情感价值等,教师必须关注对课程教育成果设定的全面性,使学生能够真正学有所得。在明确教学成果的前提下,教师通过OBE 理念反推教学设计会更加顺畅,在进行教学考核时也会更有方向性。教学成果的设计应当具有一定的难度和高度,特别是一些具有创造力的高阶考核内容更加适合,使学生能够在“跳一跳、够一够”的过程中形成提升[5]。比如,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个人经历和资料查询等方式,对当前社会中利欲、功利和享乐思想和社会表现进行分析,拓展学生的信息综合能力、分析整合能力和创造能力等。

第三,在基于成果导向理论的指导下,教师开展的课堂思政教学设计会更具适配性,所形成的课堂形式、教学方法和内容整合会更加丰富,并在师生、生生互动的过程中形成有效引导,使学生能够获得成长。针对课程思政中的部分实践类内容,教师需要提前设计好学生展示形式,并结合课堂教育的课时与进度进行合理分配,确保实践教育能够有效发挥出教学优势,与理论课程形成良好的补充[6]。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需要打破传统的“满堂灌”形式,采用个性化、分层化的方式展开弹性教学,确保能够照顾到全体学生,使其能够实现自我获得,不把班级学习的平均值作为教学考核的结果,使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成长与尊重。

(二)优化课内设计深化教育理念

在进行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工作的过程中,院校和教师需要建立具有可行性的运行机制,一是确保课程思政的规划、实施更具时效性。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需要按照OBE 理念的要求展开倒推,根据人才培养的方式确定课程教育的目标,充分挖掘和发挥其德育功能,确保思政与专业的协同效用,加强课程之间的贯通性[7]。二是在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要能够充分发挥教学经验进行创新,将不同的社会热点、课程内容等进行有机结合,确保能够将课程思政教育工作推广至更多的专业课程教育中。三是教师需要树立主动学习和言传身教的教学意识,对自身的言行予以规范,展示自身的道德修养和价值态度,把课程思政的教育工作融入课堂内外。

(三)完善校内实践活动,构建多元课堂

书法与绘画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和探究这一章节的内容时,可引导学生主动尝试书法、绘画的创作,使课堂教学的形式更加新颖,并在课内活动的过程中拉近师生距离,为后续的教学引导形成良好铺垫[8]。在许多知名的书法绘画作品中蕴含了较为高尚的情操志向,文人多寄情于笔下表达自身的理想抱负,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创作来体会知名作品的内涵价值。在尝试动手创作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有效体会传统文化的内在魅力,感受墨香笔韵的美妙,还有利于启发和培养部分学生在书法绘画方面的兴趣爱好,实现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教师在开展课内实践活动时,学生对课程思政的理解和融入会更加深刻,对强化思政教育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四)拓展校外实训

单纯的理论学习能够给学生带来的教育和影响较为有限,增加校外实践的环节可以有效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积极参与到“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学习中来,对深化课程思政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9]。如在课程的“中国器皿雕刻”一节中,教师可带领学生参观青铜器博物馆,近距离观看青铜器皿和花纹雕刻,使学生体会在生产力水平落后的时代背景下,匠人依然能够悉心琢磨、耐心钻研,形成流传千百年的文物瑰宝,引导学生学习这种匠心精神,在自身的课业学习等方面养成刻苦钻研的良好习惯。在陶瓷器皿的学习中,教师可带领学生亲手尝试瓷器的制作过程,在动手实践中感受传统器皿独特的魅力,引导学生了解瓷器具有经过千度高温的淬炼才能够形成的温润质感,在个人成长中经历的不同磨难与打击就是窑中的烈火,有效激发学生的韧性和毅力。

(五)善用网络手段构建线上平台

在“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中,有许多章节内容更适合通过网络化的方式展开教育,对课堂形式和教学方法形成了有效的补充拓展,也对教师引入课程思政具有重要意义[10]。比如,在第九章“中国美食、美饮”中,关于食文化、酒文化和茶文化的内容,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搜集更加广泛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不同产地的食、酒、茶。通过视频和音频等形式形成全面展示,打破了课堂学习的时空限制。在将食、酒、茶与思政教育结合在一起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积累充足的基础知识,结合教学目标和成果展开课堂思政的导入。例如,在传统饮食文化中,更强调不同种类食材的搭配,兼顾色香味等多方面的要求,形成具有审美特性和养生特性的传统美食,其中蕴含的哲理为课程思政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载体,使学生能够了解食的节俭健康,茶的淡泊宁静,酒的礼仪文化等,将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三、结语

基于OBE 指导理念,在开展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提升,能够对课堂教学的方法、评价等形成全面优化。在“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中,教师应当在课堂中构建良好的课程思政生态环境,使学生可以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心灵成长的力量,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教学和评定,为学生成长树立科学的发展目标,通过更开放的教育理念和丰富的教学形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中国传统文化思政院校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从《百鸟朝凤》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建筑设计内在的文化反思
河南民歌的艺术特征分析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