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黄县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的必要性

2023-09-28 03:45田利斌刘心如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23年8期
关键词:内黄县水厂水源

田利斌,刘心如

(1.内黄县水利局,河南 内黄 456000;2.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河南 郑州 450046)

0 引言

内黄县位于河南省北部,冀、鲁、豫三省交界处,地形地貌属黄河冲积平原,南部沙丘沙垄频布,北部地势平坦。内黄县区域面积1 161 km2,全县沙地面积4.27 万hm2,占全县总面积的44%。2020 年县可供开发利用水资源总量1.39 亿m3,其中全县地表水资源量0.18 亿m3,地下水资源量1.34 亿m3,重复计算量0.13 亿m3,可供水总量2.85 亿m3,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16 m3,约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1%。

目前,地表水源主要为南水北调水,供水范围仅覆盖主城区,而各乡镇未配套供水管网,导致乡镇农村供水水源仍为地下水,存在水资源短缺、地下水超采严重、地下水水质不优等重大问题。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支撑和保障全县经济社会的高速、高质量发展,解决内黄县水源少、水质不优、地下水超采等瓶颈问题,迫切需要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

1 内黄县供水现状

内黄县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地下水资源匮乏,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地区。人均水资源量和亩均水资源占有量均远远低于全国水平。

1.1 城区供水现状

内黄县城区共有四座水厂,第一水厂、第二水厂、第三水厂以地下水为供水水源,第四水厂采用南水北调水作为原水水源。各水厂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各水厂供水情况表

由表可知,第一、二和三水厂水源均为地下水,其中,第一、二水厂水源位于苦水区,均已停用;第三水厂设计供水能力为24 000 m3/d,而实际供水能力只有15 000 m3/d,目前作为城区备用水源。第四水厂设计总规模为83 000 m3/d,随着城区管网配套建设的逐步完善,供水规模将逐步加大。

1.2 农村供水现状

内黄县原来农村饮水主要为苦咸水和高氟水,为了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2006-2015 年以来,内黄县通过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累计在各乡镇建设水厂共18 座,铺设管道9 394 km,解决了462 个行政村庄67.10 万人的饮水问题,基本实现了乡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全覆盖。

2 存在问题

2.1 资源型缺水和工程性缺水并存

内黄县当地水资源以地下水为主,地表水可利用量很少。境外水源包括黄河水、卫河水和南水北调水。内黄县总体水资源极度匮乏,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属极度缺水区。由于地方经济落后,兴水利工程建设不够,不能有效配置、充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资源型缺水和工程性缺水并存。

2.2 地下水超采严重,水生态趋于恶化

目前,以地下水为水源运行的水厂(站)不得不减少供水量,水井的水质呈下降趋势,水量也越来越少,水井越打越深,水井水深为深层地下水的埋深。随着地下水的水量及水质保证率的降低,以地下水为主要水源的供水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同时,农业灌溉用水靠超采地下水维持,已形成豫北最大的漏斗区,县域全境被列入浅层水一般超采区。

2.3 供水设施未能正常发挥效益

在2010 年以前,由于分散式饮水人口基数大,贫困人口数量多,早期建设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持续时间长、建设标准低,且位置分散,还没有完全覆盖乡镇。同时,人均投资较少,投入资金不足,工程标准不高,单村、联村供水站较多,管理水平普遍较低,再加上许多工程建成后,本来不在设计范围内的周边群众都极力要求供水,供水范围不断扩大,导致工程水量不足;部分早期建设的单村供水工程没有配备消毒设备。

2.4 村镇管网配套不完善

目前,内黄县乡镇农村供水水源仍采用地下水,四水厂供水管网覆盖范围仅为县城区域,南水北调水量指标仅利用不足一半,无法实现工程规划的供水能力,充分利用南水北调水源,而且进一步加剧地下水的开采。

3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3.1 优化水资源配置,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内黄县水资源缺乏,地下水储量不足。地下水为项目区现状农村安全饮水唯一水源,超量开采严重,造成地下水位逐年下降形成漏斗,开采难度大,开采成本高,影响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发展。通过内黄县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开辟新的水源,进行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压采地下水,保持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可基本解决内黄县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地下水严重超采问题。

3.2 符合国家及地方政府保护地下水、实施水源转换政策的需要

2014 年河南省水利厅发布《河南省地下水管理暂行办法》提出“在地下水超采区内具有替代水源,且满足用水需求的,取水许可证不予延续,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强制其转换水源”;为深入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强化水资源保护、确保城乡供水安全,河南省提出在全省组织实施饮用水地表化专项行动。按照省政府“先开展试点再稳步推进”的部署安排,筛选一部分市县作为试点,率先谋划、率先实施。

城乡一体化供水全面实施后,将置换全县17 个乡镇的地下水水源,可以大幅减少地下水的开采强度,响应国家及河南省地下水保护和饮用水地表化专项行动的要求。

3.3 提高村镇供水保证率,保障供水安全的需要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区域内需水量日益增加。区域内安全饮水工程水源单一,开采困难且水量不易保证,供水保证率低。工程实施后,将南水北调的优质水作为村镇居民饮水的主要水源,地下水作为补充,形成多水源的供水格局,可提高供水保证率,保障供水安全。

3.4 提升农村饮水水质,提高农民健康水平的需要

生活饮用水的水质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饮用水的水质要求不断提高。项目区农村安全饮水水源为地下水,水处理设施简单,饮水水质无法保障。为了项目区群众喝上安全饮用水,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提高人民生活质量,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迫在眉睫。

3.5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

村镇发展的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饮用水则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直接关系到居民生活水平是否提高的重要标准,为改善居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居民的生活素质,进行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是居民热切盼望的好事,对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居民身心健康、提高区域人口素质都具有不可低估和无法替代的作用。

3.6 保证内黄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

内黄县社会经济发展长期受到水资源短缺、地下水超采等因素的遏制,工农业发展速度较慢,且不能保证可持续发展,长期以来均为省级贫困县。为响应国家号召,彻底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内黄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可持续健康发展,应首先解决内黄县的水问题。因此,项目的实施可彻底解除遏制内黄县发展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是保证内黄县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4 结语

综上所述,为满足内黄县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支撑和保障全县经济社会的高速、高质量发展,解决内黄县水源少、水质不优、地下水超采等瓶颈问题,实施南水北调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是提高生活用水品质、实施地下水压采保护、保障供水安全的具体措施,是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向往的需要、保证区域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因此,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实施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猜你喜欢
内黄县水厂水源
保护水源
内黄县举办第四届 “村干部爱心助学,圆学子梦”金秋助学活动
内黄县
南水源头清如许
超滤膜在再生水厂应用工程实践
水厂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解析
水厂环状管网平差计算与分析
内黄县
送法律进企业送环保到基层
寻找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