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念统摄下的学科项目化学习

2023-09-28 13:51王希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23年7期
关键词:大概念项目化学习核心素养

王希

[摘 要]唯有经历贴近真实的、主动探究的、创造式的活动,学生才能深入数学知识脉络,深刻把握知识内核。项目化学习基于学科大概念,以项目或者任务为载体,驱动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自主开展实践性学习活动,自主构建知识结构框架,为解决学习碎片化现象提供了合适的方法导向,便于学生真正领会知识本质和应用数学知识,融通数学思维和技能。

[关键词]项目化学习;大概念;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3)20-0048-04

项目化学习(PBL)是基于学科核心概念,以项目或者任务为载体,驱动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自主开展实践性学习活动。项目化学习可以融通数学思维与技能,那么如何以项目任务的形式,引导学生形成整体性的结构化认知,明确概念本质?这就要求教师熟知学科整体结构中的大概念,围绕知识核心进行教学目标的重构,设计活动项目,再将项目内容付诸实践。下面,笔者以“两位数的再认识”为例进行具体说明。

一、在领域结构中厘定大概念

将学习内容置于学科相应的领域结构中审视,明确其在知识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提炼出能反映知识整体的本质核心及内在关系的概念,或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解释力,以及具有概括迁移价值的原理、思想或方法,这些即为大概念。

小学阶段“数与代数”领域包含“数与运算”“数量关系”两大主题(如图1)。课程标准强调,量之间的关系表达离不开数与运算,而数与运算均要以计数单位为核心予以统领。“数的认识”中,从整数到小数、分数,都是由数量到数的抽象过程,核心概念就是用抽象符号表达数的意义。其中,整数具体表达为“十进位值制计数法”,用0~9这10个数,以及十进制、位值制的计数规则,就能表征任意对象的数量。这是计数单位在整数中的表现形式,小数和分数的表达也是类似的抽象方式。“数与运算”中,算理、算法的理解最终也要追溯到计数单位对数义的表达,具有一致性。因此,“十进位值制计数法”可以看作是一套完整的符号表征系统,是统摄整数的大概念,能真正凸显数的本义,也是“数与代数”领域结构中的主要线索之一。

二、在知识主线中整合核心内容

根据数学教材编排的相关内容顺序,整数的教学主要包含认识10以內的数、认识11~20各数、认识100以内的数、认识万以内的数、认识多位数。0~9的认识是让学生初步体会运用符号表示数量,培养符号意识;在苏教版和人教版教材中,“10的认识”是独立课时,让学生初步感受数从量变到质变的转折,具有开启体会十进位值制意义的基础地位;100以内数的认识是数的表征开始构建成形;万以内数和多位数的认识是对十进位值制计数法的拓展延伸,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应用的能力。可见,两位数的再认识是统领知识主线的关键内容,也是培养学生迁移计数能力的基石。

三、在概念维度下确定项目目标

好的项目设计,需要依据大概念的具体维度对学习目标进行设计。

首先,要将大概念蕴含在设计的问题之中,形成项目实践目标,以及要能从项目中提炼出知识结构的核心问题。

其次,学生能以数学的眼光理解任务内容,用数学的思维思考项目的核心本质,用数学的语言表达对项目的理解,用适合的数学工具解决问题。

最后,在项目交流中,学生能正确评价自己和别人的项目成果,应用核心知识转化为评价依据,在评价总结过程中感知知识的价值所在。

在大概念具体化维度的引领下,项目设计以“在计数从量到质的转变中体会十进位值制计数法的原理,能基于计数规则创造符号来表征数量”为出发点,设计详细的项目实践目标(见表1),将认识10、认识11~20各数、认识100以内的数整合起来,重构成跨学期的学习项目——“两位数的再认识”。

四、在目标指导下实施具体任务

项目化学习相比常规的课堂探究活动有着特别的优势,它不仅能突破教材中课时分散的限制,围绕大概念将两位数的内容整合起来教学,还能突破时空限制,设计成“课前+课中+课后”“校内+校外”的长程活动,为学习的实施提供便利。因此,根据项目实践的具体目标,可在不同时间段设置相应的项目任务,渗透核心素养的培养(见表1),为学生形成扎实的结构思维做铺垫。以下是具体实施过程。

1.应用原理,合作创造

弗赖登塔尔认为,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进行再创造,即由学生本人把要学习的东西发现或创造出来。显然,“做数学”本身也是数学学习的目的。经历“再创造”的过程,能使学生在参与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体悟核心概念,建构属于自己的认知结构。

如图2所示,通过自主阅读和思考,强化了对计数原理的认知后,小组成员需要聚集在一起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收获。有的小组在思维的碰撞和纠偏中,有条理地总结两位数创造的要点,讨论出理想的创造方案。有的小组会选择在讨论后每个成员出一套方案,然后由每个人说明设计理念和优势所在,再共同评选出大家一致认可的方案。其中,每一步的分享、讨论与筛选,都是培养学生用语言表达思维最自然、最有趣的方式。

对于设计方案的创造与改进,不同小组的呈现结果必然会有层次差异,这样的差异会反映到项目成果中。因此,教师要提前收集各小组方案,进行初步的分类和筛选,目的有两点:一是课堂上需要有典型案例的分享,以及代表性资源的对比评价;二是精选部分作品适应课时容量,尽量围绕核心目标展开研讨,做到课堂的提质增效。图3是笔者整理的部分设计作品,包含失败的、有待改进的和比较成功的代表类型。其中,方案1每个数字都用一个新的符号表示;方案2是将算筹的纵式和横式交换了位置;方案3~5分别使用了字母、文字、图形的不同方式表征两位数。

2.介绍推广,以教促学

能促使学生加深记忆、灵活应用的方法就是把知识教给别人让别人探索,进行项目推广本质上也是以教促学的一种变式。

在设计方案定型后,小组两人之间需要把自己创造的两位数介绍给对方,在有限的时间内教会对方自己新创的两位数,并让对方说出计数规则与组合原理。让他人了解、接受、喜欢上自己创造的事物,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参与其中并进行帮助和指导。为了不打击部分学生的信心,也为了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计数法,可以及时给予失败小组帮助,提供整改的机会。整改方案的前后对比是项目实践中宝贵的生成性资源,它体现的是学生对知识的认知从浅表到本质的转变过程,也能更加动态地展现设计原理的合理性,极具研讨价值。

3.课堂研讨,项目反馈

项目化学习的主要特征除了“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还有作品化。教与学都围绕着作品的生成,按有形的任务线索展开,关注显性素材的准备和使用。成果产生的过程也是学习结果在物化作品中的界定。

“两位数的再认识”的项目成果包含两部分,一是两位数的创造方案,二是设计推广成效。课堂中,教师要围绕这两点设计研讨、反馈的流程(如图4),每个流程须紧扣实践目标和项目环节,以大问题展开,即以提问的形式复盘作品产生的过程,引导学生思考互动,生成要点,提炼知识核心思想。

流程①是资料阅读的反馈。

问题:根据我国数字发展史,你认为古人是怎么设计两位数的?这样的设计好在哪里?为你们小组两位数的创造提供了怎样的经验?

[经验举例]

①古人最开始用手指数的时候数到10不够数了,对数字继续地创造产生了影响。

②无论是用绳结、算筹还是阿拉伯数字记数,都习惯10个符号为一组进行组合变化。

③算筹和阿拉伯数字中,不同数位上的符号一样时,表示的数量不一样。

流程②是计数原理的讨论。

问题:你们小组认为设计两位数的关键要点是什么?

[要点举例]

①两位数的组成是有规律的,个位每满10,十位上就会增加1。

②不同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不同。

③ 需要一些基础符号才能组成不同的两位数。

流程③是作品的展示與分析。

问题:每样作品有什么特点?对照设计关键要点说说好(或不好)在哪里?不同的作品之间有什么异同,产生了什么影响?

[分析举例]

①方案1设计的每个符号都不相同,有一个数就创造一个符号来与之匹配,那么无穷的数就要创造无穷的符号来表示,造成了创造和使用的困难。

②方案2是改编的算筹计数法,需要用到横纵两组数,比较烦琐,不像方案3和方案4,只要记住10个符号就能表征所有两位数。

③几组成功的方案为了计数的简便,都改变了0~9的表征符号,说明创造两位数的前提是创造必要的基础符号。个位只要满10就需进1,相同的符号“几”在十位上就表示“几十”。

④方案3的表征符号特别简洁,跟阿拉伯数字一样都是1或2笔写成,而且是熟悉的拼音。

流程④是推广成果的分析。

问题:成功推广的小组是如何迅速教会他人默写新的两位数的?接受组为何能快速接受并学会?推广失败的小组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过程:推广组与接受组结合计数法解说,最后全班共同讨论。

流程⑤是回归对已学两位数的分析。

问题:这些成功的创新数与我们学习的两位数有什么相同之处?挑出你最喜欢的,说说理由。你对我们学习的两位数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生成:制订表征两位数优劣的判断标准。

流程⑥是计数核心思想的深度提炼。

问题:经历了两位数再认识的项目过程,你有何反思?(结合作品谈谈改进意见和原理)你能继续设计三位数吗?

流程⑤和流程⑥的对比反思过程,其实都是对计数三要素的再次总结和细化。至此,当再回答前文的问题“为什么0~9都是一个数字,从10开始就要用两个数字构成?”时,学生已然胸有成竹,甚至迁移到多位数也不成问题。因为在做项目的过程中,数字这套表征系统的核心概念已经渗透到了他们的思维里。

项目化学习的成果往往是多元而深入本质的。基于课程标准的知识大概念,明确了开放性项目设计的方向,使学生能在实践中呈现丰富的、多层面的解决方案,并不断地在讨论中畅通思路、优化方案。教师在项目推进中注重探索过程的思考,追问以问题“为何有的方案更优”“怎样使方案更优”深入,系统地推动学生研讨、迭代和反思。双方共同促进了探究性实践活动的真正落地。

4.评价优化,成果展示

对项目成果的评价主要聚焦于项目过程和作品,但评价形式、维度和时机可以是多样的。以课中研讨流程为例,流程③和流程④为生生互评,教师对各环节的总结和提示即为隐性的他评。课后可将优秀成果、特色成果、优化成果、拓展成果予以分类展评,促进小组间的互相学习,鼓励拓展新研究。其中,评价维度与项目过程一脉相承,包括参与程度、各流程贡献、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与思考、语言表达的适切性、成果的合理性等多个方面,重在运用发展性评价,选出单项和综合表现之星。最终,用教、学、评的一致性有效推动学生的数学知识、技能、思维协同发展,让数学核心素养落地。

综上,项目化学习顶层的大概念和具体项目内容,是学科项目化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立足学科领域整体,建构和迁移数学知识的独特价值。利用项目化学习,以及利用探索知识本质的设计和实践整合碎片化教学内容,对教学来说是一种启发性尝试,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一种方式。

猜你喜欢
大概念项目化学习核心素养
基于大概念的中高年级现代诗歌教学策略的研究
当项目化学习遇见STEAM课程
“项目化学习·多元呈现”教学模式的探究
项目化学习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