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校园健身服务模式的构建

2023-09-29 09:16徐哲
新体育·运动与科技 2023年9期
关键词:滨州互联网+学院

文 / 徐哲

通过对金赤的《互联网下的健身产业发展研究》[2]金赤.互联网下的健身产业发展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16(01):42-44.;侯宽的《“互联网+”时代下体育产业的增值服务影响研究》[3]侯宽.“互联网+”时代下体育产业的增值服务影响研究[J].中国商论,2015(27):129-131.等文献资料的梳理可知,从目前研究的成果来说:一是对体育教学网络资源建设和使用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进行一体化的研究与建设;二是对于高校体育资源互动服务平台构建问题的研究还不够全面、系统[4]彭晶.高校体育资源互动服务平台的建构与应用研究[J].科技视界,2016(24):293+329.。为此,本文对“互联网+”背景下校园体育健身服务模式的构建进行研究。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互联网+”健身服务模式的构建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学校图书馆、中国期刊网等途径搜集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分类及阅读,为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1.2.2 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内容和目的的需要,编制《大学生对于“互联网+”健身服务模式意向调查问卷》,采用随机抽样法,此次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97份有效问卷,有效问卷率达98.5%。

1.2.3 数理统计法

运用数据处理软件对问卷原始数据结果进行处理并加以分析,获得精简准确的信息,为本文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1.2.4 实证与逻辑分析法

依据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所收集的资料与信息进行实证与逻辑分析,提高研究的科学性与真实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互联网+”背景下校园健身服务相关理论分析

2.1.1 “互联网+”社会背景分析

“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最具实践性的理论成果,目的是应用互联网技术手段,构成新型产业发展模式。产业融合的实质是各个产业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交织,最终融为一体形成新兴产业的过程。

2.1.2 健身服务体系理论概述

健身服务是指具有一定的健身知识、经验、技能,能够从事体育健身服务生产,为满足公共体育健身需要而提供的各种因素和创建条件的活动。因此,健身服务体系就是由满足大众体育健身需要的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

2.1.3 “‘互联网+’体育”健身服务运行相关案例分析

近几年,互联网推动着传统体育服务行业的转变。苏宁云商旗下的PPTV分拆出专门的体育传媒事业部,即PPTV体育,负责运营、销售、节目制作、研发等,并新增了赛事运营、直播服务、体育投资等服务,从而形成“上游赛事+中游平台+下游产业链拓展”的体育产业链模式。

贾跃亭和他的乐视体育也在疯狂布局体育产业。版权引进、高薪挖角、融资找钱,乐视体育正在打造一个具备“赛事运营+内容平台+智能化+增值服务”四个支点的垂直生态链。

除此之外,京东从体育众筹切入,以金融带动体育。京东众筹联合快乐乒乓网针对砂板世锦赛打造首个乒乓球项目众筹,尝试对传统体育项目进行线上线下的融合。

总之,伴随着“互联网+”被归入国家顶层设计,提高到国家战略层面,“互联网+”已然成为时代的潮流,在互联网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利用“互联网+”促进体育行业和全民健身的普遍开展已成为体育产业的必然趋向。

2.2 滨州学院体育健身服务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通过实地调查发现,滨州学院共拥有63个体育运动场所,面积达22400m2,并且正在建设新的田径场,增加更多的体育设施。此外,滨州学院内的健身俱乐部引进了先进的健身设施及健身课程,并配备私人教练给予人们专业的科学健身指导,也将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健身中来。

滨州学院推出如“阳光体育运动”等诸多引导政策,积极参与和鼓励大学生健身,在一定程度上给“互联网+”背景下校园健身服务体系的构建提供了良好的契机[5]李学恒,杨明,郭玉莲.高校新生科学健身服务咨询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03):120-122.。

2.3 “互联网+”背景下滨州学院健身服务的可行性分析

2.3.1 政策指引与机遇

国家出台了鼓励体育产业发展的政策,我国体育产业迎来黄金发展期:《国务院46号文》使体育产业迎来了生机勃勃的春天,“互联网+”体育领域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迅速发展起来。《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初次提出“体育+”一词,重点强调“大力发展‘体育+’,踊跃拓展体育新业态”[6]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N].国家体育总局官网,2015.05.05.。“‘互联网+’体育+相关行业”成为新的发展趋势已蓄势而发。

2.3.2 滨州学院现有“互联网+”商业运行模式状况分析

(1)“互联网+”校园金融

滨州学院发行的校园一卡通是以IC卡为信息载体,具备身份认证、食堂超市消费、浴室水控等功能,适合用于校园消费系统和管理系统,极大方便滨州学院师生的生活,并与学校其余信息基础设备相配合,增强了校园信息化的管理水平,为系统之间的资源共享提供了坚实基础。

(2)“互联网+”校园管理

到梦空间又称为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网络管理系统,根据课程表参与第二课堂活动和部落,及时构成课堂日记;按照求职单位需要,自由选择参与活动信息记录,生成第二课堂成绩单。目前,滨州学院正在积极推广与应用此系统。

(3)“互联网+”校园图书馆

滨州学院图书馆以信息化和数字化建设为核心,实施自动化管理,学生可以借助计算机检索本馆的收藏的文献、网上资源数据库,服务方法多样,具备各式现代化的服务功能,增强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2.3.3 滨州学院大学生对“‘互联网+’健身服务模式的意向”的问卷调查

综合表1~5分析,可以总结出在现在的社会发展背景下,学生既有开展体育运动、强身健体的需求,更有应用互联网和大众互动和沟通需求的扩展。他们希望通过互联网获取体育健身活动的信息,更方便、更快捷、更有效的加入体育健身活动,激发自身参加的体育健身活动的趣味,扩展自身在特定领域内的社交网络。

表1 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目的

表2 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所选择的项目

表4 大学生希望健身提供的服务项目

表5 大学生健身消费投入

2.4 “互联网+”背景下校园健身服务模式构建

2.4.1 移动平台校园健身服务模式构建

(1)提供健身、赛事资讯信息服务

不断更新健身、赛事信息,以求做到实时资讯,提供健身、养生、体育竞技、体育比赛直播、赛事组织等内容,同时为赞助商发布广告和促销信息,充分施展互联网特性,旨在提供最及时、最全面、最系统的服务,有效提升学生的健身意识,推动全民健身意识的进一步发展。

(2)提供健身项目视频跟练服务

通过视频教学来教授健身活动,不仅可以得到健身的指导,也可以达到“健心”的成效。它是基于网络多媒体工具的成熟应用与学生需求提升相结合而诞生的,极大地节省了学生时间,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学生满意度。

(3)提供体质测查跟踪服务

包括身体质量监测、健康体适能评判、运动成像分析、心电图监测等,了解自己的身体质量状况、心脏健康状况、身体指标状况,得到个性化的健康状况评价和建议,为降低身体疾病风险和提高生活质量提供条件。

(4)提供健身项目直播服务

借助滨州学院体育学院优秀的师资力量,邀请体育专业的专家教授或专业教师开设线上直播课,如健美操、各种球类、瑜伽、定向越野等课程,使学生学到科学系统地体育技能知识。

(5)提供健身课程O2O服务

同样借助滨州学院体育学院师资力量的优势,邀请体育专业的专家教授或学生进行线下教授课,开设篮球、足球、健美操、私人教练等培训课程,以“线上选课,线下体验”为特色,将各类体育课程打包进行网上运营,学生在线下进行体验。

(6)提供体育健身商城服务

采取在线广告的形式与体育健身用品商家合作,提供球类、服装、健身器材类、健身药品类等体育用品,大力压低经营和管理成本,最大程度让利给学生,为学生提供价廉物美的产品。

除包含移动平台内容外,还将增加手动互动平台,设计一款健身APP,为参与体育运动的学生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

2.4.2 客服在线服务模式的构建

在线客服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为学生量身订制专业的健身运动方案,提供科学健身指导,对每一位学生进行健康体适能的相关监测、分析、评价,量身定做运动方案,进行健康指导和健康健身干预,比如:采用多元化、趣味化的各种健身活动保证学生能够准确地按照方案进行运动,最终达到学生预期的理想效果,并且长期进行效果跟踪、评估分析、处方调整,建立健全的档案信息管理,针对每位学生制定一套科学的与自身相匹配的改善方案,达到身心健康的完美统一。

此外,还会通过后期的指导与干预,进行信息的反馈,来加强方案的执行性,并逐步改善方案中不合理之处。

2.4.3 心理教育与医疗服务模式的构建

研究表明,体育健身对心理健康服务系统的健全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通过线上的心理健康问卷调查分析给予学生科学而稳定的生理、心理健康数据,利用人才优势和资源优势为学生制定出适合自身的身体医疗方案或心理治疗诊断预案,在滨州学院现有的健身类体育管理进行运动干预、营养干预。如:对于患有轻微抑郁症的学生制定一款体育游戏,学生在心情不佳的时候接触体育游戏可以使心情舒畅。

除此之外,还会开展心理辅导等业务,帮助学生建立起自信心和对运动的渴望,最终把运动变成一种习惯,使体育锻炼者能够长期保持下去。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互联网+”背景下校园健身服务相关理论分析

“互联网+”已然成为时代的潮流,在互联网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利用“互联网+”促进体育行业和全民健身的普遍开展已成为体育产业的必然趋向。

3.1.2 滨州学院体育健身服务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滨州学院推出了如“阳光体育运动”等诸多引导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给“互联网+”背景下校园健身服务体系的构建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互联网+”走进校园也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互联网+’校园金融”“‘互联网+’校园管理”以及“‘互联网+’图书馆”,现在“‘互联网+’校园健身”成为了一个新的探索领域。

3.1.3 “互联网+”背景下滨州学院健身服务的可行性分析

在现在的社会发展背景下,学生既有开展体育运动、强身健体的需求,更有应用互联网和大众互动和沟通需求的扩展,希望通过互联网获取体育健身活动的信息,更方便、更快捷、更有效的加入体育健身活动,扩展自身在特定领域内的社交网络。

3.1.4 “互联网+”背景下校园健身服务模式构建研究

移动平台校园健身服务模式、移动客户端、客服在线、心理教育与医疗服务模式的构建,为学生量身订制专业的健身运动方案,进行科学系统的健身指导,使每一位学生达到身心健康的圆满效果。

3.2 建议

在目前滨州学院的“‘互联网+’体育”的建设中,缺乏有效的互联网健身服务平台。因此建立有效的“互联网+”背景下校园健身服务平台,为进一步促进学校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与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作用。

网络安全、应用服务安全、信息安全等方面的问题给学生带来一些健身安全隐患。因此加强互联网校园健身服务入口建设和监管非常重要。

采用线上健身的新型方式无法保障人们健身的效果、质量。因此对于互联网校园健身服务组织建设需要从政府、社会和学校体育健身活动组织与管理能力入手。

互联网时代的飞速发展为大众的体育健身带来了丰富的体育健身资源,但也使得健身者无法辨别信息的真假,也无法真正了解网络健身教练的指导水平。因此增强人们体育健身意识以及安全防范意识对健身的顺利开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滨州互联网+学院
初等教育学院
山东滨州沃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飞阅滨州
学院掠影
因户制宜 一户一策 滨州结对帮扶注重“造血”
滨州浅海海域浮游植物丰度及其多样性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
独立学院:“我该如何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