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结果为导向的国有企业基层调研问题及对策

2023-09-30 22:46北京李晓光
现代企业 2023年4期
关键词:基层单位调研部门

□ 北京 李晓光

基层调研是通过现场参观走访、座谈交流等方式了解真实情况的工作方式,有助于领导干部发现基层各项工作的运行情况和存在问题。中国共产党人长期坚持领导干部下基层调研,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在讲话中多次强调调查研究关系到党和人民事业的兴衰成败。但从现实情况来看,部分国有企业基层调研工作质量并不理想,难以及时高效发现企业运行中的各类问题。对此,国有企业有必要聚焦基层调研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做出变革,最大程度发挥基层调研的工作价值。

一、国有企业基层调研的典型问题

1.调研主体的形式主义。基层调研形式化问题是调研干部主观意识不足所导致的,通常有三类表现:一是调研干部在基层调研中只按照既定程序“走流程”,本身缺乏问题意识,机械化地完成调研工作任务,调查过程中只做简单记录或收集各类资料,难以发现基层存在的一些关键性待解决问题;二是实际调研工作偏离预定主题和重心,主要表现为过度关注汇报材料和生产数据,缺少现场观察的客观分析和主观评价,特别是对基层员工意见建议的整理和分析等,这种“学院派”式调研与“形式化”调研十分类似,难以发现基层最普遍的意见,更难以彻底解决基层生产经营中的各类问题;三是存在个别调研干部刻意忽略问题的情况,这类调研往往是被调研单位内部存在问题,而调研干部存在权力寻租行为,帮助基层单位管理者掩藏问题、逃避处罚,造成基层调研会停留在表面,难以发现真正的问题。

基层调研形式化会导致企业在调研工作中投入的资源被浪费,而实际存在的问题却无法被及时发现,后续对企业造成更严重的损失。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看,基层调研形式化还会导致基层单位管理者不重视自我检查,进一步增加各类生产经营环节出现问题和风险的概率。

2.被调研对象的诱导干预。基层调研中存在的被调研对象诱导和干预的特殊现象,会使调研干部难以准确了解基层单位的真实情况。在这类调研过程中,基层单位领导通常会预先安排好调研路线,引导调研干部在其规划好的路线上进行调研,因此也很难了解到基层的真实情况。基层单位领导者对调研工作进行诱导和干预的行为一般出于两种目的:一是隐藏基层单位内的实际问题,个别基层单位领导者还会刻意引导干部选择调研路线,或阻挠进入有问题的工作区域,以便隐藏问题,从而逃避责任;二是寻求上级赞赏或绩效考核相关利益,将上级领导下基层调研视作自我表现的机会,提前对调研工作做充足准备,针对调研干部的喜好和习惯,优先展示工作中优异的部分,造成调研结果的完整度受到影响,不利于发现基层单位存在的实际问题。

3.调研过程的低效运行。以上论述的两类问题均属个别问题,往往与调研干部、基层单位领导个人密切相关。国有企业基层调研还存在一类较为普遍的问题,即调研工作效率偏低,其中较为典型的表现有两类:一是调研干部业务不熟练,或未做好前期调研准备和规划工作,在实际调研过程中易遭遇沟通不畅、收集信息资料不准等问题,造成后续调研工作时间滞后,最终导致调研不全面、结果不完整等问题;二是基层单位配合主动性差,部分基层单位在收到上级调研计划后,未及时做好配合工作安排,包括未提前准备客观材料(如记录和数据)、未安排一线人员随行并提供支持(如在现场解答调研干部的疑问)、未组织基层职工讨论需要反馈的问题(如职工在现场调研时难以快速反映所有需要反馈的意见),从而导致基层调研效率不高,限制了调研干部工作效能。

4.调研成果的转化滞后。调研中,调研主体和基层单位本身不存在矛盾或对抗行为,但因调研规划不完善、不科学,导致实际调研工作在执行过程中出现各类临时性、突发性问题,实际调研效率通常会低于预期。还有可能因此出现一些衍生问题,即调研主体只做了调研和分析工作,而未设计解决方案,调研结果未能转化为改革方案;或是调研主体设计了解决方案,但在基层单位未得到有效落实,限制了调研工作的价值发挥。

二、国有企业基层调研问题的成因

1.调研部门和干部存在惰性。基层调研的形式化问题本质上是调研干部存在惯性思维和惰性,这类调研干部往往自认为经验丰富,结合部分问题直接推测成因,未经调研先定调,在此后的调研工作中不做深入调查分析,自然会出现形式化问题。这类因经验而不重视调研工作的干部多为工作年限较长的干部,长期的经验积累使其在分析和处理部分基层工作问题时较为得心应手,但也更容易陷入思维定式,其中有部分干部认为基层调研只是收集论证依据的过程,调研分析和决策过程并不完全依赖调查信息,仅通过下级反映的情况就能判断深层问题和原因,因此这类干部对基层调研工作越发“应付”。

2.调研规划不科学不充分。目前,国有企业基层调研工作中最普遍的问题是调研低效化,即便调研干部高度重视调研工作、基层部门不干预调研过程,仍有可能出现收集材料、调查和分析问题等工作缓慢的问题,根本原因是调研部门或调研干部未提前做好调研规划,以至于在面对调研过程中的特殊情况或突发问题时无力应对。因此,可将基层调研低效化问题的原因归结为调研规划工作不科学充分,而这类现象还可细分为如下两类:第一,企业未建立常态化基层调研制度和基层调研工作循环改进制度。在这种情况下,基层调研均为临时性任务,调研部门只考虑解决基层生产、经营和管理问题,忽略了调研工作本身是否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因此,调研部门内部缺少对调研干部胜任力、调研工作绩效的综合评价,调研干部缺少自我评估、查漏补缺的条件,这导致了部分调研干部业务不熟练的问题始终存在。第二,调研部门未向调研干部提供调研方法建议和典型问题处理建议。即调研部门未主动收集基层调研工作中的特殊问题,也未针对相应问题制定处理建议。实际上调研干部在调研工作中遭遇的调研受阻、基层部门不主动配合等问题有一定的共性,调研部门可以总结相关问题的处理经验,为调研干部提供标准的应对方法和流程。但目前许多国有企业并未建立类似的经验总结和指导体系,调研干部应对特殊问题的调查分析和处置能力效果不够理想。

3.基层调研制度不完善。基层调研应当由上级调研部门、调研干部主导,出现基层部门诱导和干预调研工作现象的直接原因一般有两类:第一,调研干部本身缺乏责任意识,习惯于下指令,基层单位成员才敢于主动诱导和干预调研过程。目前我国国企现代化制度建设不断提速,大部分调研干部都有较强的责任意识,不会允许基层部门实施这类“按图索骥”的诱导行为。但仍有一些特殊情况可能导致调研干部难以直接发现基层单位的诱导行为,例如针对基层调研工作的监督机制缺失,调研干部的调研工作得不到有效约束,进而导致个别调研干部放任基层单位设计调研路线。第二,调研干部在调研工作中缺少主动权,难以保证基层部门按照自身需求配合调研工作。部分国有企业未明确基层调研责任和权力分配方案,少数情况下调研部门与被调研单位同级,调研干部在基层调研中得不到有效支持,无法有效向被调研单位布置工作。在这种情况下,被调研单位可能会提前设计好调研路线,当调研干部发现计划不合理并提出其他诉求时,基层单位多以借口阻挠调研干部调整计划,导致调研干部被迫按照基层部门安排好的路线调研,使部分问题被隐藏。上述两类问题均属调查主体和被调研单位的问题,但从根本上看,这两类问题都是由于基层调研制度不完善所致。调研干部对基层单位的放任,说明基层调监督制度缺失或落实不到位,调研干部才敢于任由基层部门“安排”调研计划;调研过程中的权责配置不明确,导致调研干部在基层调研中缺乏权力保障,难以确保基层单位妥善配合自身调研工作。因此,解决基层部门诱导和干预调研工作的问题不仅要矫正调研干部和基层单位领导的观念,还需要基层调研制度方面进行优化设计,提高制度的约束力和保障性。

三、国有企业基层调研问题的优化策略

1.加强调研团队建设和能力提升。国有企业基层调研中的调研主体问题主要是调查干部存在惯性思维和惰性,企业上层领导和调研部门应加强基层调研团队建设,增强全体调研干部的责任意识,消除个别调研干部的惯性思维意识和惰性。第一,企业应加强对全体调研干部的思政工作,全面强化责任意识。首先要让调研干部重新审视基层调研工作的重要性,使其意识到调研工作条件和方式会随时代发展而变化,只有深入基层直接观察、与基层职工充分沟通才能发现实际问题。其次要全面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调研干部的职业素养,形成积极主动发现问题、敢于解决问题的主动担当作为意识。第二,企业应全面矫正调研干部的惯性思维和惰性问题,通过专业培训和监督来解决工作观念和思路问题。这类培训的重点是矫正调研干部的观念,解释惯性思维对调研工作的危害,引起调研干部的重视,促使其主动改掉惯性思维习惯。同时要运用监督机制,对调研工作中不主动发现问题、不积极寻求问题解决方案的调研干部进行责任追究,逐步消除调研干部的惰性。第三,企业应彻查调研干部工作中的形式主义问题,及早调换队伍中观念和能力均有问题的干部。对极个别观念已经根深蒂固。并且思政工作、培训教育和绩效管理也难以矫正其行为的调研干部,调研部门领导要及时重整队伍,调整更换及时补充优质人才,提高整个队伍的综合能力。

2.精心设计调研方案增强靶向性。为避免基层调研过程中调研干部“手忙脚乱”的问题,调研部门应制定规范化调研方案设计工作制度,要求所有调研干部在调研前做好方案设计及其他准备工作,提高调查效率、质量,并更好地应对调研问题。第一,调研部门应建立明确的调研规划和执行制度,明确调研干部应承担的调研规划等一系列任务。调研制度中应明确所有基层调研规划应按照调研部门的标准进行设计,调研路线、调研内容、调研方法应全部由调研部门牵头设计。所有调研方案应先确定所需调研的问题,即明确基层调研方向,但也要能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其他问题,提高在调研过程中发现问题的能力。第二,善用信息化工作手段,提高调研工作效率和质量。一方面利用信息化沟通渠道,在调查前做好调研部门内的任务安排,在调研过程中做好上下沟通,消除调研障碍,在调研后及时转办发现问题或员工诉求,并尽快反馈问题解决结果;另一方面为基层调研提供高效的信息化工具,便于调研干部快速、完整地收集调研信息。第三,明确调查目标,保障调研结果的实践价值。主要针对不同调研设定明确目标,即调研干部要确保搜集到足够的材料,深入分析后应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案。调研干部可提前对典型问题的原因、对策等案例资料进行学习,总结方法和经验,以便在调研过程中快速结合实际发现的现象及问题展开分析,及时提供包含有完整解决方案的调研结果。

3.完善调研制度体系形成闭环管理。完善调研制度应以解决基层部门诱导和干预调研工作的问题为基本导向,重点解决调研干部责任落实不到位、调研干部权力无保障等问题。调研部门应制定更明确的基层调研工作制度,以约束调研干部行为,同时使基层部门更好地配合调研工作。还应构建闭环管理体系,推动基层调研工作的循环改进。第一,企业上层领导应做好调研指导工作,确保调研主体掌握主动权,避免基层调研过程中基层单位不配合等问题。应重点保障调研干部在调研过程中的执行权,包括调查基层单位非涉密资料、进入特定空间进行调查、在无基层单位领导者在场情况下组织职工进行匿名沟通和反馈等调查活动的权力,便于调研干部深入调查基层部门的真实问题。对于存在基层单位阻碍调研工作的情况,企业上层领导应为调研部门提供专门的反馈渠道,由党委、审计部门和其他内控部门进行二次检查,对发现的违规问题进行严肃处理,提高职工参与度和满意度。第二,调研部门应对所有调研工作进行长期评估,运用PDCA工作方法不断识别和改进常态调研制度,完善基层调研流程、标准、监督和考核机制等,以提高调研制度标准化水平的方式来提高调研工作效率。在常态化调研和循环改进过程中,应要求全体调研干部积极参与,以此快速提高调研干部(尤其是青年干部)的业务熟练度。

4.建立常态化调研制度畅通上下通道。国有企业基层调研工作低效化的问题主要是由工作改进机制缺失、工作准备不充分所致,企业调研部门应逐步建立常态化调研机制,并及早完善调研工作指导和应对调研工作特殊问题的指导体系。第一,调研部门应建立常态调研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基层调研工作循环改进机制。常态化调研机制建设涉及调研工作中的人员调度、调查方案设计、调查方案执行、调查结果与处理措施,调研部门应对各阶段工作的责任人、工作内容、监督和考核方式等进行详细设计,提供规范化的工作流程,确保每次调研都能做足前期准备。同时常态化调研制度也是基层调研闭环管理的基本前提,推动常态化调研对调研工作的创新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第二,调研部门应建立调研指南,总结基层调研常用方法、常见问题和处理方法,为调研干部处理各类特殊问题和突发状况提供有效指导。调研指南至少应包含两大类内容:一是对基层调研中常用的统计调查、实地调查、文献调查等方法,指南中收录的方法应与本企业调研工作需求、特点相匹配,内容应包括调研方法的操作标准和应用要点,确保基层调研干部的调研方法有据可依;二是对基层调研中的各类典型问题进行总结,提供应对思路和方法,重点总结基层调研过程中采集的信息失真等问题,针对具体问题为调研干部提供解决思路。

除了以上四方面内容,调研部门还应在调研规划制定过程中,探索领导基层联系点和调研相结合,不同层级领导干部混编调研等方式,进一步提高调研精度和质量。

四、结语

在当前国企改革大背景下,基层调研工作的重要性愈发显现,国有企业应有效解决以往基层调研中的形式化、按图索骥和低效化问题,加强调研团队建设,完善调研制度,并建立常态化调研机制,全方位提高调研工作质量,为企业内部管理提升和改革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猜你喜欢
基层单位调研部门
淮委领导看望慰问治淮一线和基层单位职工
浅谈如何做好基层单位政工人事工作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淮委领导看望慰问治淮一线和基层单位职工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基层单位档案管理问题及对策
医改成功需打破部门藩篱
脚踏实地扶贫调研
7部门
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