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都市圈营商环境同城化水平测度研究

2023-10-02 15:40许欣欣胡玥郑俊丞
关键词:营商环境

许欣欣 胡玥 郑俊丞

摘  要:本文聚焦成都都市圈,从市场环境同城化、政务环境同城化、法治环境同城化三个维度,构建都市圈营商环境同城化指标体系,综合评价成都都市圈营商环境同城化水平及演变趋势。研究结果表明,成都市的营商环境同城化水平远领先于德阳、眉山、资阳,从时间顺序来看,成都都市营商环境同城化水平呈现逐渐回落,而德阳、眉山、资阳呈现更加趋同的变化趋势;从发展均衡性角度看,成都都市圈营商环境同城化的三个方面均处于发展正常状态,其中法治环境同城化的发展均衡性相对不均,市场环境同城化的发展均衡性最为突出;从空间演化角度看,2017-2021年,成都都市圈营商环境同城化水平整体变化不大,但2021年德阳市在同城化进步方面迅速超过了眉山市与资阳市。针对研究结论,本文提出成都都市圈营商环境应从“磁场”效应、“洼地”效应及融合发展效应三个方面促进同城化发展。

关键词:成都都市圈;营商环境;同城化水平

中图分类号:F127;F299.27;F12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42(2023) 05-40-14

收稿日期:2023-02-10

*基金项目:成都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项目编号:2022C06)。

作者简介:许欣欣(1985—),女,成都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胡玥(1995—),女,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讲师;郑俊丞(1998—),男,成都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

一、引言

都市圈作为新型城镇化主体形态,是支撑全国经济增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重要平台。近年来,我国都市圈建设虽取得较好成绩,但仍存在同城化水平不高、同质化竞争严重、协同发展机制不健全等严重问题①。《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以打破地域分割和行业垄断、清除市场壁垒为重点,统一市场准入标准,推动各类信息互联共享,打造规则统一开放、标准互认、要素自由的营商环境,助力培育现代化都市圈②。营商环境,指企业等市场主体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所涉及的体制机制性因素和条件,是地区发展的重要软实力,更是核心竞争力①。而推动营商环境同城化,进一步破除区域间的市场壁垒,促进要素自由流动,是疏通都市圈发展瓶颈的关键所在。

成都都市圈,作为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对中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带动作用。但是与国家批复的其他都市圈相比,成都都市圈具有工业化水平较低,外贸结构亟待优化,人均消费水平不高等问题②。为助推成都都市圈高质量发展,进一步优化成德眉资区域营商环境,根据《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四川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成都市与德阳市、眉山市、资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共同通过《关于协同推进优化成德眉资区域营商环境的决定》,以共建统一开放的市场环境、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为着力点,强化协同联动,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共同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区域营商环境,实现成德眉资同城化更高质量发展。

基于此,本文聚焦成都都市圈,在厘清营商环境同城化内涵机理的基础上,从市场环境同城化、政务环境同城化、法治环境同城化三个维度,构建都市圈营商环境同城化指标体系,综合评价成都都市圈营商环境同城化现状及演变趋势,找准成都都市圈同城化建设的痛点与难点,从而为成都都市圈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二、文献综述

(一)营商环境同城化与都市圈发展

营商环境同城化,指某一区域内各城市科学规划、统筹协调、协同共治,共同推进区域营商环境优化工作。具体而言,在市场环境同城化方面,推进市场准入、市场主体登记管理、人力资源、创新资源、信用体系建设、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等维度的同城化,有利于都市圈内简化市场主体开办流程,不断提振市场信心,稳定市场预期,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形成规模经济,带动都市圈经济发展③。在政务环境同城化方面,推进政务服务、政务数据、政企沟通、公共服务等维度的同城化,联合发布“同城化无差别”受理事项清单,打通政务服务数据孤岛,实行一窗受理、一表提交、一网通办、一次办结,提高区域范围内公共资源的可获得性、便利性和均等性④,进而促进都市圈政务服务标准统一、便利共享与政策协同⑤。王嘉嘉等重点分析黄河“几”字弯都市圈内的政务环境,发现该区域内政务服务效率不高,特别政策引导和公共服务等方面表现欠佳①。在法治环境同城化方面,推进立法保障、监管执法、司法服务、法律服务、监督工作等维度的同城化,创新区域内监管执法模式,从而完善都市圈法治保障。程小白等就以大南昌都市圈为研究对象,从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四个层面发现大南昌都市圈内存在法律法规实施细则不清晰、立法与执法未同步和法律的废、立、改不同步等问题,提出以优化法治服务营商环境为抓手,促进大南昌都市圈高质量发展②。

(二)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测度

从2003年到2019年,世界银行连续17年对全球190个经济体的营商环境进行评估,并发布年度《全球营商环境报告》,该报告涵盖了企业全生命周期的11个一级指标以及相应的二级指标。但其营商指数旨在进行国际间比较,未针对国际城市进行评估③。国内学术界关于营商环境指标体系的研究涉及省份、区域、企业三个层次,呈现明显的层次差异。国家发展改革委遵循国际可比、对标世行、中国特色的原则构建了中国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在企业全生命周期视角设置15个指标,包括开办企业、劳动力市场监管、办理建筑许可等,完整地反映了企业从开办到注销的全生命周期链条,衡量中小企业的获得感和办事便利度;在城市高质量发展视角设置了3个指标,分别为市场监管、政务服务、包容普惠创新,综合评价各地投资贸易便利度④。顾雪芹等选取政府服务、产业转型、地区功能、人才环境4个一级指标和25个二级指标,对长江三角洲各省市营商环境建设实际成效进行综合评价⑤。魏淑艳和孙峰从自然条件、社会状况、政府环境、经济因素和基础设施等方面,构建东北地区营商环境评估指标体系⑥。聂辉华等从构建新型政商关系出发,从“亲”“清”两个方面构建城市政商关系健康评价体系,对中国285座城市的政商关系进行量化分析⑦。

综上所述,学者们已对营商环境进行了充分研究,但仍存在扩展空间:一是研究内容上,立足于新发展阶段,在协同优化营商环境与都市圈发展相结合的背景下,营商环境的内涵被逐渐丰富,营商环境的同城化水平有待测度与评价;二是研究对象上,现有关于营商环境的研究对象不断被细化,从国家到省域再到城市,充分考虑经济环境、市场环境及制度环境的地域差异对市场经济主体带来的影响,但是聚焦成都都市圈的研究仍较少;三是研究视角上,现有讨论都市圈发展的研究成果多从流通产业聚集①、基础设施便利化②、资源环境约束③等角度讨论都市圈发展的驱动因素,鲜有研究讨论营商环境同城化对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助推作用。鉴于此,本文选取成都都市圈为研究对象,在厘清营商环境同城化内涵机理的基础上,试图从市场环境同城化、政务环境同城化、法治环境同城化三个维度,构建都市圈营商环境同城化指标体系,综合评价成都都市圈营商环境同城化水平现状及演变趋势,实现从营商环境同城化的角度为成都都市圈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三、都市圈营商环境同城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一)指标选取

本文在构建成都都市圈营商环境同城化评价指标时,遵循数据和指标的可量化、综合性、可比性与可靠性原则。可量化指所选指标能够被科学量化,综合性指所选指标能够全面反映各城市营商环境同城化建设情况,可比性指所选指标能够做到各城市可比,可靠性指所选指标数据来源的可靠性,本文采用的数据均来自各城市公开统计数据。

2022年12月2日,四川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通过《成都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该条例从区域市场环境、政务环境、法治环境三个维度强调成都市、德阳市、眉山市和资阳市的协同优化营商环境。成都市与德阳市、眉山市、资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共同通过《关于协同推进优化成德眉资区域营商环境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在市场环境方面下设11个二级指标、政务环境方面下设5个二级指标、法治环境方面下设5个二级指标,详细阐述成都都市圈协同开展营商环境同城化工作。据此,本文以市场环境同城化、政务环境同城化、法治环境同城化为一级指标,在剔除无法获得具体数据的指标后,筛选设置19个二级指标,构建成都都市圈营商环境同城化评价指标体系。

1. 市场环境同城化

(1)市场准入。市场准入反映不同所有制主体进入某一市场的难易程度。市场准入管制不仅会增加企业经营的隐性成本,而且会削弱市场内部竞争,降低企业创新能力和地区生产率水平①。从同城化视角,都市圈中不同城市消除市场主体进入壁垒,取消或放宽市场准入限制,使得市场主体在都市圈中不同城市以相同的制度自由进出,而市场主体增加率能够很好地衡量当前年度城市市场主体进出的难易程度和不同城市之间市场主体进出难易程度之间的差异。因此,本文以每年市场主体增加率衡量市场准入的同城化程度。

(2)市场主体登记管理。市场主体登记管理反映市场主体注册、经营、注销难易程度。從同城化角度,都市圈推进企业注册一体化登记,精简注册流程,减少企业注册过程中损耗的时间,最终达到市场主体在都市圈中全区域同流程简易注册,“证照分离”企业注册登记平均时长能够很好地反映当前年度城市市场主体注册经营的难易程度和不同城市之间是否在市场主体登记经营政策上一致。因此,本文以“证照分离”企业注册登记平均时长衡量市场主体登记管理的同城化水平。

(3)土地要素保障。土地要素保障反映一个地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保障程度。从同城化的角度,都市圈不同城市协调推进产业用地供给,共同对都市圈产业用地合理规划,发挥产业集聚效应。产业用地市场供应同比增加率能够衡量当年年度混合产业用地情况与不同城市间混合产业用地供给协调程度。因此,本文以“产业用地市场供应同比增加率”衡量土地要素保障的同城化。

(4)融资便利。融资便利反映了一个城市能否通过融资体系降低企业的融资约束,从而提高企业的投资效率与经营绩效 ②。建立起跨区域的便捷融资服务平台,以都市圈核心城市带动小城市,整合都市圈内金融信用信息服务资源,基于同城化的角度来看,企业依托于跨区域融资平台能够更简单地从都市圈不同城市获得贷款,每年跨区域企业贷款、绿色贷款、普惠小微贷款同比增加率能够反映不同城市跨区域信贷系统建设情况和不同区域之间发展情况的差异。本文以“每年跨区域企业贷款、绿色贷款、普惠小微贷款同比增加率”和“年末存贷款余额与GDP之比”衡量融资贷款便利的同城化。

(5)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是一种稀缺性资源,人力资源决定了企业运用新技术新设备的能力,尤其是在知识经济的时代,更要考虑人力资源的支撑作用③,从同城化的角度来看,建立人才共享机制,通过制定人才名录,联通都市圈内城市人力资源服务平台,促进人力资源的有序流动,是促进市场环境同城化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本文以“每十万人高等教育人数”衡量不同地区劳动力质量的均衡情况,以“每年从业人员总数与城市常住人口之比”衡量不同地区劳动力就业饱和程度。

(6)创新资源。都市圈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和创新主体空间,应把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作为其核心内容之一 ①,而良好的创新资源能够体现地区企业创新能力,对现代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有重要影响 ,对提升市场活力有重要影响。本文借鉴张三保等的中国城市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②,采用“研发与实验发展(R&D)经费内部支出与GDP之比”衡量创新资源。

(7)公共资源交易。从同城化的角度,每年公共资源交易跨区域、跨层级、跨平台交易数量能够反映当年都市圈内城市共享公共自由交易平台的建设情况以及都市圈内不同城市的建设差异。因此,本文以“每年公共资源交易跨区域、跨层级、跨平台交易数量”衡量公共资源交易的同城化。

(8)公用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供电和供网等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依赖的基本物质条件,是区域可供生产和生活使用的基本物质要素的状况 ③。参考郭家堂和骆品亮的衡量方法④,以“互联网接入宽带用户数与年末总户数之比”“供电总量与年末户籍总人口之比”“人均道路面积”衡量公用服务指标的同城化。

(9)信用体系建设。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信用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前提和基础 ,诚实信用原则一直都是自由市场的核心通用原则,企业发生失信行为会严重破坏当地营商环境⑤,因此,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对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从同城化的角度,被投诉企业数与企业总数的比值反映了当年城市的失信联合惩戒机制情况,当惩戒机制逐渐起效,比值将会随之下降;同时,也能反映不同城市间在机制政策建设的趋同。据此,本文以“被投诉企业数与企业总数的比值”衡量信用体系建设指标。

(10)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灵魂,是激发市场活力的内在动力,是市场力量能否发挥的关键⑥。因此,平等竞争是市场环境优化的目标取向,优化市场营商环境就要消除不同市场主体之间、不同地域市场主体之间的差异政策,杜绝由于不同性质、不同地域的市场主体而出现的歧视性政策,做到各市场主体能够在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有序竞争。《决定》中也提到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及时清理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本文以“每年民营企业增加值的同比增长率”衡量不同区域统一反歧视、公平市场政策措施的实行情况。

2.政务环境同城化

(1)政务服务。公政务服务改革作为数字化转型的重要路径和关键环节,政务服务数字化改革有利于推动国家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传递更大的公共价值①。在新时代背景下,各级地方政府政务服务由线下办理逐步转移至线上办理。同时,《决定》中提到扩大跨区域通办政务服务事项范围,推进12345政务服务热线互联互通。因此,本文以“12345政府服务人均服务量”衡量政务服务的同城化。

(2)政务数据。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大数据已经成为了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发达国家逐步认识到开放治理的重要性,率先发布了政府数据开放的相关政策②,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将政府工作部门在日常工作总所累计的卷宗和数据在网络上开放,并将其视为一种提高政府透明度的政策和理念,同时也认为通过这种方式政府能够更好的提供公共价值③。因此,本文以“每年共享的政务数据数与政务数据开放平台数据总数之比”衡量不同区域政府协同推动政务数据共享。

(3)政企沟通。地方政府勇于担当,与企业一起应对重大挑战、解决实际问题,能够更好地发挥政府对优化营商环境的引导作用④。本文参考聂辉华等(2019)⑤对“亲”型政商关系的评价,以其“政府关心”的得分作为量化依据。

(4)公共服务。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是实现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途径,有利于为促进都市圈创新协同发展提供可持续的内生动力机制⑥,本文参考刘凤等的研究,将公共服务分为公共教育、社保就业、医疗卫生三个维度,以“教育支出占总财政支出之比”“社保与就业支出与总财政支出之比”“每万人医院床位数”衡量公共服务水平。

3.法治环境同城化

(1)立法保障。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立法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制度支撑①,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核心在于建立起稳定的市场制度和规范,其主要目的是在于让市场主体能够有意识的感受到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②,在同城化的角度下,在涉及营商环境的法律法规立法上,加强不同区域政府间沟通协作。因此,本文以“每年协同营商环境类立法数量与营商环境类立法总量之比”为衡量指标。

(2)监管执法。推动公平简便的监管规则和标准,清理对不同企业歧视性或差异性的监管做法,破妨碍公平竞争的体制机制障碍,能够促进市场公平准入和公平竞争,监管执法是促进市场公平环境的有利方法③。在2015年8月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广随机抽查规范事中事后监管的通知》中提出“双随意,一公开”监管模式,同时《决定》中提到深化“双随机、一公开”模式,加强协作联动,统一监管标准。因此,本文以“每年“双随机、一公开”协同查处案件数量”衡量不同区域政府“双随意,一公开”协作的程度。

(3)司法服务。公正司法在稳定预期、提振信心、激发活力、促进发展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④。本文参考谢红星基于法治化视角对营商环境评价指标的研究⑤,以“司法服务人次与城市人口之比”为评价指标。

(4)法律服务。法律服务不仅是法治化营商环境的保障,更是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⑥,在同城化方面,《决定》提到依托天府中央法务区建设,促进法律服务资源共享,“法律业从业人口与城市常住人口之比”指标从横向来看能够衡量不同城市之间法律服务建设的差异,从纵向来看能够反映不同年度城市法律服务建设情况。因此,本文参考谢红星的研究,将“法律业从业人口与城市常住人口之比”作为法律服务同城化的评价指标。

(5)监督工作。对于城市营商环境的建设不仅需要政策的支持,更需要时刻监督政策的实施情况,对于都市圈营商环境同城化而言,牵一发动全身,不仅涉及各城市间利益调整,还涉及权责重塑、管理模式再造、工作方式转型等,《决定》中也提到要建立以市场主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等为主的营商环境社会监督员制度,随时考察城市营商环境建设狀况,同时与其他三市人民政府协同开展活动。因此,本文以“全年营商环境执法检查、代表视察、专题调研次数”衡量不同区域政府对营商环境监督工作的协同发展。

(二)数据来源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成都都市圈,具体包括成都市、德阳市、眉山市、资阳市,本文数据主要源自于2017-2021年五年间成德眉资四个城市的《统计年鉴》与对应年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以及各城市政府部门官网发布文件、各城市每年政府工作报告。部分缺失数值采用插值法补齐。

(三)研究方法

1.熵权法。该方法运用每个指标的信息熵大小确定评价指标权重,首先本文借鉴孟生旺(1992)①的无量纲化处理方式,消除度量单位不同带来的影响。

计算第j个区域第项指标的比重:

计算第项指标的熵值:

计算差异性系数:

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

2.基本标准差分级方法。借鉴刘凤等(2022)②研究方法,以成都都市圈内各城市营商环境同城化综合水平为标准点,以此确定都市圈营商环境同城化相对发展差异指数,公式如下:

其中为D相对发展差异指数,为标准差,并且根据D的大小将其划分为4个层次,分别为相对富集区(D≥0.5)、相对均衡区(0≤D<0.5)、相对短缺区(-0.5≤D<0)、严重短缺区(-1≤D<-0.5),以此衡量都市圈内营商环境同城化发展的差异。

3.基尼系数法。基尼系数是国际通用的,用于衡量国家或地区居民收入差距的常用指标之一③,现被广泛用于各类指标的测度分析。本文参考王雪晴和田家华(2021)的研究,对指数G进行划分,将G<0.2此种情况划分为都市圈营商环境同城化发展较为均衡,差距不大;将0.2≤G<0.4此种情况划分为都市圈营商环境同城化发展正常,将0.4≤G<0.6划分都市圈营商环境同城化发展差距较大,将G>0.6表示都市圈营商环境同城化发展差距悬殊,计算公式如下①:

(四)指标体系

通过前述指标选取分析,构建成都都市圈營商环境同城化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权法测算成都都市圈营商环境同城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见表1)。

可以看出,在一级指标方面,市场环境同城化的权重为40%,政务环境同城化的权重为27%,法治环境同城化的权重为33%,说明市场环境同城化对于都市圈营商环境同城化的贡献程度最大,其次是法治环境和政务环境。具体而言,在市场环境同城化方面,权重占比的前三名指标分别是创新资源、市场主体登记管理、公共资源交易,根据熵权法的原则,指标熵值越小,离散程度越大,该指标对综合评价的影响也越大,这意味着成德眉资都市圈同城化在创新资源、市场主体登记管理、公共资源交易方面相较其他指标而言并没有做的很好。因此,在各城市要加快共建高质量创新共同体,加强创新政策协同、创新主体合作、创新资源共享、创新成果转化;同时,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减少企业注册负担,常态化运行一体化企业登记绿色通道。在政务环境同城化方面,权重占比第一的是政务服务指标,其次是政务数据和政企沟通。这表示在打造政务环境同城化的过程中,应重点运用现代化信息手段,搭建政务数据资源共享平台,推动各城市政务服务信息系统整合对接,提高政务服务水平,建立常态化政企沟通机制。在法治环境同城化方面,权重占比第一的指标是法律服务,其次是监督工作和司法服务,意味着要以法律服务为着力点,促进律师、公证、司法鉴定、仲裁、人民调解等法律服务资源整合共享,推动都市圈整合完善法治环境,发展法律服务产业等。

四、成都都市圈营商环境同城化水平分析

(一)成都都市圈营商环境同城化综合水平分析

根据熵权法计算得出成都都市圈营商环境同城化综合水平,如表2所示。从都市圈成员城市来看,成都市的营商环境同城化水平远领先于其他城市,其次是德阳市排名第二,眉山市排名第三,资阳市排名四,突出了成都市作为都市圈中心城市的集聚能力和引领能力;从时间顺序来看,各城市营商环境同城化建设水平出现了细微变化,如成都市呈现逐渐回落和其他三城更加趋同的变化趋势,德阳市则是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

(二)成都都市圈营商环境同城化各维度指标均衡性分析

本文运用基尼系数法对成都都市圈营商环境同城化的一级指标市场环境同城化、政务环境同城化和法治环境同城化等具体情况进行均衡性测度,如表3所示。可以看出,一是成都都市圈营商环境同城化三个一级指标的基尼系数均小于0.3,处于发展正常状态;二是在一级指标中,法治环境的G值最大,说明法治环境同城化的发展均衡性相对不均衡;三是市场环境同城化的G值最小,说明市场环境同城化的发展均衡性最为突出。

具体从时间维度来看,2017-2021年成都都市圈营商环境同城化一级指标基尼系数如表4所示。其中,市场环境同城化指标从2017年至2021年其基尼系数逐渐下降,说明成都都市圈内市场环境同城化有了长足的进步,特别在2021年出现了显著的下降,说明成都市政府在《决定》颁布后除了加强本市的营商环境的优化外,对于成都都市圈同城化营商环境的发展更加重视;政务环境同城化基尼系数从2017年至2019年维持在0.11到0.12水平,从2020年出现细微下降趋势,说明随着成都都市圈相继出台一系列“一网通办、一窗通办”政策,有效提高都市圈的政务服务效率和能力,缩短都市圈政务环境发展的差距;法治环境同城化基尼系数从2017年起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在五年的时间里出现较大进步,从0.17下降至0.11,处于较低的水平,说明随着深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互联网+监管”、信用监管等各类监管的协作联动建设司法服务线上平台,实施民商事诉讼繁简分流、简案快速审执、司法文书电子送达等便利化措施,成都市更好地发挥了回波效应,有效地提高了都市圈内法治环境的协同发展。

(三)成都都市圈营商环境同城化空间演化

本文根据基本标准差分级方法计算成都都市圈内各城市营商环境同城化发展的差异,并根据等级进行划分,运用ArcGIS10.8软件绘制了2017-2021年成都都市圈营商环境同城化水平空间图,如图1、图2所示。具体来看,2017-2021年,成都都市圈营商环境同城化水平整体变化不大,这可能与成都都市圈于2021年才获国家层面正式批复有关。从2017年以来,成都市营商环境同城化水平处于绝对领先水平,意味着成都作为都市圈的中心城市,在营商环境建设方面也具有绝对领先优势;在2017年眉山市和德阳市的营商环境同城化水平相差不大,不过在2021年出现了较大变化,说明德阳市受成都市带动作用较大,在同城化进步方面迅速超过了眉山市与资阳市。而资阳市受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有限,其营商环境同城化发展水平最弱,这也印证了方茜①的研究,资阳市相较眉山市和德阳市而言,其与成都的关联性相对较小。

五、对策建议

综合以上分析,为协同推进营商环境同城化,不断提高成都都市圈的综合竞争力,助推成都都市圈发展战略走深走实,本文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是要持续发挥成都核心示范作用,打造都市圈营商环境“磁场”效应。深入推进成都都市圈营商环境同城化,需要不断强化成都作为中心城市的主干引擎作用,通过集聚人才、资金、产业、信息等多种要素,以技术转让、产业转移等多种方式传播到都市圈内周边城市。利用成都的区位优势,鼓励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加强合作,降低市场准入门槛,鼓励跨国公司总部、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和金融机构等入驻成都,平等对待国内外投资者,降低市场主体经营成本,从多个维度重点优化标杆城市的营商环境。

二是要补足营商环境同城化短板,创造都市圈营商环境“洼地”效应。本文研究发现虽然成都都市圈同城化水平已有长足发展,但是眉山、资阳与成都在营商环境上仍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在创新资源、政务服务、司法服务、法律服务上。需要继续推动标杆城市资源各要素向周边城市流动,将中心城市的产业园区、基础设施、文化等部分动能转移出去;需要持续发展成德眉资一网通办平台,通过资源共享、数据互通、服务协同,实施跨区域、跨部门、跨系统、跨层级的业务协同,推动政务服务环境一体化;需要合力打造公共法律服务品牌,以公共法律服务平台为载体打造都市圈公共法律服务网絡数据库,实现法律业务和信息数据共享。

三是要构建都市圈利益共同体,实现营商环境融合发展效应。构建“共商、共建、共享、共赢、共生”的都市圈利益共同体,建设分工合作的产业生态圈、互联互通的交通圈、服务协同的政务圈、便利共享的生活圈,推动产业共建、人才共用、资源共享,真正实现“规划同图、计划同步、项目同库”的营商环境融合发展效应。

(实习编辑:郑 舒)

Measurement Study on the Homogenization Level of Business Environment in Chengdu Metropolitan Area

Xu Xinxin1 Hu Yue2 Zheng Juncheng1

(1. Business School of Chengdu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106; 2. Chengdu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hengdu, Sichuan, 610225)

Abstract: Focusing on Chengdu metropolitan area, this paper builds an indicator system for business environment homogenization from three dimensions of market environment, government environment and the rule of law environment, and the level and trend of Chengdu metropolitan areas business environment homogenization and evolution are comprehensively evaluated.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 homogenization level of business environment in Chendu is far ahead of the cities of Deyang, Meishan and Ziyang. In terms of the time sequence, the homogenization level of business environment in Chengdu metropolitan area has gradually declined, while the homogenization level in the cities of Deyang, Meishan and Ziyang has shown a more convergent tre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evelopment balance, all the three aspects of business environment homogenization in Chengdu metropolitan area are in a normal state of development, where the development balance of rule of law environment homogenization is relatively uneven, and that of market environment homogenization is the most promin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patial evolution, the overall change of the homogenization level of business environment in Chengdu metropolitan area has remained relatively stable from 2017 to 2021. However, in 2021, Deyang City has rapidly surpassed Meishan City and Ziyang City in the homogenization progress of business environment in Chengdu metropolitan area. Based on the findings of the study, this paper suggests promoting homogenization development of the business environment in Chengdu metropolitan area from three aspects: the “magnetic field” effect, the “ lowland” effect, and the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effect.

Key words:  Chengdu metropolitan area; business environment; homogenization level

猜你喜欢
营商环境
淄博市优化营商环境助推新旧动能转换的实践与思考
围绕“三最”目标打造“四型”政府
沈阳市旅游行业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的建议
济南市天桥区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地方人大在创建法治化营商环境的作用研究
“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与东盟营商环境差异与协同构建研究
淄博市淄川区优化营商环境推动老工业区转型
准入规制与经济增长:基于跨国面板数据的分析
我国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研究
营商环境视野下的自贸区金融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