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3-10-03 14:57林夕瑶
东方娱乐周刊 2023年8期
关键词:茶法打圈茶盏

林夕瑶

烧香点茶,挂画插花。

四般闲事,不宜累家。

——《梦梁录》

茶文化在我国历史悠久,发乎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而盛于宋。宋代点茶在中国茶道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宋代是中国茶文化的鼎盛时期,上至王公大臣、文人僧侣,下至商贾绅士、黎民百姓,无不以饮茶为时尚,饮茶之法以点茶为主。

点茶法是宋代斗茶所用的方法,宋代点茶比唐代煎茶法更为讲究,包括将团饼炙、碾、罗,以及侯汤、点茶等一整套规范的程序。茶人自己饮用亦用此法。

这时不再直接将茶放入釜中煮熟,而是先将饼茶碾碎,置碗中待用。以釜烧水,微沸初漾时即冲点碗中的茶。为了使茶末与水交融成一体,于是就发明了一种用细竹制作的工具,称为“茶筅”。

宋代的点茶形式是将团饼经炙茶后将茶碾磨成粉末状,然后再用筛罗分筛出最细腻的茶粉投入茶盏中,即用沸水冲点,随即用茶筅快速击打,使茶与水充分交融,并使茶盏中出现大量白色茶沫为止。

一、点茶非遗传承人

点茶非遗传承人徐志高先生,是土生土长的径山人。他深入研究宋代茶文化,从文献研究一直到点茶技艺的活态展现,又对点茶跟日本茶道的关系进行研究,最终挖掘到故乡径山点茶。

为了探寻点茶法,徐志高不仅接触和研究日本的茶道,并且从日本抹茶茶道的变迁中追溯中国点茶的文化,其后也在研究的过程中进行创新,徐志高创造性地将《大观茶论》中的七汤注水法改成更适合现代的三汤点茶法,把深奥难懂的宋代分茶(茶百戏)技艺,用创新调膏法的形式让所有人都可以轻松把玩。径山点茶便是采用三汤点茶法。

二、点茶步骤

宋代点茶分为“碾茶—罗茶—候汤—熁(xié)盏—点茶 ”五个基本步骤。

第一步,投茶。根据茶盏大小,量茶而入,投茶末0.8 g。(注:此处以11 cm×6 cm 的盏具为例。)第二步,注汤调膏。注入少量嫩水(水温不宜过高),其量刚浸过茶末即可,不宜多。用茶筅贴盏壁旋转搅拌,其目的是融合茶与水,同时打开茶粉可能存在的结块,视茶末与水相融形成黏稠的膏状即可。

第三步,注汤击拂。注水至3~4 分盏位(注:切忌超出4 分盏位)。以茶筅来回击拂茶汤,需幅度大、速度快(注:只能直线来回,切忌打圈)。此时茶汤末饽会迅速泛起,并产生明显的“粥面”效应,视末饽泛起至4~5 分盏位时即可(注:此步需将茶汤末饽击打出一定的厚度和浓度才可再进行下一步)。

第四步,添汤击拂。添一分水位,来回运筅击拂茶汤,为避免溅出,运筅幅度和力度不需要太大,均匀击拂,此时末饽会逐渐变得洁白、浓密,茶与水达到了一定高度的结合点。

第五步,轻拂调细。经过击拂后的茶汤表面难免有参差不齐的大小气泡,此时就需要将茶汤调细。于茶汤表面,保持来回的击拂轨迹和一定的速度,交替游走于左右盏壁。调细的茶汤末饽会变得非常细腻绵密,所谓“结浚霭,结凝雪”,即如此。(注:调细时,茶筅末端需要保持在末饽之下,可将握筅手势改为指握来增加运筅的灵活性。)

三、茶具

点茶的器具多样,其中包括执壶、建盏、水盂、茶筅、茶匙、茶枕、茶罐。其中执壶、茶筅、建盏是点茶专用的重要茶具。

四、宋代点茶及要点

在北宋时期,从达官贵人到平民百姓,无不以斗茶为乐,乐此不疲。

宋代斗茶就是比试谁的茶汤汤花──沫饽在盏面上的时间保持更久,称为咬盏,直到花散水出,称之为“云脚散”,经过几个回合来决出胜负。宋代斗茶内容包括斗茶品、斗茶令、茶百戏。宋代斗茶用的方法就是点茶。

点茶采用七汤注水法。首先清洗温热茶盏,用环式注水的方法温热盏面,在热水里打圈搅动茶筅,以使“盏热而茶难冷,难冷而茶味不变”。

取两匙左右的红茶粉,置于茶盏中央(注水调膏)。

一汤:可用汤匙先将茶末调成膏状。水要环绕着茶注入,不可直接冲在茶末之上。

二湯:二回注水要求来回成一条直线,快注快停。

三汤:三回注开水时,运用茶筅要轻盈均匀,此时茶面沫饽大半已成定局。

四汤:注入的开水量要少,茶筅的击拂要舒缓。

五汤:此时注入开水要看茶汤沫饽的状态决定击拂轻重。

六汤:如果这个时候沫饽勃然而生,只要缓慢搅拌就行。

七汤:最后一次注开水要看沫饽厚薄、凝固程度,如果达到要求,点茶便可完成。

而徐志高创造性地将《大观茶论》中的七汤注水法改成更适合现代的三汤点茶法。

一汤:调膏。定点细水流注水,注意水不要没过茶粉。用茶筅以打圈的方式,充分混合水和茶粉。

二汤:点茶。注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水,先用茶筅绕着盏心周旋回转,再以前后或M 形方向用力击拂茶汤,使汤花凝结厚重即可。

三汤:定点注少量的水,轻轻击拂汤花表面,使之细密洁白、经久不散。

最后,将绿茶粉调成膏状,在茶汤上画上喜欢的图画或文字。

宋代点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同时也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猜你喜欢
茶法打圈茶盏
白鸟与茶盏
微雨茶馆
漂泊颂
微雨茶馆
一种多功能标准化剥线钳在电力计量装置安装中的应用
黑釉茶盏烧制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人文天地
角质层太厚怎么办
我国古代茶法演变规律研究
论清史馆《食货志·茶法》对清代“茶法”的重新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