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推进新时代劳动教育,难在哪儿?

2023-10-04 03:43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23年5期
关键词:高质量劳动学校

○ 左 右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对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三位一体”统筹安排,作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战略部署。劳动教育第一次被写入党代会报告,再次彰显其在“全面培养人、培养全面的人”中的重要地位。

2022 年4 月颁布的《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 年版)》,确立了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独立育人属性,标志着中国特色劳动教育正式进入以课程标准为引领的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新时代党和国家对劳动教育的重视与日俱增,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积极探索,劳动教育呈现出多点开花、欣欣向荣的态势,实现了一定层次的飞跃。但是在实践中,劳动教育仍存在诸多问题,如劳动教育被弱化、被淡化、被异化,体系不完整、实施无保障等。劳动教育还存在形式主义的问题,如参观时的“做秀”、展示时的“表演”、评价只注重文档资料等。这些问题,都严重阻碍了劳动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就劳动课程而言,有的学校将劳动课程视为点缀式课程,不按要求开设,甚至根本没有相关活动安排。有的学校并未把劳动教育列入课程范围内,而是或“上边拨一拨,下面转一转,你不拨我不转”,或“走着瞧,试着看,打太极,应付办”,或“两张课程表,各有小算盘”。相比其他学科,劳动课程的师资力量还很薄弱,教学方式单一,理论传授过多,课外实践较少。

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上热下冷”的诸多问题,有着深层次的原因:

其一,在互联网时代,部分青少年受消费主义文化思潮影响,勤勉踏实等传统劳动价值观受到冲击,形成了“热度至上”“流量变现”等价值观。在这种不良文化裹挟之下,劳动被视为脏累差的苦差事,甚至被当作一种惩罚手段。这就弱化了劳动教育的内在精神价值,强化了学生轻视劳动的心理。

其二,在升学压力下,学生的劳动时间被严重挤压。不少学校只关注学生的文化成绩,对劳动教育缺乏应有的重视。家长更是看重孩子的考试成绩排名,认为只有围绕文化知识学习和考试开展的活动才是“正事”。有的学校虽然也开展劳动实践活动,但只停留在种花种草、清洁卫生等简单重复的体力劳动上,缺乏科技性、社会性、创造性,弱化了劳动教育的丰富内涵。

其三,劳动教育缺乏应有的资源支撑。劳动教育具有实践性、技术性,需要一定的设备、材料等物质条件,以及校内外劳动教育场所和基地。然而在现实中,不少中小学校劳动课程基础设施建设配套不足,缺乏专用教室与实践基地、经费不足等现象十分普遍。这些软硬性资源短缺都制约着学校劳动教育的开展。

其四,劳动教育缺乏师资力量。为了保障劳动教育顺利实施,中小学校应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配备必要的专职教师。然而实际上,大部分中小学校缺乏劳动教育专职教师,学校的劳动课程一般由其他学科教师承担。兼职教师通常都没有接受过劳动教育培训,缺乏必要的劳动知识和专业技能,以致教育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那么,怎样解决上述问题,推动新时代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呢?

首先应明确认知。高质量劳动教育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应聚焦于劳动教育的育人质量,落实“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真正实现劳动教育的潜在价值。高质量劳动教育需建设科学的劳动文化。新时代劳动文化是人们对于劳动平等、劳动地位、劳动价值等稳定而持续的认识,是劳动教育全面实施的有力支撑。科学的劳动教育应引领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在丰富的劳动实践中获得正确的劳动认知、深厚的劳动情感以及创造性劳动的能力,寻求自我本质,实现人生价值。

其次,强化家长的示范引领作用。家庭是劳动教育的第一场所,学生对劳动的认识首先来自于家长。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至关重要,重在树立崇尚劳动的良好家风。

然而对许多家庭来说,劳动实践教育几乎是陌生的字眼,孩子们会做的越来越少,肯做的为数不多。为此,学校可以通过家长学校大力宣传劳动教育,强化家长对于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通过制订劳动清单,请家长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子女自觉参与劳动,和学校的劳动教育始终紧密配合。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给孩子创造劳动实践机会,鼓励孩子掌握洗衣、做饭等必要的家务劳动技能,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长应给予孩子一定的劳动选择空间,并和孩子一起参与劳动,引导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养成劳动习惯。

再次,充分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学校通过全面系统的劳动教育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劳动价值观,传授劳动知识与劳动技能,是劳动教育的最佳场所。在劳动新课标背景下,学校应致力于劳动教育难题破解、劳动场域建设、劳动课程开发、劳动样态营造,将劳动教育这个大命题做实、做细。比如,实现劳动课程综合化、科学化、规范化,让劳动教育成为常态;开发广义的劳动课程,挖掘丰富的劳动教育资源,开展智慧型学习、研究性学习、跨学科学习、项目制学习、融合式学习等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多样化学习,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

学校还应加强对劳动教育的过程性评价,将参与劳动课程学习和实践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传统的静态、量化的评价往往不能反映学生参与劳动过程的全貌。而劳动教育的过程性评价不仅关注劳动产品,还关注劳动认知、劳动技能、劳动意志、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和劳动价值观等过程性表现要素,能够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做到以评促教。

鉴于劳动教育实践中许多问题均源于教育工作者对劳动教育的基础研究的欠缺,相关部门及中小学校还应尽快采取措施,切实补齐短板,加强劳动教育的基础研究。

最后,强化社会的支撑作用。劳动教育不仅是学校行为,更是政府行为。区域劳动教育的落实情况,还取决于政府的重视程度。各级政府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明确面向当地中小学校开放的劳动教育场所,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运营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比如职业体验、学工学农、志愿服务、技艺传习等中小学劳动实践基地,为中小学校提供多样化的劳动教育资源。

此外,伴随着智能化发展出现的“数字劳动”、“虚拟劳动”、新型服务性劳动、社区治理等都是社会劳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学校在设计劳动项目时,既要考虑家庭资源,又要考虑社会资源。只有家、校、社协同育人,才能真正构建起高质量的劳动教育体系,才能把劳动颂歌写在中国大地上,写在广大中小学生的实践行动中。

猜你喜欢
高质量劳动学校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