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坚毅品质的科学内涵及培育路径

2023-10-07 08:44黎晓娜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23年8期
关键词:科学内涵培育路径大学生

黎晓娜

[摘 要]坚毅品质是指个体在实现有意义、有价值的长期目标过程中能够容忍逆境、保持兴趣与激情、持续努力、坚守信念的心理品质,由目标性、自觉性、抗逆性、坚持性、兴趣性、适应性和有益性等构成,是新时代大学生与时俱进的素养之一。坚毅品质通过成就目标设置与讨论、建构自主支持环境、确立区域内挑战性任务、培养成长型思维、体验自我效能感、开发校本课程等策略来培育。

[关键词]大学生;坚毅品质;科学内涵; 培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3) 08-0069-05

顾明远先生说过:“‘人的发展’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根本点。”2014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明确学生应具有适应终身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坚毅品质是非认知素养的必备能力之一。坚毅品质是一种与成功密切相关的可塑的心理资源,能够表示个体克服逆境、追求长期目标的决心和勇气,也是团体凝聚力,甚至是一个民族性格的标志,它引领当今的时代潮流,更是21世纪核心竞争力的标志之一。在过去的10多年里,坚毅品质成为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关注的热点。坚毅个体能够保持对长期目标的忠诚,不仅是能够做出非凡的事情,也容易实现显著成就,它激发个体挑战自我,这是因为坚毅个体能够维持当前的活动内容且保持持续努力。高坚毅的人能够更好地利用他们的能力,不太容易被短期目标分散注意力,也不会因为遇到挫折和失败而感到气馁,且更愿意在具有失败风险的情况下选择坚持,即使有可能会因此而有所损失,他们仍愿意在失败时坚持更长时间,付出更多努力。

大学生是祖国建设的后备力量,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流砥柱,必须具备承受压力、克服困难、忍受逆境、保持兴趣、坚守信念、持续努力、坚韧乐观等不屈服的精神。坚毅品质是大学生生活、学习、人际交往、人生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的主要影响因素。然而当今的大学生多生活平稳,几乎没有经历磨难,而在未来竞争中要保持充分的竞争力,需要经历更多困苦和磨难。因此,坚毅品质的培育与激发是必不可少的。诸如此类的教育很普遍,如,日本开展的“吃苦教育”、美国的“实践磨炼”、英国的“生存教育”以及澳大利亚的“生活与课程相结合”,都是在教育实践中创设一定挑战性任务来培育大学生的坚毅品质。

一、坚毅品质的起源

20世纪末以来,积极心理学的创始人马丁·塞利格曼提出促进成功的因素包括坚持性、 自我控制、乐观、热情、好奇、社会和情感智力、 感恩和喜悦以及富有弹性等。因此,可以说坚持性最早是由塞利格曼提出,也叫作特殊性格力量。美国心理学家达克沃斯将坚持性定义为坚毅品质,[1]是指对具有挑战性的长期目标的激情与毅力,描述个体在面对长期目标带来的挑战或障碍时坚持不懈努力的心理倾向,代表一个人对长期目标的毅力、激情与耐力,尤其强调“耐力与持久性”,可以分为状态属性和特质属性,在可塑、可教过程中,坚毅属于状态资源,一旦形成个性,坚毅品质转化为特质属性。

《古汉语词典》中“坚”是指坚持、坚强、坚定,“毅”是指意志坚定、果断。《现代汉语词典》将“坚毅”定义为坚定并且有毅力。而在英文中,坚毅(Grit)最初的意思为粗砂石、砂砾。在学术界,研究者们对坚毅概念的界定也不尽相同。达克沃斯和她的同事们认为坚毅是对长期目标保持坚定不移的至爱以及为此付出持续不懈的努力,即使面对挑战、失败时仍保持兴趣与激情的心理品质,主要包含为长期目标的勇气、责任心、忍耐力、乐观、复原力以及超越完美的卓越等属性,是跨多个领域的自适应资源。Maddi等人认为“坚毅”是一种存在主义的勇气和动机。[2] Kaili Rimfeld等人认为,坚毅包括毫不松懈的努力和兴趣稳定性,是极度的耐力和努力,[3]是对于长期目标保持的热情以及为此付出毫不懈怠的努力的一种积极人格特质,在达到长期目标或完成挑战性任务的过程中,不管遇到怎样的挫折与困难都始终坚持努力。本研究将坚毅品质定义为个体在实现有意义有价值的长期目标过程中能够容忍逆境、保持兴趣与激情、持续努力、坚守信念的心理品质。

二、大学生坚毅品质的积极后效

(一)坚毅品质与学业成就

学校教育系统和教育决策者对坚毅品质非常感兴趣,并将其纳入学校课程、评估范畴,也将其作为评价学生进步的标准。坚毅品质是潜在的提高所有学生成功概率的因素,可以预测大学生的各种积极行为结果。在学业成就方面,坚毅力与各级各类学业成就、学校动机、学术参与、学术活动的刻意练习、自我调控密切相关。甚至在各种职业和领域中,坚毅品质可以有效地提高成就和健康水平,是各种职业比赛选手最终表现的预测指标。坚毅力越高的大学生坚持完成学业的可能性越大,即使控制了一些变量,坚毅品质与学业成就之间的关系依然很紧密,它们之间的关系也受到中间变量的影响,如学习时间、累积练习时数、责任心、刻意练习等因素。

(二)坚毅品质与心理健康

拥有坚毅品质的个体体验到的希望感水平更高,对未来有更积极乐观的看法,能体验到更多的积极情绪,在活动中表现出更多的激情、抗逆力,具有对长期目标的适应力,是心理健康的最佳引擎。坚毅品质不仅与更高的受教育水平密切相关,也与幸福感相互促进。坚毅力高的个体即使在应激环境中也能拥有不惧困难的心态和克服困难的勇气,从而保持健康的身心状态,对个体心理健康具有保护作用。如,高水平坚毅能够缓冲负向师生关系带来的影响,坚毅力与不良心理状态(焦虑与抑郁)、学业不适应负相关。

三、大學生坚毅品质的时代内涵

(一)目标性

终极目标的实现是个体坚毅品质的表现之一,对个体而言,终极目标的追求伴随人的一生,而且实现过程中充满艰辛与挑战,日常生活中人们并不总是能够采取与目标一致的行动来助推终极目标的实现。反之,人们时常采取目标背离行动,导致终极目标难以如期实现或者最终失败。终极目标追求失败的风险很高,然而生活中总有一些人能够成功地实现具有挑战性的终极目标,另一些人却不能实现,在对失败原因进行解释时,诸多因素值得关注,比如天赋、机会、社会环境、运气等,但对终极目标的忠实性是个体坚毅品质的一个重要部分。大学生的目标性可以体现为自我实现和社会实现两种类型,其早期以个体的自我实现为目标,而后再以社会实现为目标,从自我努力建构转向为他人及社会服务。

(二)自觉性

自觉性是指个体自觉自愿地执行或自主自愿地追求整体终极目标任务的程度,即在责权意识引发下形成的自我效能感与利益心理的对立统一体。在这个过程中,终极目标要分解成小目标,逐步完成。个体在自觉性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克服困难与障碍实现终极目标,表现出个体的能动性、创造性、开拓性和自组织活动能力,特别关注自知之明、自治之能、自省之意和自强之力,自觉性是个体坚毅力的主要成分之一。

(三)抗逆性

抗逆力也叫心理弹性、韧性,是个体克服逆境并促进自我正常成长的一种能力品质,是缓解、改善或改变个体应对危险环境的保护性因素,主要体现在处理意外创伤事件之后的恢复能力,是个体拥有的一种逆境中向上而生的能力。即尽管面临严重威胁,仍能获得积极的发展结果,是一个动态的、持续的过程应对策略。抗逆力越高,个体越倾向于习惯性地使用有效的应对策略作为逆境出现时的后备应对力量。坚毅品质是为终极目标的实现而主动地克服困难与困境,保持稳定的兴趣、坚定的信念、灵活的适应环境的能力。复原力与坚毅品质都是人格特质的集群之一,都与个体的积极行为和结果有关,它们都能够促进个体克服困难,战胜逆境。抗逆力是个体坚毅品质的有机组成部分,个体在逆境中生成坚毅品质,逆境中,抗逆力为守,坚毅品质为攻。抗逆力强调个体在逆境的恢复能力,坚毅品质更强调个体为长期目标的实现而付出的坚持性努力和保持兴趣稳定性的程度。

(四)成长性

成长性是一种成功型的思维模式,认为人的智力、品质、品德和个性可以通过努力来改变,能够更好地促进个体学习、工作投入。它以一种相对隐蔽的方式影响人们的生活,大众不太能够意识到成长型思维对自己生活产生的影响。成长性是坚毅品质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影响个体的动机、目标、成就、心理健康、智力、个性品质的延展性或持久性。成长性在诠释坚毅品质方面表现为个体探索新的方法、思路、途径和视角,帮助个体克服困难、摆脱困境来实现长久目标。

(五)兴趣性

稳定的兴趣是指个体在追求长期目标过程中保持兴趣与激情的程度,兴趣的分化和整合促进探索行为的发生。兴趣是影响个体坚毅品质的重要因素,既定的兴趣影响一个人态度-行为的投入。在其他背景相同的条件下,一个人对某个对象的兴趣投入越多,其坚毅行为卷入越多。诸多因素影响兴趣稳定性养成,如,卓越、自我效能感等,卓越对兴趣稳定性有重要影响,对行为有直接的指导作用,如果行为的后果卓越,兴趣稳定性就增强,否则兴趣稳定性将会减弱。

(六)适应性

适应性是指个体在追求长期目标过程中面对不断变化的环境能够适应生活的程度。适应性在集体主义语境中有其独特的意义。自我建构理论支持集体主义背景下的坚毅适应性维度的存在,集体主义社会中的个人有可能采取一种相互依赖的自我观,这些人的重要特征就是高度相互依赖的自我解释,包括根据特定环境需要展示不同的行为。再者,在集体主义环境下个体倾向于采用对背景敏感的自我来增加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上符合条件的环境要求的可能性。

(七)有益性

人类社会的进步都是基于有益活动累积的结果,促进人类的繁衍、生存与发展,帮助人类社会克服困难与挫折,这种坚持不懈的活动都是朝向有益于人的方向发展的。仅仅做到百折不挠、持之以恒和热情四射还不够,坚毅的行为使人敬畏并受到鼓舞,激励他人变得更加优秀,引导他们想象自己身上将要出现更大的可能,激发出一种积极正向的力量,能够激发个体的热情、自律、乐观、友善,这种动机的激发对自己、他人、社区、组织、社会都是有益的。

四、大学生坚毅品质的培育路径

教育问题在本质上是自我认知和自我指导与成长的过程,即是个体主动探索并实现有意义的行动和任务的过程。教育实践证明,无论生活还是学习,很多大学生在自主性的发展方面都困难重重,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坚毅品质的发展不够充分。[4]

(一)成就目标的设置与讨论

成就目标指个体在成就情境中渴望实现目标。坚毅品质是个体为成就目标的实现而保持稳定的兴趣和持续努力的心理品质,目标性是坚毅品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一个人可能雄心勃勃地想要获得本月最佳销售奖,另一个人可能把目标定为演奏一首高难度的钢琴曲。成功不仅取决于事后如何解释取得的成绩,也跟个体最初给自己设定的目标有关。研究者把这种强烈的成功愿望称为成就目标,可以分为掌握目标和绩效目标。成就目标定向理论是以内隐人格理论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内隐人格理论提出两个类别的人格观,即成长型思维和固定型思维。成长型思维个体倾向于确立掌握目标,他们希望通过学习来掌握知识、提高技能与能力;固定型思维个体则倾向于确立表现目标,他们希望在学习过程中证明自己的高能或避免表现自己的低能。掌握目标积极预测坚毅的努力坚持性因子,而表现目标则倾向回避目标负向预测坚毅的兴趣稳定性因子。

(二)建构自主支持环境

自主支持环境能显著促进个体坚毅品质的发展,受控环境抑制坚毅品质的养成。如,Farmer等人在以儿童为研究对象探析受控环境和自主环境对心理与行为的影响时,干预组减少了规则,增加自主的部分,控制组严格执行规则,结果显示,相对控制组而言,干预组儿童在学校快乐的概率更高,更愿意和其他孩子一起玩,干预组有更强的适应力。[5] Yan研究得出结论认为,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与儿童所在环境的自主和受控状态关系密切,自主环境能促进其胜任力和坚毅品质发展。[6]自主支持养育子女的方案很可能不论种族都是有效的。[7]也有研究者得出高水平自主支持、自主性的发展,避免严厉的惩罚是最佳的教育观念。[8]

不仅家庭,学校也一样需要营造自主支持氛围的校园文化。個体心理学家阿德勒说过:“学校生活几乎决定学生未来一生的走向,学生坚毅品质的养成离不开宽容自主的校园环境。”他还指出:“来自教师、同学等多方面的社会支持能显著预测个体坚毅水平的发展。当学生感知到教师给予了他们高度的关怀和支持时,学生的坚毅水平和学业成就均能得到提高,即培育自主支持系统是个体坚毅品质养成的先决条件。”[9]不仅教师、学校行政人员,相关团体组织与班级的自主支持文化都能提高学生的坚毅水平。[10]因此,结合已有文献和本研究结果得出,自主支持环境是最适合学生的成长环境。因此,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教育者可以给予受教育者充分的自主支持环境,使他们感到受尊重,拥有对生活和学习的决定权、选择权,满足他们基本的心理需求,点燃他们已经储备的能量,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培养了稳定的情绪情感,培养其坚毅品质。

(三)确立区域内挑战性任务

维果斯基提出发展区是个体独立活动的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发展区是促进个体潜力发展的最佳区域,因此大学生若能根据自我发展区水平来调节自己发展的任务难度,则能更好地确定自己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的目标,他们的活动持续性和克服困难的能力将得到最佳发展,坚毅品质也在这样的过程中得到很好的激发和培养。

(四)培养成长型思维

成长型思维认为个体的智力、品质、个性通过努力可以得到改变,成长型思维相信人的智力可以通过建设性反馈和针对性的实践改进,认为学习是有弹性的、可以发展的,它永久性地改变了个体学习、做事的方式,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将挑战视为马拉松而不是短跑。[11]学生需要采取长期有效的方法,并坚守有一个目标的承诺,坚持在漫长的旅程中努力工作和奉献。学习者努力的过程和与过程紧密结合的最终结果是成功的关键因素。教育者要积极创造成长型思维文化,对学生的参与给予赞扬,如,他们的努力、使用策略、选择、表现出的坚持等,这些能产生更长期的结果,而不是只在他们成功时说:“你们是聪明的。”因此,教育实施过程中,若能以培养学生的成长型思维为着力点,点燃学生内源性动机,学生的坚毅品质也将得到培养。

(五)体验自我效能感

班杜拉提出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活动所进行的主观判断。当大学生遇到困境或困难而处于挣扎的状态时,他们可能認为自己能力不够并且很容易放弃。但如果他们能够理解混乱的感情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基本特点,且养育者或教师给予他们足够的安全感,允许他们在实践中充分尝试错误,遇到具有挑战性的事物时不停地摸索怎么克服困难、困境、障碍,敢于尝试各种各样的办法,允许他们花费时间、精力,甚至经历混乱的自主挣扎探讨的过程,而不认为那是一个失败的标志,鼓励大学生努力争取、尝试新的方法与策略。实在自己解决不了的情况下,鼓励他们向能够给予支持的人寻求帮助,若能够经历这样的过程,那么个体的积极自我效能感就会逐渐累积,也正是这个过程促使他们逐渐形成成长型思维的价值观。因此,培养大学生高自我效能感是激发其坚毅品质的十分重要的过程和方法。

(六)开发校本课程

虽然开发校本教材和开设课程还有很多现实的问题和困难,但这并不妨碍相关研究的继续开展。标准化的有关坚毅品质培育的课程干预有助于促进大学生成长型思维和坚毅个性的形成,促进其社会适应性发展。Burgoyne等人发现接受坚毅品质课程干预的参与者报告了更多的内部控制源、自我效能感、挑战-接近动机和自我决定,坚毅品质干预操作具有可行性。[12]开发的校本课程要简单易懂,理论结合故事片段,还要有一定的实践案例活动,在学生没有觉察到的情况下潜移默化地接受相关信息,进而促进认知结构的改变。因此,在课程的开发和编写时,可以将坚毅品质养成的相关信息和任务巧妙地融合在课程的相关内容里,适时地进行干预教育。

参考文献:

[1]Duckworth, A. L.,Peterson,C., Matthews, M. D. et al. Grit: perseverance and passion for long-term goals[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2007,92(6):1087-1101.

[2]Maddi S R, Harvey R H,KhoshabaD M Lu, et al.The personality construct of hardiness,Ⅲ:Relationships with repression,innovativeness,authoritarianism,and performance[J].Journal of Personlity,2006(74):575-598.

[3]Kaili Rimfeld,Yulia Kovas, Philip S Dale, et al. True grit and genetics:Predicting academic achievement from Personality[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2016, 111(5):780-789.

[4]张岩.普通高中班集体建设中的坚毅品质培养[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20,36(1):55-56.

[5]Farmer, V. L., Williams, S. M., Mann, J. I et al. Change of School Playground Environment on Bullying: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J].Pediatrics,2017,139(5): 1–10.

[6]Yan, N. Children’s resilience in the presence of mothers’ depressive symptoms: Examining regulatory processes related to active agency[J].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s Review,2016(61):90–100.

[7]Maynard, M. J., & Harding, S. Perceived parenting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in UK ethnic minority adolescents[J].Child: Care, Health and Development,2010,36(5):630–638.

[8]Aquilino, W. S. ,& Supple, A. J. Long-term effects of parenting practices during adolescence on well-being outcomes in young adulthoods[J].Journal of Family Issues,2001,22(3):289-308.

[9]Wilson, A. J., & Ramsey, S. E.An examination of the origins of grit through a mixed-methodological study of sense of purpose and explanatory style[D].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Section A: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ProQuest Information & Learning,2018.

[10]Coates, M. C.Integrating Factors of Grit in School Culture: Case Studies of Two Freshman Academies[D]. Oklahoma: Oklahoma State University,2017.

[11]Dweck, C. Mindset: The new psychology of success[M]. New York, NY: Ballantine Books,2008.

[12]Burgoyne, A. P., Hambrick, D. Z., Moser, J. S., & Burt, S. A. Analysis of a mindset intervention[J].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2018(77):21–30.

The Scientific Connotation and Cultivation Path of College Students' Grit Quality in the New Era

Li Xiaona

(Education College of Long Dong University,  Gansu  Qingyang 745000)

Abstract:  Girt quality refers to the psychological trait of an individual who can tolerate adversity, maintain interest and passion, persist in efforts, and uphold beliefs while pursuing meaningful and valuable long-term goals. It consists of attributes such as goal-orientedness, self-awareness, resilience, persistence, interest, adaptability, and utility. It is one of the essential qualities for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to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The cultivation of perseverance quality can be achieved through strategies such as goal-setting and discussions, creating a self-supportive environment, establishing challenging tasks within the scope of the region, fostering growth-oriented thinking, experiencing self-efficacy, and developing school-based curricula.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Grit quality; Scientific connotation; Cultivation path

猜你喜欢
科学内涵培育路径大学生
准确理解组织路线的科学内涵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我国社会组织品牌个性及其培育路径研究
新媒介视阈下艺术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思考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路径研究
“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路径研究
『四个全面』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及其启示
“美丽宁波”的科学内涵及实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