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河蚌本事大

2023-10-08 12:21
学苑创造·B版 2023年9期
关键词:蚌壳河蚌水槽

主持:牙 牙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动物协助人类工作的例子十分常见,比如狗看门、猫捕鼠、鸟治虫害等。但你知道吗?我们常吃的河蚌也可以帮我们改善环境。科学家们把河蚌“请”到城市里,让它们治理城市河道、净化水质,甚至让它们承担起控制城市供水系统的阀门的重要任务。河蚌是怎么做到的呢?一起去看看吧!

河蚌大军治水记

在杭州市滨江区西兴后河的一条河道中,悬挂着5万只河蚌,它们承担着为这条河道净化水质的职责。据悉,这是滨江区开展的一项生物净水措施——河蚌治水。河蚌治水的专业名称叫“智能生物链靶向治水技术”,即利用微生物、河蚌、鱼类等构建的生物链逐步净化水体。目的是模拟自然界水生态的自我修复功能,在西兴后河里建立一个稳定的纯生态食物链系统,以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

从前,西兴后河的水体透明度较低,水质不佳。5万河蚌大军在这里安家后,不仅能改善水质,还能治理河底的淤泥。技术人员会根据水质的情况,通过专属输送管道,将有益的菌藻营养精准输送到河蚌体内。同时,河蚌会把河水中的藻类、浮游动物、有机碎屑等吃掉,有效降低水体中氨、氮、磷的含量,在填饱肚子的同时净化水质。

河蚌作为净化河道水质的得力帮手,有着天然的优势——可以24小时不间断地过滤并食用水中的藻类、浮游动物、有机碎屑等。5万只河蚌一天可以净化约2500吨水。即使是水质污染严重的河道,河蚌也可以进行治理,因此利用河蚌治水的运维成本低廉。

跟河蚌一起被投放进西兴后河中的还有很多鱼、虾。鱼、虾、蚌、螺等水生动物会吃掉水中的营养盐类、食藻类、有机碎屑,它们一旦死亡,又会被菌类分解,构成良性循环的水生态系统。水质改善后,人们还可以定期捕捞河道中的贝类、鱼类、虾类售卖,获得经济收入。

城市供水系统的“决策者”

在波兰的首都华沙市,城市供水系统的水质是由河蚌监测的。因为波兰科学家发现,有一种河蚌对水质的要求非常严格,它们喜欢生活在非常干净的水里,平时只会把蚌壳打开一条小缝,用来觅食和排泄。如果它们发现水中有任何危险或者刺激性物质,就会立即合上蚌壳。而且科学家研究发现,如果没有其他生物或者外来物的干扰,这种河蚌在稳定的环境中不会随意合上蚌壳,而是会一直打开蚌壳。波兰科学家看中了这种河蚌对水质敏感的特点,让它们凭借此专业技能上岗,担任华沙市供水系统的“决策者”——判斷流入城市的水源是否受到污染。

监测城市用水质量是一项颇具挑战性的工作,为了帮助河蚌胜任工作,科学家先仔细挑选出一批河蚌,对它们进行专业培训,待它们完全适应在水槽中的生活后,才让它们正式上岗。

培训结束后,科学家会在每个肩负着监测城市水质职责的河蚌的外壳上贴上电磁感应开关,以便监测蚌壳的开口程度和开口频率,然后将它们放进特制的水槽中。水槽中的水与流入城市供水系统中的水是同源且同步的。计算机通过系统控制器连接水槽,监测河蚌的实时状态。如果计算机发现多只河蚌合上蚌壳,就会立刻向城市供水的阀门发送关闭指令,快速切断被污染的水源,阻止它们流进城市供水系统。

然而,如果让河蚌一直处于“工作”状态,河蚌有可能会适应被污染的水质,无法及时检测出水质问题。因此,科学家不会让同一批河蚌一直工作。为了保持河蚌对水质的敏锐度,一批河蚌最多“工作”三个月就要“退休”,被放回到它们原本生活的水域中。而且科学家还会在已经为城市做过贡献的河蚌身上做标记,以此提醒前来挑选河蚌的工作人员——此河蚌已经“退休”,请让它们好好享受“养老”生活,避免它们再次被选中。

(注:本文根据科普中国、滨江发布等微信公众号登载的文章整编。)

猜你喜欢
蚌壳河蚌水槽
河边寻宝记
河蚌
可升降折叠的饮水机水槽
蚌用壳把鹬的嘴夹住, 它们怎么对话?
蚌壳里的珍珠
为什么水槽管要做成弯曲状
关掉白天
捉河蚌
要挑好水槽,就看这里了!
厨房水槽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