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背景下思政元素融入师范生“现代遗传学”课程的途径

2023-10-08 21:13岳洁瑜韩立森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23期
关键词:遗传学师范生立德

岳洁瑜,韩立森

(1.天津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天津 300387;2.中国民航大学 体育工作部,天津 300300)

一、立德树人背景下的师范生培养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立德树人确定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基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所谓“立德”,意指培育道德;所谓“树人”,意指培养人才,二者的内在关系表明了“立德”是“树人”的基础。教师是知识的传递者,是学生思想的引导者,教师的职业道德不仅是自身职业修养的体现,更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随着高校学生思想日趋成熟,他们对待事物有自身独特的见解和认知。在此背景下,教师要想更好地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需进一步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

师范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和培训高水平教师。师范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基础,关系到民族的命运、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条指出,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课堂教学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的基本途径,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具体步骤。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师范生教学是培养未来教师的摇篮,所以师范生人才培养更要体现育人和育才的统一。越来越多的高校进行了专业课课程思政的探索和实践,但因不同学校学生的学情存在诸多差异,所以研究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其中最关键的是思想政治内容如何与专业课的内容做到有机融合[2-3]。

二、“现代遗传学”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意义

课程思政是一种育人理念,其本质是立德树人,同时也是落实国家提出的“三全育人”的要求,是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育人的重要体现。思想政治教育是铸造人的灵魂的工作,是我国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国家的教育特色和优良传统,主要解决的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是满足新时代社会人才要求的实现形式。通过以德立身、以德树人,加强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从而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遗传学是从基因(组)水平研究生命的遗传和变异规律的生物学分支学科,是国内外各高等院校生物科学及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遗传学是一门充满逻辑和哲学思辨的学科,从诞生之初就充满了各种不同思想和观点的争议。正是在这些争议中,遗传学不断发展,争议的观点也相互借鉴,不断融合,推陈出新。遗传学是一门来自生活的学科,遗传学家从实践中归纳生物的遗传学定律,形成理论。遗传学是一门能够从基础到应用的学科,遗传密码的揭示和基因工程技术的诞生引领了生物技术时代的来临,遗传学知识不断造福人类。遗传学还是一门不断吸取其他学科营养、借鉴其他学科研究方法、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的学科,最终形成了遗传学的“杂交优势”。与此同时,遗传学也为其他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思想、理论技术和方法。

“现代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与变异规律的学科,一直是高等学校生物科学(师范)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随着基因组计划的深入推进,遗传学已成为生命科学领域发展最为迅速的核心学科之一。天津师范大学的“现代遗传学”课程是面向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和生态学专业开设的专业必修课程。目前,“现代遗传学”内容可以分为经典遗传学和现代遗传学两部分,经典遗传学涵盖孟德尔遗传、连锁遗传、微生物遗传等内容,现代遗传学涵盖基因表达调控、表观遗传学及基因组学等分子遗传学前沿进展[4]。

遗传学的迅速发展也引发了一些社会问题,比如基因工程、转基因食品、胚胎干细胞研究、基因组计划、基因疗法等技术所带来的伦理学问题。“现代遗传学”课程是生命科学领域的重要基础课程,教师不仅需要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素质,还需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做好专业发展的指导者和思想意识的引路人,为培养有理想、有责任、有知识、有能力的接班人提供坚实保障。基于此,在“现代遗传学”课程的教学中塑造学生正确的“三观”和教授学生专业知识同样重要。挖掘隐藏在专业知识背后的思政元素,并将其像盐溶于水一样自然地融入专业内容中,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三、思政元素融入“现代遗传学”课程的有效途径

本文旨在探究怎样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专业课堂,让立德树人在专业课堂教学中生根发芽,在教授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切入育人精神,讲授专业知识相关的科学家事迹,在遗传学重大发现中自然呈现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

(一)厚植家国情怀,增强社会责任感,实现自然融合

在遗传学的发展历程中,很多科学家都经历了不断失败最终走向成功的曲折之路。这些科学家对科学的执着、严谨,以及他们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都可以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比如孟德尔以豌豆为实验材料系统地研究了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于1865年发表《植物杂交试验》,提出了分离规律和独立分配规律,即孟德尔定律。孟德尔因此被公认为遗传学的奠基人。但是豌豆是一年生植物,所以在豌豆上做杂交实验,每杂交或自交一代就需要等一年的时间才能统计后代性状个体数,最终获得纯合个体所需的时间太长。如果孟德尔没有对坚持真理的热爱之情,没有不畏艰难、不屈不挠的精神,就不可能有现在的孟德尔定律。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充分认识和了解孟德尔的研究历程,分析其研究取得成功的要素,引领学生培养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

天津师范大学作为培养师范人才的高等学府,在师范生的培养上继承并发扬优秀的育人传统既是加强教师德育水平的最佳举措,也是在学生心中厚植家国情怀的有效方法。在遗传学发展历程中,我国涌现出很多优秀的遗传学家,通过分享他们的贡献,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如作为中国现代遗传学奠基人之一的谈家桢先生,他于1934年进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其博士导师为现代遗传学奠基人摩尔根及其主要助手之一的杜布赞斯基,两年后获加州理工学院哲学博士学位,之后被浙江大学聘为生物系教授。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浙江大学生物系被迫迁移到贵州湄潭一座萧条破败的唐家祠堂里。但恶劣的环境并不能阻止谈家桢先生进行科学研究,在随后的6年时间里,他取得了诸多进展,尤其是揭示了瓢虫鞘翅色斑变异的机制——镶嵌显性遗传,引发国际学术界的巨大反响,学术界一致认为其丰富和发展了摩尔根遗传学说[5]。谈家桢先生这种不畏艰难、坚持追求科学真理的精神,将毕生心血都献给祖国遗传学事业的爱国情怀,使学生共情的同时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同时培养了学生不畏艰难追求科学真理的精神,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素养。

充分挖掘“遗传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有利于将课程思政润物无声地融入课程的授课中,将课程的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例如通过介绍人类基因组计划,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情;在讲授细胞质遗传植物雄性不育时,介绍“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的经历和成果,可以感受科学家坚忍的意志和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

师范生的培养要注意增强社会责任感,立足我国国情,着眼世界格局,面向现实和未来,激发学生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和开拓者是专业课程思政的重要内容。谈家桢等生物学家从国家需求和世界前沿出发,经过不懈努力推动“863计划”中生物高技术的发展,此举最终得到了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的支持。今天我国的生物产业能够蓬勃发展,不少成果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正是得益于此。20世纪90年代,不少跨国机构在我国大肆非法采集遗传病等疾病患者的血液,谈先生提笔给时任国家领导人写信,呼吁积极保护和加强研究我国人类遗传资源,此举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并立即采取措施有效遏制了遗传资源的流失,推动了我国人类基因组的研究。其关于加强人类遗传资源管理的建议也催生了科技部《人类遗传管理条例》的实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的颁布。有关人类遗传资源的管理内容作为独立的一章写入了202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

21世纪,我们进入了基因组时代,遗传新发现和新技术不断涌现,加速了生命科学和相关学科的发展。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发展科技的新时代,我国生命科学得以迅猛发展,有些领域甚至弯道超车,取得了一批世界性的研究成果。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包括遗传学在内的生命科学零原创发现这一短板。我们缺少从0到1、引领世界的突破;还缺少中国制造的尖端仪器设备;在生物医药研发的关键技术方面也以跟踪仿制为主,有新靶点新技术的还是很少。无论是重组DNA、PCR、基因编辑等技术,还是CAR-T细胞、PD-1抗体治疗等,这些技术目前还没有写上中国科学家的名字。教师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生命科学的发展水平,了解我国在生命科学基础和应用领域的主要挑战,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投身国家生命科学相关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勇担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

(二)通过思想政治专题教育将师范、遗传学、立德树人三者有机融合于课堂教学

大中专院校的师范生毕业后多数会到各级各类学校或教育机构从事教学工作。培养德才兼备的师范生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源头,是国家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保证。立德树人强调育人和育才的有机统一,对师范生而言,师德教育是立德树人背景下师德养成的重要保障[6]。遗传学是研究不同生物性状传递规律的学科,所以遗传学是与生命、家庭、自然及社会均密切相关的学科。专业知识的背后隐藏着诸多的情感因素,比如父母与子女性状之间的遗传也是爱的延续和传递,人与自然和谐折射出生态文明等。深挖这些情感因素并融入专业内容之中形成专题呈现给学生,通过学习可以滋养学生的情感,衍生出更多的社会责任感,并开出德育之花[7]。目前遗传学专门面向师范生的教材很少,因此在师范生教学过程中将中学生物学遗传学相关内容融入课堂教学,将具有更重要的实践意义。所以,教师在备课阶段要熟悉中学生物教材相关的内容,才能真正发挥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最优效果。另外,遗传学还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学科尤其强调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很多重要发现都经历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设计实验—总结分析的过程。因此可以以专题方式通过视频、动画等展现科学家们严谨的科学研究过程,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严密的科学思维。

结语

“现代遗传学”教学内容含有丰富多样的思想政治元素和情感元素,通过梳理并以多种形式自然切入相关专业内容中,将思想政治教育、情感教育渗透到课程教学全过程,可实现育人和育才的有效统一。让立德树人在课堂教学中落地生根,涵育未来教师。

猜你喜欢
遗传学师范生立德
例析对高中表观遗传学的认识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实验设计巧断遗传学(下)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严以修身”先立德
医学遗传学PBL教学法应用初探
表遗传学几个重要问题的述评
进一步完善免费师范生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