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视域下应用型高校人才创新能力培养

2023-10-08 13:34张楠王禹心
四川劳动保障 2023年9期
关键词:视域应用型课程体系

文/张楠 王禹心

人工智能包含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如今已在各行业、各领域应用。高校人才培养要将人工智能广泛应用于学科布局、专业建设中,发挥人工智能自主性、开放性、高效性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人工智能视域下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目标不明确。高校人才培养目标要与时俱进,特别是应用型高校,其人才培养目标要站在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的角度,根据行业人才需求进行转型。但目前一些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学校的招生体系与人才培养体系联系不紧密。一些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与人工智能视域下人才需求不符合,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理念不先进。高校人才培养理念直接关系高校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要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学生制定,避免千篇一律。目前,部分应用型高校缺乏对人工智能发展前景的正确认知,人才培养理念不先进,仍采用传统的培养模式对人才进行培养。

培养方式创新度不够。目前,一些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依旧采用的是学科划分和知识输入的模式,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关注不够。传统体系下,专业课是衡量学生素质的重要标准,若高校与企业合作不紧密,不重视实践,将导致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应用脱节,无法满足人工智能视域下创新人才的需求。

人工智能视域下应用型高校人才创新能力培养对策

人工智能视域下应用型高校人才创新能力培养要从创新应用技能、创新数据思维、创新能力持续、创新特色优势入手。创新应用技能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和数据资源环境建设;创新数据思维包括课程体系调整和数据通识教育;创新能力持续包括师资队伍和核心知识体系的构建;创新特色优势包括校企合作的夯实和打破学科的界限。

加强制度保障,提高人才创新应用技能。高校要依托信息技术,在新兴数据学科的辅助下加强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制度保障,以满足学生多学科交叉学习的需要。在基础设施建设上,高校要结合专业特色进行软件和硬件资源的整合,以加大学科综合实验室、专业实验室、学科教学实验室和实训实验室的建设,改善现有的学科教学条件,满足人工智能对人才的需求,提高人才实践能力。高校要加强产、研、用的整合,为人才培养搭建实践操作的平台,提升人才的创新能力。高校要加强教师在信息技术理论及应用的研究能力,提高教师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能力,进而提高人才培养的创新能力,使培养的创新人才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在制度保障上,高校要构建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制度,推动人工智能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应用。高校还要争取资金支持,吸引更多懂人工智能的专家、科研机构等参与到人工智能与高校人才培养融合的研究中,为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扎实的基础。

优化课程体系,培育人才创新数据思维。应用型高校在开设与人工智能相关的学科方面,各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的侧重点不同,课程设置也不尽相同。无论是公共管理类学科、商业决策类学科,还是工程应用类学科、交叉学科等,开设的主要课程都集中在人工智能、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程序设计等方面。如今,数据思维已成为学科创新的必备思维。在人工智能视域下,高校要注重人才创新数据思维的培养。高校要调整课程体系,可以将人工智能相关的技术作为通识教育内容,并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数据思维。课程体系中的课程可偏向大数据的分析与处理、大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大数据可视化等内容,同时依托“互联网+”加强课程与人工智能的整合,推动学生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的提升。除线下课程外,高校还要加强线上课程的建设,通过丰富的线上课程资源拓宽人才的知识面。线上课程可作为理论知识学习的平台,线下课程可作为学生实践的平台,通过将线上课程与线下课程的结合,形成全新的课程体系,形成人工智能课程网络,培育人才的创新数据思维。

图据网络。

优化师资队伍,培育人才创新持续能力。在人工智能视域下,高校也在新增专业,因此要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积极引入人工智能相关高层次人才的同时,高校依托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高校可聘请人工智能方面的专家为兼职教授,为学生讲授人工智能相关知识;选派人工智能专业的骨干教师外出培训、进修,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要加强专业教师评审制度的改革,将学术研究与教学研究有机整合,使教师的学术研究为教学改革服务,教学改革为学术研究提供支持。要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的方向引领作用和教学名师的专业引领作用,并为教师搭建一个完善的学术交流平台,通过丰富的研讨活动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进而助力教学质量的提升。此外,要打造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知识体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方法和技术的整合应用,为人才创新持续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依托校企合作,突出人才的创新特色优势。在人工智能视域下,高校的人才培养要依托校企合作,通过产、学、研、用的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突出人才的创新能力。应用型高校要提高人才的创新能力,加强与企业的全面合作,目的是使人才培养从理论到实践,进而培养人才的学以致用能力。要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并加强与科研单位的合作,通过资源的整合,为交叉学科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支持。在打破学科界线后,要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标准,并在促进多学科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人才培养的创新优势,打造人工智能创新人才高地。高校的学业导师要根据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划帮助其制定创新能力发展策略,并依托策略的执行,实现学科竞赛与创新能力的结合,依托丰富的学科竞赛培养人才的创新能力。

总之,在人工智能背景下,要重视人工智能对高校的影响,抓住机遇,强化人工智能与高校人才培养的结合。高校依托人工智能探索跨界创新人才培养充满挑战,要从创新人才培养的适应度、贡献度、保障度和满意度出发,强化制度保障和基础设施建设,培养人才的创新应用技能;调整和优化课程体系,培育人才的创新数据思维;优化师资队伍建设,为创新人才培养的持续能力助力;夯实校企合作,突出创新人才培养的特色优势。高校教育工作者要更新教育理念,完善知识结构,优化教学方法,提升实践技能,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作出更多贡献。

猜你喜欢
视域应用型课程体系
对戊戍维新派思想家心路历程的思考——以“启蒙自我循环”为视域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冰球赛事提升与塑造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