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促进农村产业融合的影响机制与实证检验

2023-10-09 14:07孟维福郑素兰刘婧涵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23年5期
关键词:数字融合农业

孟维福,郑素兰,刘婧涵

(1.河北经贸大学 金融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51;2. 河北省城乡融合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河北 石家庄 050051;3.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山西 太原 030032)

一、引 言

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实现乡村产业振兴需要着眼于农村产业融合。与此同时,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新途径,对农村产业融合产生了深刻影响。《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2年)》中显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迅速,2021年全国数字经济总体规模达45.5万亿元,占GDP比重为39.8%,同比增长16.2%。其中,数字产业化规模为8.35万亿元,同比增长11.9%,占GDP比重为7.3%;产业数字化规模达到37.18万亿元,同比增长17.2%,占GDP比重为32.5%,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正因如此,如何利用数字经济的优势,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对农村产业融合的助推作用,是我们需要认真审视和研究的问题。

那么,数字经济是否助推了农村产业融合?如果该推动作用得到证实,其背后的影响机制是什么?数字经济对农村产业融合的影响是否存在异质性?尽管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并且我国农村产业融合成效显著,但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数字经济与农村产业融合单一视角,对二者之间关系的影响机制的实证研究相对缺乏。在数字经济方面,主要是研究数字经济的内涵特征[1]、数字经济统计分类与测算[2]、生产率[3]、经济高质量发展[4]等方面,缺乏农村产业融合视角;在农村产业融合方面,研究主要集中在农村产业融合的内涵与概念、发展模式、提升路径[5]、发展现状与未来思路[6]、农村产业融合影响收入水平[7]、赋能农业韧性[8]。仅有的相关文献是关于数字金融与农村产业融合的研究[9],但大都是规范性研究,缺乏实证证据支撑。仅有少数是关于数字经济与农村产业融合、乡村振兴[10]的研究,但也均为理论分析。要回答上述问题,需要结合我国发展实际进行理论与实证分析。

已有研究认为,数字经济对农村产业融合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首先,数字经济利用技术手段破解农村信息壁垒、时空局限等难题[11],降低生产者成本,提升企业家才能,进而激发和延长农业产业链和发挥农业多功能性。其次,数字经济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动农村产业发展。数字化信息的产生,打破了传统资本、土地和劳动力等要素的供给模式,解决了要素供给不足的问题。最后,数字经济发展催生了新业态、新产业,能够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然而,目前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框架来探讨数字经济主要通过哪些机制来影响农村产业融合。为此,本文选取了技术创新和创业活跃度两个机制来研究数字经济对农村产业融合的间接影响。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数字经济对农村产业融合的影响

1.数字经济通过延伸农业产业链条促进农村产业融合。智慧农业具有监控功能系统、监测功能系统和实时图像与视频监控功能,不仅可以实时掌握要素投入和农产品销售等数据,使上中下游的信息交流更加通畅,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还可以实时监测农产品的生长环境。此外,消费者利用监控系统对农产品的种植、加工、销售等领域进行监测,能够提升消费者的消费意愿,进而刺激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因此,数字经济能够使得上中下游信息更加透明化,实现以销促产、产销对接,进而推动农村产业融合。

2.数字经济通过拓展农业多功能性促进农村产业融合。首先,数字经济可以加强农产品经营者与市场的信息流通,实现产销一体化,使更多农产品进入市场,提高农产品销量,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其次,以数字化方式挖掘当地文化遗产、特色资源和产品,可以打造独有品牌。通过短视频和直播等新媒体形式将农村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可以促进创意农业、休闲农业和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最后,数字农业对农业实施集约化、精准化管理,可以降低农产品的成本投入,减轻对农村生态环境的破坏[12]。因此,数字经济能够发挥农业的经济功能、文化功能和生态功能来促进农村产业融合。

3.数字经济通过发展农业新业态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将数字技术不断应用在“三农”领域,使得农村一二三产业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推动了智慧农业、生物农业和精准农业等一系列农业新业态的发展。同时,电子商务平台已经成为农产品的主要销售渠道,充分利用电子商务平台能够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促进产销一体化,提高服务效率,进一步打造出订单农业、共享农场、客仓一体化等新业态、新模式,实现农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发展。

4.数字经济通过培育产业融合主体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推动农村产业融合的重要力量,在农村地区开展农业职业教育和远程教育能够提高农业经营主体的农业产业知识水平和数字金融素养,增强其发展能力和内生动力。同时,数字农村的建设使得传统农业经营主体逐步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转变,通过提升其技术应用水平能够壮大农村产业融合主体,促进农村产业融合稳步发展。

5.数字经济通过支持先进要素渗透促进农村产业融合。首先,数字普惠金融应用数字技术创新搭建“智慧乡村”“普惠e站”等平台,不仅能够降低金融服务交易成本,弥补传统普惠金融不足,还能够拓宽农民融资渠道,满足农村产业发展多样化、多层次需求,为农村产业融合提供充足的信贷支持[13]。其次,数据与其他传统要素重新分配组合,能够优化资源配置,变革农村产业的生产方式,使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环节之间的信息更加透明化,进一步增强农产品产销一体化程度。最后,利用数据这一生产要素能够降低农业经营风险,提高风险控制效率,最限程度保障农产品安全和产业链不间断。由此,提出假设:

假设1数字经济能促进农村产业融合。

(二)作用机制:技术创新

数字经济通过优化生产要素、降低创新成本、缓解融资约束、减少创新风险和提升数字素养等途径促进技术创新。第一,数字经济的发展能够促进生产要素的数字化,优化生产要素在产业间的配置,鼓励涉农企业在自主研发方面提供更多资源,加快农村地区技术创新的步伐。第二,数字经济具有规模经济和网络经济效应,能够使涉农企业方便快捷地搜寻信息,降低信息获取成本和交易成本[14],还能够利用数字仿真等技术手段降低研发成本,激励涉农企业将更多资金用于技术创新。第三,数字经济能够解决各主体间信息不对称问题,使金融机构便于掌握涉农企业真实的相关信息,通过缓解研发资金约束难题,进而促进涉农企业技术创新。此外,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弥补了传统金融的不足,能够创造出新产品、新服务和新融资模式来满足农民的信贷需求,有助于提升农村地区的技术创新水平。第四,数字经济使得创新主体的组织模式从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相关外部主体可以参与产品的开发和设计,这能够缓解传统中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研发产品不适应现实需求等问题,降低创新风险。第五,数字农村的持续建设不仅能够提升当地农民的数字素养,还能够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返乡,有利于不断优化我国农村地区的人力资本结构,进而能够更好地发挥人力资本集聚对农村地区技术创新的积极影响[15,16]。

与此同时,技术创新能够促进农村产业融合。第一,技术创新能够发展农业新业态。一方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工业化的生产方式能够发展智慧农业。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开发农村电商平台,进一步催生农村电子商务这一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农业与工业、服务业的深度融合。第二,技术创新能够延伸农业产业链。农业技术创新不仅能够增加产量、提升质量,还能提升农产品深度加工能力,从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农业效益。同时,信息技术在农村地区的普及使得农业产业链上中下游主体信息交流更加通畅,且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能够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进一步推动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和农村产业融合。第三,技术创新能够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一方面,技术创新能够提升农村机械化水平,助推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推动农村农业实现规模化生产,形成规模效益。另一方面,技术创新能够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管理创新,农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则会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提供大量的高素质人才[17],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快速发展。第四,技术创新能够拓展农业多功能性。农业绿色创新不仅能够减少农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加强农业污染的综合治理,还能够促进绿色循环农业、生态农业的发展,不断拓展农业的生态功能。综上,提出假设:

假设2数字经济能够通过推动技术创新来促进农村产业融合。

(三)作用机制:创业活跃度

数字经济可以通过提供信息资源、缓解信贷约束、创造创业机会、提高信任水平、加强金融教育等途径来提升农村创业活跃度。第一,数字经济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信息交流平台能够为农民提供准确的、有针对性的信息[18],使得农民在广大农村地区进行信息交流更加便捷。创业者根据掌握的消费者信息可以满足其多样化的需求,提高创业活动决策的精准性。第二,数字金融具有较低的借贷利率,能够降低农村创业者融资成本和缓解资金压力,并且利用数字技术建立信用评估模型,帮助投资者充分掌握农村创业者各方面信息,进而能够缓解信息不对称,使农村创业者获得更多的金融支持[19]。第三,数字经济的发展会催生出创意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业态和直播电商等新模式,能够更好地助力农产品销售,激发农民的创业热情。第四,政府、银行等有关部门利用互联网开展线上数字金融知识、技能培训,能够提升农民创业者的金融素养。提升农民金融素养能够使其充分掌握金融市场的相关信息,提升融资效率,提高风险认知水平,增强创业意识,把握创业机会。

同时,农村创业活跃度能够促进农村产业融合。第一,农村创业能够催生新产业、新业态[20]。返乡创业人员带来了资金、技术等先进要素,依托强大的政府扶持和充分的自然资源等农村独特优势,能够发展休闲农业、农村电商、规模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第二,农村创业能够延伸农业产业链和提升农产品价值链。具有更高人力资本水平的返乡创业者在农产品产业链各环节中进行创业,能够加快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之间的衔接,实现产加销一体化,进而延伸农业产业链。同时,返乡创业者将农业与旅游、文化等领域相融合,通过提升农产品产业组织化程度、塑造农产品品牌形象和知名度等途径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升农产品价值链。第三,返乡创业能够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返乡创业者利用其自身较强的管理能力和判断力、品牌创立和风险防范意识来带动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并在当地实施新的营销方式,利用互联网进行线上特色农产品销售与服务,能够拓展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促进农民增收。第四,返乡创业能够拓展农业多功能性。一方面,返乡创业者具有较强的品牌创立意识,其不断深度挖掘当地文化价值,能够赋予农产品新内涵,进而创建特色农产品品牌来促进当地特色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返乡创业者能够有效利用当地可再生资源,不断开发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等生态环保产业,进一步开拓农业文化、生态、观光等新功能。综上,提出假设:

假设3数字经济能够通过提升创业活跃度来促进农村产业融合。

三、研究设计

(一)计量模型设定

1.基准模型构建。为了研究数字经济对农村产业融合的作用,基于2011—2020年省级数据,构建的基准计量模型如下:

Intei,t=α0+α1Digitali,t+α2Zi,t+μi+δt+εi,t

(1)

式(1)中,i=1,2,3,…,N表示样本地区,t=1,2,3,…T表示样本时期;Intei,t表示地区i在t时期的农村产业融合指数,Digitali,t表示地区i在t时期的数字经济发展指数;Zi,t为一组控制变量,主要包括政府财政支农占比(Gover)、市场化水平(Market)、消费水平(Consum)、信息化水平(Infor)与金融发展水平(Finance);μi表示个体固定效应,控制了地区层面不随时间变化的因素对于农村产业融合的影响;δt则表示时间固定效应,控制了同一地区由于时期不同所导致的农村产业融合的差异;εi,t为随机干扰项;α0为截距项,α1、α2为各变量系数。

2.传导机制分析。根据前文所述,对技术创新与创业活跃度是否为数字经济与农村产业融合之间的中介变量进行检验。参考温忠麟等[21]的中介效应三步法,分别构建以上传导机制模型,具体如下:

构建技术创新作为中介变量的传导机制模型:

Innovi,t=ω0+ω1Digitali,t+ω2Zi,t+μi+

δt+εi,t

(2)

Intei,t=φ0+φ1Digitali,t+φ2Innovi,t+

φ3Zi,t+μi+δt+εi,t

(3)

构建创业活跃度作为中介变量的传导机制模型:

Entrei,t=ω0+ω1Digitali,t+ω2Zi,t+

μi+δt+εi,t

(4)

Intei,t=φ0+φ1Digitali,t+φ2Entrei,t+

φ3Zi,t+μi+δt+εi,t

(5)

其中,Innovi,t、Entrei,t分别为地区i在t时期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创业活跃度;ω0、φ0为截距项,ω1、ω2、φ1、φ2、φ3为变量系数;其余设定均与式(1)相同。

(二)变量选取和数据说明

选取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西藏和港澳台地区的数据缺失未纳入)为研究对象,鉴于数字经济统计指标部分数据自2011年发布,本文的样本区间设定为2011—2020年。有关数据均来自《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等。

1.被解释变量为农村产业融合指数(Inte)。本文借鉴张岳和周应恒[13]、张林和温涛[9]的做法,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农业保险等三级指标,具体包括农村农业发展、农业产业链延伸和农业服务业融合三个维度,七个具体指标。由于指标相对不多,此处采用熵值法进行测度。利用熵值法确定权重,能够消除人为因素的干扰,使评价结果更加科学合理。具体指标见表1。

表1 农村产业融合指标构建

2.核心解释变量为数字经济指数(Digital)。依据数字经济特征,以应用类型和发展水平为主,结合王军等[22]的研究,从数字技术发展水平、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三个维度选取31个指标,测度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由于指标较多,因此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测度,该方法能够将众多指标综合成少数几个综合指标,进而利用少数指标的分析达到目的。表2为具体指标定义。

3.中介变量。(1)技术创新(Innov):已有文献采用专利申请量、研发投入等指标来衡量创新水平,考虑到数据的代表性,本文选取国内发明专利授权量作为技术创新的代理变量,并采用对数化处理。

(2)创业活跃度(Entre):采用农村创业活跃度来反映农村创业情况,参照李晓园等[23]的构建方法,本文选用农村的个体就业人数与私营企业就业人数总和与乡村总人口数的比值来衡量。该比值越大,则反映农村创业活跃度越高。

4.控制变量。(1)政府财政支农占比(Gover):用政府财政支出中涉农支出金额占财政支出比例,来反映政府对农业发展的支持程度。(2)市场化水平(Market):采用樊纲等的《中国分省份市场化指数报告》中的地区市场化指数来衡量。(3)消费水平(Consum):采用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衡量居民消费水平。(4)信息化水平(Infor):采用千人拥有计算机数量和千人宽带用户数量来综合体现,并用等权加总的标准化方法计算出信息化水平。(5)金融发展水平(Finance):采用机构存贷款余额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来表示。描述性结果见表3。

表3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基准回归结果与分析

从表4可以看出,列(1)未加入控制变量,数字经济对农村产业融合的估计系数为0.074,且在1%水平上显著为正。列(2)~列(4)分别为加入控制变量财政支农占比、市场化水平与消费水平、信息化水平与金融发展水平后的回归结果,加入控制变量后的数字经济回归的估计系数分别为0.072、0.066与0.054,且均在1%水平上显著为正,这表明,数字经济能够显著促进农村产业融合,验证本文的假设1。从列(4)的控制变量来看,财政支农占比在10%水平上显著为正,市场化水平的系数在10%水平上显著为正。消费水平的系数为正但不显著,表明居民消费水平对农村产业融合的作用不明显。这是因为农产品存在附加值低、产业链较短且品牌效应较小等问题,缺乏市场的竞争优势,导致居民对农产品消费需求不足。信息化程度的系数在5%水平上显著为正,即信息化发展水平能显著提高农村产业融合。金融发展水平的估计系数为正但不显著,表明金融发展水平对农村产业融合的作用不明显。

表4 数字经济影响农村产业融合的基准回归结果

(二)作用机制检验

1.技术创新。表5列(1)为检验数字经济对农村产业融合的直接影响。列(2)为检验数字经济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显示数字经济指数的系数在1%水平上显著为正,说明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显著促进技术创新。列(3)为检验数字经济和技术创新对农村产业融合的共同影响,结果显示数字经济的系数和技术创新的系数均在1%水平上显著为正,因此存在中介效应,即数字经济能够通过促进技术创新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假设2得到验证。

表5 中介效应回归结果

2.创业活跃度。表5列(4)为检验数字经济对农村产业融合的直接影响。列(5)为检验数字经济对农村创业活跃度的影响,结果显示数字经济指数的系数在1%水平上显著为正,说明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显著促进农村创业活跃度。列(6)为检验数字经济和农村创业活跃度对农村产业融合的共同影响,结果显示数字经济的系数在1%水平上显著为正,同时农村创业活跃度的系数为正但不显著。此时按照中介效应检验步骤,如果前两步中的解释变量的两个系数至少有一个不显著,则需要进行Soble检验。经计算Soble统计值Z=ab/Sab=1.061,大于5%的临界值0.97,因此存在中介效应,即数字经济能够通过促进农村创业活跃度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假设3得到验证。

(三)异质性分析

1.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异质性。考虑到地域发展的差异性,将根据地域划分为东部和中西部地区①考察数字经济对农村产业融合影响的差异。表6中,列(1)、列(2)分别为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回归结果,结果表明:在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数字经济的系数均在1%水平上显著为正,且与中西部地区相比,数字经济对东部地区农村产业融合的提升发挥着更显著的作用。这是因为东部地区的数字经济发展速度更快,相比于中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在东部地区的配置要素的效率更高,能更好地引导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在农村地区的配置,实现农业产业链条的延伸等,使东部地区农村产业融合更为显著。

表6 异质性:东中西部地区、南北方地区

2.南方与北方地区异质性。考虑到地域发展的差异性,将根据地域划分为南方和北方地区考察数字经济对农村产业融合影响的差异。采用欧向军等[24]学者以全国地理中位线的北纬35°线为界进行南北地区的划分②。表6中,列(3)、列(4)分别为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回归结果,结果表明:在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数字经济的系数均在1%水平上显著为正,且与北方地区相比,数字经济对南方地区农村产业融合的提升发挥着更显著的作用。这是因为南方地区的数字经济发展速度要快于北方地区,数字经济依托大数据、区块链等信息化技术,在延伸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等方面的作用优于北方地区。

3.高经济发展水平组与低经济发展水平组异质性。采用中位数进行划分,将样本按照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划分为高、低水平两组。表7中,列(1)、列(2)分别为高经济发展水平组与低经济发展水平组回归结果,结果表明:在高经济发展水平与低经济发展水平组,数字经济的系数均在1%水平上显著为正,且与低经济发展水平组相比,数字经济对高经济发展水平组地区的农村产业融合作用更显著。这是因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农业经营主体更容易通过高新技术带动农村产业联动和延伸,使农业生产、加工、销售及其他服务业更容易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

表7 异质性:经济发展水平、教育水平

4.高教育水平组与低教育水平组异质性。采用中位数进行划分,将样本按照各地区教育水平划分为高、低水平两组。表7中,列(3)、列(4)分别为高教育水平组与低教育水平组回归结果,结果表明:在高教育水平组与低教育水平组,数字经济的系数均在1%水平上显著为正,且与低教育水平组相比,数字经济对高教育水平组地区的农村产业融合作用更显著。这是因为在人力资本水平较高的地区能够为数字经济和农村产业融合提供更有力的智力支持,通过培育新型农业人才和产业融合带头人,为农村产业融合注入新生动力。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着重研究数字经济对农村产业融合的影响,以2011—2020年省级数据为样本构建数字经济指标和农村产业融合指标,从影响机制视角检验了数字经济影响农村产业融合的效应,得出以下主要结论:一是数字经济能够显著促进农村产业融合,而且技术创新和创业活跃度是数字经济促进农村产业融合的重要机制。二是与中西部地区、北方地区相比,东部地区、南方地区的数字经济对农村产业融合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而且经济发展水平高、教育水平高的地区数字经济在促进农村产业融合方面效果更好。基于以上分析与结论,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第一,推动数字乡村建设,更好地发挥数字经济对农村产业融合的积极作用。一方面,要积极推进农村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政府要加大对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持续推进5G基站、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等平台建设,不断实现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充分释放数字经济所带来的新优势。同时要推进网络设备向农村推广,提高农村互联网普及率,最终实现农村地区网络全覆盖。另一方面,要推动农村产业数字化转型。政府要加大相关扶持力度,利用政策补贴、税收减免来降低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成本,并且在农业生产中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实现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加快推进数字经济和当地农业生产的有机结合,为农村产业融合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二,畅通技术创新的中介机制。一方面,要提高农村地区人力资本水平。首先,政府应加大对数字人才的培养力度、对技术创新的投入力度,建设数字人才交流平台,促进农业技术创新人才的集聚,推动传统产业的技术革新。其次,企业要整合各类教育资源,重视对农村劳动力的数字化培训,增强其数字化意识和数字化能力,不断扩大数字人才队伍,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为农村技术创新提供人才支持。另一方面,要加大农村地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积极申请与应用新专利技术,促进农村知识产权交易平台的建立,切实加大对专利技术的保护与转化力度,促进农村产业融合。

第三,畅通创业活跃度的中介机制。首先,政府要简化办理流程、优化审批程序,通过一站式服务为农村创业者办理创业手续,还要加大对创业者的政策扶持力度,通过补贴、减税等各种优惠政策激发其创业热情,为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其次,要加强对农村创业的培训与支持。增强与农村职业学校、高校、金融机构等的合作,使创业者深入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并且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不同的教育资源优势,为创业者提供现代经营管理、融资等方面的知识,不断提高返乡农民工的创业能力。最后,要降低返乡创业的风险。建立返乡创业项目风险评估机制,可以根据返乡创业者集中的项目类型,设立“创业项目评审专家”,为返乡创业者提供可行的创业项目。

注释:

① 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浙江、江苏、广东、山东、福建和海南;中西部地区包括吉林、黑龙江、山西、内蒙古、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

② 北方地区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东省、河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以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方地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以及西藏自治区。

猜你喜欢
数字融合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答数字
数字看G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