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教育:谛听哲人的言说

2023-10-10 22:14王雪峰
河北教育(综合版) 2023年1期
关键词:贝尔斯雅斯哲人

■王雪峰

【大地漫笔 】

偶然在三联书店微信公众号看到雅斯贝尔斯著《什么是教育》新译本发售的信息,思绪不禁回到20年前。

那时我刚刚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在郭齐家先生门下读教育史学博士,正是踌躇满志的时节。在英东楼教育分馆,第一次看到邹进翻译的《什么是教育》,仿佛邂逅一位故人,内心激动不已,那一刻的感觉至今记忆犹新。不只因为许多名家在文章中引用这本书,也不只因为对哲学家的敬仰,更多是被书中诗化的言说所折服。“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人与人的交往是双方的对话和敞亮”,这些出自《什么是教育》一书的名句,在教育理论界已经成为众口传颂的经典。

人和教育无法分离,正如康德所说,“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而关于教育,有着种种释义和解读。《说文解字》解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荀子的解释是,“以善先人者谓之教”。教育学者孙喜亭断言,“教育是对人的发展的价值限定”。作家梁晓声将教育视为“诗性的事业”,并多次撰文阐述自己的见解。国际21 世纪教育委员会把教育解读为“必要的乌托邦”,基于此,伦理学者萧雪慧曾经发表《教育:必要的乌托邦》一文,并用其命名自己的教育随笔集。不厌其烦地引用关于教育的种种言说,目的只有一个,想说明教育是一项带有人文性、理想性的活动。在知识分子的眼里,教育总是美好的,总能引发无限遐想,令人心潮起伏。雅斯贝尔斯的《什么是教育》一书,也带有这种人文主义和理想主义的气质。阅读这本书,总是能激发读者投身教育的情怀,增强读者的教育信念。20年前如此,今天展卷再读,仍然如此。

说到教育,我们的脑海中会想到什么?教育是未来,是希望,是火,是柏拉图笔下“洞穴”中的光明。教育启发蒙昧,给人智慧,教育意味着孕育、培植、生长,教育是一种类似农作物的自然生成过程。在这个意义上,教育和文化具有同样的意蕴。

说到教育,我们还会联想到学校,联想到教室、讲台、黑板、粉笔、讲义,联想到全神贯注、聚精会神的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但是,关于教育,你永远不能说尽。

教育,与科学有关,与技术有关,更与文化有关,甚至与艺术有关。但,教育不完全是科学,或者其他。教育,像父母牵着孩子的手,像儿童笔下的一点一划,像黑夜里闪烁的灯火,像三月间润物无声的细雨,又像长江大河,巍峨高山。

尽管我们曾经埋怨过现实中的教育,发过牢骚,甚至有过深深的忧虑,可教育就是这样挥之不去,如影随形。教育塑造我们的精神世界,引领我们的价值追求,使我们成为一个人,一个“受过教育的人”(educatedners)。

“教育须有信仰,没有信仰就不成其为教育,而只是教学的技术而已”。

“对终极价值和绝对真理的虔敬是一切教育的本质”。

让我们回到雅斯贝尔斯的《什么是教育》,一起品味书中的文字,一起谛听哲人的言说。

猜你喜欢
贝尔斯雅斯哲人
琵琶哲人刘德海与他的《哲学笔记断想》
生活上的哲人
智珠2则
智珠2则
暮年左宗棠
智珠二则
荷兰74岁前首相仰面摔在红毯上
克拉斯诺雅斯克地区开始建设新的铁路枢纽
“因为孤独几乎是完美的”
美媒狂揭“屠村”士兵老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