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动机理论下教师培养的影响因素研究*

2023-10-11 05:07金百炼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23年27期
关键词:名优教龄小学教师

□金百炼 马 丽

一、研究缘由

21 世纪以来,培养名优教师逐渐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1]提出深化精准培训改革来提升教师专业素养,进一步实现训有所用、训有所效。国内的研究主要从教师培养的制度保障[2]、具体策略[3-4]等外部因素入手,很少从教师的内在动机入手。Thoonen 等人发现,个人投入、专业发展动机对专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5]。因此,除优化外部条件外,也应关注教师的内驱力。

成就动机理论主要研究人在基本生理需要得到满足后的其他需求。成就动机指的是个人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任务,不仅愿意去做,而且力求达到更高标准的要求。成就动机分为力求成功的动机和回避失败的动机。[6]16本研究基于成就动机理论,对教师的成就动机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探讨,为教师的精准培养提供客观依据。

二、研究对象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浙江省86所中小学的1626名教师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挪威心理学家Gjesme 和Nygard 1970年编制、叶仁敏1992年修订的《成就动机量表(AMS)》[6]14,并用该量表测量了力求成功的动机(Motive to seek success,Ms)和回避失败的动机(Motive to avoid failure,Mf),Ms-Mf 为总得分。Ms-Mf>0代表成就动机强;Ms-Mf=0代表成就动机中等;Ms-Mf<0代表成就动机弱。

(三)数据处理

本研究运用spss26.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基本信息

本研究共发放2000 份问卷,最终回收有效问卷1626 份,回收率为81.30%。教师基本信息分布如表1所示。

表1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中小学教师成就动机的描述性分析

本研究中,中小学教师力求成功的动机均值为2.68,回避失败的动机均值为2.58,二者均处于中上水平。高分动机特质者(简称“高分特质”)共有825 人,占50.74%;中等动机特质者(简称“中等特质)”共有104 人,占6.40%;低分动机特质者(简称“低分特质”)共有697人,占42.86%。研究表明,超过半数的中小学教师有着追求成功的强烈愿望。

此外,卡方检验结果(如表2)表明,不同类型的中小学教师成就动机特质的分布存在显著差异。相对于普通教师,名优教师中高分特质占比更多,低分特质占比更少。

表2

2.不同类型教师的成就动机差异比较

如表3所示,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名优教师和普通教师仅在力求成功的动机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回避失败的动机上不存在显著差异。相比于普通教师,名优教师表现出更多的力求成功的动机。

表3

3.中小学教师成就动机的差异检验

如表4 所示,独立样本t检验及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力求成功的动机,男教师的得分显著高于女教师的得分;初级教师的得分显著高于中级教师的得分,高级教师的得分显著高于中级教师的得分;小学教师的得分显著低于初中教师、高中教师的得分;教龄为0~5年教师的得分显著高于教龄为16~30年教师的得分,教龄为6~10年教师的得分显著高于教龄为16~30 年教师的得分。对于回避失败的动机,男教师的得分显著低于女教师的得分;初级教师的得分显著低于中级教师的得分;小学教师的得分显著高于初中教师的得分,也显著高于高中教师的得分,初中教师的得分显著高于高中教师的得分。

表4

4.普通教师成就动机的差异检验

独立样本t检验及方差分析结果如表5 所示,在普通教师中,对于力求成功的动机,男教师的得分显著高于女教师的得分;初级教师的得分显著高于中级教师的得分,高级教师的得分显著高于中级教师的得分;小学教师的得分显著低于初中教师的得分,也显著低于高中教师的得分,初中教师的得分显著低于高中教师的得分;教龄为0~5年教师的得分显著高于教龄为16~30年教师的得分,也显著高于教龄为30 年以上教师的得分,教龄为6~10 年教师的得分显著高于教龄为16~30年教师的得分,教龄为11~15年教师的得分显著高于教龄为16~30年教师的得分。对于回避失败的动机,男教师的得分显著低于女教师的得分;初级教师的得分显著低于中级教师的得分,高级教师的得分显著低于中级教师的得分;小学教师的得分显著高于初中教师的得分,也显著高于高中教师的得分,初中教师的得分显著高于高中教师的得分。

表5

5.名优教师成就动机的差异检验

如表6 所示,独立样本t检验及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力求成功的动机,小学名优教师的得分显著高于高中名优教师的得分,二者在性别、教龄上则不存在显著差异。对于回避失败的动机,名优教师在性别、学段以及教龄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表6

四、讨论

(一)普通教师与名优教师的成就动机差异

普通教师力求成功的动机显著低于名优教师,二者在回避失败的动机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名优教师的高分特质占比更多。这可能是因为名优教师在工作中,倾向于付出更多的精力来完成工作任务。

(二)成就动机的性别差异

对中小学教师整体以及普通教师而言,男教师力求成功的动机高于女教师、回避失败的动机低于女教师;对于名优教师而言,不存在显著差异。这可能是由于社会对性别角色的期待、大众传媒的性别意识强化等原因,女性教师较男性教师有逃避成功以及害怕失败的倾向。[7]然而,女性教师只有和男性教师具备一样追求成功的渴望,才有可能成为名优教师。

(三)成就动机的职称差异

对中小学教师而言,中级教师力求成功的动机最低、回避失败的动机最高。这可能是因为:初级教师正处于职业发展初期,希望自身能有所表现;多数中级教师正处于职业发展瓶颈期,加上具备了一定的学校地位,会减少冒进;高级教师则处于职业发展高峰期,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学主张,愿意帮助身边的教师。

(四)成就动机的学段差异

对普通教师而言,小学教师力求成功的动机最低、回避失败的动机最高;对名优教师而言,小学教师力求成功的动机最高、回避失败的动机则不存在显著差异。这可能是因为,相对于教学,小学教师的工作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可能在多数小学教师的视角下,获得成功的机会并不如初、高中教师那么多,因此力求成功的动机相对低,且会为了保证学生身心健康而更怕失败。名优教师比较认同“小学阶段是学生社会化的开始”这一理念,因此会表现出更强的力求成功的倾向。

(五)成就动机的教龄差异

对普通教师而言,教龄为16~30年的教师力求成功的动机最低,回避失败的动机则不存在显著差异;对名优教师而言,成就动机不存在此差异。这可能是因为,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说,从教16~30 年已形成了较为稳定的个人风格,只要按部就班地开展教学即可,因此追求进取的倾向较弱。

五、结论与建议

(一)基于成就动机理论梯级培养名优教师的“顶层设计”

麦克利兰认为,人们在生理需要得到满足后,还有权力、社交、成就三种激励需要,且可以通过培养来提高。[8]作为中小学管理者,一方面要把成就动机理论应用于教师梯级培养,构建包括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内容、评价体系等在内的教师培养实操体系。另一方面,要利用“皮格马利翁效应”,引领中小学教师从优秀走向卓越。

(二)帮助教师度过专业成长“高原期”

本研究表明,教龄6~10 年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黄金期”,教龄16~30年的部分教师会进入教师专业发展的“高原期”,有的教师甚至出现了“躺平”现象。学校需要在教师专业成长的瓶颈阶段提供多元发展平台,引领他们不断努力。

(三)关注女性教师群体及各学科教师的均衡发展

霍纳认为女性成就动机低于男性,更具害怕成功的趋向[9],本研究也验证了该结果。学校应树立女性优秀教师标杆,激发女教师对成功的追求。总之,学校应为中小学各学科教师提供优质的资源,激发教师的成就动机与工作热情,促进各学科教师的均衡发展。

猜你喜欢
名优教龄小学教师
湖南省孤独症康复教师培训需求的调查与分析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几点思考
富一方百姓,造一片蓝天,创名优品牌
提高教师教龄津贴,激励教师终身从教
中学数学教师的继续教育研究
沙河市二十冶第二小学教师书画作品
于洁名优班主任工作室
枣强县第一小学教师书画作品
平凡教学三十载——一名小学教师的自述
《名优之死》笔谈——《名优之死》表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