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国民族改良乐器精品展”后记

2023-10-12 12:07柳苏凌
乐器 2023年9期
关键词:精品展民族乐器乐器

本刊记者/柳苏凌

6月,在第三十届中国国际乐器展览会(以下称“北京国际乐器展“)8号展馆内,举办了“首届中国民族改良乐器精品展”,成为本次展览的“点睛之笔”。慕名而来的观众们可一睹近年来,民族改良乐器的芳容。中国民族改良乐器领域专家丰元凯先生称,这是近20年来北方地区规模较大,影响力较强的民族乐器改良展,此次展览为民族乐器的制造和创新指明了新的方向。

老乐展新起点 推动民族文化创新

今年的“北京国际乐器展”与往届不同,走过了三十年的春夏秋冬。所以在策划本届展览时,旨在展览上力求与往届有所突破和提升。“首届中国民族改良乐器精品展”应运而生。

本刊记者采访了本次“民族改良乐器精品展”的专家委员会组长韩宝强教授,他是这次“民族改良乐器评选”活动的发起人。他说道:“今年年初,疫情刚好转,我向北京国际乐展主办方提议,能否做一个有关‘乐改’的展览。这几年民族乐器改良工作有些沉寂,行业需要重新拾起对民族改良乐器的热情。北京国际乐器展览主办方十分支持我的想法,举办了‘首届民族改良乐器评选’,对北京国际乐器展而言,这具有从零到一的意义。”

“首届中国民族改良乐器精品展”由中国演艺设备技术协会主办,中国国际乐器展览会组委会、中国演艺设备技术协会器乐(科技)专委会、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乐器改革制作专业委员会单位承办。经过2个多月的层层遴选,评选出82件优秀民族改良乐器,经过公示,获得公众认可。在本次乐展上向入选的企业(弹拨乐器11家、拉弦乐器18家、吹管乐器10家、打击乐器5家)颁发荣誉证书,表彰他们在乐器改革事业上所作出的贡献。令主办方意想不到的是,“民族改良乐器精品展”的消息一经发布,就在行业内迅速传播,大量民族改良乐器不断选送到主办方手中,仅仅两个月时间就从各地选送了近百件参选作品。热情之高,筹备速度之快是大家都有目共睹的。为此北京国际乐展组委会在评选结束后决定临时增加了“中国民族乐器改良与发展论坛”,为大家搭建畅所欲言、深入沟通的平台,以期延伸“民族改良乐器精品展”活动的精神内涵,发挥北京国际乐展的平台力量,唤起行业及社会对民族乐器改良事业的热情,进一步推动该事业的新时代发展。中国演艺设备技术协会理事长朱新村十分感慨。

提振行业热情 乐改本质关乎民族文化自尊

事实上“首届中国民族改良乐器精品展”是继上个世纪60、70年代后,进入到21世纪后首次大规模的民族改良乐器大型展览。这些民族改良乐器的背后承载着中国民族改良乐器的历史,民族艺术的繁荣与昌盛在这些展示的“乐改精品”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韩宝强教授说道:“总体来说征集和评选过程,都很顺利。但后来很多人反映说不知道有征集的活动,反倒是我们前期的宣传工作不太全面,未来我们会跟演艺科技协会部门,主办方加大宣传力度。或许是因为这一原因,选送上来的“乐改精品”范围还不够广,我个人认为有些窄。整个评选活动中,专家们在评审过程中很积极。我们邀请的主要是民乐演奏界的专家进行评审,大家十分积极参与,对民族乐器改良一如既往的关注。尽管经历了三年“口罩”,行业对“乐改”的积极性没有消退,在论坛上大家激烈的讨论,令我印象十分深刻。”

关注“乐改者”用热爱支撑前行

涿州市赵家笙乐器科技有限公司制作的第五代次中音36簧笙入选了首届精品展,制作人赵宏亮在论坛上的发言令人印象深刻。他谈道,为了“乐改”他不计成本,每年投入大量经费用于乐器的研发,几乎把身体拖垮了,大把大把掉头发,但他不能让祖传的笙艺术断代。首次入选“民族改良乐器精品展”让他十分欣慰,这也是对自己几十年坚持笙乐器改革实践的极大肯定。

大连艺术学院的丁传明老师带来了他改良的新十一孔笛,年少时,他对笛子改良就有很大的兴趣,现在他不仅从事笛子的改良,还在大连艺术学院带领学生共同探索笛子制作的新工艺,同时为高校学生搭建了社会实践、校企联合培育的桥梁。

湖南湘西山里人民族艺术演艺有限责任公司制造的便携拆装鼓引发了大家的兴趣。湘西山里人民族演艺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龚光胜对入选精品展感到特别欣喜。他介绍道,湘西鼓目前已经被列入“非遗”,拆装鼓的问世对于传播湘西鼓文化、“非遗”文化的传承有着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孔雀式双排弦踏板全转调箜篌、双排弦凤式踏板全转调箜篌、便携式箜篌制作人赵广运老师在民族乐器改良道路上经历了不少艰难,但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他谈道,中国国际乐器展览会首次举办“民族改良乐器精品展”是一个很好的导向,为民族乐器改良事业新时代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增强了从事“乐改”事业者的信心。

竹木琴筒——雷胡制作人丁宝春老师,今年已经84岁高龄,但依然行进在“乐改”的道路上,同时也让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传承有序。他的学生尹明珺作为雷胡艺术传承人,在现场与老师共奏一曲《我爱你中国》,传递了两代乐改人不变的情怀。

苏州闻韶乐器有限公司的于剑老师介绍了他们制作的龙膜二胡,他谈道参加这次“首届民族改良乐器精品展”不仅获得殊荣,同时还在展会搭建的平台上与乐改同行们思想碰撞、深入交流,期待产出更为丰硕的成果。

昱式低音拉阮(板式葫芦型)制作人张昱谈起自己的乐改故事时如数家珍。这款板式葫芦形低音拉阮乐器可以很好地平替以往民族乐队的西方贝斯,优化了民族交响乐队低声部,是具有前瞻性和未来性的民族改良乐器。

长荣琴轸、璇玑琴轸的制作人吴跃华谈道,他对古琴琴轸的改良其实是基于对传统文化的崇敬,因为第一个提出琴轸改良的是外国人,所以他翻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最终从中国传统文化、守正的角度,对古琴琴轸进行了创新。

四耳胡琴制作人李鸿钧、汤应寿,回音琴马制作人张延生等对自己改良的乐器和乐器部件进行了详细的解说。

在记者采访的过程中,几乎每一位“乐改者”背后都有一段感人、曲折的乐改故事。乐改在他们眼中,远远大于“工作”的意义,是他们终其一生都不会轻言放弃的人生目标与事业。在他们笑容的背后我甚至感受到了他们在经历一切蹉跎后,回归于当下的淡然和释怀,当梦想照进现实,把脑中的构想化为手中的现实后,他们就变得更加坚定和坚持。他们对民族文化事业做出的贡献和个人事迹理应被更多的人知道。

乐改需要市场化 但“乐改人”需要一个“家”

在这次展览中,“乐改”的未来和趋势和上世纪有所不同。特别是传播媒介的增加,科技因素,音乐工程等因素的参与,民族乐器改革不再局限在对乐器本身的音律、音色、演奏方法等改革,向着乐器的便携、传播方式、文化价值等更为广义的方向进行“乐改”,赋予民族乐器更多文化价值。

韩宝强教授说道:“乐改的方向,没有发生变化,就是为了适应当下的演出和应用场景。比如想组织小乐队,还要有必备的鼓等。比如有了作曲家的作品需要扩音域,那就必须做这样的笛子。市场需要更物美价廉的乐器,那就在乐器材料方面想办法。20世纪初叶“大同乐会”对民乐进行改良,就是要解决民族乐队化问题,适应民族乐队组合这一新的艺术形式。可以说,“乐改”的最终方向是为了当下的需求。而且有市场参与的‘乐改’更符合中国现实的文化生活需求,以免盲目‘乐改’造成的浪费。但这中间可能会出现另外一些问题,比如乐改后乐器标准的制定,演奏,创作等问题。”

正如笔者在“首届中国民族改良乐器精品展”论坛中,听到大家的发言后突出的感受是,乐改工作市场化同时,还需要具有社会公信力的平台,将全国乐改单位、企业及组织进行合理的组织,让大家在这里从知识产权,乐改技术保护与转化,生产与市场信息化等多个维度进行服务和帮扶,让从事“乐改”事业的人和组织,能有一个“家”,在这里有归属感和安全感。在组织规模上得以扩大民族乐器改良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和关注度。

“乐改”百年,正是一段中、西方文化相互融合的探索之路。从主动追求民族乐队交响化,到如今极力突出民族艺术的个性,这种微妙的变化,正是世界音乐文化多元格局下,世界各民族艺术将要面对的关于传统文化与创新文化的关系与实践。

“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民族文化的元素,是全球文化发展的趋势,民族文化的个性和创新,国际化风格,是民族乐器改良后民族艺术发展未来的趋势。毕竟我们再也回不去原来的传统生活之中,传统也就随之变化,不要逆潮流而动。”韩宝强教授说道。

百年的民族乐器改良之路弹指一挥间,但却是“乐改人”倾其一生的事业和追求。在这条道路上有委屈、有困难、有付出,也有收获,从他们的身上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民族文化的自尊与自强。在此,愿乐改之路越走越顺,也祝福民族音乐事业繁荣昌盛,基业长青!

猜你喜欢
精品展民族乐器乐器
学乐器
钧瓷百壶 精品展
李自伟 壶艺精品展
乐器
蒙天珠俱乐部 精品展登
精品展登
中国民族乐器(之十五)笙
中国民族乐器(之十四)雷琴
明清时期民族乐器发展略览
中国民族乐器(之九)二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