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报告2022》发布

2023-10-12 08:31孙鸣凤
优质农产品 2023年7期
关键词:先行农产品绿色

文︱孙鸣凤

2023 年6 月7 日, 由 农 业 农村部发展规划司指导,中国农业科学院和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研究会在北京发布《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报告2022》。该报告以客观、权威数据为支撑,系统反映了2021—2022 年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的总体水平、重大行动和主要进展。报告显示,2021—2022 年我国农业克服了重大疫情和极端天气等不利因素的影响,统筹农业稳产保供与绿色发展,农业绿色转型持续深化,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稳步提升,为国家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基础支撑。

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持续提高

2021 年全国农业绿色发展指数77.53,较上一年提高0.62,比2015年提高了2.34。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领跑全国,2021 年先行区绿色发展指数平均达到80.32,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5 个先行区农业绿色发展指数超过85,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处于全国领先;63 个先行区指数为80 ~85,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处于全国先进;其他60 个先行区指数为73 ~80,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处于全国较高水平。

农业资源保护利用能力显著提升

我国启动了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加强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进一步加强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力度,扎实推进农业生物资源保护工作,逐步降低资源开发利用强度。2022 年,88 个试点县、198 个盐碱地普查县正式开启土壤普查工作,布设20 万个调查样点,总体完成外业调查采样,样品流转、制备与检测任务;全国超额完成1 亿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实施505 处大中型灌区现代化改造,新增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达3370 万亩,有效增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

农业产地环境保护治理取得新进展

我国以化肥农药减量使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地膜减量回收利用等为重点,持续开展农业产地环境保护与治理。2021 年,全国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量)5191 万吨,较2020 年减少1.1%,连续6 年持续下降;农药使用量(折百量)为24.83 万吨,其中微毒、低毒和中毒农药用量占比超过99%;全国三大粮食作物统防统治覆盖率达42.4%,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覆盖率46%,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58.6%;全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8.1%,比2020 年提高0.5 个百分点,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超过76%,农膜回收率稳定在80%以上。

农业绿色产品供给能力稳步提升

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实施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和达标合格农产品(农产品“三品一标”)四大行动,实施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行动、农产品品质提升行动、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优质农产品消费促进行动和达标合格农产品亮证行动,持续提升育种基地建设水平,推进标准化基地创建,积极推动农业多功能发展,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持续增加。截至2022 年底,全国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有效用标单位总数27246 家,产品总数60254个,同比分别增长10%、8.3%;建成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748个,总面积超过1.68 亿亩,带动近2030 万农户发展,建成有机农产品基地102 个,绿色食品(有机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园区41 个。名特优新农产品数量快速增长,2022 年登录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1012 个,累计登录产品3234 个;纳入名录管理的生产经营主体2971 家,累计9083 家。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持续推进

农民收入持续增加,2022 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133元,比上年名义增长6.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2%,高于城镇居民实际增速2.3 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例为由上年的2.5 : 1 下降到2.45 : 1。和美乡村建设成效显著,目前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73%,农村生活垃圾进行收运处理的自然村比例达91%,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31%左右,14 万个村庄得到绿化美化,95%以上的村庄开展了清洁行动,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农业绿色发展试验示范态势良好

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积极推行农业绿色生产方式,健全农业绿色发展支撑体系,探索农业绿色发展模式路径,初步形成了“点上突破、以点带面”的农业绿色发展格局。2022年,遴选确定49 个第三批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创建单位,先行区创建单位总数达到128 个。同时,实现了国家重要农业资源台账工作的业务化运行,构建覆盖全国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28 个先行区及256个县的农业水、土、气候、生物、农业废弃物等农业资源数据,形成涵盖全国主要生态类型区、超过1500 万个数据的农业资源台账,为分析农业资源利用状况、评价绿色发展水平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农业绿色发展科技支撑进一步增强

围绕提高农业质量效益竞争力,我国破解当前农业资源趋紧、环境问题突出、生态系统退化等重大瓶颈问题,以绿色投入品、节本增效技术、生态循环模式和绿色标准规范为主攻方向,筛选了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节水抗旱稻旱直播节水栽培技术、优质小麦全环节高质高效生产技术、黄淮平原冬小麦固碳减排丰产高效栽培技术、关中灌区小麦玉米“吨半田”技术、东北地区玉米秸秆还田带状深松整地关键技术、窄行密植大豆保护性耕作技术、稻渔综合种养技术、中海拔地区“一年多茬蔬菜”高效种植技术和马铃薯增产增效栽培技术等10项农业绿色发展技术模式,为全面构建农业绿色技术体系提供借鉴。

农业绿色发展富民兴村新模式不断涌现

近年来,各地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自觉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创新思路,强化措施,不断涌现先进典型。以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为重点,梳理展示了“天津市西青区:借力智慧农业服务平台创新小站稻‘五统一’标准化生产模式”“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健全农业绿色发展支撑体系推进农业生产方式绿色转型”“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克山县:创新全链条包装废弃物治理模式提升产地环境保护水平”“浙江省湖州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力打造绿色低碳农业强市”“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强化绿色科技支撑促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创新‘土长制’守护一方净土”“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推行三级循环模式实现农业废弃物‘四化’利用”“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发展绿色生态产业探索生态与经济‘齐头并进’的石漠化治理新路子”“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白朗县:全链推行绿色生产方式打造高原设施蔬菜产业样板”“甘肃省酒泉市:大力发展戈壁生态农业打造农业绿色发展新样板”等10 个典型模式,为探索农业绿色发展富民兴村路径提供参考样本。

新型经营主体成为推动农业绿色转型的“领头雁”

农业企业和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力量,在联农带农推动农业绿色生产、绿色优质农产品价值实现方面的作用日渐凸显,已成为推动农业全面绿色转型的“领头雁”,主要指标普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22 年全国经县级以上农业农村部门认定的龙头企业超过9 万家,其中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7 万多家,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1959 家;全国依法登记的农民合作社达到222 万个,辐射带动近一半农户。报告总结推介了10 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绿色发展案例,包括5 个农业绿色发展企业典型案例和5 个农业绿色发展农民合作社典型案例,为各类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本报告在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指导下,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和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研究会牵头编制,系“中国农业科学院智库系列报告”之一,自2019 年起连续五年发布年度报告,已成为社会各界观察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状况的重要“窗口”。报告包括绿色指数、绿色资源、绿色环境、绿色供给、绿色生活、绿色技术、绿色示范、绿色主体和绿色案例等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领域,共12 章。报告在框架上保持农业资源节约保育、农业产地环境保护、绿色农产品供给和乡村生活富裕美好等核心板块的相对稳定。同时也做了一些探索创新:一是为反映农业绿色发展的主体行为特征,新增了农业企业和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绿色发展态势和典型案例;二是为进一步扩大报告的国际影响,今年首次编辑出版了《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报告2022(简本)》英文版,向国际社会宣传推介农业绿色发展的中国模式、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提供了有效媒介载体;三是将新增第三批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纳入农业绿色发展评价范围,农业绿色发展指数测算实现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的全覆盖。

猜你喜欢
先行农产品绿色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绿色低碳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健康养生“手”先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从“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
黔货出山 遵义先行
黔货出山 遵义先行
农产品争奇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