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术式治疗51例骶尾部藏毛窦的临床疗效回顾性分析

2023-10-12 06:25张浩胡邦张双喜张相安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23年4期
关键词:尾部术式皮瓣

张浩,胡邦,张双喜,张相安

1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肛肠科 河南郑州 450000

2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肛肠外科 广东广州 510655

藏毛窦是感染性疾病,也是潜在的消耗性疾病,病灶反复感染、破溃而形成窦道[1-2]。藏毛窦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多认为与多毛体质、肥胖等因素有关,男性多发,骶尾部是常见的发病部位,骶尾部藏毛窦也有“骶尾部潜毛窦”“骶尾部藏毛囊肿”等称谓。虽然非手术治疗方法在临床中逐渐被医患双方重视与接受[3],但是手术是目前治疗骶尾部藏毛窦的主要方法,术式包括切除病灶一期缝合、切除病灶开放二期愈合及皮瓣技术等[1],尚无“金标准”术式。本文以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肛肠外科收治的51 例骶尾部藏毛窦患者为例,对四种术式治疗骶尾部藏毛窦的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与同道交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以2019年1月至2022年11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肛肠外科收治的51 例骶尾部藏毛窦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43 例、女性8 例;年龄范围13~44 岁,平均年龄为(24.4±6.7)岁;病程范围1.5~62 个月,中位病程为10.5(7.5,19.5)个月;肥胖患者42例,多毛体质患者44例;伴发脓肿患者9例,脓肿破溃伴窦道形成患者5例,已形成稳定窦道患者39例;既往有骶尾部藏毛窦手术史患者2例。患者对手术治疗内容知情同意,本研究的开展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患者的一般资料见表1。

1.2 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骶尾部藏毛窦的要点是切除脓肿、窦道及中线小凹等病灶及受累组织。关于创面的处理,可开放旷置,也可进行缝合术。合并急性感染者适用切开排脓术[1],脓腔一般延伸至臀沟的两侧,于脓腔波动最明显处切开,排出内部脓液,打开脓肿分隔,确保引流通畅,并放置纱条引流。

患者接受骶尾部藏毛窦切除手术的体位一般取俯卧折刀位,麻醉可选用腰硬联合麻醉或者全身麻醉,麻醉满意后进行术区消毒,使用宽胶布将臀部向两侧牵拉以充分暴露骶尾部,术中可使用亚甲蓝与双氧水混合液进行病灶染色。

(1)开放性切除术:适用于病灶范围较大或伴有局部感染者,可完整切除病灶,操作方法简单,复发率较其他术式偏低,但是存在创面愈合时间长及术后瘢痕形成明显等不足[1]。手术的主要步骤:于窦腔内注入亚甲蓝与双氧水混合液进行染色,沿着染色部位所及的病灶边缘使用电刀切开,向深部及病灶基底部游离,完整切除病灶。开放性切除术术后图片见图1。

图1 开放性切除术术后创面

(2)不对称切除+皮内缝合术:适用于病灶无大面积感染者,术式多样,适用范围广,针对不同的病情可选用不同的术式。目前临床常用的术式主要有Limberg 皮瓣技术(图2)、Karydakis 皮瓣技术(图3)、Bascom Ⅱ臀沟抬高术(图4)等。不对称切除+皮内缝合术有助于加速创面愈合,具有术后复发率较低、患者住院时间较短等优点,但是也存在切口张力大的问题及缝合口裂开、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图2 Limberg皮瓣技术术中图片及术后复查所见

图3 Karydakis皮瓣技术术中图片及术后复查所见

①Limberg 皮瓣技术[4]:于病变区域作菱形标记线并使菱形标记线完全覆盖病灶,菱形的锐角取60°,钝角取120°,于切口的左侧或右侧作等面积皮瓣标记线。完整切除病灶达骶骨筋膜,游离一个包含皮肤、皮下组织和表覆臀大肌筋膜的皮瓣,将皮瓣提起、旋转用以覆盖病灶切除后的菱形的组织缺损。

②Karydakis皮瓣技术[4]:根据病灶的位置,在距离中线至少1 cm 的位置作一偏中线的椭圆形切口,斜形完整切除病变组织及其下方脂肪组织至骶骨筋膜,充分游离靠近中线侧皮瓣基底部,移动皮瓣至对侧、侧方缝合,可进行分层间断缝合,避免残留死腔。

③Bascom Ⅱ臀沟抬高术[4]:先将两侧臀部挤压在一起,标记出两侧皮肤的接触缘,作椭圆形切口切除病灶至病灶基底部,尽量控制所切除病灶的下方深度,多保留骶骨筋膜及其上方脂肪组织,然后游离对侧皮下组织,将邻近臀部的脂肪组织缝合以拉平臀沟,于中线旁缝合皮肤,予皮下引流以防止积液。

1.3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参照《中医外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制定临床疗效评价标准:治愈指病灶消失、病灶完全切除后创面/切口愈合;好转指临床症状减轻,病灶缩小或未能完全切除或残留窦道;未愈指假性愈合。(2)手术时间。(3)术后住院时间。(4)创面/切口愈合所需时间。(5)术后瘢痕长度。(6)术后并发症。(7)术后随访期间的复发情况:术后每6个月随访一次,记录并分析前三次随访时的复发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4.0 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符合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M(QL,QU)表示,缺失值采用中位数补充。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及手术相关指标

51 例患者中,有2 例患者未愈,均为接受开放性切除术的患者;接受其余术式治疗的患者均治愈。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创面/切口愈合所需时间、术后瘢痕长度的相关情况见表2。

表2 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分析结果 M(QL,QU)或±s

表2 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分析结果 M(QL,QU)或±s

组别开放性切除术组(n=33)Limberg皮瓣技术组(n=5)Karydakis皮瓣技术组(n=5)Bascom Ⅱ臀沟抬高术组(n=8)手术时间/min 40.0(22.5,67.5)68.6±25.9 85.4±42.6 81.0±21.8术后住院时间/d 9(6,11)11.0±2.6 14.0(13.5,16.0)12.0(11.0,25.8)创面/切口愈合所需时间/d 76.0(65.5,92.5)14(12,14)13.8±1.1 12.0(11.3,29.8)术后瘢痕长度/cm 6(5,7)14.2±1.3 5.0(4.5,12.0)6.9±1.5

2.2 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

开放性切除术组有2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分别是反复肉芽组织增生、创面渗血;Bascom Ⅱ臀沟抬高术组有2 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均为切口液化。Limberg皮瓣技术组、Karydakis皮瓣技术组均未有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

51 例患者术后6 个月随访,无失访病例,患者均未复发。

开放性切除术组术后12 个月随访,有5 例失访,完成随访的患者均未复发;术后18 个月随访,有9例失访,有1例复发。

Limberg 皮瓣技术组术后12个月随访,有2例失访,完成随访的患者均未复发;术后18 个月随访,有3例失访,完成随访的患者均未复发。

Karydakis皮瓣技术组术后12个月、术后18个月随访,均有1例失访,完成随访的患者均未复发。

Bascom Ⅱ臀沟抬高术组术后12个月随访,有1例失访,完成随访的患者均未复发;术后18 个月随访,有2例失访,完成随访的患者均未复发。

3 讨论

骶尾部藏毛窦多被认为是一种后天获得性疾病,其发病与臀沟部病变或毛发刺入有关,比如在不同因素的作用下,臀沟部毛发引发异物反应,导致中线小凹的形成[6],而臀部毛囊的感染、臀部的摩擦等均可能是诱因。骶尾部藏毛窦需要与肛周脓肿或肛瘘相鉴别,临床中可以通过专科查体及影像学检查(如,MRI、超声)辅助该病的诊断,鉴别诊断难度相对较小。与骶尾部藏毛窦较难鉴别的是骶尾部畸胎瘤、骶管囊肿、骶尾部脊索瘤、骶尾部囊性感染等疾病,这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详细评估分析以明确诊断。

骶尾部藏毛窦的临床治疗主要分为非手术治疗与手术治疗这两大类。非手术治疗对患者的日常工作生活造成的影响相对较小,主要治疗方式包括脱毛疗法、苯酚注射法、使用纤维蛋白胶治疗、使用富血小板血浆治疗等[3]。目前,手术仍然是主要的治疗方式。治疗骶尾部藏毛窦的术式有多种,但是不同的研究对不同术式进行探讨分析后得出的结果(如,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复发率)也存在差异,这也与不同研究的患者的纳入与排除标准、围术期管理、术者操作水平等因素存在差异有关[7]。关于骶尾部藏毛窦的治疗,手术方案的制定因患者个体病情而定,但是也往往受到临床医师的经验及其偏好的影响[8]。总的来说,个体化的手术方案有助于增加患者的临床获益,应在术前充分评估的基础上,结合患者的病灶范围、病灶大小、是否为多毛体质、是否处于急性期、临床医师的手术经验等,向患者提供手术方案选择,再结合患者的治疗意愿进行后续的治疗。本研究纳入的51 例患者以男性青壮年为主,这与既往研究报道的内容相符[9],且多为多毛体质患者、肥胖患者,部分患者伴发脓肿、窦道,数例患者先接受了切开排脓治疗而后进行骶尾部藏毛窦切除手术。

开放性切除术手术操作较为简单,手术时间短。此外,该术式术后护理相对简单,术后住院时间相对较短,但是术后创面愈合所需时间长(一般需要2 个月以上,甚者长达6 个月)。本研究的数据分析结果也显示,接受开放性切除术治疗的患者的手术时间、创面/切口愈合所需时间与其他三种术式的相应指标分析结果均存在较大的差别。开放性切除术术后创面反复肉芽组织增生需要进行相应的修剪处理,创面较大导致发生创面并发症的可能性也相对较高,本研究结果显示接受该术式治疗的患者中出现了1例反复肉芽组织增生、1例创面渗血。

相对于开放性切除术,皮瓣技术的手术操作难度较大,手术时间偏长。本研究将接受Limberg皮瓣技术、Karydakis皮瓣技术或Bascom Ⅱ臀沟抬高术的患者纳入分析,结果显示Limberg皮瓣技术的手术时间相比其他两种皮瓣技术略短,这与皮瓣游离的要求不同有关,Karydakis皮瓣技术及Bascom Ⅱ臀沟抬高术需要进行的游离操作相对繁杂。皮瓣技术的手术切口愈合时间多在术后2周左右,若是出现了局部感染等并发症将延长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但是经过局部冲洗、引流等干预后,亦多可在1个月左右实现切口愈合。术后瘢痕的长度与所采用的术式存在关联。从本研究的数据分析结果来看,Limberg 皮瓣技术的术后瘢痕与其他三种术式存在较大差别,术后瘢痕的形成情况也影响着患者术后的局部不适感,Limberg 皮瓣技术术后瘢痕长,属于该术式的弊端,但是该术式的适用范围较广。Limberg 皮瓣技术适用于病灶面积大、范围广、深度深的患者,适用其他术式的患者往往也适合接受该术式治疗,既往多次骶尾部藏毛窦术后复发的患者也可以选用该术式治疗。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肛肠外科的临床观察中发现,Limberg 皮瓣技术早期应用于病灶范围较小的患者可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但随着对其并发症的认识逐渐加深,现在多将该术式用于其他术式难以取得较好疗效的患者或者反复多次手术术后复发的患者。Karydakis皮瓣技术与Bascom Ⅱ臀沟抬高术对术者的要求较高,适用于病灶纵轴在中线附近、病灶范围长度在10 cm以内的患者,根据病灶的深度选用不同的术式,术后瘢痕小、疼痛轻,患者恢复快。但是,对于病灶横径较大或病灶长度过长,或因发生感染后局部瘢痕明显的患者,选用这两种术式的弊端比较突出。

目前也有不同的研究者围绕骶尾部藏毛窦的治疗术式展开研究探讨。赵申等[8]对Limberg 皮瓣技术进行改良,分析采用不同设计方式的皮瓣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偏移中线缝合切口,在偏移中线缝合切口的基础上令菱形病灶切除区顶角和皮瓣区顶角变钝,以及适形皮瓣的应用各有优势。李学孝等[7]分析了三种皮瓣技术治疗骶尾部藏毛窦的临床疗效,认为Limberg 皮瓣技术、Karydakis 皮瓣技术和Bascom Ⅱ臀沟抬高术均是治疗非急性期患者的理想术式。吴揭等[10]针对三种不同切口的术式治疗骶尾部藏毛窦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入组患者接受窦道切除创腔开放处理,或窦道切除创腔缝合处理,或窦道切除创腔褥式缝合联合间断缝合处理,认为应尽可能地保留皮岛或皮桥,这有助于促进创面/切口愈合、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疗效。本研究中,虽然三种皮瓣技术治疗组的患者例数与开放性切除术组的患者例数存在较大的差别,且笔者记录分析的随访资料显示在不同的随访时间点存在不同程度的失访情况,但是总的来说,患者术后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

综上所述,开放性切除术、Limberg 皮瓣技术、Karydakis皮瓣技术及Bascom Ⅱ臀沟抬高术治疗骶尾部藏毛窦各有优劣,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复发率均较低。临床医师应综合患者病情,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从而使患者获益更多。

利益冲突声明全体作者均声明不存在与本文相关的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尾部术式皮瓣
船舶尾部响应特性试验与计算
超声及磁共振诊断骶尾部藏毛窦1例
改良Miccoli术式治疗甲状腺肿瘤疗效观察
MED术式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的中长期随访
改良Lothrop术式额窦引流通道的影像学研究
弯式尾部接头注塑模具设计
足内侧带蒂皮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
超薄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足背软组织缺损
上睑下垂矫正术术式选择分析
颈阔肌肌皮瓣修复颌面部软组织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