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

2023-10-12 17:23刘维梅
名师在线·上旬刊 2023年9期
关键词:家国情怀古诗词教学策略

摘 要:家国情怀并非与生俱来的,而是经过后天长期培养、滋养而逐渐形成的。在小学阶段的古诗词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培养,能够让学生增强爱国意识,为今后的语文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基于家国情怀相关理论研究,文章运用问卷调查法分析了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综合梳理文献,研究培养小学生家国情怀的重要性。与此同时,文章运用案例分析法,深入探索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策略,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思路。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家国情怀;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3)25-0044-03

家國情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指学生对国家的一种认同、思想和理念。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契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关于爱国主义精神教育的要求与核心素养培养要求。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而家国情怀根植于爱国主义文化深处,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绵延数千年的中华文化,让家国情怀世代相传至今,无论对小学生今后的学习还是未来的发展,都有深远的影响。

一、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偏重基础知识

古诗词教学是小学语文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传统文化学习和优秀情感培养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通过对实际课堂教学的调查,笔者发现一些语文教师的古诗词教学偏重基础知识,未能注重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学生的主要精力都用来背记诗词,没有形成对家国情怀的深刻认知和高度认同,不利于语文课程育人价值的实现。

(二)家国情怀教育浅显

家国情怀教育是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构成要素,对于发展学生情感、增加学生对家国情怀的感性认识有深远的影响。而在问卷调查中,笔者通过分析学生对家国情怀的理解,发现有些语文教师的家国情怀教育相对浅显,教师对相关教学环境的构建没有达到应有高度,难以对学生的情感发展产生影响,因此学生很难领悟家国情怀。

(三)忽视挖掘实践素材

家国情怀的实践是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将相关教育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促进学生实践素养发展。但实际调查数据显示,仍有一部分学生不能将家国情怀与自己的实践融合,原因就是教师忽视挖掘古诗词教学中的实践素材,导致学生难以充分吸收具象的古诗词知识,难以把握具体的家国情怀实践方向。

(四)学生自主意识较低

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知识时,主要依靠教师的讲解和课外参考书的帮助。但一些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相对较低,长期依赖教师的解读和课外参考书的帮助,没有自主预习和反思的意识。这不仅会影响学生古诗词学习质量的提高,还会影响学生的创新发展。

二、培养小学生家国情怀的重要性

(一)促进爱国情感形成

家国情怀在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凝聚力等方面有重要价值,利用语文古诗词教学培养小学生的家国情怀,可以促进小学生形成爱国情感,使之感受爱国主义在新时代的精神内涵。爱国是立德之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有利于学生形成爱国情感,积极弘扬和传承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和自信心[1]。

(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爱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家国情怀的培养,能够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以之为学习、行为准则,规范自我言谈举止,从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角度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培养小学生的家国情怀,能够促进学生的道德修养提升,使学生在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提高自我思想品质。

(三)发展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关键能力。培养小学生的家国情怀,能够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丰富的学习经验,掌握分析文本和获取信息的技巧,形成正确的家国观念与爱国主义精神品格,掌握学习语文知识的能力,发展自身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四)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培养小学生的家国情怀,可以在语文教学中增加与家国情怀有关的教育内容,在丰富课堂教学的同时,让学生形成对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自信,从而自觉进行传承和弘扬。家国情怀是对国家和人民表现出的深情大爱,也是人民的理想追求。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语文知识,参与不同的实践活动,能够形成对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认同,在传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同时,坚守和践行相关价值观念,强化对家和国的责任与担当意识。

三、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家国情怀的培养策略

(一)诵读悟情,感悟诗词深层爱国意味

古诗词诵读是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可以帮助学生品味诗词中蕴藏的深层情感。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诵读悟情,引导学生分析古诗词的情感,感悟诗词中蕴含的深层爱国意味,同化诗人通过诗句传递出的真情实感,由此增加学生对爱国情怀的体验,使学生形成属于自己的家国情怀[2]。

以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示儿》一课教学为例,这是由宋代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绝笔诗,传达了陆游临终时的复杂情绪和爱国情怀,全诗用笔曲折、行文多变、浑然天成,平淡语言中折射出深厚、强烈的爱国情感。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示范正确读法,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做好断句标注,为下一步学习做好准备,逐步感知诗中的爱国情感。然后,教师要讲“陆游临终嘱托”故事,引导学生联想对应的场面,产生学习古诗词知识的积极性,体会爱国主义诗人的政治抱负与家国情怀。教师可以播放舒缓的音乐,让学生伴随音乐诵读诗句,按照正确的断句方式来进行吟诵,体会诗歌意境,分析诗人临终前对儿子的嘱托。为了帮助学生感悟诗词深层爱国意味,教师要板书“万事空、九州同”,引导学生运用不甘心的语调进行诵读,体会陆游心中的不甘与惆怅,解读陆游因“九州不同”而悲的原因,使学生明白陆游唯一的遗憾是无法亲眼见到祖国统一。最后,教师要联系清明节祭奠烈士的经历,引导学生诵读后两句诗,思考陆游对儿子的嘱托,构建属于自己的家国情怀,明白陆游对祖国统一的牵挂,体会他在临终前的豁达。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历史征战示意图,让学生结合当时的战争,理解陆游的爱国之心,感悟诗词中深层的爱国意味,鼓励学生反复朗诵诗句,使之形成属于自己的家国情怀。

(二)巧妙设疑,理解诗词中的爱国情感

古诗词不同于白话文,理解难度相对较高,学生只有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有针对性的学习活动,才能理解诗词中的独特情感。因此,教师应当巧妙设疑,利用问题驱动学生学习,使学生了解诗人的经历,感受古诗词文本的情感表达特点,深入理解诗词中的爱国情感[3]。

以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一课教学为例,这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首边塞诗,在概括边塞战争的同时,感叹国无良将,反映出人民对和平的向往和捍卫国家主权的决心。首先,教师介绍汉乐府诗集,引出古诗《出塞》,让学生阅读与诗人以及创作背景相关的材料,提出问题:“诗人为什么要写这首诗?诗中传递了怎样的爱国情怀?”然后,教师要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阅读材料,重点关注诗人简介与全诗情感分析,使学生能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初步感受诗词中传递出的爱国情感。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回答来指导学生进行想象,使之切身感知诗词中描写的边塞环境,并思考诗中描绘了哪些场景,以及诗人通过描写什么来传递爱国情感,由此引发学生对古诗词的深度思考。教師要带领学生通读全诗,找出诗中写的不同景物,将秦汉千年历史与“万里关”联系起来,感受戍边战士的思乡之情,结合诗人“但使龙城飞将在”的感叹,体会世人对英雄将领的敬仰和怀念,感受诗中讽刺大国无良将的悲哀。最后,教师总结提出的不同问题,带领学生复读全诗,要求学生在吟诵想象中感悟诗歌的意境美,深入思考全诗的爱国情感基调,巧妙设计疑问,带领学生通过分析、解决问题,加深对古诗词知识的理解印象,让学生体会诗人丰富的情感,形成良好的家国情怀。

(三)角色扮演,真切感受诗人家国情怀

角色扮演是一种全新的古诗词教学形式,教师可引导学生在特定情境中模仿诗人进行朗诵,与诗人融为一体,获得家国情怀的体验,建构属于自己的爱国情感。因此,为了帮助学生真切感受诗人的家国情怀,教师要设计生动的角色扮演活动,构建引发学生深思的场景,让学生把握情感基调,自发进行表演,真切感受诗人的家国情怀。

以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凉州词》一课教学为例,这是一首由唐代诗人王翰创作的诗作,渲染将士出征前的华贵酒筵,表现卫国将士置生死于不顾的旷达,抒发捍卫祖国疆土的深厚爱国情感。首先,教师可以出示对应诗句的四幅画:“荒凉边塞的一次盛宴”“将士们开怀畅饮”“各类军鼓与车马渲染征战气氛”“将士征战沙场”。然后,教师分别根据上述四幅画的内容来解读诗句,引导学生扮演开怀畅饮的将士,朗读前两句诗,真切感受诗人寓于诗句之中的浓厚的家国情怀。教师可让学生模仿两军征战“击鼓呐喊”,生动还原古代战争场面,让学生选择士兵、将军、谋士等不同的角色进行扮演,阐述自己在“战场”上的任务,抒发保家卫国的爱国豪情,营造良好的古诗词教学氛围。为了帮助学生把握全诗的情感基调,教师可以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后两句诗,分析“古来征战几人回”之中的悲壮与慷慨。最后,教师根据诗句中的夸张描述,设计“征战后”场景,让学生用低沉、悲凉、感伤的语调朗诵全诗,自行设计台词,表演在战场上存活下来的战士,从而深刻理解诗人饱含激情的笔触,了解边塞将士们军营生活的艰辛和保家卫国的豪情。

(四)读写结合,加深学生家国情怀体验

读写结合是将阅读与写作活动进行联系的教学,旨在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容进行二次文学创作,加深学习印象。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将古诗词教学活动中的阅读与写作进行融合,引导学生在朗读中进行联想和想象,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进而深刻理解所学的古诗词,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升华家国情怀。

以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从军行》一课教学为例,这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爱国诗,表现了战士保家卫国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齐声朗诵全诗,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诗进行誊抄,利用读写结合活动,让学生初步了解西北边塞风光,对雪山、金甲、楼兰等意象产生了解的兴趣,感受将士们的士气。然后,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相关阅读材料,让学生了解戍边将士的征战经历,了解边塞孤城环境的恶劣,为将士们不畏艰险、报国御敌的壮志豪情所感动。教师可以利用诗句品读活动,让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体会,分析自己誊抄过的诗句所表达的爱国情感,使学生在读写结合活动中了解全诗的写作特点,从景物描写中将“青海湖”“雪山”“玉门关”等景象连成一片,想象西北战场的画面与景象。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凝练的语言来概括戍边将士们出生入死、无所畏惧的战斗经历,有感情地朗诵“不破楼兰终不还”这句诗,发挥读写结合活动的优势,激荡学生的爱国之情。最后,教师总结全诗写景、叙事的内容,让学生再次朗诵全诗,体会将士们保卫祖国的豪情,并进行古诗编创,将自己对家国情怀的理解和戍边将士们视死如归的决心融入诗中,使学生加深对古诗词知识的印象,提高综合语言应用能力。

四、结束语

在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家国情怀,可以让学生形成爱国情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发展自身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自觉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小学语文教师可通过运用诵读悟情、巧妙设疑、角色扮演、读写相连等策略,在古诗词教学中引导学生感悟诗词之中蕴含的深层爱国意味,让学生理解诗词中的爱国情感,真切感受诗人的爱国思想感情,从而加深对家国情怀的体验,达到较好的培养效果。教师应该基于课堂观察、文献梳理、问卷调查,对家国情怀培养提出实施建议,拓宽教学路径,唤醒小学生的家国情怀。

参考文献

赖桂贤.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策略初探[J].新课程导学,2021(26):28-29.

黄琬钧.小学古诗文教学与音乐教育融合初探[J].新课程导学,2020(26):23-24.

梁露文,陈晓.小学国学教育中古诗词教学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24):91-93.

作者简介:刘维梅(1984.12-),女,甘肃武威人,任教于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四坝镇九年制学校,一级教师,本科学历。

猜你喜欢
家国情怀古诗词教学策略
踏青古诗词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