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低年级数学教学的策略

2023-10-12 17:23刘丽君
名师在线·上旬刊 2023年9期
关键词:低年级数学双减教学策略

摘 要:在新形势下,小学数学教师应充分关注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把低年级教学工作落到实处。数学教师应关注到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及发展情况,结合这个时期学生的具体特点,进行有效的数学教学,不断开展更具实际意义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并获得全面发展,进一步落实“双减”政策。

关键词:“双减”;低年级数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3)25-0065-03

在“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应不断运用有效的方式,提升自己的教学质量与效率,进而提升自己的教学实效,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不断发散自己的思维,形成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对数学知识的迁移与运用能力,推动学生整体数学水平不断提升,进而使“双减”政策落实。

一、运用有效的方法优化课堂导入的内容与形式

在低年级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应充分关注有效课堂导入的开展在提升教学实效方面的重要价值,积极结合学生在本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具体表现,不断优化课堂导入的内容与形式,提高课堂导入环节的整体质量,进而推动学生展开主动思考与学习。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对课堂导入内容及形式的优化,首先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很多导入部分内容是极具趣味性的。学生会被这些趣味性的内容深深吸引,不断集中注意力,展开相应的探索[1]。其次,处于低年级阶段的学生往往具有好奇心强及探索欲强的特点,丰富的导入内容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在好奇心的推动下,会更积极主动地对相关知识展开分析与探索。在此过程中,学生会不断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产生良好的学习体验。可以说,在体验的过程中,学生会消除自己在数学学习方面的心理压力,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状态,在加强数学学习的同时,还可以增强自身的心理素质。另外,教师对课堂内容形式的优化也可以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学生在面对初学的知识时,往往会有抗拒心理,而有效的课堂导入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进入这个数学学习环节,提升学生整体的数学学习效率。

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在面对低年级的学生时,应充分关注优化课堂导入环节在提升课堂实效方面的重要作用,结合学生的兴趣点及学生的认知水平,使学生在课堂导入环节不断形成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有良好的数学学习开端,提升数学学习的整体效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实际及学生的发展特點,进行相关导入内容的收集与整理。尤其是对于一些趣味性的导入素材,教师要有效运用,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其次,教师也应结合这些素材内容进行相应的导入方式的选择,如故事导入法、悬念导入法、问题导入法等。对于这些导入方法,教师可以选择性地有效运用,从而丰富课堂导入的形式,增强课堂导入的效果。以故事导入法为例,它是指立足于教学内容,引入趣味性的故事,以丰富的故事内容来吸引学生,然后使学生在故事环节中展开相应的思考与探究,帮助教师进行相应数学内容的导入。

例如,在进行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10的认识和加减法”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有趣的故事情境,进行课堂导入。教师可以向学生这样表述:“从前呢,有一个大森林,里面住了很多很多的动物,有兔子、老虎、松鼠……他们其乐融融地生活着。但是随着天气的变化,有几个小动物逐渐去了另外一个森林里生活,现在请大家告诉老师你们刚刚知道老师说出了几种动物吗?如果有三只小动物去了另一个森林里生活,大家能告诉老师,还剩下几个小动物在这个原来的森林里面吗?”这样的故事导入法能充分吸引学生。学生也可以围绕教师讲解的故事展开主动思考与探索。

对课堂导入内容与形式的不断优化,是教师提升教学实际效率以及质量的重要基础。这种方式能够从多个维度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展开主动思考与探索。小学数学教师应不断结合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展开有效的课堂导入,丰富课堂导入的内容与形式,推动学生实现更好地发展,提升课堂教学实效[2]。

二、运用生活化内容开展情境教学

在“双减”政策不断落实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应充分关注到开展丰富的生活化情境教学在提升教学实效方面的重要意义。教师应立足低年级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以及他们对生活的实际感知程度,创设相应的生活化情境,推动学生在有效的生活化情境中更好地了解及应用相应的数学知识,并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对这些生活化内容知识进行相应思考与探索,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整体质量。从某种意义上说,丰富的生活化情境教学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学生会立足于熟悉的生活内容进行思考,产生一定的学习动机,进而在学习动机的推动下展开深度思考与探究。生活化情境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将学生所认为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具象,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数学学习的难度,从整体上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生活化情境教学可以带给学生独特的体验。学生可以在体验中感受到探索数学知识的乐趣,并在情境中深度感知及分析相应的数学知识,结合自己的体验,在无形中缓解自己在面对数学学习时的紧张感与压力[3]。

从这个角度出发,小学数学教师在面对低年级阶段的学生时,更应充分认识到开展生活化情境教学这一方式在提升课堂实效方面的重要作用,充分结合课程目标内容及学生的生活实际环境,发现与挖掘有效的生活化内容,进而创设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生活化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中进行思考与分析。具体而言,教师首先应进行有效的情境设计,立足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情境变得更真实且充实,并进行有效呈现,让学生仿佛置身于一个真实的场景中,展开深入的探索,使相应的数学知识在无形中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进行更有效的数学学习。

例如,在进行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位置”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真实的情境,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如“我们在生活中是不是都体验过排队活动呀?在我们进校门、出校门或者参与体育活动时,是不是都有一个排列的顺序呀?大家在平时的排队活动中有感受到不同的同学在我们身边的位置吗?”然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让他们各自站在一个位置,再让他们一次次改变自己所站的位置,在这个情境中充分感知谁在谁的哪一个方向,使学生对这一刻位置的知识有更直观的认知,形成一定的逻辑思维,掌握前后左右这四个方向的具体内涵,逐渐攻克这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体会前、后、左、右等方向概念在更多生活情境中的应用,如摆放物品,确定前进的方向等,使学生运用这些知识考虑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及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的感知,使学生获得一定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解决的能力,促进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不断形成。

总之,开展有效的生活化情境教学也是推动教师教学实效不断提升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进入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对相关的数学知识进行思考探索及实际运用,推动学生整体数学学习能力不断提升。在实际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应有效创设及应用生活化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让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直观观察与探索,不断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三、运用趣味性的游戏开展数学教学活动

在低年级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应充分关注趣味性游戏在提升教师教学实效方面的使用价值。教师要立足学生整体的认知水平以及心理发展特点,进行相关数学游戏的创设与运用,使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不断深入理解数学知识并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4]。从某种意义上说,趣味性游戏的有效运用首先可以使学生将注意力放在游戏的开展上。学生可以被其中丰富有趣的环节与内容充分吸引,主动参与數学游戏活动。同时,当在初学某部分数学知识内容时,学生主观上会认为这些数学知识是较为抽象及难理解的,进而在主观上对数学学习产生厌倦的心理。而有效的趣味性数学游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具体、容易理解,使学生通过游戏对一些数学内容进行推理或运算。这对学生思维发展水平提升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此外,丰富有趣的游戏活动可以带给学生更愉悦的体验。游戏在教学中的穿插可以使游戏与教学内容结合,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学习与运用的乐趣,在游戏中自主且快乐地学习,在无形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更高效地进行数学学习。

基于此,低年级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低年级数学教学时,应充分关注游戏教学法在提升教学实效方面的重要价值,进行有效的游戏创设与运用,使学生在游戏过程中主动展开思考与学习,并实现对相关数学知识的迁移运用,在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整体运用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进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贯彻“双减”政策相关要求。在具体的游戏教学法运用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及搜索文献资料的方式,进行相应的游戏素材的收集或以这些素材为指导进行相关的数学游戏创设,将相应的教学内容与游戏实现充分融合,丰富游戏的内容与形式。教师利用这些趣味游戏内容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在游戏过程中不断思考及运用数学知识[5]。

例如,在进行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十以内的加减法”一课教学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碰球”游戏。教师可先出示数字8,对学生说:“嗨,嗨,我的3球碰几球?”学生可以说:“嗨,嗨,您的3球碰5球。”学生说出的数与教师说的数加起来必须是8。在这样愉快的氛围中,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迅速说出碰球的数,于是10以内数的组成很快就被学生牢牢记住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为学生留出互动的时间,引导学生在这部分时间内与身边的同学开展这个游戏活动,不断巩固相应的数学知识。

由此可见,在开展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还应注重与学生进行有效互动。在低年级学段的教学中,教师强调游戏的互动性,对推动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学生可以在与同学、教师的不断互动中进行更好的表达;在与别人的互动过程中,不断拓宽自己的思路,与教师或同学合作,一起去探索相关游戏内容,进而增强游戏教学的整体效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在面对低年级阶段的学生时,应不断运用有效的方式来提升自己的教学实效,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推动学生开展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促使“双减”政策不断落实。教师可以运用有效的方法优化课堂导入的内容与形式,提高课堂导入环节的整体质量,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很好的切入点,引导学生进入数学学习环节。教师也可以运用生活化内容开展情境教学,推动学生在有效的生活化情境中更好地理解及运用相应的数学知识,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对这些生活化内容知识进行深度感知及分析。教师还可以立足学生整体的认知水平及心理发展特点,进行相关数学游戏的创设与运用,使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从而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数学知识,提升学生的整体数学素养,进而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有效落实“双减”

政策。

参考文献

周素娟.低年级视域下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策略探寻[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35(4):89-93.

王柳理.基于低年级视角下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策略[J].天津教育,2022(16):156-158.

张莉.幼小衔接的数学课堂教学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2(15):158-160.

张金丽.关于幼儿园与小学数学课程衔接的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1(16):31-32.

刘艳萍.幼小衔接的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探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5(3):66-68.

作者简介:刘丽君(1991.1-),女,福建泉州人,任教于厦门第二实验小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

猜你喜欢
低年级数学双减教学策略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关于提高农村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研究
浅谈农村小学数学高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