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儿童立场的幼儿园中班阅读区域活动的指导与实践

2023-10-12 19:03张开俊
名师在线·上旬刊 2023年9期
关键词:儿童立场中班幼儿指导策略

摘 要:区域活动是幼儿一日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获取知识经验的基本途径。儿童立场理念更加尊重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从幼儿的视角出发,设计更加贴近幼儿发展需求的区域活动。文章基于儿童立场,从中班幼儿实际情况出发,对阅读区域活动进行探讨并简述本次活动背景,提出实施策略,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促使他们的语言能力在区域游戏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儿童立场;中班幼儿;阅读区域;指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3)25-0088-03

陈鹤琴曾提出“儿童本位”理论,要求教师站在儿童的立场设计游戏活动,尊重幼儿的想法,从儿童视角出发设计活动,构建具有童趣的区域游戏活动。阅读区域与活动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幼儿阅读习惯、能力的基本途径。“儿童立场”下的阅读区指导与实践活动,要求教师更加注重儿童在活动中的地位,走进儿童内心世界,发挥出阅读区域活动的教育潜能。

一、活动探究背景

“儿童立场”是陈鹤琴教育理论的灵魂,主张以“儿童”为中心,将儿童视作活动的出发点,在活动中尊重幼儿的行为,在观察中理解幼儿的表现。我园针对中班幼儿阅读区域活动成立了研究小组,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要求,从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学习特点出发,对阅读区域活动展开简要探讨,走进幼儿的内心世界,聆听幼儿的真实想法,改善阅读区域活动氛围,创设更适用于中班幼儿的学习模式,发挥区域活动的功能,促使幼儿获得更好的成长与发展[1]。

二、阅读区域活动实施原则

(一)参与性

儿童立场下的区域活动要求幼儿参与游戏活动,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素材。因此,在区域活动召开时,教师要多倾听幼儿的内心想法,鼓励幼儿主动进入阅读区域活动,让幼儿根据自己内心所想对环境进行创设,从而提高他们对阅读活动的兴趣,保证区域活动的质量。

(二)自主性

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因此,在开展中班阅读区域活动时,教师要将儿童视作活动的主人,给予他们一个自由、开放、轻松的学习空间,将活动的决定权、选择权交给幼儿,让幼儿在自主活动、自由阅读中获取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感受到体育活动的乐趣。

(三)综合性

综合性原则即要求教师在丰富阅读材料时,围绕中班幼儿的学习特点、感兴趣的元素投放素材。如在素材的投放与选择中,教师可选择与主题活动相近的材料,除了绘本故事还可以投放些海报、卡片、手偶等活动道具,整合多种阅读素材,丰富幼儿的学习经验,促使幼儿展开深度学习。

三、中班阅读区域活动现状

(一)以成人思维为主导,忽视幼儿想法

在当前的中班阅读区活动中,仍然存在着“成人思维主导”的情况。如在进行区域环境的布置和书籍与活动物品的投放时,教师经常以自己的思维为主,忽略了幼儿的真实想法和活动意见。教师直接替幼儿做决定,导致整个区域活动缺乏幼儿的设计与参与。这就导致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主动性受到遏制,幼儿无法提起对区域活动的兴趣。

(二)活动过程单一,缺乏趣味性

具有趣味性的活动更容易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但在当前的阅读区活动中,教师常常以“阅读”为主要活动,整个活动较为枯燥无趣,没有体现出“游戏”的元素,幼儿在区域中一本书接一本书的读,活动单一死板。由此可见,当前中班阅读区域活动整体质量不够理想,单一死板的活动影响了幼儿的参与兴趣,阅读区域活动的质量止步不前。

(三)教师与幼儿交流较少,评价机制不完善

讲述与交流是幼儿获取经验、总结经验最直接的方式。但在当前的中班区域活动中,师幼间的交流较少,评价机制也不够完善。如在活动中教师很少去询问幼儿的阅读想法及感兴趣的内容,儿童阅读结束后区域活动便也随之结束;而在评价总结环节中,教师占据主导地位,点评完幼儿活动后便展开了下一项教学活动,幼儿没有机会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与想法,自主性得不到体现。

四、基于儿童立场的幼儿园中班阅读区域活动的指导与实践策略

(一)聆听,了解幼儿心中所想

基于儿童立场开展的阅读区域活动,突出了儿童本位教育理念。因此,在活动召开和进行的过程中,教师要打破传统教育模式的局限性,耐心倾听幼儿的想法,了解幼儿心中的想法和真实感受,学会用“幼儿的眼睛看世界”,用“幼儿耳朵听想法”,用“幼儿的心灵去感受”,营造具有“儿童特色”的阅读区域氛围。

通过上述的三个问题,教师打破了原有区域活动的局限性,摒弃了传统的“教师主导”,而是通过观察发现的现象,引导幼儿自己简述出对区域的想法和要求。在这一过程中,幼儿的自主性得到了增强,幼儿可根据自己的想法畅所欲言。在幼儿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后,教师更准确地了解到幼儿的心中所想,并在共同讨论与策划中逐步凸显出“儿童特色”[2]。

(二)尊重,鼓励幼儿改造区域

1.第一步:改造整体氛围

通过与教师讨论后,幼儿指出了当前区域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而改造区角的第一步,便是幼儿对环境整体进行改造。首先,幼儿一起撤掉了地毯,并挪走了各种小地垫。不仅如此,幼儿在区域划分后展开讨论:“区域中的书架太小了,书都摆不下。我们可以将益智区的大架子和图书区的小架子换一下。”这一提议受到了全體幼儿的赞同,他们齐心协力将两个柜子进行调换,解决了图书摆放的问题。

2.第二步:分类阅读书

在调整完整体区域环境后,幼儿对“图书分类”展开了讨论。一些幼儿提出问题:“图书拿取太不方便了,

归还时找不到原位,不仅影响到其他小朋友,还常常找不到自己想要看的书”。教师听闻后也加入幼儿的讨论中:“那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你们有什么好的想法吗?”经过师幼的共同讨论,幼儿决定尝试着根据颜色、高矮、主题内容对绘本进行分类,而通过多次分类尝试,最终决定:根据主题内容进行分类,每个主题贴上固定的标签,在排列时按照书本的大小顺序进行。

3.第三步:增添娱乐区

随着区域内容的逐渐完善,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畅所欲言。活动不久后便有幼儿提出了问题:“区域中没有可玩的游戏,一直读故事书太无聊了。”听闻幼儿提出的问题后,教师问道:“那怎样能让区域游戏变得有趣起来呢?可以做哪些事情呢?你们有什么想法吗?”幼儿叽叽喳喳地展开讨论和行动。不一会儿,他们就从美工区找到了剪刀、彩笔、绘画纸,在阅读区中增添了各种自制物品,如头饰、自制绘本书、连环画册等。教师见状,也去储藏室中收集了一些“手偶”,清洗消毒后将它们投放到区域活动中,丰富幼儿的游戏选择,提高了区域活动的趣味性[3]。

(三)交流,捕捉幼儿区域需求

首先,在开展区域活动时,教师可利用各个环节间的过渡阶段,与幼儿开展共读活动。如在开展共读活动时,师幼可以以讨论的方式进行沟通,如“最近你们阅读了哪些故事书?你最喜欢哪个角色?故事中都讲述哪些故事?”通过闲聊的方式,教师可以让幼儿自主总结最近在区域活动中获得的阅读经验,提高幼儿的语言讲述和表达能力。而随着讨论的不断深入,幼儿也大胆地说出了自己的阅读经验和感受,叽叽喳喳地与同伴分享故事内容。在此基础上,教师再次展开引导:“谁能模仿一下故事的角色呢?他们有哪些动作?都做了什么事情?”教师将实践与阅读进行整合,在讨论与交流中让幼儿自主总结、归纳学习经验,在交流中体验到阅读活动的乐趣。

其次,教师可创造“故事会”的活动契机。如在餐前等待、傍晚离园环节中,教师可邀请幼儿主动介绍自己感兴趣的图书,并说出喜欢的理由。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鼓励幼儿向同伴介绍自己喜欢的图书和故事,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阅读想法,在讲述与讨论中增强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分享类的活动让幼儿学会自主总结学习经验,增强自主阅读意识,保证阅读区域活动的效率。

最后,教师可对幼儿分享的经验进行延伸与拓展。如在一次活动中,中班一名幼儿阅读的故事是《爷爷一定有办法》。在分享环节,他讲述了自己的阅读经验,并用区域中的头饰向小朋友们介绍了故事中的片段。在幼儿讲授结束后,教师可以进行活动延伸,如“如果你是故事中的主人公,你会有哪些想法呢?你会把小毯子变成哪些物品呢?”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适当地延伸活动,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性思维,让幼儿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延伸与拓展,获得更深层次的学习经验。

(四)鼓励,支持幼儿自主探索

在开展中班阅读区域活动时,教师要做好幼儿的“支持者”,观察幼儿的行为及动作,以支持、鼓励、肯定的方式,从儿童视角出发,用儿童的逻辑思维与幼儿交谈,让幼儿在活动中大胆想象,大胆尝试,鼓励幼儿自主探索阅读故事。

如在开展阅读活动时,部分幼儿想要在图书上绘画。面对儿童的这一请求,教师可询问他们一些问题:“你想在书上画哪些东西呢?你有什么好的想法吗?可以说给我听听吗?”教师引导幼儿说出自己对故事内容的想法及想要绘画的理由,让他们表达出自己的内心所想。在此基础上,教师便可引导幼儿自主绘画,让幼儿结合故事内容大胆进行想象创作,从而获取全新的学习经验。最后,在幼儿绘画结束后,教师要鼓励幼儿与同伴分享自己的绘画内容及思路,不仅要支持幼儿的行为,还要给予他们展现自己的机会,让幼儿通过交流与分享获得阅读活动带来的成就感。

(五)互换,引导幼儿自主评价

在开展中班区域阅读活动时,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突出“儿童本位”的理念,引导幼儿学会“自主评价”,让幼儿对区域环境、活动内容、人员活动、阅读质量进行评价,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通过幼儿的讲述发现区域活动中的弊端,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

如在幼儿区域活动结束后,教师可将幼儿召集在一起,询问幼儿:“对于今天的阅读区活动,请小朋友们互相评价,说说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和想法吧!”教师将讲述的权利交予幼儿,让幼儿大胆地对活动展开评价,并说出自己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在幼儿讲述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言语引导,如在幼儿遇到麻烦时,可引导:“哪个小朋友可以给他一些建议呢?”;在幼儿说出一些想法后,教师可以组织幼儿投票表决,一同制订全新的游戏方案,共同打造全新的区域环境。这种教育方式能让教师从成人的教育思维中走出来,并逐渐转为儿童的视角,通过儿童讲述与策划更加准确地了解阅读区活动的开展模式及幼儿感兴趣的内容,慢慢对区域氛围进行营造,最终形成一个具有浓郁的“儿童特色”的区域活动。

五、结束语

“儿童立场”是陈鹤琴教育思想的主要理论,也是该理论的核心支撑。在创设该教育活动时,教师要充分理解幼儿对活动的想法,给予幼儿真实表达、自主探索、勇于创造的契机,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对区域活动进行改造与创新,在自主探索中获得更加丰富的学习经验。此外,教师要调整自身的教育观,做幼儿区域活动中的“支持者”与“记录者”,在教育活动中做到“真正放手”,鼓励和引导幼儿自主开展游戏活动,获取更多有益于身心发展的学习经验。

参考文献

李霜.幼儿园中班阅读区域布置和活动实施策略[J].教育界,2022(16):113-115.

林琴.立足生活化视角,探寻园本教研的有效性:中班早期阅读教学“交通标志”系列教研活动[J].基础教育论坛,2020(2):53-54.

作者简介:张开俊(1980.1-),男,甘肃武威人,任教于甘肅省武威市凉州区下双镇中心幼儿园,一级教师,本科学历。

猜你喜欢
儿童立场中班幼儿指导策略
“儿童立场”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策略
让“手中的画”更美
儿童立场——英语活动课应从这里出发
站稳立场,让课堂成为“主阵地”
中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及解决对策
大学生思想行为偏误与指导策略研究
小学生记叙文习作课堂指导策略
影响学前幼儿图书阅读理解的因素分析及指导策略
灵动指尖的艺术
小学习作复习“五步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