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教学模式在高校篮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3-10-13 11:56李广武刘镇侨刘一艳韶关学院体育学院
体育风尚 2023年12期
关键词:运球实验班学习动机

李广武 刘镇侨 刘一艳 韶关学院体育学院

教育部在2019 年启动的“双万计划”,引领着移动教学的快速发展[1],这种不受时间限制和地域约束的教学方式极大的影响着中国教学模式,特别是在疫情期间,移动教学模式以丰富的资源体系,无限的教学空间,即时的教学对话和反复回播观看等优势,开启了新时代[2]。

高校篮球教学是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高校教学中扮演重角色[3],高校篮球教学以自身独特的方式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4],要想有效的提升篮球教学效果,必须从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技术手段上下功夫[5],融合现代数字技术,实现线上数字资源与面授教学的相统一的教学方式,对于提升篮球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6]。

因此,推进教学改革,加快推进高校体育教学高质量发展,深化数字化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发展,探索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在高校篮球教学运用与实践,旨在加快推动体育教学改革高质量发展。

1.研究对象、方法

1.1 研究对象

广东某高校随机选取非体育专业大学生100 名(无篮球训练基础),按实验前篮球技能测试成绩平均分为两组。实验组:n=50 人,非体育专业学生(无篮球基础),男n=30 女n=20。对照组:n=50 人,非体育专业学生(无篮球基础),男n=30 女n=20。实验前进行前测,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技术上均无显著差异。

1.2 研究方法

定性与定量的研究方法相结合,定性方法是使用《自主学习》问卷进行调查[7],定量方法是测评篮球技能和篮球技术。进行16 周(32 学时)教学干预,实验班进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对照班采用传统面授模式,学期初和学期末,进行学习动机调查和运动技术测试。

定性研究:向学生发放《自主学习》问卷,前测和后测,了解学生实验前和实验后的自主学习心理状态。

定量研究一:定点投篮

要求实验对象站立在罚球线,采用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的方式,每人投篮10 次,统计命中个数并计算分数;男生:命中一个计12 分,命中两个计20 分,以此类推;女生:命中一球计20 分,命中两球计28 分,以此类推。教师随着实验对象的投篮动作是否连贯,手法,命中率来以此给技评打分,

定量研究二:半场往返运球上篮

要求实验对象在中线的场角开始,运球上篮并命中,运球至另一个中线场角返回,从左边运球上篮,命中后运球回原地点,依次做两组。从实验对象的计时依次有对应的分数.教师从实验对象在测验中对学生的动作进行评分。

2.结果与分析

2.1 干预前实验班、对照班学习主动性差异

干预前,实验班和对照班学习主动性无显著差异。根据表1 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前的学习主动性没有太大差异,实验组的学习动机得分是3.14,对照班是3.03,P 值大于0.05;实验班的学习目标得分是3.07,对照班的是3.08,P 值大于0.05;实验班的自信心得分是3.12,对照班是3.21,P 值大于0.05,说明两组之间并无明显差异。

表1 实验前实验班和对照班学习主动性统计

2.2 干预后实验班、对照班学习主动性差异

干预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学习主动性存在显著差异。经过16 周教学干预,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习主动性发生了较大变化,根据表2 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后的学习主动性发生了较大变化,实验组的学习动机是3.86 分,对照组为3.51 分,两组相差0.35 分,P 值小于0.05;实验组的学习目标得分是是3.72 分,对照组是3.17 分,相差是0.55 分,P 值小于0.05;实验组的自信心得分是4.13 分,对照组是3.51 分,相差0.62分,P 值小于0.05,说明两组之间已经存在显著差异。

表2 试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学习主动性统计

2.3 干预前实验班、对照班的篮球技术差异

干预前,实验班和对照班的篮球技术无显著差异。如3 所示,实验班的定位投篮得分是36.4,对照班是34.5,P 值大于0.05;实验组的定位投篮技评得分是31.1,对照班是29.8,P值大于0.05;实验班的半场往返运球上篮得分是26.3,对照班是25.1,P 值大于0.05;实验班的半场往返运球上篮技评得分是45.3,对照班的是43.6,P 值大于0.05。

表3 实验前实验班和对照班的篮球技术对比

2.4 干预后实验班、对照班的篮球技术差异

干预后,实验班对照班的篮球技术存在显著差异。经过16 周教学干预,实验班和对照班篮球技术发生了较大变化,如表4 中数据可知,实验组的投篮得分是50.3 分,对照组为45.2 分,相差5.1 分,P 值小于0.05;实验班的定位投篮技评得分是34.7,对照班是32.5,相差2.2 分,P 值小于0.05;实验班的半场往返运球上篮得分是34.1,对照班是31.4,P 值小于0.05;实验班的半场往返运球上篮技评得分是54.5,对照班是46.3,相差8.2 分P 值小于0.05。

表4 试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的篮球技术对比

3.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混合模式在篮球教学中能够提升学习动机

通过教学实验之后,根据《自主学习》问卷结果,学生学习主动性发生了变化,实验组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有显著性的差异,主动交流与探索欲望更强,具有显著变化。

传统模式,教学过程遵循“教师讲解—教学示范--学生模仿练习”等环节,教学课堂氛围较为单一且枯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索欲普遍不足。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课堂的教学氛围,这种教学模式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可以利用使在线资源实现的循环学习,更大的提升了学习效率,从而进一步提升学习动机。

3.1.2 混合模式在篮球教学中能够提升技术水平

通过教学实验之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基本技术水平都得到了提高,实验组在混合教学模式下,篮球运动技能和技术都有了较大的提升,不论是投篮的得分还是技评得分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

相对于传统教,混合教学模式能够实现多方位展现篮球技术的要领和特点,混合教学模式的视频资源可以通过多角度的演示和讲解,并且可以循环观看,使学生能够更进一步了解篮球技术的特点和难点,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提升技术水平。

3.1.3 混合模式在篮球教学中能够提升教学效能

通过教学实验之后,实验组的篮球基本技术的技能水平都得到了提高,实验组不论是定点投篮的得分还是半场往返运球上篮得分都显著高于对照组,此外,实验组的运动评也显著高于对照组。通过问卷分析,实验组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目标和自信心都显著高于对照组,这说明混合教学模式能够显著提升篮球教学的整体教学效能。

3.2 建议

3.2.1.将混合教学模式融入传统体育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

基于混合教学模式融入篮球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高校应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教学发展趋势,将混合教学模式融入体育教学项目,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

3.2.2 将混合教学模式融入传统体育教学,提升学生的运动技能

基于混合教学模式融入篮球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高校结合教学实际,建设更多项目的教学在线资源,将混合教学模式打造成常态模式,帮助学生克服传统教学上的学习资源不足等困难,最大程度上的提升学生的运动技能。

3.2.3 将混合教学模式融入传统体育教学,提升整体教学效果

基于混合教学模式融入篮球教学可以提升整体教学效果,高校应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建设混合教学在线资源库,打造一批体育特色品牌教学资源,以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从而提升整体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运球实验班学习动机
山西农大乡村振兴“双创”实验班开班
行知实验班
完形填空一则
实验班以情促教教学策略谈
我最喜欢的课
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KYRIE IRVING'S HANG DRIBBLE 凯里·欧文 停顿运球
卓越司法人才培养实验班的小样本考察(2014-2017)——以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13级实验班为样本
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