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师恩

2023-10-13 03:29余伟铭
青年文学家 2023年25期
关键词:张老师范文议论文

余伟铭

时光流逝,已经有三十多年没见了,但他铿锵有力的教导仍然常常回响在我的耳畔,让我时时奋发,时时怀念,他就是我的初三语文老师—张社平。

我的初中母校坐落于家乡横渠镇的西头儿,距离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关学创始人张载的祠堂不过三四百米,那著名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即出自这里。但那时或许因为祠堂年久失修,更确切地说,是自己实在对故里的先师知之寥寥,所以虽坐在大圣旁,却依然受教有限。

历来中考都是一个很严肃的话题。因此,初三的学生一直处于一种紧张、忙碌,甚至于让家长焦虑的状态。以前在农村中学,虽然没有现在城里这样的心焦,但紧张感绝对是事实存在的。初三开学的语文第一课,风风火火地走进来一位穿着一身旧而干净的浅灰色衣服的男老师,他三十多岁,个头儿不高,虽面容清瘦,但精神抖擞。他那凌厉的目光、干练的精神,让整个教室的气氛变得异常庄重而严肃。他讲课的风格和他的人一样,语速较快,但思路清晰。一堂课下来,重点突出,层次分明,让人豁然开朗,丝毫不觉得累,一看就是经验丰富的老师。

我们当时每隔一周有一次习作课,即兴在课堂上完成写作。第二周的语文习作课,张老师就给我们布置了一篇议论文《青春》。因为我之前通过二哥的《中学生议论文习作例话》系统了解过议论文,所以在两节习作课一百分钟的时间里,洋洋洒洒写完了我的第一篇议论文。到了第二次习作课,张老师抱着厚厚的一摞作業本,先是详细复习了一下议论文写作的结构、要点、论证过程,然后对整个班级的作文做总体点评,指出大家在议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他拿出两篇范文,在课堂上逐一进行分析。我没有想到的是,他讲的第二篇就是我的文章,虽然没有点名是谁的,但已令我激动无比。他详细分析了我的文章的构思、开头、例证、类比论证的素材选择、整篇文章的论证过程等等。其实,我写作时是按照自己的思路跟着感觉写下来的,经他这么一分析,我都感觉焕然一新。

等我拿到我的作文本,看到了老师大量的圈批,最后的点评写得也很长,足足有三段。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八个字—结构严谨、文笔流畅。在我后来的写作中,我一直将它作为我的标准,写完之后总要看看结构,看看句段衔接。后来的一学年,每次的习作课上,我的文章基本上是唯一的范文。

张老师对古文应该有很深的研究和造诣。尽管带了好几个班,但在语文晚自习时,他必定来我们班。他来回踱步,随口背诵和讲解我们初中没有学过的古诗词。在他的闲庭信步中,我壮怀激烈于岳鹏举的怒发冲冠、神往于苏东坡的千古风流人物、勾画着辛稼轩的“醉里挑灯看剑”,也钟情于柳耆卿的“衣带渐宽终不悔”、孤寂于李清照的“凄凄惨惨戚戚”……即兴处,他挥舞着粉笔,将那些古诗词潇洒地留在我们的黑板上。由此,我在初三那年抄录了大量的古诗词,也利用暑假熟读了《唐诗三百首》《宋诗三百首》《宋词精选》,为我今天的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张老师无疑是胸有抱负的壮志青年,虽然身在农村却丝毫没有减弱他的激情。现实的处境和生活的阅历让他对我们这些意气风发的少年寄予了更大的期盼。在晚自习的课堂上,在闲庭信步于古诗词之余,他也时常给我们讲一些人生哲理。“考上大学,走出农村,你就为你的家族立下不世之功。”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农村中学,他讲过很多朴素而经典的话语,但这句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不世之功稍显偏激,但在那个年代,作为农村孩子,除了考上大学,其他的路实在遍布荆棘、充满艰难。

在我所受教过的语文老师中,我觉得实在没有任何一个语文老师可以与他相比。我与张老师并没有过密的个人交情,更多的是他的言传身教对我以后人生的影响。是他,让我对古诗词有了很好的启蒙,并深深沉迷;是他,让我更加坚定了学习的目标,并拼搏努力;是他,让我形成了严谨干练、勤于思考的做事风格,并影响至今。

多年不见,不知道张老师现在还好吗?

猜你喜欢
张老师范文议论文
议论文阅读专练
范文引路 习得方法
Get两种论证法,一举拿下议论文
简谈“议论文”写作
张老师喝茶
春色几许(简谱)
高考模拟题精选之书面表达题参考范文
议论文应以“理”服人
范文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