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技术背景的小学音乐体验式教学方法探究

2023-10-14 12:16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鳌阳中心小学周江华
家长 2023年22期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活动信息技术

□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鳌阳中心小学 周江华

以信息技术为基础推进小学音乐体验式教学的创新,能够引入多种类型的音乐体验和教学思想,重新对音乐教学指导活动和音乐理解感悟活动进行设计,在创新的教学方法和趣味教学活动的支持下使学生对音乐知识的学习更加多元和深入,全面提高学生课程学习效果。鉴于此,在改革小学音乐教学活动的情况下,教师需要重点针对音乐体验式教学活动的设计进行分析,探究完善体验式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开发,引导小学生在音乐课堂上能主动感知体验,对音乐内容进行深度学习和系统探究。

一、信息技术支持下小学音乐体验式教学应该遵循的原则

基于信息技术指导创新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组织模式和教学支撑体系,能激发学生的音乐艺术探究兴趣,提高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综合学习效果。为了促进体验式教学的科学发展和系统创新,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中遵循以下原则。

(一)激发兴趣的原则

对于音乐体验式教学活动而言,不论教师在课堂上采用哪种方法对学生实施积极的音乐体验指导,都应该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前提,只有充分激发学生对音乐体验活动的关注度和参与热情,才能真正生成体验式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效果。

因此,音乐教师应围绕课堂的教学目标,遵循兴趣激发的原则设计音乐体验式教学活动,为学生创造能激活个性审美感知、增强艺术体验的教学活动空间,鼓励学生在音乐体验活动中融入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看法,将自身的音乐体验和音乐感悟与其他人进行交流,营造和谐的音乐交流氛围和音乐共享氛围,逐步构建高效课堂,进一步凸显音乐教学活动美育功能,发挥音乐体验式教学活动的作用,使学生能够获得快乐的学习体验。

(二)易于接受的原则

小学音乐体验式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开发,主要是为了激活学生的学习体验。因此各项教学活动的设计都应该将对学生的学习水平、音乐感知能力分析作为前提,设计能吸引全体学生目光的特色体验活动,使学生可以主动参与音乐体验活动,获得相应的感知体验和探究学习体验,使学生对音乐内容的理解更加多元和深入,突出音乐教学活动的艺术特色和情感特色,为学生学习音乐知识做出科学指导。

(三)实践探究原则

实践教学是支持学生音乐感知和体验的基础,在开展音乐体验式教学时,教师应以实践指导为基础,带领学生参与到多元化的实践训练中,使学生能在实践活动中感知音乐的思想、情感和精神内涵,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改革音乐教学指导的过程中,应遵循实践性指导训练原则,使学生在参与音乐实践体验活动的过程中提升对音乐知识的感知力和理解能力,夯实学生对音乐学习、体验和感知的基础。

(四)切合性原则

信息技术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一定的挑战。当前,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的问题,信息技术的便利性特征虽然精简了教学步骤,丰富了教学内容,但存在“喧宾夺主”问题。一部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过度依赖信息技术,试图运用多样化的技术设计装点课堂。然而,这样的教学方法虽然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却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的关注点从教学内容转移到了信息技术上,影响了课堂教学质效。

基于此,在运用信息技术推动小学音乐体验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遵循切合性原则,让教学设计与信息技术的应用相辅相成、浑然一体,让信息技术成为辅助学生进行音乐感知体验的有力工具,时刻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保障学生的注意力始终放在音乐体验方面。此外,教师还需要在教学设计中始终从音乐教学内容出发展开挖掘,在内容上保持一致,让信息技术发挥作用,以此提升教学。

二、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音乐体验式教学方法

为了发挥信息技术的应用作用,提高教学活动的效果,使学生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教师需要重点探索体验式教学方法的应用,将信息技术与体验式教学融合,促进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多元化特征展开探索,使学生对课程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探究。

(一)搜集整理教学资源,做好课前导入工作

为了让音乐教学在实践过程中发挥切实性的意义与作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教师应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学习热情。课前导入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许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容易忽略的关键性环节。当前,不少音乐教师习惯于开门见山、平铺直叙地开展教学活动,导致学生对所学内容缺乏热情。

基于此,教师应通过信息技术,运用多媒体设备搜集整理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源,在教学活动前给学生创造一种直观、具体的情境,让学生沉浸其中,对所学内容产生情感共鸣,推进教学活动的进一步开展。

例如,在《忆江南》教学活动中,很多学生没有亲眼见证过江南美景,自然在学习活动中难以与歌曲内容产生情感共鸣,更没有特别突出的情感体验。基于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江南美景。教师可以通过大屏幕给学生展示江南独特的秀丽风光,并且配以《忆江南》音乐,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眼前是如诗如画般的风景,耳畔是美妙绝伦的音乐,自然能够更好地体会音乐之中的情感,沉醉其中,增强音乐学习活动的体验感。

可见,良好的开端是优质教学成果的重要保障,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加强对学生的情感引导,使其能在教学活动中更好地参与其中,获得情感与思维上的双重体验。

(二)创设多媒体教学情境,生成实践性音乐体验式教学

多元化的体验式教学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对音乐知识进行系统探究,在音乐学习实践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加深对小学音乐知识和内容的深刻理解,进一步彰显信息化教学的优势,全面改革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使音乐教学活动实现全面发展和系统创新的目标。

为了突出音乐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使学生在参与音乐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体验,教师可以在设计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将信息技术与音乐体验式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融合,创设多媒体教学情境,在课件中为学生展示与歌词相关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也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录制学生的课堂表现,为学生搭建自我展示的平台,使学生能在音乐学习中获得自我成就感和自我效能感。

例如,在《木瓜恰恰恰》教学时,为了让学生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和情感体验,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势,在信息化教学平台和教学空间中为学生展示市场上叫卖的生活场景视频,让学生在特定的教学活动中主动地观察和思考,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验集市上商人叫卖的情感,并分组进行表演展示,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提升表演能力。教师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呈现歌词中出现的各种水果,引导学生想象生活中还有哪些水果是歌曲中没有出现的,并进行歌词创编。学生对能演唱自己创编的歌词兴趣勃勃。此时,教师可以再运用多媒体技术,把学生边唱边表演的过程拍成视频,上传到教学空间让学生观看。

整个学习过程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音乐知识。这样一来,学生对自己的表现有一个自我评价过程,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三)观看电影、电视等视频节目,增强感受性音乐体验

对于音乐课堂将教学指导改革而言,教师应重视学生音乐感受的激活和音乐情感表达体验的充分激发,需要提升体验式教学活动的设计、应用效果,使小学音乐教学活动能高质量地实现创新发展的目标。

因此,为了提升小学课程教学质效,在设计体验式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通过视频辅助、电影辅助等方式构建音乐空间,也可以使用教具、图谱分析等方法,让学生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获得感性体验,提高对音乐内容的理解和认识。

例如,在《摇篮曲》课程教学活动中,为了内化学生的感悟和理解,使学生在信息化教学平台上获得积极的学习感悟和学习体验,加深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发挥信息技术的支持作用,构建感受性的体验式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辅助。

首先,教师可以设计视频辅助的感受教学空间,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的形式感受《摇篮曲》蕴含的情感。具体而言,教师可以通过观看视频乐器演奏与舞蹈演绎融合的方式,让学生加深对音乐内容的理解和认识,促进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系统探究。

其次,在引导学生感悟和理解《摇篮曲》歌曲情感特色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设计情境感受类音乐教学活动,即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到信息技术所创造的特殊场景中,通过角色演绎的方式感受《摇篮曲》所表现的舒缓、轻松的情感,让学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能获得身心放松的体验,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对课程知识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主动对音乐知识进行系统学习和探究,在探究课程知识的实践中应用已学知识,提升知识迁移运用能力。

可见,教师可以通过体验式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开发,全面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提升课程教学活动的综合效果。

(四)开展微课教学,增强探究性音乐体验

在对音乐教学活动进行系统改革和创新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分析探究性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开发,引导学生对音乐内容进行系统探索和学习,融入微课视觉体验式创新教学指导模式,以视频展示和问题启发的方式引发学生对音乐内容进行思考,让学生通过简单的乐谱分析和视唱练耳形式更好地学习、理解课程知识的内涵,找到深度探究音乐学习的方法,使其对音乐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提高音乐教学指导的有效性。

例如,在《吹起羌笛跳锅庄》教学活动中,为了让学生通过系统的探究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教师可以基于信息技术的支持设计信息化的探究性教学活动,打造特色的音乐体验空间,辅助学生对音乐知识和内容进行系统探索学习。具体而言,首先,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方式为学生展示《吹起羌笛跳锅庄》的民族文化背景,展示羌族民歌纪录片和生活场景,将学生带入羌族载歌载舞的音乐生活中,初步了解羌族的乐器和锅庄舞的特点。

其次,在微课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吹起羌笛跳锅庄》音频课件,提供典型的羌族民族舞蹈视频内容,以视觉和听觉的双重感官刺激使学生对羌族民族音乐的风格、音乐艺术表现力形成初步认识。此时,教师可以结合微课视频为学生展示羌笛乐器,并指导学生结合微课中的羌笛吹奏方式探究《吹起羌笛跳锅庄》是如何演奏出来的,在探究和体验中增强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认识。

最后,教师还可以结合微课视频教学资源,带领学生学习绘制简单羌笛曲谱的小技巧,并尝试吹奏出来。这样一来,能将微课视频教学与音乐课堂指导融合在一起,以整合特色信息化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进行学习和探究,为学生创造体验民族音乐文化的条件,从而显著提升音乐教育效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以信息技术为基础改革小学音乐体验式教学活动,构建特色的音乐体验式教学指导空间,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学生的音乐学习状态,使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提高音乐体验式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因此,在新时期改革音乐教学活动的背景下,教师应始终遵循激发兴趣原则、易于接受原则、实践探究原则以及切合性原则,从不同视角出发促进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多元化开发和应用,构建特色的信息化教学指导体系,鼓励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深度探究,使其在音乐欣赏和音乐创作中产生个性化认识和理解,提升学生对音乐艺术的感悟能力和思考能力。

猜你喜欢
体验式教学活动信息技术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体验式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作文教学之我见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除法竖式的体验式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