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融情,以真情写实感
——小学语文作文中情感因素的激发与培养

2023-10-14 12:16福建省寿宁县教师进修学校周爱晶
家长 2023年22期
关键词:体悟因素文章

□福建省寿宁县教师进修学校 周爱晶

情感是作文的灵魂,也是一篇文章质量高低的重要评判标准。在新课程改革大背景下,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方面应当从情感因素入手,让学生在作文的写作中融入、演绎自己的真情实感,让内心感悟向更深处漫溯,写出能够打动读者的优秀作文。然而,在当前的写作教学中,部分语文教师过度重视语文技巧的传授,却忽视了情感因素的培养,导致教学活动流于表面形式,学生的写作呈现出文字堆砌与“假大空”的问题,不利于写作水平的发展与未来的语文学习。小学阶段是学生打好写作基础的关键期,教师应当在这一时期引导学生在写作中挖掘内心情感,进行真实表达,在写作教学的各个环节渗透情感教育,让学生写出有内容、有思想更有情感的优秀作文。本文以小学语文作文中情感因素的激发与培养为路径为探讨核心,详细论述了当前学生作文在情感表达中所存在的问题、情感因素在语文作文中的重要价值以及激发培养情感因素的实践路径,以期给各位语文教师带来新的体悟与思考,让作文教学更上一层楼。

一、当前学生作文在情感表达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情感表达

情感因素是一篇文章的灵魂,也是影响作文质量高低的重要因素。然而,在当前的写作实践中,部分学生都出现了缺乏情感表达的问题,导致一篇文章只有文字的堆砌与事件的叙述,缺乏作者的情感体验与深入思考,让人读来味同嚼蜡,难以在考试中取得理想的分数。究其根本,因为不少教师在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中忽视了对学生情感因素的挖掘与培养,而以“学生能否准确、完整地叙述事件”为作文教学的主要目标,长此以往,学生会认为写作过程中的情感因素并不重要,甚至刻意忽视,而将侧重点全部放在叙述过程中。然而,情感因素在一篇文章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没有情感因素的作文就好似“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经不起推敲,也难以震慑人心。

(二)情感表达“假大空”

从写作教学的过程中不难发现,不少学生作文存在着“假大空”的问题。具体而言,这些作文所表达的情感虚假、夸大与空洞,不仅无法让人获得情感共鸣,还会让文章出现“四不像”的问题。例如,有些学生在写作“亲情”主题的作文时,母亲的手指被玻璃碎片划破一个小伤口,会引得他们泪流满面、号啕大哭,心疼得难以自抑;在写作“友情”主题的作文时,朋友的“孤立”会让他们感到心寒、痛苦、“如同被世界抛弃”。这种较为夸张的情感与事件本身形成了鲜明对比,不仅不会成为文章的加分项,还会成为文章中明显的短板。产生这种情况,是因为教师虽然在教学中强调了情感因素在作文中的重要性,却没有教会学生如何正确、真实地表达情感,导致部分学生认为生活中细节零碎的日常情感并不重要,只有“惊天地泣鬼神”的情感表达才能吸引眼球,导致文章出现“哗众取宠”问题。

(三)情感表达苍白无力

除了完全缺乏情感表达以及情感表达“假大空”的问题之外,小学生作文写作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在于情感表达过于苍白无力。在作文评阅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的情感表达过于笼统生硬,让人感受到他们“虽有情感但不会表达”的无奈。例如,在游记类作文中,有些学生在最后的总结中会写“我很辛苦也很开心。”这样的情感表达显得苍白与笼统,读者无法理解“辛苦但开心”的“开心”究竟是一种怎样的体验。这一问题的产生反映出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忽视了对学生情感因素表达技巧的教学与训练,最终导致学生不知道该如何表达情感的问题。

二、情感因素在小学作文写作中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一)升华文章主题

法国思想家狄德罗曾经说过“没有情感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无法感动人心。”在作文写作的过程中,学生只有融入真情实感,才可能会产生妙笔生花的写作成果。在小学阶段,写人、记事以及写景作文尤为常见,然而平铺直叙的写作手法并不能写好这些类型的作文。任何文章都离不开坚实、稳固而深刻的根基,这一根基便是情感因素。如果将一篇作文比喻为一棵树,情感因素就是这棵树的根,内容是这棵树的枝干,技巧是这棵树的枝叶,只有根基稳固,枝干才能够粗壮,枝叶才能够繁茂。由此足以见得情感因素在小学作文写作中的重要意义。教师需重视情感表达,并且运用科学合理的写作手法表达自身情感,有利于升华文章主题,让读者把握文章的内在逻辑,层层递进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体悟,帮助读者真正意识到这篇作文究竟想要表达什么,在一定程度上让文章本身给人更为深刻的思考与体悟。

(二)引发读者共鸣

一篇优秀的习作不仅要打动学生自己,更要打动每一位阅卷教师,而重视情感因素的融入与表达则能够满足这一要求。每个人的人生经历、成长状态都不尽相同,作为读者,我们难以感同身受地体会文章中所描绘的具体事件,但我们必然会在生活中产生相同的情感体悟。想要写出真正打动人心、引发读者共鸣的好文章,学生应该从情感因素入手,让读者能够通过文章的情感想到自己的体悟,让读者感受到文章的内容虽然自己没有经历,但是表达的情感却与自己“息息相关”,从而调动读者的情绪,也让作文质量得到提升。

(三)推动写作水平的提升

想要在作文写作中发挥情感因素的重要价值,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在写作中重视真情实感的表达,更要让学生学会相对应的表达方式。有些学生虽然内心深处有丰富的情感体验,但是因为写作技巧、能力不足,导致在实践过程中难以发挥优势。因此,想要加强情感因素的表达,学生需要学会丰富多样的表达方法,并且运用合适的策略将自己的情感进行具体表现,以提升自身写作水平。

三、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加强情感因素的实践路径

(一)立足生活感悟,挖掘生活情趣

写作讲究“真情实感”,有“实感”才能抒“真情”。在写作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不少学生的作文缺乏情感,究其根本是因为学生的写作内容并不真实,这些事件学生自己都没有体验过又怎么能够写得情真意切呢?基于此,教师应当着眼于学生的实践生活,让他们在写作过程中适当“放弃幻想”,从生活中寻找灵感与素材,让文章变得真实有趣。

首先,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丰富学生的课堂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受到原本“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也可以富有激情与乐趣。不仅如此,教师应当结合具体情况开展多种多样的班级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打开视野、丰富素材积累,将寓教于乐落在实处,为学生未来的学习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

其次,教师应定期为学生布置“练笔作业”,不给学生设计题目类型的限制,而只要求学生将自己有思考、有感悟、有体会的事件与经历进行及时记录。于是,学生的习作本上多了很多五花八门的内容——上学路上看见花坛中第一朵花骨朵时那种欣喜与奇妙,从暴晒的暑夏中走入冰凉空调房的惬意悠然,秋日来临看到稀稀疏疏枝叶的失落怅然,冬日和同伴打雪仗时的酣畅淋漓……这些生活琐事都被学生记录其中,成为日后优秀的写作素材。这种教学策略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还提高了学生对生活的感知力,让学生知道“宝藏就在我脚下”,不用“胡编乱造”,生活本身就是最好的写作素材。

(二)着眼成长细节,细化情感体悟

在写作过程中,不少学生不知道“何处有情可抒”,因此即使在文章中抒情,也尽显生硬刻板,这是因为日常生活对学生而言稀松平常,那些蕴藏着情感体悟的瞬间被不少学生忽视了。基于此,教师应当进行引导与教育,让学生学会挖掘成长中的细节,深化自身的情感体悟。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第六单元的习作主题“我想对您说”为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有一些心里话想对别人说,但有时因为羞于启齿,或者因为无法传达而被搁置了下来。这一写作主题为学生创造了说心里话的机会,也为学生创造了情感因素表达的契机。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以亲情为例,启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及亲情,不少学生会深感茫然,认为虽然家庭很相爱,但是父母似乎并没有为自己做过“可歌可泣的大事”。这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有哪些小事能够体现父母对自己的关心与爱护。在阅卷过程中,有一篇歌颂母爱的作文写得内容真实、情感深重。作文的情节很简单——“我”喜欢吃西瓜,每每夏天到来,从冰箱里拿出冰冰凉凉的大西瓜吃进肚子是“我”最幸福的时刻,然而妈妈却总在“阻碍”我的幸福,从冰箱里拿来的凉西瓜,她总是要拿出来等很久才让“我”吃。一开始,“我”很气愤,但是后来妈妈说“我”的肠胃不好,她担心“我”吃了凉西瓜肚子疼,所以西瓜从冰箱里拿出来她总会放到太阳下“热一热”才给“我”吃。“我”恍然大悟,无比感动,“我”这才发现伟大的母爱不是轰轰烈烈,而是藏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细微之处。

这样的“小事”在学生的生活中屡见不鲜,却很少有学生能够挖掘其背后的情感价值,教师应该做的是引导学生挖掘生活细节中的情感因素,进行真实且深刻的表达。

(三)利用作文评价,进行情感指导

评价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既能够给学生真实具体的评价反馈,又能够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在作文写作中的主要问题,从而做出调整与改正。然而,在作文评价的过程中,不少语文教师将评价的重点放在是否文从字顺、叙事是否完整、有无病句错字等较为基础的问题上,而忽视了对学生情感因素的指导。基于此,教师可以在作文评价的过程中给学生搭建情感因素支架,通过评价循循善诱,让学生进行思考,及时作出改正。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习作练习“我学会了……”习作批改为例,这一单元的习作要求学生写出自己学会一件事情的步骤、经历的困难以及克服困难的办法,并且要求学生说说自己的心情变化。在心情变化的描写中,不少学生选择一笔带过,以至于描写过于突兀与生硬。有的学生写道:“开始学的时候我很兴奋,遇到困难我很沮丧想要放弃,克服困难后我很自豪!”教师可以对此进行批改,利用作文评价向学生发问:“在你学习一件新鲜事物的过程中,心情变化是瞬间发生的还是循序渐进?我们可以详细写出这个心情变化的过程,让读者也跟着你的‘酸甜苦辣’感受学习过程的‘跌宕起伏’”这样的作文评价不仅指出了学生所存在的问题,还给学生的思考与修改指明了方向,让学生能够在分析与改正中提高情感因素的写作水平。

(四)运用思维导图,促进情感递进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假大空”的作文受到了批评,而真情实感的作文备受好评,能够在选拔性考试中取得理想的分数。基于此,越来越多学生开始重视情感因素的价值,然而“在何处抒情”又成为学生面临的新难题。不少学生经常在叙述过程中忘了抒情,而只在文章的最后进行总结性抒情,难以打动教师的心,还有一些学生展开抒情的地方不恰当,让教师倍感突兀。基于此,为了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重视情感因素,也为了让学生在情感因素的描写过程中凸显逻辑性、合理性以及递进性,教师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厘清思路,让学生找准抒情点,确保作者情感能够随着文章中情节的变换而变换。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为例,这是一件叙事作文,要求学生将“那一刻”描写具体,并且记录当时的真实感受。既然是叙事作文,就一定具有事件发生的过程,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粗略地列出来,并绘制思维导图。教师可以让学生把“那一刻”重点标注出来,使学生明白这一部分应当着重抒情。这样的思维导图能够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清晰明确地意识到“何处抒何情”,也让学生感受到哪些地方应该详写抒情,哪些地方需要略写,从而保证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情感因素的融入更为自然、贴切。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重视小学语文作文中的情感因素已然成为作文教学发展与优化的必然趋势。小学语文教师应深入探究当前学生作文中缺乏情感表达、情感表达“假大空”以及情感表达苍白无力等问题,找到对应的解决措施,同时重视情感因素对作文水平提高的关键性作用,通过立足生活感悟、细化情感体悟、巧用作文评价以及运用思维导图等策略让学生以我手写我心,真正做到真情实感。

猜你喜欢
体悟因素文章
郎世宁的心声与体悟
解石三大因素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体悟伟大梦想 汲取创新力量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体悟书法
不一样的体悟 2014 RFC国际雨林赛后记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