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2023-10-14 12:17湖南师范大学附属黄埔实验学校朱姝曼
家长 2023年22期
关键词:山居语文课程教师应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黄埔实验学校 朱姝曼

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教授语文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政治、经济乃至社会生活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成为人民思维观念与价值体系形成的基石。《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指出“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和认识,全面提升核心素养”。因此教育工作者应从实际出发,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科教学过程当中的渗透方式与融合渠道进行分析,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充分继承与发扬,促进小学阶段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本文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展开研究。

一、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要求

(一)积极转变教学观念

语文学科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渗透与融入的重要渠道,教师应积极转变思想认知以及教学观念,明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重要意义,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使语文课程教学工作能够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目标相契合,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工作发展目标,推动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二)重视对教材内容的挖掘

在小学语文课程的教育教学工作当中,教材内容以其丰富性、权威性以及全面性扮演关键性角色。教师应加强对教材内容的重视程度,基于教材内容涉及的单元主题、文本内容、教材插图以及文本注释等,针对其中涉及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进行深层次挖掘,使学生能够感知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拓展其在教育教学领域当中的影响范围,实现教学目标的全方位落实。

(三)创新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受到思维方式、认知水平、成长环境以及生活阅历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存在一定欠缺,不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如何提高语文课程教学当中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的吸引力已成为教师教授语文课中的一项重要挑战。为此,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针对教学方法进行全面创新与开发,在完成小学阶段语文课程教学目标的同时,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进一步渗透,让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提升文化教学效果与质量,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助力。

(四)推动教学与实践的互相融合

在以往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践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教学内容渗透方面存在不足,学生对文化内容的探究与理解仅停留在表层。因此,小学阶段语文课程的规划与设计应当进一步推动文化教学与文化实践的相互融合,在语文课程教学的同时组织学生参与多元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让他们能够在充沛的文化环境下实现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层次理解与感悟,提升其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与弘扬能力,使其综合素质能够在学习过程当中得到进一步发展。

二、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相结合的策略——以《山居秋暝》为例

为了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能够有效融入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推动文化更好传承,落实国家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以及教育部署,下文以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为例进行教学分析与研究。

(一)构建合理的文化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作为引导教育教学活动正常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在正式组织进行教学设计以及教学规划之前,应当按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教育要求以及小学阶段学生文化素养培养要求对语文课程的文化教学目标进行构建,进而更为清晰地针对教学内容和要求进行构建,使教学环境的管理、教学方法的选定以及教学方向的调节具备科学的依据与参考,推动教育教学工作的长足发展。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背景下,在针对教学目标进行规划与设计的同时,还应遵循以下几方面原则。

首先,应遵循思想性原则。通过对当下各小学语文课程文化教学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来看,很多教师往往缺乏明确的目标思想以及目标认知,在针对课程教学目标进行规划与设计之前,未能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进行全面梳理与分析,目标设定缺乏相应的思考,最终的教学目标仅停留在纸面上。还有一些教师在进行授课时未能按照预定教学目标的要求和部署进行推进,导致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效果欠佳。因此,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山居秋暝》教学目标设计时,教师应当具备较强的思想性,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要求对教学目标进行设定,让学生从根源上体会到诗词内容当中所蕴藏的文化内涵,进一步充实文化教学目标内容,使语文课程教学工作的目标得到进一步实现。

其次,应遵循合理化原则。在针对文化教学目标进行构建时,应充分契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当中的相关规定以及相关要求,让教学目标能够在基础性知识内容的教学之上进一步融合诗词当中的思想内涵,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阶段语文课程的教育教学工作实现有机结合,使文化教育工作的开展要求得到进一步落实。

最后,应遵循层次性原则。学生的思维方式、认知水平以及成长环境各不相同,在语文学习过程当中的层次表现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构建教学目标时,教师应当关注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学情特征及其文化传承情况,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语文学习中取得相应的收获,促进学生能力与素养的进一步提升。

例如,在《山居秋暝》一课的目标构建过程中,教师应遵循思想性原则、合理化原则以及层次性原则,从实际出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传承目标以及语文课程的教学发展目标进行规划与构建。教师应要求学生基于《山居秋暝》一诗的内容,明确王维的创作理念“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同时针对诗中给出的意象进行思考和品读,掌握王维的创作思想特点,使学生能够进一步了解到诗中蕴含的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传统文化内涵,为弘扬传统文化教学工作提供助力。

(二)关注预习与文化引导

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完善的预习既能够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印象,减轻其在语文课堂当中的压力,还能使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语文课程教学活动开展得更加顺利,避免出现影响课程进度的问题。教师应提高对课程预习的重视程度,在预习过程中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工作,使学生能够在预习过程中对教学内容涉及的传统文化产生一定的了解,提高后续教学活动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在正式进行教学之前,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特点以及学生发展需求等相关要素对预习工作进行针对性部署,让学生能够按照课程教学内容通过多元渠道和手段整合相关背景资料,使其能够明确教学内容的创作背景、创作意图以及创作理念,明确创作者的情感表达倾向以及文化倾向,使后续的文化教学工作开展更加便捷。

例如,在《山居秋暝》预习过程中,教师应基于文化教学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布置相关预习任务,当包括王维的生平、诗歌的创作背景、《山居秋暝》的创作特征、重点词句乃至各句的意义等,使学生能够对《山居秋暝》一诗产生初步了解,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科教学中的融入与渗透提供相应帮助。

(三)挖掘传统文化内容

语文学科作为小学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渠道与载体,语文教师应基于文化内容对教学文本进行深层次挖掘,使诗词内容当中蕴含的文化传承得到进一步展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首先,在基于教学内容挖掘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教师应考虑到时代背景以及创作者意图对文化产生的影响。例如,在针对《山居秋暝》一诗进行传统文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题破山寺后禅院》《归园田居》等诗作进行比对阅读,让学生基于作者生活年代、社会风貌、社会地位等因素差异,针对诗歌文化内涵中所表现出的差异进行分析,体会到创作者在诗歌中融入的文化内容与思想感情,提高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其次,在基于诗歌内容进行文化教学时,教师还应关注诗歌中的典故以及相关意象,结合时代背景进行分析,使诗歌内容能够成为学生了解其创作年代社会生活的重要渠道与工具,有效提升文化教学的质量与水平。例如,在《山居秋暝》教学时,教师应基于诗歌当中“空山”“竹喧”等词同传统文化进行遥相呼应,使学生理解与感知其意境,并将其与《陋室铭》《饮酒》《归园田居》当中涉及的意象表达进行对比,明确其创作过程当中的思想特性与文化特性,加深学生的理解。

(四)依托情境,进行文本鉴赏

作为一种感性理解,在针对传统诗歌当中蕴藏的思想内涵与文化内涵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认识到情境教学法的重要价值,引导学生依托情境和想象对诗歌内容进行鉴赏,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使其对文化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刻。

例如,在《山居秋暝》一诗中,诗人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山村晚景图,因此,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抓住诗歌当中的意象表达特征,针对诗人的思想情感与表达特征进行分析和联想,使学生能够在精神层面实现与创作者之间的沟通,加深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感知。

(五)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

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往往存在不足,欠缺文化实践,影响了文化教学的开展。因此,教师可以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让学生基于《山居秋暝》一诗及其背后蕴藏的相关思想内涵与文化内容发散思维,开展文化知识竞赛、诗歌意象鉴赏等相关活动,让学生能够基于相关文化内容与思想内容进行相互交流,有效增强学生对文化的理解,推动语文课程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六)基于文化内容,进行教学拓展

基于诗歌内容进行的文化教学对教学拓展活动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因此教师应依托诗歌当中涉及的文化内容组织更加全面的拓展活动,让学生能够进一步体会到诗歌当中的相关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思想深度。例如,在《山居秋暝》教学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角色扮演、扩写续写等文化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对思想情感的把握程度,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不断提升。

(七)结合学生实际进行学习评价

科学直观的评价体系对提升语文教学质量以及传统文化融入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应结合小学阶段语文教学实际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要求对评价模式进行优化与改革,推动学生的综合发展。教师应基于评价主体、评价指标以及评价范围等几方面内容对传统的评价体系进行优化,使其能够为学生的表现提供更为直观的展现形式。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与应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基于以上论述,虽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但为了提升语文课程教学质量,教师还应关注以下注意事项。

(一)夯实传统文化基础

教师的知识基础与教学能力对文化渗透背景下的教学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开展教学与文化渗透之前,教师应全面加强自身传统文化基础,针对语文课程中涉及的相关思想文化内容进行深层研究与挖掘,提升自身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理解与感知,使语文课程教学工作的开展得到一定保障。此外,学校也应定期组织教研活动,结合语文课程的教学要求进行经验分享,使先进的教学经验得到积极传播,提升学校文化渗透效果。

(二)合理设定文化教学目标

作为教学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应合理设定文化教学的目标与导向,结合教材内容以及课程标准内容对目标进行规划,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与语文教学活动实现有机融合,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促进语文教学的健康发展。

(三)定期开展文化教学反思

在文化教学过程中,受到学生认知水平以及教师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可能会面临一定的问题。因此教师应定期进行文化教学反思活动,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制定、完善问题解决方案,使其能够更好地为学生发展提供支持。

(四)优化语文课程内容设计

在语文课程内容的规划与设计过程中,教师应提高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使其能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与融入提供支持,提升文化渗透效果,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具有关键性价值。教师应明确新课标有关规定以及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要求,对课程目标以及课程内容进行优化设计,提升优秀传统文化与学科教育的融合效果。

猜你喜欢
山居语文课程教师应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山居秋暝
山居图
富贵山居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山居十首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更加贴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