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总出错是因为粗心吗

2023-10-14 12:16龚丽娜
家长 2023年22期
关键词:计算错误正确率计算能力

□龚丽娜

上小学五年级的小雨将78 分的数学卷子拿给妈妈签字,看着惨不忍睹的成绩,妈妈无奈地叹息道:“你究竟有没有好好学习?”没想到,小雨并不惭愧,反而理直气壮地说:“妈妈,您这样说是不对的,因为整张卷子没有一道题是我不会的!”看着妈妈怀疑的目光,小雨解释道:“我扣的22 分全是因为计算错误,你看,这里抄错了数,这里没有进1,这里运算顺序错了,那道题没看清题目……总而言之,如果计算不错我能拿到一百分,我这次就是太粗心了!”

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出错丢分的“重灾区”,很多学生都会将这些错误归纳为“粗心”,家长也因此没有对孩子的计算能力提起重视。然而,频繁的出错并不只有粗心这一个原因,恰恰反映出孩子的计算基础不扎实。一个计算能力薄弱的学生上考场,就像一个没有盾牌的士兵上战场——无论孩子的思路多清晰、头脑多机灵,依然会在考试中败下阵来。如果将数学学习比作建高楼,计算能力便是高楼的地基,计算能力不强的孩子无法在数学学习中取得优异的成绩。针对这一问题,家长不能盲目,更不能搞“题海战术”,而应对孩子的错误及时归因,有针对性地运用具体的方法加以引导。

找到计算错因

作为一名数学老师,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的计算错误简直是“千奇百怪”,但基本上都是由于感知错误、注意力与习惯问题、不良学习心态以及知识掌握缺陷造成的。知识掌握的缺陷尚能由老师进行及时弥补,但是其他三方面需要反复的练习与纠正才能够改善。家长毕竟不是数学老师,面对孩子的计算错误很难精准把握错因。因此,家长可以和以下错因进行对照,明确孩子的计算错误究竟是由哪些因素导致的,为后续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感知错误。几乎每一个孩子都因抄错数字、看错符号、漏写漏抄、忘记进退位等因素出现过计算错误,这些错误往往被孩子和家长归结为“粗心”,但实际上这是由于视觉迁移而引起的感知错误。这种错误在小学中高段较为常见,这一阶段的学生具有了一定的计算基础,思维特征由现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容易在面对相近的数字与符号时产生混淆。不仅如此,部分学生的感知还伴有浓厚的情感色彩,更容易感知到让他们感觉新鲜、熟悉、有兴趣的“强刺激”,而忽略了“弱刺激”,从而造成了感知错误。比如,在比大小题目35+5( )5+53 中,有的孩子就会填写“=”,这种低级错误的出现其实是因为加法交换律对孩子而言属于“强刺激”,孩子过度关注这一点,而忽略了35 和53 不同这个“弱刺激”。在教学中,感知错误颇为常见,使得孩子被假象迷惑,对运算顺序及规律等出现错误判断,从而造成了许多“啼笑皆非”的失分。

注意力与习惯问题。注意力与习惯问题是很多孩子计算错误的主要原因之一,部分家长会感觉困惑:明明孩子在完成计算作业时没有三心二意,为什么依然会出现注意力问题呢?这是因为孩子看似专心致志,但是在答题过程中思维与书写并不同步,他们将过多的注意力分散在下一步的计算方法中,忽视了自己手中正在完成的计算步骤,因此很容易产生计算错误。例如:有些学生会将34 看成43,这其实就代表着孩子注意力的指向性与集中性不够,还有孩子容易把6 写成9,表明孩子注意力的选择性较差。据调查显示,孩子的注意力可持续时间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长的,孩子在面对结构步骤简单的题目时正确率会相对较高,而步骤复杂的题目却容易出现错误。

学习心态问题。计算出错有时并非基础不牢,而是心理问题。家长可试想一下,孩子是否对计算题过于轻视,经常抱怨计算就是“死题目”,缺乏挑战性,并且在完成计算题后从不检查,订正错误的态度也很敷衍。另外,孩子是否因为计算能力薄弱而害怕做计算题——不是担心计算出错,就是害怕步骤多、数字大、难度高的题目,在面对这些题目时往往打了退堂鼓。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你的孩子是否不愿意写草稿,懒得动笔运算,能心算就绝不打草稿……轻视心理、畏难情绪、懒惰等都可反映出孩子学习心态的问题。

采用科学方式引导

提高孩子的计算能力绝不是靠题海战术就能达成的,家长需要用科学的引导方法,让孩子摆脱感知错误、注意力问题以及学习心态等方面的影响,为孩子学好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勤能补拙,熟能生巧。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计算能力的训练也是如此。要想让孩子的计算正确率得到切实提升,家长要有长远的规划与目标,从每天的一点一滴开始,让练习计算成为孩子的一种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引导孩子每天坚持完成计算练习,为孩子规定具体的计算题目,让孩子做到熟能生巧。值得注意的是,计算练习的题目可以少,但是贵在坚持,因为日复一日的训练能降低孩子的感知错误,集中孩子的注意力,也能让孩子用更为平和的心态看待计算练习。最开始,家长可以对孩子进行监督,而后便可以慢慢放手让孩子自觉且主动地完成。

让计算练习保质保量。在进行计算训练时,您是否也存在着这样的误区:孩子完成了练习、订正了答案,就算完成了今日的训练任务,并没有对孩子的速度与正确率进行明确规定,更没有和孩子一起分析错误原因。这种方法实际上效果并不好,无法让孩子获得实质性进步。家长应该在孩子完成计算练习后记录下孩子所用的时间、正确率,和孩子逐一分析错题的原因,并与之前的练习相比较。当孩子计算的效率与正确率有提高时,家长应当及时给予鼓励,而当孩子出现退步时,家长也要及时帮孩子树立信心,避免孩子对自己感到灰心丧气。不仅如此,在分析错题、进行比较的过程中,家长与孩子也可以留意那些“易错题”,并且进行重点强调,这样孩子在遇到此类题目时便会仔细检查、多加小心。除此之外,家长也要检查孩子的草稿,如果孩子的计算草稿过于敷衍,甚至根本不打草稿,家长要进行提醒,让孩子意识到计算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

运用灵活多样化的练习方式。计算能力的提高需要日积月累,可是重复单调的练习容易让孩子产生排斥情绪,甚至对计算产生强烈的负面心理。因此,家长在引导过程中需要从孩子的兴趣出发,为计算练习披上一层游戏的“外衣”,通过灵活多样的练习方式保持孩子的学习兴趣。例如,家长可以通过开火车、夺红旗、找朋友等家庭数学小游戏锻炼孩子的计算能力,让孩子在享受家庭游戏的趣味时,感受到计算的乐趣,消除排斥心理,学会在不同的情境下依然保持注意力的集中。

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不想看到孩子在数学学习上因计算错误这样的“小问题”而导致整体成绩“因小失大”。算错一次是粗心,但是频繁出错便预示着孩子在计算过程中一定存在着某些问题,我们不要忽略这些“不起眼”的错误,而应找出原因,运用科学的方法为孩子数学学习的高楼打好地基。

猜你喜欢
计算错误正确率计算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策略
门诊分诊服务态度与正确率对护患关系的影响
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规避计算错误 提升数学素养
生意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介入手术安全核查正确率中的应用
生意
溶解度计算错误种种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