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审美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2023-10-14 03:38吴敏
家长·下 2023年8期
关键词:艺术作品创造力教师应

吴敏

审美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对幼儿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在幼儿教育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艺术兴趣,提升其想象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重点探讨如何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提出创造多样的艺术体验环境、激发幼儿的艺术情感表达、引导幼儿观察与欣赏艺术作品、开展丰富多样的艺术活动以及培养幼儿的审美品位和鉴赏能力等策略。

一、培养幼儿审美能力

(一)创造多样的艺术体验环境

在活动环境中设置艺术角落或艺术工作站,摆放不同类型的艺术材料,如颜料、纸张、彩色黏土等,促使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材料,并进行自由艺术创作。

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体验到不同艺术形式,首先,教师可以准备绘画、剪纸、拼贴等多种材料和工具,也可以播放音乐和舞蹈,鼓励他们进行多样化的艺术探索。教师还可以定期安排艺术教育活动,如组织艺术展览或观赏艺术表演。在这些活动中,教师可以向幼儿介绍不同种类的艺术作品,让他们深入观察、欣赏,并与作品进行互动。同时,幼儿园可以邀请专业艺术家或表演者进行讲座或示范,与幼儿一起创作艺术作品或演出小剧场。

其次,创建艺术主题角色扮演区也是培养幼儿审美能力的有效方式之一。在这里,幼儿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穿上各种戏服,体验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魅力。通过角色扮演,幼儿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认知艺术,提升对艺术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最后,教师在幼儿的艺术作品展示中起到重要的引导和评价作用。教师可以通过赞赏和鼓励的形式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并提供具体的建议和指导,帮助幼儿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品。此外,幼儿园应定期组织艺术作品展示会,让幼儿有机会向家长和其他幼儿展示自己的艺术成果。这不仅能够培养幼儿的艺术表达能力,还可以激发他们对艺术的热爱和兴趣。

(二)激发幼儿的艺术情感表达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艺术作品的主题、情感和表现形式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和感知艺术,激发他们对艺术的情感共鸣。例如,在观看一幅画时,教师可以向幼儿介绍画作所表达的情感,让幼儿思考画作传递的信息,并分享他们自己的感受。通过与幼儿的互动和交流,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学会用适当的词语描述他们的情感和感受,从而促进其艺术情感和表达能力的发展。

其次,教师可以提供一系列的艺术材料,鼓励幼儿用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创造力。例如,在绘画活动中,教师可以要求幼儿画出自己最喜欢的事物,用颜色、形状和细节传达情感和感受;引导幼儿通过音乐和舞蹈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通过这些艺术活动,幼儿能够学会自我表达,提升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

再次,开展系列艺术创作游戏活动。在游戏中,幼儿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言语、行为和表情传达自己的情感和意图。教师则可以创建适宜的情境和故事背景,引导幼儿用创造性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象力。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艺术表达能力,还可以使其体验到参与艺术创作的乐趣和满足感。

最后,给予幼儿鼓励和赞扬。无论幼儿的作品是优秀的还是有待改进,教师都应给予鼓励和欣赏,重点关注幼儿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给予正面评价,助力幼儿更加自信地探索艺术。此外,教师还可以将幼儿的作品展示给其他幼儿和家长,让幼儿感受到被重视和被认可,进一步激活幼儿的艺术情感表达意愿。

(三)引导幼儿观察与欣赏艺术作品

首先,教师可以选择具有代表性和多样性的艺术作品,如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并提出一系列关于作品的问题,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和感受作品中的细节和特点,鼓励幼儿思考和表达自身观点。例如,在观看一幅画时,教师可以问幼儿画中有哪些颜色、形状和线条,这些元素给自己带来什么感觉;在观赏一段舞蹈表演时,教师可以询问幼儿舞蹈中表达的情感是什么,舞蹈动作有何特点,引导幼儿从细微之处发现和理解艺术作品。

其次,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参观美术馆、音乐厅、剧院等艺术场所,给幼儿提供更多的观察与欣赏的机会。在参观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和品味展览中的艺术作品,注意作品的构图、色彩运用、表现手法等方面。同时,教师还可以在参观后组织小组讨论或个人分享,让幼儿表达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这样的参观活动可以拓宽幼儿视野,培养他们对不同艺术形式的欣赏能力。

最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资源,在课堂上给幼儿展示世界各地的优秀艺术作品。通过观看图片、视频和聆听音乐,幼儿可以了解不同文化和艺术风格,欣赏到多样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描述自己的感受和理解,促进他们对艺术的感知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发展。

(四)开展丰富多样的艺术活动

首先,老师可以组织绘画活动,提供不同的绘画材料和题材,如颜色铅笔、彩色纸、水彩颜料等,引导幼儿根据自身兴趣和想象自由绘画。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些简单的主题,如家庭、动物、自然景观等,鼓励他们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同时,教师应给予幼儿肯定和鼓励,激发他们对绘画的兴趣和热爱。

其次,教师可以播放不同类型的音乐,如古典音乐、民族音乐、流行音乐等,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节奏、旋律和情感表達;教授一些简单的乐器演奏,如手鼓、铃铛等,让幼儿参与到音乐创作中;教授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和编排,引导幼儿表达不同的主题和情绪。

再次,教师可以从不同的文化背景中选择舞蹈作品,让幼儿欣赏和模仿。通过模仿舞蹈动作,幼儿可以培养身体协调性、节奏感和表演能力,提升对舞蹈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使用不同的材料和工具,如纸张、剪刀、胶水等,制作手工作品。具体而言,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简单的主题或故事情节,如动物、植物、节日等,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创意进行手工制作。

(五)培养幼儿的审美品位和鉴赏能力

首先,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参观美术馆、音乐厅等文化场所,欣赏各种艺术作品,让幼儿近距离接触并仔细观察。在观赏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关注作品的形状、颜色、线条等特点,让他们从感性层面体验作品的美感。同时,教师可以讲解作品背后的故事或艺术手法,帮助幼儿理解作品的内涵和创作背景。教师还可以选取一些优秀的艺术作品,让幼儿进行模仿绘画或模仿创作。在模仿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幼儿注意细节和表现技巧,提升他们对艺术作品的敏感度和理解能力。同时,教师也可以鼓励幼儿进行自主创作,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创作个性化作品。

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小组或全班幼儿一起观赏同一件艺术作品,并开展讨论和分享。在讨论中,教师应引导幼儿表达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鼓励他们针对作品的主题、构图、色彩等方面发表看法,通过团体性的艺术欣赏和交流活动,拓宽幼儿的视野,使其学会从多种角度思考和分析艺术作品,进一步培养其审美品位和鉴赏能力。

二、培养幼儿创造思维能力

(一)开展启发性的游戏

首先,教师可以开展各种不同形状和难度的迷宫游戏,让幼儿在解决迷宫问题的过程中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迷宫是一种能够激发幼儿思考、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游戏。教师可以鼓励幼儿设计和制作自己的迷宫,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手工操作能力。积木和拼图可以锻炼幼儿的空间认知和手眼协调能力。教师可以提供积木和拼图类的游戏和玩具,让幼儿通过组合和拼装的方式创建不同的结构和图案。

其次,教师可以开展绘画和手工制作类游戏。绘画和手工制作是培养幼儿创造力和表達能力的重要活动。教师可以提供各类绘画材料和手工制作工具,使其发挥想象畅意创作。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参与各种绘画和手工制作技巧的学习,如剪纸、塑料艺术等,培养他们的艺术表达能力和手工操作技能。

最后,教师可以开展角色扮演和故事创作类游戏。角色扮演和故事创作是培养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好方法。教师可以提供各种角色扮演服装和道具,让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并进行角色互动和故事创作。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幼儿思考角色的性格特点和故事情节的发展,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二)鼓励幼儿进行自由创作

在绘画过程中,幼儿可以随意选择图纸、颜色和画笔,以绘画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教师可以鼓励幼儿描述他们的绘画作品,分享他们的创作思路,从而促进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的发展。幼儿则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体验,自由撰写故事、诗歌或日记等。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话题,引导幼儿思考并写出自己所想,指导幼儿如何表达得更具清晰性和逻辑性,帮助他们发展逻辑思维,扩展其词汇量。

幼儿可以使用各种材料和工具,根据自己的想法创造出自己喜欢的手工作品。教师应提供一些示范或步骤指导,让幼儿自由地发挥创造力,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幼儿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并创造角色形象和台词。通过角色扮演,幼儿可以全情投入,展现自己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背景故事或场景设定,引导幼儿思考角色的动作、情绪和言语,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三)促进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教师可以通过阅读故事书、展示图片和播放幻灯片等方式给幼儿提供丰富的信息,或者用语言生动地描述一些情境和场景,鼓励幼儿运用自身想象构建并表达自己的独特思维。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不断提问,引导幼儿思考和发挥想象力,还可以组织一些富有创意和趣味的活动,如拼图、积木和拓展活动等,以激活幼儿的创造力。在这些活动中,教师可以设立一定的目标,但灵活度要高,让幼儿有足够的空间和自由发挥空间展示自身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通过角色扮演,幼儿能够投身于不同的角色中,体会不同角色的情感和思维方式,从而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同时,教师应鼓励幼儿编写自己的故事,让他们发挥想象创作并展示自己的故事。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提供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帮助幼儿构思和发展故事情节,加深他们对不同情境和观点的理解,鼓励幼儿参与艺术创作,如绘画、音乐和手工制作等。通过这些艺术形式的创作,幼儿可以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内心世界,培养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力。

(四)开展团体合作的创造性活动

在团队合作中,幼儿可以共同思考、协作解决问题,在合作中培养创新能力和团队意识。

首先,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参与团队游戏活动,如搭建积木城堡、进行拼图比赛等。这些活动可以促使幼儿之间相互交流和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幼儿某些限制或者挑战,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案,激活他们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

其次,教师还可以设立小组项目,让幼儿分组并合作完成一项具有一定难度和创造性的任务,如设计一个新游戏规则、制作一个手工艺品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幼儿发挥想象,提出创意和不同的观点。同时,教师也要注重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帮助幼儿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最后,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参与艺术创作的团队活动,如合唱、舞蹈等。在这些活动中,幼儿需要协作合作,共同创造出美妙的艺术表演。教师应引导幼儿进行分工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同时,教师也应鼓励幼儿自由发挥,让他们展示个人特长和创意,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五)引导幼儿进行问题解决和创新思维训练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经常遇到各种问题,如找不到玩具、无法拿到高处的物品等,这是问题的具体表现。基于此,教师可以通过给幼儿提出问题、激发幼儿思考的方式,帮助他们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引导他们发现问题的原因和可能的解决方法。例如,当幼儿找不到玩具时,教师可以问幼儿:“你能猜测一下玩具可能在哪里吗?”引导幼儿发现、思考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当幼儿遇到问题时,教师应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鼓励他们自己提出解决方案自身则提供一些提示或指导,但不应过多干预幼儿的思考过程。例如,当幼儿无法拼好一幅拼图时,教师可以提醒幼儿尝试按颜色或者形状分类拼图块,以便更好地解决问题。

三、结语

幼儿审美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关乎其全面发展的重要任务。通过创造多样的艺术体验环境、激发幼儿的艺术情感表达、引导幼儿观察与欣赏艺术作品、开展丰富多样的艺术活动等途径,我们能够培养幼儿对艺术的热爱和欣赏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和想象;通过开展启发性的游戏、鼓励幼儿进行自由创作、促进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以及开展团体合作的创造性活动等途径,我们能够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这样可以多管齐下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注: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教改专项课题“融美课程视域下幼儿审美思维养成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Fjjgzx21-241)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艺术作品创造力教师应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激发你的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